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弄堂发展史
里弄住宅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多为砖木立帖结构。其总体布置采用欧洲联排式,单体平面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该种建筑由于住宅单元入口采用石库门的大门而得名,成为上海租界内在19世纪末期以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建筑类型。
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其单体平面设计受民间传统建筑的影响,外观呈现江南传统民居特色,大门用石发券上砌三角形或长方形,半圆形或弧形凹凸花纹。封火墙做马头形式或观音兜压顶。清末民初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因渐受国外建筑影响,在局部装修方面模仿西洋建筑细部处理手法。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平面布局共同特点是大门置于房屋的中轴线上,大门内有一横向长方形或方形天井,屋正中为客堂间,左右为次间和厢房间,横向扶梯在客堂的后面通向二楼。扶梯间之后有横向长方形天井,最后排为单层灶披间等。早期开间(指明间)平均在4米左右,客堂进深(指明间)在6米左右,总进深为15米左右,偶有18米者。
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增加了后厢房的布置,因而长方形后天井的面积相应缩小。同时又出现了比较经济的单开间平面,主要将早期的横向后天井改为纵向小天井。这种布置方式,在后来建造的里弄住宅中较为普遍。
清同治九年~宣统二年,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的总平面布置,为结合地形多建房屋起见,对通风、采光、朝向多欠考虑,往往形成房屋排列拥挤和凌乱。清宣统二年~民国8年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总平面布置比较注重排列整齐和好的朝向,支弄数量也有增多,但弄的宽度仍在4米以下,加上石库门围墙甚高,因而外观比较封闭。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的构造和用料主要沿循传统做法,承重内外山墙及木柱多数用清水三和土、灰浆三和土做基础。木桩基础之上常置柱墩,桑皮石再上置圆形石墩,以防木柱脚受潮。非承重分间墙,则多用半砖墙,筑于碎砖基础之上。所用砖料多为土坯制黄道砖。正屋一般所用立帖为5柱落地,后期也有4柱落地,进深较大的房屋则常用7柱落地,木质地板。客堂地坪常铺方砖或实铺木地板。屋面采用蝴蝶式泥瓦。天井前面的围墙为一砖墙,常用条石为基础。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初期建筑规模不大,一般在10~20个单元之间。随着市内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繁荣,建筑材料大量倾销于市上,房地产商以其租金收益扩大投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如民国5年(1916年)建于新闸路的东西斯文里,住宅高达510个单元之多。
上海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北京东路兴仁里;中山南路吉祥里;豆市街敦仁里;中山南路棉阳里。这些均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前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约于宣统二年(1910年)后翻建过。此外还有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的厦门路仁兴里;建于二十六年左右的广东路老昌兴里;建于三十三年的浙江中路洪德里;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广东路公顺里等。
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建于民国3年的淮海中路宝康里;建于民国4年的北京西路联珠里;建于民国5年的云南中路老会乐里;建于民国8年的北京东路余荫里和湖北路迎春坊等。
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也称为改良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民国8年以后出现于上海。民国8~19年前后是该式建筑建造的最盛时期。
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在房屋结构上有所改进,由老式石库门的立帖式改为砖墙承重,一般使用人字屋架,有的局部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由3间2厢改为2间1厢,层高降低,层数由2层增至3层。楼梯靠分户墙布置,楼梯平台处设亭子间。立面上有的采用了阳台。外墙由原来的纸筋石灰墙面,改为用机制红砖或青砖砌筑、石灰勾缝的清水墙面。石库门的框料由天然石料改为斩假石、汰石子等材料。因受欧化影响,大门上的凹凸花纹条及花格子小门已较少采用,改用简单线条。厢房间的窗槛和客堂楼、厢房楼窗槛下的窗肚墙处有代以砖墙的汰石子或水泥磨石子饰面。围墙开始降低,由5米降为4米。里弄规模较前扩大,弄道较前放宽,一般在4米以上,改善了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弄堂、天井、厨房及浴厕间等处,多用水泥铺地面,客堂地面一般用洋松地板,较考究的则用颜色花砖。房屋设备方面日臻完善,除一般水电设备外,质量高的住宅用暗装电线,有用三件大卫生设备的,少数装有壁炉,甚至有汽车间。
〔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较集中于公共租界西区。由于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设备比较完善,居住对象大都为高级职员及工商业。大部分1号1户,独户使用。
较典型的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民国13年建造的淮海中路尚贤坊,民国14年建造的建国西路岳阳路建业里,民国17年建造的延安中路四明村,民国19年建造的浙江中路厦门路新德里,民国20年建造的延安中路福明村,民国23年建造的延安中路慈惠南里等。
花园式里弄住宅
花园式里弄住宅由新式里弄住宅演变而来,它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其总平面布置上具有里弄形式,住宅标准接近高级独立式住宅。
花园式里弄住宅前面一般围有庭院,庭院规模较大,常超过建筑用地,有的达三倍以上。花园式里弄住宅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种,早期平面一般为前后套间的间半式布置,后期平面很多用横向居室,以间半式或双间式居多。后期花园式里弄住宅除联排式外,还有独立式和双联式两种,立面形式以西班牙式和近代立体式居多。徐汇区是后期花园式里弄住宅的集中地区。
花园式里弄住宅早期常以砖木结构为主,后期则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层数有3层、4层或兼有假层处理,注重朝向及通风采光。墙身粉刷常用水泥拉毛或粉刷成各种颜色。如淡黄、天蓝、深绿色等。梁挑或板挑屋外阳台。
早期花园式里弄住宅常在门窗及平台、门廊等处砌筑砖拱,有平拱、弧拱、圆拱及连拱等。砖用料以机红砖为多。在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前,楼层的浴厕间常做夹沙楼板,楼板先铺一层油毛毡,上浇水泥煤屑混凝土,再平铺一层马赛克或红砖等。
花园式里弄住宅屋面有用机红瓦或瓦楞白铁等。屋架以毫氏式屋架,做二坡或四坡顶屋面;或采用孟沙氏屋架,利用屋架内空间做假层,常在层面上开老虎窗,屋内常做吊平顶。应用钢筋混凝土后,有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的,隔热用钢丝网吊平顶。室内设备甚为完善,一般均装有壁炉或暖气、煤气以及大小卫生设备。卧室内大多设有壁橱。
典型的花园式里弄住宅有:建于民国9年前后的延庆路4弄,建于民国14年的长乐新村(凡尔登花园),建于民国30年的上海懿园以及泰安路的卫乐园等。
公寓式里弄住宅
公寓式里弄住宅大多数建于民国20~34年间,集中在公共租界西区。它在单体设计和使用上受西方建筑影响较多,具有近代公寓住宅的特征。
公寓式里弄住宅以半独立式的为多,也有独立式或联列式。取消各幢房屋之间的围墙代之以弄口大门,弄内集中绿化和宅前绿化相结合,绿树成阴,环境优雅。总平面规模一般不大,外观有西班牙式、近代式和日本式等等。层数有2层、3层及4层,层高在2.80~3.20米之间。从公用楼梯进入各单元,楼上下有2单元、4单元、6单元,其中以1梯2户的基本单元为多。每单元内一般设有起居室、卧室、浴室、厨房。起居室前设有阳台,阳台一般不再挑出,采用较深的凹台。室内装修崇尚适用简洁。外墙除清水墙外,大多饰面用拉毛、压毛水泥。屋顶一般均为2落水机红瓦或简瓦屋顶,也有4落水屋顶的。卫生设备标准较高,偶有1户使用两套大卫生设备的。
〔公寓式里弄住宅〕
典型的公寓式里弄住宅有西班牙式的新康花园(淮海中路)、中西式的茂海新村(东长治路)、日本式的紫苑庄等。
㈡ 花园式里弄住宅的结构特征
花园式里弄住宅来早期常自以砖木结构为主,后期则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层数有3层、4层或兼有假层处理,注重朝向及通风采光。墙身粉刷常用水泥拉毛或粉刷成各种颜色。如淡黄、天蓝、深绿色等。梁挑或板挑屋外阳台。
早期花园式里弄住宅常在门窗及平台、门廊等处砌筑砖拱,有平拱、弧拱、圆拱及连拱等。砖用料以机红砖为多。在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前,楼层的浴厕间常做夹沙楼板,楼板先铺一层油毛毡,上浇水泥煤屑混凝土,再平铺一层马赛克或红砖等。
花园式里弄住宅屋面有用机红瓦或瓦楞白铁等。屋架以毫氏式屋架,做二坡或四坡顶屋面;或采用孟沙氏屋架,利用屋架内空间做假层,常在层面上开老虎窗,屋内常做吊平顶。应用钢筋混凝土后,有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的,隔热用钢丝网吊平顶。室内设备甚为完善,一般均装有壁炉或暖气、煤气以及大小卫生设备。卧室内大多设有壁橱。
㈢ 什么是里弄住宅
里弄住宅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主义新条件下的变种。为了在小块的私版有权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独户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变成联立式住宅。大致可以分为新老石库门、广式房屋、新式里弄和公寓里弄几种类型。 里弄多在私有土地上建造。里弄有总弄、支弄。总弄通大街。房屋很少考虑朝向,建筑密度很高。
㈣ 里弄是怎么产生的
可以说,里弄建筑是上海所独有的产品。这些里弄建筑的出现和一个世纪前上海的殖民地历史背景有着深切的关联。从1845起,英、美、法、日相继在上海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先后建立了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日租界,而老城区一带则为华界。初期,这些界地各自为阵,互不干扰。有些外国租界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筑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里弄石库门住宅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克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浙北城市,迫使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进入上海租界避难。人们纷纷迁居租界,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租界为接纳难民,动员商人投资住宅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设计师将欧洲的联立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结合,创造出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建筑样式的里弄住宅。在思南路周边地区建造于1918年的老渔阳里和新渔阳里可以说是典型的早期石库门里弄建筑。 仅仅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近2300万平方米的里弄房子在数年间就占据了上海滩的大块地皮,此时正是上海的大暴发阶段。那也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时代,里弄的格局采用中式结构,欧式联排的方式,在一条纵轴上依次展开,前后排排伸展,上海最初的"小区"就是这样如棋盘展开,确立了城市的空间。
亦中亦西聚居之地
最经典的里弄是从"石库门"开始的。石库门建筑从外观上保持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封闭式深宅大院的样式,但面积和尺度大大缩小,空间变得紧凑甚至有些局促,由于早期的住宅每户都有一简单的石料门框,内配黑漆厚木门,所以将此类住宅群一律称作石库门里弄。 上海民居对"弄"的称法,其他城市的人甚至读不准这个词的音,其实,"弄"只是有别于街面房子的"胡同"的通称。早期的石库门大多叫弄、里,就是我们常说的"里弄",又叫"弄堂"。上海里弄式住宅建筑的数量,据20世纪50年代初的统计居全国之首。里弄总数约有9000多处,住宅单元约20万幢以上,其中拥有二百幢住宅的大规模里弄约有150余处。里弄式住宅占上海居住建筑总面积的65%左右。 里弄常用弄、里、坊、村、公寓、别墅等名号,级别逐次提高。后几种又统称为新式里弄,居住条件已明显优于早期的老式石库门,配有欧式壁炉、屋顶烟囱、通风口、大卫生间等。 总的来说,上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里弄: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和公寓里弄,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 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早期的石库门建筑除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民居。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上海人叫"客堂"),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通过客堂去后天井,和厨房、储藏室等附属用房。天井和客堂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其代表建筑有河南中路东侧,宁波路、北京路之间占地1.33公顷的兴仁里,还有中山南路新码头街的敦仁里、棉阳里、吉祥里等。
㈤ 里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配清晰图的追加10积分)
就捡上海的老式里弄住宅(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说吧:
特点:这类住宅由房地产商针对住户的不同需求成批兴建,然后分户出租或出售,与传统的分散自建单幢住宅相比,里弄式住宅的设计,兼有独院住宅与集居住宅的某些优点。在规划上,追求经济效益;在有限的建筑用地上,争取更多的居住空间,满足建筑功能。但是,里弄式住宅的建筑密度过大,日照、通风不良,有闷热、拥挤、嘈杂等不合理现象。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多为砖木立帖结构。其总体布置采用欧洲联排式,单体平面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该种建筑由于住宅单元入口采用石库门的大门而得名,成为上海租界内在19世纪末期以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建筑类型。
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其单体平面设计受民间传统建筑的影响,外观呈现江南传统民居特色,大门用石发券上砌三角形或长方形,半圆形或弧形凹凸花纹。封火墙做马头形式或观音兜压顶。清末民初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因渐受国外建筑影响,在局部装修方面模仿西洋建筑细部处理手法。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平面布局共同特点是大门置于房屋的中轴线上,大门内有一横向长方形或方形天井,屋正中为客堂间,左右为次间和厢房间,横向扶梯在客堂的后面通向二楼。扶梯间之后有横向长方形天井,最后排为单层灶披间等。早期开间(指明间)平均在4米左右,客堂进深(指明间)在6米左右,总进深为15米左右,偶有18米者。
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增加了后厢房的布置,因而长方形后天井的面积相应缩小。同时又出现了比较经济的单开间平面,主要将早期的横向后天井改为纵向小天井。这种布置方式,在后来建造的里弄住宅中较为普遍。
清同治九年~宣统二年,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的总平面布置,为结合地形多建房屋起见,对通风、采光、朝向多欠考虑,往往形成房屋排列拥挤和凌乱。清宣统二年~民国8年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总平面布置比较注重排列整齐和好的朝向,支弄数量也有增多,但弄的宽度仍在4米以下,加上石库门围墙甚高,因而外观比较封闭。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的构造和用料主要沿循传统做法,承重内外山墙及木柱多数用清水三和土、灰浆三和土做基础。木桩基础之上常置柱墩,桑皮石再上置圆形石墩,以防木柱脚受潮。非承重分间墙,则多用半砖墙,筑于碎砖基础之上。所用砖料多为土坯制黄道砖。正屋一般所用立帖为5柱落地,后期也有4柱落地,进深较大的房屋则常用7柱落地,木质地板。客堂地坪常铺方砖或实铺木地板。屋面采用蝴蝶式泥瓦。天井前面的围墙为一砖墙,常用条石为基础。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初期建筑规模不大,一般在10~20个单元之间。随着市内人口激增,工商业日益繁荣,建筑材料大量倾销于市上,房地产商以其租金收益扩大投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如民国5年(1916年)建于新闸路的东西斯文里,住宅高达510个单元之多。
上海早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北京东路兴仁里;中山南路吉祥里;豆市街敦仁里;中山南路棉阳里。这些均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前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约于宣统二年(1910年)后翻建过。此外还有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的厦门路仁兴里;建于二十六年左右的广东路老昌兴里;建于三十三年的浙江中路洪德里;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广东路公顺里等。
后期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有:建于民国3年的淮海中路宝康里;建于民国4年的北京西路联珠里;建于民国5年的云南中路老会乐里;建于民国8年的北京东路余荫里和湖北路迎春坊等。
图片:
http://bbs.chinapet.com/upload/2007/2/13/20072135374810958.jpg
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6-05/31/xin_170503311238062947385.jpg
㈥ 上海730万平方米里弄住宅该如何保护
6月9日,上海“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上生·新所”举行,多名历史风貌保护专家在研讨环节不约而同表示,里弄街坊建筑应是上海目前保护的重点,但也是难点。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共有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约2559万平方米,包括里弄住宅813万平方米,除了约一成考虑拆除,其余约730万平方米都将得到保留和保护。
然而,这些里弄住宅的保护却面临种种困难。
她建议,先期可以先行试点一些风貌街坊,制度上可以有所突破,总结经验,效果好再推广,“看看哪些人愿意出这个钱,制度上有哪些瓶颈,是不是可以先突破。”
上海市规土局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上海近期即将出台《关于落实<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划土地管理实施细则》。
据介绍,该细则将提出采取多种保护更新方式,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愿、市场运作等形式,按照整体保护的理念,分别从规划土地、财政、保护修缮等方面提出多项支持政策和措施。
来源:澎湃新闻网
㈦ 花园式里弄住宅的布局特征
花园式里弄住宅前面一般围有庭院,庭院规模较大,常超过建筑用地,有的达三版倍以权上。花园式里弄住宅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种,早期平面一般为前后套间的间半式布置,后期平面很多用横向居室,以间半式或双间式居多。后期花园式里弄住宅除联排式外,还有独立式和双联式两种,立面形式以西班牙式和近代立体式居多。徐汇区是后期花园式里弄住宅的集中地区。
㈧ 新式里弄和旧式里弄怎样区分
旧里住宅是里弄抄住宅中的早期形态。它在总体布置上采用欧洲联排式格局,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三合院、四合院的住宅形式,大都为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新式里弄住宅和旧式里弄住宅有很多不同之处。新式里弄住宅改变了旧里住宅的前天井布局,代之为2~5平方米水泥地坪的小庭院。小庭院内可安放盆景,栽花植树,形成一个小花园。小庭院与支弄之间一般均用矮围墙、透空栏杆或竹篱笆等分隔,不但日照条件较旧里住宅的高围墙小天井好,而且有个小空间环境宜人
㈨ 花园式里弄住宅的典型案例
典型的花园式里弄住宅有:
建于民国9年前后的延庆路4弄
建于民国14年的长乐新村(凡尔登花园)
建于民国30年的上海懿园以及泰安路的卫乐园等
㈩ 关于里弄住宅,或者石库门
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十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本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
石库门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现在,上海注意保存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
石库门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石库门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在总体上采用的联排式布局却来源于欧洲,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案。
参考资料:某个网站,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