『壹』 “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应不小于按自身高度计算与相邻地块建筑之间应取间距的一半”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样阿!给你断个句,建筑退让红线的距离,不小于,按自身高度计算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L,的一半。
『贰』 低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退让用地红线距离
“自家是3层高的老平房,现家正北面新建了18层高的商品楼。”——无论是三层还是平房,按《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录二第13条,都属于低层居住建筑,而且高层居住建筑在其北侧。
低层建筑在南而高层建筑在北,这种情况下,消防间距和卫生间据往往大于日照间距,日照采光不是主要问题。
根据《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5.6条:“平行布置的高层居住建筑与中高层、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②当高层居住建筑位于中高层、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北侧时,按5.2条款的规定控制,且最小间距为13米。
第5.20条“相邻地块已建、在建或已作规划报建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除应符合5.2~5.16条款和表5—2的规定外,还应保证用地内及相邻用地内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要求。表5-2,主要朝向高层居住建筑最小退让红线距离为10米,低层居住建筑最小退让红线距离为4米。
结论是:
新建高层居住建筑退红线(围墙)的距离——10米,是符合规定的。
新建高层居住建筑与现状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小于13米,不符合规定。
而现状低层居住建筑“最近的几乎贴(围)墙”,也不符合规定的。
既然“相邻地块已建、在建...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应符合...表5—2的规定”,那么就意味着现状平房与红线(围墙)的间距小于《规定》的要求,属于“违规建筑”。如果当地规划部门是以上述推论为依据,则新建高层建筑只需满足退红线的距离要求,而不用满足与现状低层建筑的间距要求。当然,也不排除低层建筑列入拆迁计划的可能。因为任何工程建设都必须履行设计报批程序,如果不符合国家及当地的规范、法规,规划部门不会允许其开工建设。
就《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而言,其中的条款综合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2002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等现行设计规范的内容,并在细节上进行了深化和解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无需再索引其他国家法规。
『叁』 社会服务用地的建筑退距多少米
征地红线最大
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及环境划出用地红线
有时候规划部门还会给你粗略的建筑红线,
精确的建筑红线,
还是得自己根据用地红线及建
筑本身和环境来进行计算确定。
(比如,规划部门画了建筑红线退用地红线
3
米,但你设计的是高层,考虑到消防、日照、
卫生防疫等关系,
实际需要退用地红线
9
米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
因此你真正的建筑红线是
在
9
米的地方,
而不是规划部门给的
3
米处。
不过图中表达的建筑红线还是画在
3
米的地方,
实际布置建筑的时候却不能超过
9
米。
)
道路红线其实是一种环境制约,遇到了就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体的数字,这个是规划部门的事,我们做了不主。
建筑退线
,有人和我讲是五线:红线
——
征地红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包括铁路,高速
高架,航空航道)
。
蓝线
——
天然水体后退线
(
包括河口线这一定义,
一是为了防止建筑影响天然水体,具体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
二是为了在河、湖边上来点绿化,美化环境,
三是为了某些与外界相通的水体,
防洪需要,
必须退到某个高度,
某个距离,
防止水位升高,
以及水位升高时带来的河堤苏松滑坡。
)
绿线
——
退让出的绿化带宽度,及退让原有绿地的距离
黄线
——
电力高压线,煤气管道运输线等,我想通讯信号范围也可以算在这里
紫线
——
俗称古建保护距离,反正就是这些古董级东西必须退的。
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
(这两点都有相关规范规定)
建筑卫生防疫距离,应该会有规定,可能是我孤陋寡闻,还没见到,
建筑防干扰视线距离,
(防干扰视线距离,
技术措施中规定是
18
米,
这特别是住宅与住宅之
间,两个窗户对望,距离太近了,就没隐私了,整天拉着窗帘,那这房间也太闷了点,
呵呵,
我是喜欢能看到天空的地方,
要我整天住在拉着窗帘看不到外面的房间里,
我会憋死
的)
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据原有的,新规划的根据原规划的,
如果相邻地块未明确用地性质,则按大家一半分担。
其他就是建筑本身的要求,
建筑功能
(比如幼儿园的服务半径,
那就要求做在这个圆里面)
,
建筑视线,需要看到什么
征地红线范围最大,至于怎么定的,那就要问规划部门了。
用地红线,
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
根据周边环境初步划的范围,
用地红线小于等于征地红
线,
用地红线是各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母,
所以它的面积必须明确,
否则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
都没办法定了。但用地红线并非你建筑实际可建线。其范围也是规划部门定的。
道路红线,
其实和前面两条线没任何关系。
只是和地块有关系的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不要以
为道路只会和地块边线相邻,道路也有可能横穿地块。
如果规划部门没有对相邻地块作出性质确定,
则按本地块确定,
本地块为高层住宅,
那相邻
地块也当成是高层住宅进行考虑。本地块为多层住宅,那相邻地块也按多层住宅考虑
……
。
首先,确保规划部门要求的距离,然后考虑消防、卫生防疫、视线距离等因素,最后考虑日
照因素。
规划部门需要你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为
X
米,
『肆』 "地上建筑退让用地边界最小距离”如何理解
第二种理解基本是对的。
比如用地紧邻道路,则需要同时满足退用地边界和退道路红线的要求。而且,一般退用地边界的距离是最小的,满足退道路,河流,或高压线等距离,基本也就满足了退用地边界
『伍』 建筑控制线一般后退用地红线多少
建筑红线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一般多层退让至少5m,高层退让至少10M。
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后,沿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后退道路红线。
按照要求,今后,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0米;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一、概念
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基底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
道路沿线建筑按建筑高度的比例后退道路红线最初是源自美国的区划法。美国纽约的城市规划对沿街建筑的高度控制采用留出一定“天空暴露面”的控制方式,沿街建筑物的体量必须控制在这个面之内。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街道采光、通风,避免建筑物对城市街道造成过多的压迫感 。
距离控制类型
1、仅考虑沿线建筑功能和有无道路绿带确定退让距离的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仅有天津一例)。天津在其管理技术规定中规定了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的统一退线标准“有绿线的,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
2、仅根据道路等级(或红线宽度)确定退让距离的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有5图1纽约城市法规中关于天空暴露面的规定(出自《南京市区高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技术规定研究》)3例,代表城市有广州、荆州等)。
3、从道路断面角度考虑,采用沿街建筑高度与道路红线宽度关联的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有17例,代表城市有上海、重庆、武汉、昆明、宿州、南通等)。
4、综合考虑道路红线宽度、沿街建筑高度、建筑功能、建筑尺度、道路功能等多项因素确定退让间距的综合因素控制方式(34个样本中有11例,代表城市有成都、大连、太原、杭州、烟台等)。
总体而言,大部分城市还是以沿街建筑高度与道路红线宽度相关联作为基本原则,也有部分城市趋向于控制因素复杂化,如杭州引入的Q值概念等,以增强规范的适应度。
因此很难说退界距离的控制到底是越简单越好,还是越详细越好。究其原因,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界定是基于规划管理控制和城市街道空间景观塑造两个层面来考虑的。
『陆』 退让用地红线一定间距的法规依据是什么望高人指点迷津!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8.0.5.8规定:对于居住区以外的城市道路,建筑物如何退线,国家没有统一要求,各个城市根据自身规划管理要求有分别的规定。
8.0.2.2规定: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
8.0.2.3规定: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8.0.2.4规定: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6)楼盘用地退让多少米扩展阅读:
距离控制数值:
为了便于退界距离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笔者统一将各管理技术规定中的建筑高度归纳为:多、低层(≤24米)和小高层、高层(>24米)两类;道路等级分为:支路、次干路和主干路三类,由此得出大部分城市道路最小退界距离的数值区间。
北方城市的退界距离普遍大于南方城市。在多、低层建筑的道路退界控制数值上,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在各道路等级上明显地相差了一个区间值;在小高层、高层建筑的道路退界控制数值上,北方城市在次干路和主干路两个道路等级退界控制数值区间的起始值均要大于南方城市。
北方城市传统城市肌理以大街道、大广场为主,人口少土地比较宽裕,因此相对城市建设强度也较低,退界控制的数值也较大。比较典型的城市如重庆和烟台。
南方山地城市重庆,因建设用地指标较为紧缺,低、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在支路级别只需退道路红线最少2米即可。
北方城市烟台则在城市支路级别即规定“旧城区低层、多层建筑不少于8米,高层建筑不少于12米;城市新区低层、多层建筑不少于10米,高层建筑不少于15米。”
『柒』 构筑物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标准
建筑红线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一般多层退让至少5m,高层退让至少10M。从建设部门获悉,今后,沿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应当按照规定后退道路红线。
按照要求,今后,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0米。
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
(7)楼盘用地退让多少米扩展阅读:
一、道路宽度标准
道路红线的划定是与城市规模、宽度标准道路性质、两侧用地、交通流量等等有关的。但是,过宽的道路形成的空间阻隔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弊端之一。
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机动车。在大城市级别以上的城市,快速路及服务于机动车通勤的交通性主干路道路红线以50~60米为宜,主干道道路红线以36~50米为宜,主要为道路两侧生活用地服务的次干路不宜大于30米。
支路的宽度在24米以下为宜,在规划时必须注重密度的提升而非宽度的增加。道路具体红线确定时,主干道要考虑道路是交通性还是生活性、过境性还是区域性、是否为景观性道路、流量对道路机动车道数的要求、两侧用地对人行道、自行车道宽度的要求等。
二、最小距离
建筑物退让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沿城市道路两侧建设的各类建筑物,在已编制详细规划的地段,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在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地段,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控制。
影剧院、展览馆、体育馆、游乐场等公共建筑及规模较大的商业建筑,其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在上述基础上再做适当增加。红线宽度20米以下道路两侧建筑物退让红线距离,应同时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
『捌』 当地规划局规定多层退让5米,高层退让12米,请问带裙楼的高层建筑如何确定退让道路距离
按我的经验,裙楼的边界退让5米、高层的边退让12米。
『玖』 请问最规划时,高层退用地红线多少秒退道路红线多少米
高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10米退让,同时有个表。去网络收索“道路红线退让”即可。
『拾』 建筑用地红线应退离高压线几米
1、各级电压线复路距建筑物制的水平和垂直安全距离分别为:35千伏,3米和4米;110千伏,4米和5米;220千伏,5米和6米;500千伏,8.5米和9米。上述4级线路的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分别为3米、4米、5米和8.5米。
2、信号塔的安装要经过环保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审批才可以。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要经过环保部门的测量才可以。如果不符合标准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可以索赔。
3、对于高压线造成的损失,如果当事人没有过错,责任方要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