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著名房屋建筑简介
卢浮宫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王宫最初始建于12世纪初,从15-18世纪历经4次改建和扩建。中院的东立面是古典主义风格,最为人们推崇。法国总统密特朗请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金字塔形透明屋顶。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像。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藏品2.5万件。
比萨斜塔
时间:1173-1370年左右
地点:意大利
比萨基本资料
从地基到钟楼的高度:58.4公尺
地基的直径:19.6公尺
钟塔向南的倾斜度:5.5度
稳定斜塔是一项非常细腻的工程,就像是医师在治疗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一般,尽管不能听诊病人的胸腔,却很清楚病患对每一种药物都有令人忧心的反应。—克里实尔,一九八七年
想象一座高塔,建立在像海绵橡胶这样柔软的材质上,缓慢且无情地日渐倾斜将要倒塌的地步。此外 ,高塔的砖石结构也非常脆弱,随着倾斜度日益增加,产生的应力已经逼近砖石的强度,随时可能应声而倒。若在倾斜那一侧的地基灌浆或加固,恐怕导致高塔倾覆,然而利用缆索支撑或牵引,则可能会令砖石崩溃。
这段话精确地描绘出比塞塔目前岌岌可危的情况,该如何隐住斜塔,就成了土木工程学最大的挑战。
但比塞塔不只是诡谲离奇的观光胜景,更是建筑上的瑰宝,就算没有倾斜,也堪称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成就。高塔位于主座教堂广场,隶属大教堂(主座教堂)、钟塔(斜塔)、洗礼堂及墓地等四座耀眼的白色大型建筑所构成的综合建筑群之一。兴建钟塔的用意和广场上其它建筑物一样,皆是代表比萨这个富庶城邦的骄傲和荣耀,因而格外美丽、独特、神秘。
科隆大教堂
英文名称: Cologne Cathedral
科隆大教堂是哥特人杰作,始建于1248年,一直到1880建成,过七个世纪,它先后的建筑者们都吸收同样的信仰而且绝对忠诚原定计划。除了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包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表现了欧洲基督教的力量和耐力。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然后在以后的几年内被完好的修复。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现仅存遗迹。
2. 我国南方知名的住宅建筑有哪些(高分悬赏)
建国后,广州的建筑师继承中国建筑传统的精华,吸取外国和港澳地区建筑的有益经验,创造出具有广州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发展了岭南建筑新风格。
从60年代中期开始兴建的广州新建筑,破除中国传统形式的束缚,不求型体上的装腔作势,而较注重功能和人的特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以人为本成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友谊剧院、广州宾馆等建筑中都有这样的特点。
广州矿泉旅舍、东方宾馆新楼和一些庭院建筑中,则表现了不照抄中国古建筑的外在形式,强调学习传统风格的优秀手法,如序列组合、流动空间、借景渗透和隔而不离等。
在建筑色彩处理方面,不依靠大面积的附加高级装修和着色,而是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质地,求得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当时大量采用本地出产的白石米作外饰面材料,色彩淡雅明朗,既有隔热的功能(反射阳光),又能给人以美感,还可降低造价,体现出适用、经济和美观相统一的原则。
在利用新材料继承传统建筑的优秀形式方面,越秀公园的奕阁、青少年活动室、兰圃的建筑小品和泮溪酒家小岛等,都是既有传统又有新意的好作品。
1965年建造的友谊剧院,
其设计一反过去的传统手法,不受中国建筑必须体型对称、三段划分等的束缚,将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均作自由的不对称处理;
不追求高柱廊、厚檐口、大门厅等公共建筑设计惯用的手法,而是以功能需要和人体工程学的法则为依据,因势制宜因地制宜。
在组织建筑空间时,将门厅、贵宾休息室、化妆室和一般观众休息室等从室内净空要求较高的舞台和观众厅独立出来,使房间的内部空间适合人的视觉尺度,令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设计者还将中国庭园空间的传统手法灵活运用于友谊剧院的庭院设计中,其立面造型,摆脱了一般剧院中轴对称,左右拉平,严肃呆板的形式,使造型服从功能,有机地组合。
入口大厅也摒弃了一般剧院惯用的台阶-门廊(或雨棚)-柱廊(或门厅)-大厅(或休息室)等多层次重复的处理手法。
大厅内部也没有采取一般剧院显示宏伟气魄的巨型柱、深藻井、大吊灯,各部构造尺寸都较为接近人的比例和尺度,平面和空间均充分。
在当时国内同等规模的剧院中,友谊剧院的观众人均摊消建筑面积和体积最小(每座位占建筑体积19.8立方米,建筑面积3.96平方米),单位造价最低(每平方米125元),舞台设备、音响、灯光和观众视线设计,获得国内外观众与专业人士一致好评。
70年代初建的白云宾馆、东方宾馆的扩建部分,基本上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方法,在环境、内庭、内部空间处理方面将传统园林建筑的空间概念和手法、小品运用其中。
其后建造的白天鹅宾馆的外形,是现代建筑形式,而其内庭设计则用传统手法将自然山水凝缩在一个人工的庭院中,营造出一种故乡亲情的意境。
由于广州气候温暖,因而建筑墙体较薄(一般外墙厚180毫米),建筑整体形象显得轻巧。
许多公共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外挑非承重墙结构,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运用现代结构的新技术,使建筑体型轻快、利落,富有时代感。
因夏热时间长,形成广州建筑窗大、色淡,避免使用深重和炫耀刺目的色彩的特点。
型体上虚实对比变化强烈,简化的线条是墙面构图的基调,从而构成建筑体型上的明朗、简洁的风格。
并且,居住建筑中的凹凸阳台,通透的或开敞的楼梯间被广泛地大量应用。
多形式的遮阳板、凸檐花架等隔热措施被应用,均使建筑型体产生有韵律、丰富、活泼的意象。
同样是特定的地理、气候原因,广州建筑在布局上以争取良好的风向为主流,灵活而不呆板。
这主要表现在路口两旁相对的建筑不强调对称的布局,而是以体量整体均衡为原则,广州起义路口的广州宾馆和电讯大楼等的关系即如此。
转角的建筑,如广州火车站北站东北角的民航大楼和中国旅行社大楼,海珠桥南的东南转角建筑等等,不少采用高低层搭配的手法,摒弃了沿红线布置的圆转角或斜转角的封闭式的造型习惯作法,以取得开朗、活泼的造型效果。
此外,广州的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偏东15°,建筑朝向一般争取东南风,以朝南为主,不强调平行道路布置沿街建筑,以争取良好的朝向。
广州植物生长茂盛,对于建筑结合庭园极为有利,不仅可美化环境,又可改善卫生条件,且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往往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族传统文化。
白云宾馆借鉴了传统手法中按不同功能的空间分成独立的分散建筑体量,结合自然环境,构成有新意的具传统风格的中国庭园格局。
运用顶光棚、落地明格扇,使室内外空间有敞口厅等形成内外空间的渗透,也是一种在现代建筑中体现传统风格的方法。
广州矿泉别墅的三套间休息厅均敞向顶光棚小院,院中泉石花木,使建筑空间与自然景物溶化渗透。
友谊剧院的贵宾室和白云宾馆的大厅,用落地明格扇与室外小院相隔,水石花木掩映,内外融为一体。
为了构成多层次的庭园空间,在庭园布局上运用一放一收的序列组合,使传统方式焕发新的光彩。
3. 著名高层建筑
第一高楼:王国大厦
英文名:Kingdom tower 国家/城市: 沙特阿拉伯/吉达
楼层高度:1007米(建设中) 建成时间版:预计2019年
王国大权厦是沙特的标志性建筑。
第二高楼:哈利法塔
英文名:Burj Khalifa Tower 国家/城市:阿联酋/迪拜
楼层高度:828米 建成时间:2010年1月4日
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
第三高楼:印度塔
英文名:India Tower 国家/城市:印度/孟买
楼层高度:720米 建成时间:2016年
印度塔共计125层,拥有882,000平方英尺的多层使用空间。塔内的每一旋转区域层都有完全不同的用途,分为住宅区、办公区、零售区、娱乐区等等。
4.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住宅设计有哪些名字就可以,学建筑学朗朗上口的那种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采纳后再私信你几个
5. 世界著名住宅有那些
故宫
6. 台湾台北著名住宅区有那些
帝宝.皇翔御琚.富创D3....
大概一坪约四五十万RMB
7. 日本著名建筑师住宅
戴帆是当代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建筑师之一
8. 中国著名建筑有哪些
1.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9. 中国有什么著名的住宅
北京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方正大气,过去祖孙四时同堂居住于此。
10. 世界著名的住宅设计师有哪些!急!!!!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 *** 。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筑师:F.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地方投资兴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
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这是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馆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位于勒维翁河滨。主要部分的体形弯扭复杂,难以名状。
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
板总面积2.787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F.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
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致。
F.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得助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使F.盖里的构思如虎添
翼。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但这次的“包装”范围远远大于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为利于布置展品,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
较规整的。动态徒劳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
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人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
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
香港新国际机场,中国(1998年)
建筑师:N.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