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户型大全 > 日照冯家沟安置房多少户型

日照冯家沟安置房多少户型

发布时间:2021-02-20 17:13:45

『壹』 日照历史

05年末全市总人口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1.23万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10.44,死亡率千分之4.62,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5.82。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夏、商(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时称东夷,周、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时为莒国,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养之地。
日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在莒县陵阳河、东港区两城镇等地,已发现了一些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北京猿人时期)和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存。
夏、商时期,日照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史记》亦说他是东海上人。《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西周到战国前期,日照地属于莒国。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赵王勾践灭吴,徒都琅琊(今胶县县南),日照归越。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楚灭莒,以莒为邑,日照又属楚,后属齐。公元前284年(周郝王三十一年),燕将乐毅伐齐,入齐都临淄。齐王奔莒,莒人立齐王子法章为襄王。公元前270年,齐将田单破燕军,尽复齐失地,迎齐襄王回临淄。日照仍属齐。公元前255年,楚又北侵,取鲁,封鲁君于莒。日照亦为楚国所占。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日照又归秦国。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日照为莒县之东境,属琅琊郡。
西汉时,日照地区始置县,名海曲,属徐州刺吏部琅琊郡。西汉元帝时,封城阳荒王子光为昆山侯。日照之西半境(今五莲县)属昆山侯国。东汉时,废昆山国,日照更名为西海县。三国魏时,废西海县,并入莒,属青州城阳郡。西晋初年,沿魏制。宋明帝失淮北,日照地区随莒县归北魏南青州东莞郡。公元529年置梁乡县,故址今东港区两城镇,属胶州东武郡。北周改南青州为莒州,郡县仍旧。隋代日照地属琅琊郡莒县。
唐代,日照地随莒县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五代因之。北宋时,属京东东路密州。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仍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后日照镇划入胶西县,改京东东路为山东东路。公元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升日照镇为县,仍名日照,属益都府莒州,县治于今日照城。元代,日照县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益都路莒州。明初,日照属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洪武年间,为防倭冠,于县之南境置安东卫。清初,沿明制。1730年(清雍正八年)升莒为直隶州。1734年置沂州府,降莒州为散州,日照属沂州府。1742年(乾隆七年)裁安东卫并入日照县,置安东卫巡检司。
1913年2月,日照隶属胶东道。1925年冬,改属琅琊道。1928年撤道制直属于山东省政府。1936年2月,隶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日照县政府仍隶属该公署。1940年3月16日,中共领导下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1月,隶属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后四县联合办事处改为滨海各县行政联合办事处。1941年8月,日照隶属滨海专员公署。1944年6月隶属滨海区滨中行署(三行署)。1945年4月,滨海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1946年7月,滨海行政公署改为滨海行政专员公署,日照属该署。1948年8月,日照隶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六专署,次年7月改称滨海专署。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日照划归沂水专署。1953年8月,又划归胶州专署。1956年5月,改属临沂专署。1984年4月,临沂行署石臼港办事处建立。1985年3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日照县和石臼办事处改为日照市,仍隶属临沂行署,5月正式办公。1989年6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1月5日对外正式办公。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设区带县,将原属临沂地区的莒县和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同时成立东港区。1993年5月29日设立岚山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8月20日,成立日照开发区。1995年9月12日,省政府批复设立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重要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主要有中华武祖、周朝丞相——姜太公,中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南北朝时期)、《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国民党中央常委——丁惟汾,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丁肇中,作家、《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等。

『贰』 日照属于县级市

日照,山东省地级市。

日照,周为莒地,秦属琅琊郡,西汉置海曲县,三国魏时属城阳郡并于莒,北魏置梁乡县。隋时归莒县,属琅琊郡,唐、宋属密州。1087年(宋元佑二年)置日照镇,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始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元明沿袭。清属沂州府。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撤府,属胶东道。1928年撤道直属省政府。1940年3月,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先后属滨海行署、滨海专署和三专署。1950年归属沂水专署。1956年归临沂专署。

1985年3月,撤县设市(县级)。1989年6月,升格为地级市。

(2)日照冯家沟安置房多少户型扩展阅读: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

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58.57平方公里。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9.7%,丘陵占52.9%,平原占19.9%,水域占7.5%。

『叁』 山东日照丁姓祖谱排序

关于日照丁氏世系的辈分排行,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将排行字十六句稍为改易,以四字为一辈,不分正副,各听其便”。从十三世开始,凡十六世排行字列后:
惟我家谱 履历备详 原籍海州 肇始武昌
明初来照 相宅河北 天启开科 崇祯任职
乡贤名宦 德言事功 显扬令绪 繁育兴隆
聿愿同心 孝敬和睦 世代绵长 丕承祖泽
此表系日照丁氏世系的辈分排行,从十三世,一直延续到二十八世。

楼主父亲应是“历”字辈,而非“立”,也就是第十四世,楼主为十五世。楼主后代辈份应为“肇始武昌”,也就是丁肇X,丁始X,丁武X,丁昌X。

关于楼主的分支,由于不知道楼主父亲大人原籍村落。在这里不好赘述,请查阅以下资料参考。
老长支:五世丁光耀徙居水洪沟,六世丁玉祥徙居迟家庄(今五莲县)。丁镇徙居铨园。九世丁从迎兄弟徙居固河涯,丁从典、丁从仁徙居夹仓。十二世丁汝占徙居郭家庄子等。
老二支:五世丁光训徙居右所,丁光德徙居幽儿崮前丁家庄,九世丁衿、丁绂徙居泉子崖,丁衮徙居石梁头,十世丁平乐、丁平法徙居两城,十一世丁琪徙居蒿岭,丁森四兄弟徙居费家湖,丁宾徙居小官庄。十一世丁章及十二世丁以关徙居贾家湖,丁以庆徙居六甲庄子等。
老四支:长房的后裔丁氏九支,在日照丁氏家族中占了绝大多数,其徙居的数量大,分布的地域也广。
老四支长房:
长支:六世丁士彭,十一世丁棋徙居右所。丁士序徙居岭二头。七世丁庠曾、丁企曾徙居固河崖。七世丁令曾徙居石咀子村。七世丁绍曾、十世丁炳绅(丁惟汾之曾祖父)徙居涛雒西官庄。八世丁延茂徙居沟洼村,丁延爵徙居山口村,丁延社徙居湖西头。九世丁火廉、十世丁 徙居大羊卷。八世丁延本徙居东湖村。九世丁从迎兄弟徙居屯岭。九世丁岸徙居安家湖,丁山未居厉家湖。十一世丁兰徙居小宋家庄。十世丁炳纶、十二世丁以涓、十三世丁惟程徙居朱家官庄。十世丁炳缃、丁炳常徙居亚月等。
三支:六世丁士一约在1700年左右徙居苗家村。七世丁 曾徙居平家村,丁 曾徙居丁家皋陆,丁随曾、丁望曾和九世丁冈、丁峻徙居赵家庄子。十世丁文珍徙居 子。八世丁梦鹤五兄弟、十一世丁枕善徙居水木头村。九世丁央、十世丁文琦四兄弟徙居榛子崖。七世丁缵曾、十一世丁锡林徙居范家村。九世丁睿、十世丁文洵徙居怀古村。九世丁 徙居大土山。丁烁徙居碑廓。九世丁禾存徙居大洼村。丁炼徙居水车沟。十世丁 徙居六甲庄子,丁安九兄弟徙居黄泥沟,丁文 徙居尧王城。十一世丁逢年、丁恩荣徙居大刘家庄子等。
四支:六世丁士庭、丁士度、丁念祖徙居傅疃。丁士序徙居岭二头。六世丁士广、七世丁攀曾、八世丁延绂徙居合庄。七世丁愉书徙居五莲陆家庄子村。九世丁储徙居黄泥崖。十世丁守砚、丁守塾徙居化龙村。十一世丁锡康徙居夹仓,丁锡蕃徙居樊家岭等。
五支:六世丁士起、丁士衍及十世丁守丰徙居丁家楼。七世丁荣曾、丁柱曾徙居后崮子。七世丁贻曾、丁焕曾、八世丁延高及九世丁劝、十一世丁锡名、丁朋思及十二世丁以循徙居郭家湖子。七世丁跋曾,八世丁延芾徙居山口村。八世丁延愫三兄弟徙居大坡。八世丁曰柏四兄弟徙居化龙村,八世丁曰瞀三兄弟、九世丁圩及十一世丁锡芸徙居怀古村。七世丁歧曾、八世丁延嘏徙居柳家庄里山口,八世丁延耿、十世丁守彩及十一世丁效思徙居相家官庄。九世丁励述徙居尹家河。十一世丁锡穗徙居碑廓,丁正思徙居湖西头村。十一世丁悌徙居堰东岭等。
七支:七世丁怡曾、十二世丁汝堡徙居高旺庄。十世丁颖 徙居桥南头等。
九支:六世丁士冉、丁士份徙居和村。丁士炎、丁士全徙居大代疃。六世丁士依三兄弟及七世丁嗣曾兄弟徙居马疃。八世丁延抡、丁延 徙居北家沟。九世丁畿三兄弟徙居青墩。八世丁延噩、九世丁苁兄弟、十世丁守余及十二世丁汝生徙居后村镇丁家官庄。九世丁赓,十世丁守稔四兄弟徙居长汪崖。十世丁云吉四兄弟徙居相家官庄等。
十支:七世丁觐曾、丁光曾徙居郭家湖子。丁如曾三兄弟徙居东石梁头。丁平曾徙居接官亭。七世丁笃曾及十世丁守成、丁守采徙居汉家皋陆。丁则曾及十一世丁锡培徙居陶家村。八世丁延奭徙居五莲大楼村。十一世丁万年徙居后官庄。八世丁延英兄弟徙居丁吕土山。丁延森、丁接蕃徙居安家湖。八世丁延麟徙居竹园。十世丁守伦、十一世丁芳田徙居冯家沟。十世丁方之、丁惠之徙居院上。十二世丁效申徙居五莲丰台村等。
十一支:九世丁章三兄弟徙居右所等。
十二支:六世丁士 徙居东石梁头,丁士谐兄弟、九世丁转、十世丁福盛、十一世丁约徙居丁家楼。七世丁龙征兄弟徙居车沟,丁因曾徙居长林河,丁敬曾徙居铨园。九世丁钰兄弟徙居化龙村。十世丁复兴兄弟及丁毂徙居毛家庄。九世丁车官徙居丁家大村,丁 徙居五莲崔家沟。十世丁福未、丁福来徙居西牟家村,丁玖址徙居五莲焦家庄子。十一世丁庭淇兄弟徙居五莲山,十三世丁惟树兄弟徙居五莲潮河等。
老四支二房六世丁世棋徙居丁家营子。八世丁延方三兄弟徙居小刘家庄子。十一世丁锡瑾徙居秦家庄等。

『肆』 日照哪里又好耍的

开发区公园特别好耍

『伍』 古代陶器价值多少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夏、商(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时称东夷,周、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时为莒国,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养之地。 日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据考古工作者考证,在莒县陵阳河、东港区两城镇等地,已发现了一些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北京猿人时期)和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存。 夏、商时期,日照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史记》亦说他是东海上人。《齐乘》说:“太公,海曲县东吕乡人”。西周到战国前期,日照地属于莒国。公元前473年(鲁哀公二十二年),赵王勾践灭吴,徒都琅琊(今胶县县南),日照归越。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楚灭莒,以莒为邑,日照又属楚,后属齐。公元前284年(周郝王三十一年),燕将乐毅伐齐,入齐都临淄。齐王奔莒,莒人立齐王子法章为襄王。公元前270年,齐将田单破燕军,尽复齐失地,迎齐襄王回临淄。日照仍属齐。公元前255年,楚又北侵,取鲁,封鲁君于莒。日照亦为楚国所占。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日照又归秦国。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日照为莒县之东境,属琅琊郡。 西汉时,日照地区始置县,名海曲,属徐州刺吏部琅琊郡。西汉元帝时,封城阳荒王子光为昆山侯。日照之西半境(今五莲县)属昆山侯国。东汉时,废昆山国,日照更名为西海县。三国魏时,废西海县,并入莒,属青州城阳郡。西晋初年,沿魏制。宋明帝失淮北,日照地区随莒县归北魏南青州东莞郡。公元529年置梁乡县,故址今东港区两城镇,属胶州东武郡。北周改南青州为莒州,郡县仍旧。隋代日照地属琅琊郡莒县。 唐代,日照地随莒县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

『陆』 姜太公故里的日照

姜太公故里,位于 山东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秦楼街道办事处冯家沟村。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先秦称黄海为东海,这里曾是东夷人的家园,后来又建立过以"齐"为名的诸侯国。《孟子.离娄》: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中论.亡国》:昔伊尹在田亩之中,以乐尧舜之道,闻成汤作兴,而自夏如商。太公避纣之恶名,居于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亦自商如周。
《十七史百将传》: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先祖尝封于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于周西伯。
《广名将传》卷一《吕尚》: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从其先祖封于吕,故名吕尚,字子牙。尚抱经天纬地之才,尝著有《六韬》,备言阴阳,遂为兵书之祖。
《武经七书汇解.太公六韬》:太公姜姓,名尚,字子牙,东海上人。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武帝问》:"爱施兆民,故太公起于海滨而即三公之位。"
《圣贤群辅录》引《尚书大传》: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皆率其族曰:"盍归乎!吾闻西伯昌善养老。"
《荀子.君道》: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太公于州人而用之,……。州,东夷古国名,也叫淳于,姜姓,在东吕之北,今山东东部。(见《世本.姓氏篇》、鲁桓公五年《左传》疏引及《通志略.氏族略》)
《战国策.秦策》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仇不庸……。"
《后(汉)志》:"琅邪西海,太公所出,又钓于棘津,今存。"
《沂州府志》载:日照县有棘津,在城东二十里,去东海里许,旧迹尚存。
《后汉书》亦载:西海县(即海曲县,东汉改)系太公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东吕乡和棘津,位于黄海之滨,在今山东省日照市。
刘昭注引《博物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
余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
《元和郡县图志.密州》、《太平寰宇记.密州.莒县》:汉海曲县故城在县东百六十里,属琅邪郡,有盐官。
《博物志》曰:"此地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
《太平御览》七一引《水经注》:吕望,东海人也。老而无遇,以钓干周。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为帝师。
《齐乘》卷四《古迹》:海曲城,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琊海曲,太公望所出。
据《太平寰宇记》:"汉海曲城在莒县东百六十里,属琅琊郡。"西汉之"海曲"即今之日照。
清雍正《山东通志.秩祀》:诸城县县学东,祀周太公望。《博物志》:"太公居东吕乡,钓于棘津。"县城南有棘津,莒州东有东吕乡,即今之日照县也。
《续山东考古录.沂州府.补遗》:日照县,太公出于东吕乡,《路史》谓即莒国。《大清一统志.沂州府.山川》:东吕乡,在日照县东。旧志:"姜公台在县东北二十里,去海里许,旧址尚存。台旁溪水清涟,即太公钓处。"
《西海征》:今县东二十里,去海里许有姜太公故址。其旁溪水清涟,即棘津也,质之诸书,若合符节。
《炎黄氏族文化考.三邾土著为东夷炎族》:吕为莒之初文,二字通用。故莒有东吕乡、东吕里。
《博物志》谓太公望所出。汉有吕母,皆其氏族。吕者,神农所自出。当是莒县、日照、赣榆一带之土著,因皆炎族也。
《宝鸡县志》:吕尚,东海上人,姓姜字子牙,炎帝之裔,伯益(夷)之后,掌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封于吕,故姓吕。避纣乱居东海,闻西伯善养老,乃隐于渭滨。……事载《史记.齐世家》。著有《丹书》、《阴符经》、《六韬》。
《炎黄氏族文化考.炎黄二族之分》:太公即东夷之人也。太公姜姓,祖为伯陵。伯陵,神农之后,世系班班可考。是东夷为神农苗裔矣。
清光绪《日照县志.古迹》:东吕乡,棘津。原注一:
《元和志》:"海曲故城有东吕乡,本太公望所出。"原注二:城东二十里,去海里许,一名姜公台。
《日照县志.人物》:太公望,居东海之滨。
《续汉书o郡国志》琅邪西海县注:"太公吕望所出,有东吕乡。"
《元和志》、《寰宇记》、《齐乘》略同。今县东有水,曰棘津。津上有太公钓台。台侧旧有祠。
《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日照县》:日照、古东吕乡,汉为海曲县、宋置镇,金升为县,清属山东沂州府,民国隶属胶东道。古迹:棘津,在城东二十里,距海里许。太公吕尚钓于棘津,即此。
《中国人名辞典》:吕尚,周东海人,四岳之裔,本姜姓,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字子牙。
《史记.陈杞世家》说"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陈氏灭之。"由此可知,姜太公应是东方土著,周复封姜姓于齐,是采取齐人治齐的政策。
《后汉书.郡国志》西海注引《博物志》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战国策》说:"太公望,齐之逐夫。"鸟恋旧林,人思故乡,落魄游子,失意宦人尤其如此。因而太公第一步归隐山东是合乎情理的,非常自然的。
《山东古国考》、《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是"东海上人";
《吕氏春秋》也说是"东夷之士"。可见太公的原籍为山东。
《路史.国名纪》因说:"而太公乃出东吕,吕,莒也。"清代考据家阎若璩进一步提出:姜太公故里为山东莒县东吕乡。王献唐先生在《山东古国考》中也说:"太公是山东土著的姜姓,是无可怀疑的。" 又据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案内资料记载,姜太公的出生地是日照。卢氏为姜氏后裔。现经美国考古专家组同山东大学联合考察认证,在四千年前,日照市两城镇(距市区十八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城市。而只有在这样的文化发达地区,才能造就一代"武圣"姜太公。

『柒』 日照是哪个省的

日照是哪个省的-山东省
http://www.rz.gov.cn/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
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回属东夷答。《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

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景观景点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
王家皂民俗旅游村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灯塔旅游风景区
九仙山风景区
桃花岛风情园
刘家湾赶海园
五莲山风景区
万平口风景区
浮来山风景区

『捌』 日照市秦楼街道有城郊村吗

秦楼街道没有城郊村
秦楼辖区的村庄包括:秦家楼、刘家内、荷疃、西碌碡沟容、东碌碡沟、新合、前官庄、庙山前、庞庄子、前团岭埠、后团岭埠、巩家岭、厉家、山口、庙山后、松竹、窝落子、田家、湖西头、滕家、南王家、南小庄、高家、营子、小孙家、西明望台、东明望台、小卜家庵子、大小家庵子、沟南、高家岭、董家滩、北苗家、东小洼、东王家、厉家庄子、前大洼、后大洼、冯家沟、后滩西、前滩西、乔家墩子、王家皂、富蓉、大泉沟、张家台、东小庄、路家、大陈家、小陈家桩、李家台、陶家、刘东楼、刘西楼、肥家庄、卧龙、任家台、吴家台、竹溪、苏家、秦家官庄、双庙、杨家庄子、后官庄64个行政村。
秦楼街道就这些村,而且现在又划分出一部分组成了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阅读全文

与日照冯家沟安置房多少户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