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建筑间距,如何计算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城市规划特别是在详细规划中对建筑间距有很严格的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也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1]
关于建筑间距,具体还有以下相关规定
非居住建筑间距,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6米。(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并不小于20米;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18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三)多、高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8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以上就是建筑间距的规定。 [1]
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一)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按居住房屋间距规定控制。(二)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按非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同时考虑视觉卫生的因素影响。(三)多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8米,高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多层与高层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这些都是房屋间距上的规定。 [1]
建筑间距有法律上的规定,以居住、工作舒适为准则,如若不按照规定,在建设审批上一般是不会被通过的。
根据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确定建筑间距系数:
表5.0.2-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1]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Ⅲ、VII气候区 Ⅳ气候区 Ⅴ、Ⅵ
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 8~16 9~15
日照时间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注:1、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
2、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5.0.2.2 正面间距,可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1]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表5.0.2-2 方位 0°~15°(含) 15°~30°(含) 30°~45°(含) 45°~60°(含) >60°
折减值 1.0L 0.9L 0.8L 0.9L 0.95L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5.0.2.3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如果感觉不全面可以加我们的 vx小程序 ”标经理“圈子大神很多。
Ⅱ 房地产的山墙间距是指
山墙俗称外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条式住宅相邻的地方就是两幢房屋山墙相邻处。
住宅建筑山墙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低层住宅建筑为一层至三层 B.多层住宅建筑为四层至六层 C.中高层住宅建筑为七层至九层。
(1) 条式住宅,中高、多层之间不应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应小于13m;
(2) 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需要大于13m!
(3) 第二十一条规定中高、多层住宅建筑的间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
朝向为南北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9倍;新区不得小于1.1倍。
朝向为东西向的,其间距按上款乘以0.9的系数。 2. 住宅建筑垂直布置时:
南北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7倍;新区不得小于0.8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
东西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7 倍;新区不得小于0.8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的山墙宽度不得大于14米,超过14米的按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考虑。
(4) 第二十三条规定:
低层住宅建筑之间的在符合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置的最小间距为9米低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中高、多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0米,低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高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3米。在一类住宅用地的低层独立式住宅地区及其紧邻地区进行新建、改建的,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4倍。
Ⅲ 各类住宅山墙之间的防火间距计算公式是啥
13米距离不变。如果山墙上不开窗,且较高一栋高层山墙为防火墙的话,间距是可以不计的。只要是开了洞口,无论门窗、通气,间距都按照防火间距计算。区别仅在于是否有防火墙及防火墙的设置方式。
Ⅳ 关于住宅建筑间距的规定都有哪些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民用建筑总平面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第四章 建筑间距<br><br>第二十二条 建筑间距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并同时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br>建筑间距图示见附录三。<br>第二十三条 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本市建设用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br>(一)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br>1、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下同〕,其间距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在其他地区不小于1.2倍。<br>2、朝向为东西向的〔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以内(不含45度),下同〕,其间距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主朝向一侧遮挡建筑高度的0.9倍,在其他地区不小于1.0倍,且其最小值为6米。<br>(二)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br>1、南北向的间距,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7倍,在其他地区不小于0.8倍,且其最小值为6米。<br>2、东西向的间距,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南北朝向建筑高度的0.7倍,其他地区不小于0.8倍;同时不小于另一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为6米。<br>3、建筑山墙宽度小于、等于16米的,其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br>(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br>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br>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br>第二十四条 多、低层居住建筑底层有商店或其他非居住用房的,其间距计算不得扣除底层高度。<br>第二十五条 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为4米。对按此规定不能满足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的,应按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控制。<br>第二十六条 在第一类居住用地的低层独立式住宅地区及其紧邻地区进行新建、改建的,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4倍。<br>第二十七条 高层居住建筑与低层独立式住宅的间距,在规定范围内保证受遮挡的低层独立式住宅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两小时;与其他居住建筑的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一小时(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有关建筑日照的计算规则由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另行制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br>(一)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br>1、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为24米,其他地区为30米。<br>2、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高层建筑的0.4倍,且其最小值为24米。<br>(二)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br>1、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为24米,其他地区为30米。<br>2、高层居住建筑与其东(西)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24米。<br>(三)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br>1、南北向的间距,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高层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20米。<br>2、东西向的间距,高层居住建筑与其东(西)侧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较高高层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20米。<br>3、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br>(四)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不小于20米。<br>(五)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br>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br>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br>(六)高层居住建筑的山墙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br>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居住建筑的间距符合本条规定的,可不受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的限制。<br>第二十八条 在符合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低层居住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为6米,低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为8米,多、低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高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3米。<br>按第二十三条规定计算出的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如大于第二十七条规定计算出的多、低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的,在同等条件下可按较小的间距控制,但须符合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日照条件。<br>第二十九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br>(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控制;<br>(二)非居住建筑(第三十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控制。<br>(三)非居住建筑的山墙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控制。<br>第三十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建筑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其间距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br>第三十一条 非居住建筑(第三十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br>(一)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br>1、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且其最小值为24米。<br>2、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18米。<br>(二)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br>(三)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0米。<br>(四)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6米。<br>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br><br>
Ⅳ 多层建筑山墙间距是多少
山墙俗来称外横墙沿建筑源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条式住宅相邻的地方就是两幢房屋山墙相邻处。
住宅建筑山墙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低层住宅建筑为一层至三层 B.多层住宅建筑为四层至六层 C.中高层住宅建筑为七层至九层。 (1) 条式住宅,中高、多层之间不应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应小于13m;
(2) 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需要大于13m!
Ⅵ 建筑山墙间距一般是多少
最小不小于六米的防火间距的
Ⅶ 山墙间距无需以是否有侧窗为前题条件
[案情介绍]
2009年7月,宜黄县风岗镇老城区的吴某,需在李某南北朝向2层楼房的相邻处建4层楼房,因房屋间距问题发生纠纷,吴某认为山墙之间如在没有开窗的情况下,不需要空房屋间距;李某主张根据消防安全间距的有关规定应空间距。双方争执不下。
山墙间距无需是否以有侧窗为前题条件?
第一种意见认为,条式住宅之间如没有开窗,不需要空房屋间距。理由为,在城区沿街建设的各式综合楼,如都需要空房屋间距的话,浪费了大量土地,在实践中不现实,为此,认为无需作出间距空让。
第二种意见认为,《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中对建筑物的间距已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此,应按此规定标准执行间距空让。
[案情分析]
山墙俗称外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条式住宅相邻的地方就是两幢房屋山墙相邻处。低层住宅建筑为一层至三层;多层住宅建筑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住宅建筑为七层至九层。
首先,《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适用于本省县政府所在地镇和设市城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其他工程设施。导则中的各有关控制技术指标为低限指标,在实施中各地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降低。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应符合技术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技术规定执行。此规定对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案中,吴某和李某的房屋处于宜黄县政府所在地镇,故应适用此导则规定的标准
其次,上引导则第二十条规定:住宅建筑山墙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条式住宅,中高、多层之间不应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应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第二十一条规定中高、多层住宅建筑的间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1、朝向为南北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9倍;新区不得小于1.1倍。2、朝向为东西向的,其间距按上款乘以0.9的系数。(二)住宅建筑垂直布置时:1、南北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7倍;新区不得小于0.8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2、东西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7倍;新区不得小于0.8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的山墙宽度不得大于14米,超过14米的按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考虑。第二十三条规定:低层住宅建筑之间的在符合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置的最小间距为9米;低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中高、多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0米,低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高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3米。在一类住宅用地的低层独立式住宅地区及其紧邻地区进行新建、改建的,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4倍。
[案情结果]
综上所述,本案中,吴某的4层楼房为多层建筑高约12米,李某的2层楼房为低层建筑约6米,按上述规定,吴某所建房屋最小应离李某房屋6米。如吴某房屋的山墙长度超过14米,就应按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考虑,即12米乘以0.9系数为10.8米,也就是说吴某与李某房屋间距应空让10.8米。上述规定了如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还需适当加大间距,为此,无需以是否有侧开窗为空让建筑间距为前题条件。
[相关法规]
《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第二十条规定:住宅建筑山墙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中高、多层之间不应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应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Ⅷ 建筑间距计算 1.根据第二条计算楼间距 2.山墙的进深在图中为多少
按你提供的计算规则;
关键你没有提供中间凹进的长度,如小的话(当地规定尺寸),直接按平行建筑计算
楼间距=山墙宽度/2+南面建筑高度/2
我理解这里山墙的进深就是山墙的宽度
山墙的进深=按每块山墙宽度单独计算
Ⅸ 房地产的山墙间距是什么
山墙俗称外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条式住宅相邻的地方就是两幢房屋山墙相邻处。
每个省市的山墙间距标准不一致,以江西省为例,如下:
(1)条式住宅,中高、多层之间不应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应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一)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
1、朝向为南北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9倍;新区不得小于1.1倍。
2、朝向为东西向的,其间距按上款乘以0.9的系数。
(二)住宅建筑垂直布置时:
1、南北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7倍;新区不得小于0.8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
2、东西向的,其最窄处间距旧城区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7倍;新区不得小于0.8倍,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的山墙宽度不得大于14米,超过14米的按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考虑。第二十三条规定: 低层住宅建筑之间的在符合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置的最小间距为9米;低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中高、多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0米,低层住宅建筑与其北侧高层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3米。在一类住宅用地的低层独立式住宅地区及其紧邻地区进行新建、改建的,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