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立面的设计都需要考虑什么,细部有哪些处理方法
立面处理的方法考虑,立面设计需重点处理以下几点:比例与尺度处理,虚实与凹凸处专理、线条处属理、色彩与质感处理、重点与细部处理 。
建筑细部应重点处理视觉中心部位,如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体现建筑物的风格特征、情趣和
品位的部位、如阳台、橱窗、花格等;以及构成建筑轮廓线的部位,如建筑的檐口等。
建筑立面设计是指对建筑物某表面的门窗组织、比例与尺度、人口及细部处理、装饰与色彩等的设计。建筑立面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包括门窗、墙柱、阳台、遮阳板、雨篷、檐口、勒脚、花饰等。立面设计就是恰当地确定这些部件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以及材料色彩等,并通过形的变换、面的虚实对比、线的方向变化等求得外形的统一与变化,以及内部空间与外形的协调统一。在推敲建筑立面时不能孤立地处理每个面,必须认真处理几个面的相互协调和相邻面的衔接关系,以取得统一。
2. 中国古代住宅形制的演变有哪些
住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在追求其实用性的同时,始终不断地追求它的精神功能和艺术性,并形成了阶级社会的门弟观。 春秋士大夫的住宅大门为三间,中间为门,左右为“塾”,是办公与“家教”的场所,门内是庭院,上方为“堂”,是生活起居会宾礼仪的地方,堂的左右为“厢”,堂后的房子为“寝”。 汉代贵族住宅不但有门、塾、堂、厢等,还有车房、马厩、厨房、仓库及仆人住房。建筑形式多为木结构和干阑式,悬山屋顶,出现了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多种形式的窗户,并有各种窗棂。用围墙组成的三合院、四合院已经出现,也有二、三层楼的坞壁式住宅。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贵族的住宅庭院多为对称布局,大门多为庑殿式,围墙内侧有廊围绕的庭院,在一个宅院中,有数组回廊包绕,有数个厅堂供不同之用。 隋唐五代时期,贵族的住宅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出现不对称布局的庭院,大门由乌头门代替了庑殿式,有直棂窗回廊组成庭院。 宋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农村草舍、城市瓦屋等住宅的多种形式。城市住宅多为四合布局,歇山、悬山屋顶,有的加前檐后厦,有的有转角十字,有的开设开窗。有的建筑细部栏杆,梁架,美观实用,那时人们已经开始注意住宅庭院的绿化和美化,这表明人们在使住宅建筑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也在进一步讲究其满足精神功能与艺术功能。 历史上宋、金政权长期对峙,这使得南北住宅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差异,这种差异一直影响到元明清。这种差异的出现加上人文历史的不同,造成了此后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多样化。 到了明清时期,住宅大致可分为规整式格局和自由式格局。规整式格局作为传统住宅样式的主流一般为三合院或四合院,清政府还对住宅的格式、尺度、等级进行严格的规定。有“一正二厢”严格内外、尊卑有序,这促规整式住宅为封闭内向型院落,建筑物都有中轴线,均齐对称,主次分明,体现了封建社会家庭生活观念。
3. 代表性的北美住宅有哪些风格
北美地域辽阔,而人口稀少,早期多为原始森林,只有土著居民在那里耕织、狩猎。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开发森林,建起了木屋,他们多以林业、矿业及渔业为主。因为北美木材丰富,用地宽裕,因此住宅多采用木结构及木维护材料,以单层、3/2层及2层为主,住宅周围均有大片绿地。
到现代,随着人口增长,土地越来越紧凑,在市区或近郊开始发展组团式住宅群,也有的建造公寓式住宅,同时也开始向空间发展。
北美气候冬季较寒冷,但由于三面临海,受海洋季风的影响,沿海某些地方冬天温度一般高于零度,由于夏季不热,因此住宅设计中主要考虑冬季保温措施,主要房间向阳,减少向北开窗户的面积并采用双层玻璃。
北美自然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们热爱自然,并注重生态平衡。在住宅周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环境清新,人们习惯换鞋进屋,在住宅大门处均设有换鞋地方和衣柜。北美人热爱活动,周末时他们大多数都全家出游。
北美人很讲究实用,因此在住宅设计方面注意使用方便,以及节能。选址的时候多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好的地方。
住宅一般有两个车位的车库,并用来做储藏室和工作间。有的车库为半露天式。
主人的衣服习惯于挂存,因此,房间中有大量衣柜,甚至在门厅、浴厕中都有衣柜。厨房和厕浴商品化程度高,并且一般在住宅竣工出售时这些设备就已完善。
北美住宅很多都沿用过去的的壁炉形式。因为壁炉可以创造一种温馨气氛,因此,仍有不少住宅拿它来做装饰,并多采用煤气或电热设备来模仿那种炭在炉中燃烧的形式。
北美建筑的传统为就地取材,多采用木结构、木装修、混凝土地基。屋面防雨材有油毡瓦、木板瓦及陶瓦3种。油毡瓦的色彩丰富,质轻,可以减少结构荷载,因而采用较多,一般可用10—15年。外墙装饰材料有砖、石、抹灰及木板4种,以石料最贵。由于当地环境清洁,外装修能长时间保持鲜艳色彩。
住宅内部墙各采用纸面石膏板,表面油漆或贴墙纸。为取得良好的隔声效果,在楼板及隔墙内添加隔声及保温材料。室内地面多铺设地毯,也有采用拼花木地板。浴厕及厨房内则用塑料铺块或瓷砖铺地。
住宅能源采用电及煤气两种,以电能为主。炊炉、洗漱、取暖、洗衣烘干等均用电热。住宅中设有一小锅炉间,多与洗衣房相连。为节约冬季取暖用电,卧室及北向房间开窗面积较小,门窗多为双层玻璃,周边镶嵌密封条。墙体、天花板、地板的构造缝也被严严实实堵住,以避免室内热空气进入结构,形成凝结水,同时也节约能源。
现代建造的多数住宅还采用通风或空调系统,以更新室内空气和控制室温。有的住宅将电热系统安装在楼板内,形成舒适的冬季环境。
坐落于花团锦簇优美环境中的北美住宅,造型十分讲究。由于欧洲遗民的历史传统,给北美带来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7种形式,科德角式、都铎式、乔治亚式、西班牙式、早期殖民地式、法兰西式及现代式。
科德角风格科德角是美国麻萨诸塞州南部巴恩斯特布尔县的钩状半岛。为一沙质、由冰川造成的半岛。伸入至大西洋105千米,宽1.6~32千米,北部和西部与科德角湾为界,西为巴泽兹湾,南濒温亚德和南塔克特海峡。28千米长的科德角运河穿过半岛基部,将半岛与大陆分开,使纽约市和波士顿之间的船运距离缩短120千米多,形成大西洋沿岸水道的一部分。
房子简洁小巧,易于建造、维修和改造。在20世纪前半叶是美国最普遍的住宅形式,现在形成的一层半住宅仍然是退休者及一般别墅常用的形式。传统的卧室设在一层,后来在楼上增加了卧室及浴室。外装修是白色木板墙及木百叶窗,檐口不加装饰,往往用红砖突出烟囱(现已多样化)。
都铎风格是由15—16世纪英国式房子演化而来,最初是为有钱人家建造的,以后被广泛采用。其特点为有突出的交叉骨架山墙,也有2个或者3个的,砖石砌的大烟囱,并有装饰线脚。墙体采用砖石及抹灰等材料组合而成。喜用凸窗,用狭长的窗扇组成。双悬式或棱形窗也较普遍。入口用石料砌成拱形边框。半木料墙体造型,过去是和结构骨架一致,现在则成为纯装饰物了。
这一风格因流行于英国都铎王朝而得名。这个时期大型的宗教建筑活动停止了,新贵族们开始建造舒适的府邸,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着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都铎式就应运而生。都铎式府邸建筑体形复杂起状,尚存有雉堞、塔楼,这些属于哥特风格;但其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已是文艺复兴风格。这一时期,还出现许多半木结构(halftimber或叫露木结构)的房屋,供小康人家居住。这种房屋内外墙均用木构架,而在构架之间填以砖或灰泥。漆成深色的木材和淡色墙面形成强烈对比,屋顶为陡峭的双面坡顶。这种房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常为游人所注目。英国艺术史上,喜欢用王朝或君王的名字命名近代艺术风格。除上面提到的都铎式外,还有詹姆斯式、乔治亚式和维多利亚式等。
乔治亚风格这种形式在300年前的英国乔治王朝时期传入美国,并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显示荣耀的象征。这是一种有规律的、对称的立面处理,外型简洁,按开间排列门窗,一般采用五开间。厚重的大烟囱是移民生活取暖必不可少的,至少可设有一个大壁炉。
新英格兰的早期乔治亚式建筑往往采用梁柱结构,外饰大板,以后采用砖墙,在一、二层之间有腰饰。在外墙顶部也常以齿饰与屋檐交接。坡顶上采用山墙头饰的老虎窗,窗为多格的双扇窗,在殖民时期均有白面窗扇,而现在不一定设了。入口用壁柱和山头加以强化,在门的两侧或上部嵌以采光窗。
西班牙风格这是一种充分考虑阳光的布局。其样式朴实无华,缓坡的屋顶,对称的立面,拱及拱廊白色(或浅黄色、玫瑰色)抹灰墙面。红瓦屋顶为西班牙式的重要标志,现以轻质组合材料代替传统的重瓦,有半圆筒及S形两种瓦。
西班牙建筑注重室内外的结合,有丰富的室外活动场地,如庭院、阳台、平台(室外就餐处)及喷泉等。西班牙式还喜欢采用铸铁栏杆和窗格,或用铸铁做拱廊。入口为木板门,用石料或砖做装饰。有装饰的烟囱顶部,有时还采用瓦屋顶以强化其效果。
早期殖民地风格早期殖民时期生活艰苦,雪及寒冷是建房的主要问题。美国的移民们在马萨诸塞和弗吉尼亚并不住在原始的小木屋中,而是以他们熟悉的英国的建筑技术适应新的环境,采用梁柱结构,方盒式的房子,只有一间进深(以后则扩大了);较陡峭的坡顶及山墙,木板瓦,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烟囱;挑出的上层,这是来自英国的传统,往往在临街的一面挑出,可遮盖下部的街道;经过认真的设计与加工的木板门,菱形格子的窗子,早期窗洞很小,以后逐渐扩大。外墙早期采用垂直木板条,后来很快改成水平的,在南方则以砖墙更为普遍。
在殖民时期,围炉取暖及做饭是唯一方式,到17世纪,厨房已完全成为家庭的中心。一个总是燃烧着的火炉兼炊炉使厨房形成乡村家庭的各功能区——温暖舒适的餐室、工作室及集聚处。现今的素特博克斯形式也是将厨房布置在中间偏后的地方,周围布置了大房间或大空间。
法兰西风格法兰西式住宅在美国有悠久而光荣的历程。从18世纪移民时期到19世纪20—30年代流行,然后有一段时间停滞,到了20世纪70年代又兴旺了,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当然由于时代的发展,现在式样越来越丰富,但仍保留法兰西住宅的一些特征:斜脊屋顶,砖墙,拱形门窗与老虎窗,侧翼与主屋直接相接相连,并保留了一些乔治亚式的细部。双折屋顶是17世纪法国建筑师昂普埃尔的创造,直到20世纪仍保留着这种传统。这种房子立体感强,结构匀称,另外室内空间较大,显得较宽敞。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法兰西式在美国的发展经过一段滞留,但后来它仍很快地扩散开来,成为北美人较为容易接受的住宅样式。
现代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建筑师们开始寻求一种脱离美国传统形式的建筑样式,他们改变了过去精雕细刻的建筑细部,采用流畅的线条,多数为单层房子,也有一层半、两层及多层的住宅。既有坡屋顶也有平屋顶。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结合起来,使室外与室内间相互渗透。
现代派建筑的特点是简洁,避免传统的装饰。大挑檐形式系20年代由莱特等建造师首创,并成为现代派喜欢采用的形式之一。在一些住宅内梁兼有结构及装饰的作用,有时则单纯是装饰作用。
现代派往往用一个或多个山墙与主山墙的屋顶垂或交叉,或是将山墙错位,再加上长短坡的变化,使得建筑的体型组合在简洁中富有变化。
现代派自己更加灵活地运用材料对比,更注重住宅与周围环境景观的结合,力求减少室内外的差别。喜欢采用大玻璃窗,天窗、室内外铺地相连,室外休憩、就餐等。现代派建筑师成功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建筑,也改变和丰富了美国人的生活。
别具一格的机器人建筑看到这个题目,你千万别以为是用机器人建成的房子,也别指望这房子具有机器人一样的功能。至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种建筑在外观上就象一个笨拙的机器人。它的始作俑者就是泰国著名建筑师朱姆赛依。
朱姆赛依毕业于剑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他返回泰国开始创作。这一时期,他力图在作品中体现出现代性,从70年代后期开始,他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一群无特色的建筑丛林的无文脉的环境下从事个人的创作。于是他的机器人建筑学便问世了。
到目前为止,机器人建筑学的代表作品有两座。一是位于曼谷新商业区的机器人大厦,这是一幢20层高、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银行大楼。1983年开始设计,1986年建成。它的建筑形象,只要一看照片便知。建筑体形在4,8,12,16及18层步步向内收缩,形成机器人的头颅、肩膀、腰身和双腿。东西两侧为实墙,但配上几个大螺栓为窗(其外径为3.8米,内径2米,用玻璃钢制成),既显示机器特色,又起到节能作用。顶层有两颗直径6米的大眼球,到了晚上可以由电脑控制一亮一暗,似乎奏出一曲机器人交响乐,亲善地向你眨眼,它对于夜航的飞机来说,又能起到导航的作用。头顶竖起两根16.8米的触角,那是通讯天线和避雷针。
如果说,英国的汇丰银行以几亿美元之巨在香港建造了由高技派N·福斯特设计的52层高的大厦,显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成为在香港一片高层石林中出类拔萃的城市形象的话,那么,朱姆赛依却以他的后高技派手法,为一批泰国新兴的青年银行家设计了一幢投资1000元(包括室内装修与绿化)的同样拔萃的新型建筑,它是亚洲新小龙的象征,不可谓不机智也。朱姆赛依的第二个机器人建筑,建在曼谷正在发万近郊区,叫作民族大厦,它11层高,7平方米,目前尚未完工,预计投资为350万美元,它与一号机器人不同,侧面是一片白墙面,上面刁竖细槽的窗口,颇像电脑中的芯片和线路,说明机器人差不多,虽是兄弟,却一文一武,各有特色,绝非像汽车,录音机那样,千篇一律。
如果你认为仅仅是建筑的外形和外部像一个机器人,那么你错了。内部也不例外。大厦的室内设计,包括由泰国雕塑家设计的作品,以及由6家室内设计师共同创作的室内装修,特别是作成像电脑内线部那样的顶部线槽等,总体看来还是个名符其实的机器人呢!
4. 乌德勒支住宅的建筑细部
乌德勒只是住宅强调面的因素,所以大面积的形体如烟囱、阳台板以专及入口处的垂直白墙属面等垂直构建掩饰住了这些构建后面的水平向构建,譬如阳台板向下压得很深,完全挡住了阳台跳梁和地板的视线,从而净化了立面:水平向与垂直向的相交方式 的第三种模式是二者皆不出头,强调含连续性,给人含蓄、精细之感。
5. 二门课程 房屋建筑学与建筑构造的区别
建筑学涵抄盖广泛
房屋建筑袭学 是一个分支。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因此,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本书系统介绍了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方法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分15章,包括概论、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常用建筑结构概述、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民用建筑构造概述、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及阳台、雨篷、屋顶、楼梯等垂直交通设施、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设计概论,附录配有建筑设计施工常用的一些图纸的名称。 为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本书每章后附有思考题。部分章节后附有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任务书 。
6. 中国西北部房屋的建筑风格
下表是陆元鼎先生对中国民居的一个简单分类,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族或地区 气候条件 地理环境 主要建筑材料 外观主要特征
1 汉族
北京平原地区 亚寒带
寒冷干燥 平原 木、土、砖 平面前堂后寝、中轴对称、内部院落相同、规整严谨、为典型的四合院
外观青砖灰瓦、稳重朴实
室内装饰装修丰富
东北寒冷地区 寒带,寒冷日照少 平原 木、土 墙体和屋顶较厚,宅前院落宽敞
住宅南窗大、内部火炕采暖
中原黄河流域 亚寒带地区 平原 黄土 窑洞民居,建筑内部深厚,构造简单
外观拱券门窗、凹凸墙面,厚实简朴
长江下游江南地区 温带地区
夏热多雨
冬寒冷 平原
多河 木土砖
山区有石 水乡民居特色,建筑与河湖相结合
建筑内部通透开朗、庭院种植花木
外观简朴秀丽,体型组合灵活匀称,地方材料质感强
闽粤南方地区 热带、亚热带地区
湿热多雨,多台风 丘陵地
多河流 木、土、砖石 平面外封闭内开敞,布局为以小院建筑为组合单元的梳式或密集方式
建筑密切结合气候、组成厅堂天井、廊道相结合的通风体系
外观规整朴实、细部轻巧明快,富有南方特色
川贵山区 温带、亚热带
地区夏热多雨冬冷 多山 木、石、土 建筑结合山地,有台、坡、梭、拖、挑、吊灯多种手法
外观以披梳屋顶台、吊结合地形和穿斗式结构为其主要特征
2 藏族 寒冷、少雨
日照少 高原
多山 块石、木 石砌厚壁台阶式平顶建筑,石条密肋楼板、密肋屋面、布帷幕窗楣、石框梯形窗,放牧地区则采用方形活动帐篷
3 蒙古族 寒冷少雨 草原 木条、牦毛 圆顶毡毛穹窿顶帐包
4 维吾尔族 温带
大陆性干旱气候 沙漠
盆地 土、木 封闭性院落住宅,拱廊内院,平台屋顶
土坯建筑与结构,外型朴实,体性错落
尖拱和火焰式细部样式,装饰丰富
5 白族 亚热带地区
湿热 靠山近水 木、土、砖 平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外观由照壁、大门、围墙、两山墙面组成,高低参差、造型匀称多变化
门楼、照壁、山墙面重点装饰、华丽丰富
6 傣族 热带、亚热带地区湿热多雨 平原
多水 竹、木、土 独院干阑式竹楼。敞廊、敞梯、室内开敞通透。高耸式歇山顶
7 壮族 亚热带地区,湿热多雨 丘陵
多山 木、土 干阑式麻栏建筑,平面多开间,厅堂大空间。外观完整,轻盈简朴。村寨建于半山、沿等高线布置、疏密相间,规整而有序
7. 房屋建筑学 建筑构图基本原则有哪些
1、多样统一原则,既是建筑艺术形式的普遍法则,同样也是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原则内。容如对比、主从、韵律、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
2、搭配原则:建筑艺术形式的构图任务,要求在建筑空间组合中,结合一定的创作意境,巧妙地运用这些内在因素的差别性和一致性。
(7)住宅建筑细部扩展阅读
建筑构图的组成部分:
1、绘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标高 、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
2、标明结构承重墙与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编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
3、标明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4、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宜附测点构造详图)。
5、说明中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8. 建筑细部的目录
表面的有效深度
细部专题探讨
精妙的表面大卫·切波菲尔德的柏林新博物馆
向专Ascoll Picen0学习
报道属
WSP设计的三项目荣获2009芝加哥国际建筑奖
迪拜新加坡岛上的“S”
丹佛的充气森林凉亭
纽约的时装精品店
风暴之王波浪形田地
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博物馆
北京来福士广场
纽约市信息中心
工程实录
都柏林的办公大楼
墨尔本的儿童活动中心
慕尼黑的圣多米尼克中心
施林斯的住宅
Jyllinge的教堂
乌得勒支的体育园区
路德维希堡附近的住宅
布衣恩克苏瓦的遮篷
弗那的住宅
Sabres的博物馆
格拉茨艺术大学的音乐剧院(二)
墨尔本南十字星火车站
伦敦的视觉艺术建筑
柏林的Blumen小学和Bernhard Rose学校
市政建筑的独特解决方案
立面节能型翻新工程
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标准化学校建筑
Neckar河畔Lauffen镇上的Herzog Ul rich学校
色彩理念与新空间
墨西哥城的阁楼扩建项目
新技术
二氧化钛光触媒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亚克力实体面材
新产品
表面
室外作品
浴室与卫生洁具
立面与覆层
9. 别墅的基本特征 别墅与其他住宅的区别
别墅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目前市场上按照别墅的建筑形式来分类,可将别墅产品分为五大类: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叠拼别墅以及空中别墅。
一、独栋别墅
独栋别墅,独门独院,上面有独立空间,下面有私人花园。独栋别墅是市场价格较高,多为品质。
二、联排别墅
它是由几幢小于三层的单户别墅并联组成的,联结在一起有统一的平面设计与独立门户。其特征为较注重选址,尽量选择有水有地的,且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联排的价位较低,进深的缺点。其私密性较单体的别墅要差点,但就在于布局更合理。
四、空中别墅
一般指建在高层楼顶具有别墅形态的跃式住宅。空中别墅弥补了高层建筑的弊端,与普通别墅相比其地理位置好、视野也很开阔,在高层通风也更加顺畅。
别墅与其他住宅的区别:
1、普通住宅的结构通常都比较简单,功能单一。而别墅具有个性化,其风格各异,且功能齐全、生活设施齐备,更具有突出的个性以及时尚的风格。
2、别墅区别与普通住宅的大就是室外空间。别墅之外的环境能使自己真正置身于私家花园中,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3、别墅住宅的生活空间向地面层集中,并且尽量保证室内外的生活空间的私密性。而普通住宅中的四合院也提供了一个具有私密感的室外空间。
4、普通住宅是求大同、存小异。而别墅则是求大异、存小同。
(9)住宅建筑细部扩展阅读:
别墅起源:
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中国古代称别业、别馆,3 世纪,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中国西晋出现别墅,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此外,历代著名的别墅有唐代蓝田王维的辋川别业、明代苏州的拙政园、清代杭州的金鳛别业和北京的勺园。
近代、现代最具特色的别墅有: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等。别墅设计要点是:因景、因地制宜,布局灵活,体型轻巧,结构简洁。
真正说起来,中国最早的别墅是叫别业,所谓别的意思就是第二。在国外第一居所的房子叫做house,第二居所叫villa。
villa最早出现于中国时,经常翻译成三种,有的时候叫别墅,有的时候叫庄园,有时还叫城堡,不管怎么翻译这个东西都是国外独立庄园生活的代称。
当别墅多起来的时候,一个庄园和另外一个庄园联起来就成了庄园区,这是别墅区的原形。别墅与普通住宅相比,除了基本功能相似之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别墅是一种带有诗意的住宅,它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