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住宅开发 > 客家有哪些住宅

客家有哪些住宅

发布时间:2021-03-09 05:33:05

⑴ 客家民居的简介

客家土楼(民居),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 客家民居【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
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⑵ 客家人住什么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土楼。其中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华夏民族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华北中原地区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客家人,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 ,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约五千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多个县(市),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除中国外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起源于几百年前客家人的下南洋运动) ,客家语也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州、梅州、赣州、龙岩、河源、韶关、贺州、玉林、防城港、沙巴州、新竹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城市,梅州、惠州、赣州、汀州被誉为“客家四州”。

⑶ 客家住的是什么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围龙屋
居住环境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呈椭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自然的了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设计建筑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围龙屋隐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相敬如宾。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承传。据考古资料表明,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中潜意识地蕴含了其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因为,他们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客家人做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排宴席,祭祀神灵。
客家圆楼
除了围龙屋之外,还有客家方楼、客家圆楼等不同样式的客家传统建筑。围龙屋只是集中梅州周边,其它地区的客家土楼,有当地不同的样式。粤东山区的半月形围龙屋,事实上并不如客家圆楼出名。客家圆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省的饶平县、大埔县,也有少量旧时遗存至今的客家圆楼。其中比较知名的为永定客家土楼、饶平客家土楼。

⑷ 除了客家土楼,还有哪些奇特的住宅简单介绍一下

昆明“一颗印”民居

昆明景星花鸟市场旁的吉祥巷内,坐落着150年前(清咸丰八年、公元1852年)的老房,整个院落,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经历了百年的岁月。

建筑形式外观方方整整,犹如古时的一块印章。院落坐北朝南,院内结构三明两暗,六耳一厅的房间布局,雕梁画栋、金壁辉煌。也是如今昆明屈指可数的,完整保留了清代建筑的建筑特点及室内陈设的昆明经典百年老房。

⑸ 客家有什么特色建筑

围龙屋 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围龙屋是我国古代中原的一种府第建筑形式。客家民居具有五种优越性:一是充分的经济性;二是良好的坚固性;三是奇妙的物理性;四是突出的防御性;五是独特的艺术性。 在河源地区常见的屋式还有:走马楼、穿堂屋、锁头屋、下山虎、五凤楼、纵列式多杠楼屋、四点金(四角楼)等。在粤闽赣边区地带至今仍可见到一种圆柱形或方形碉堡式高屋围楼,这是客家人来到南方定居后早期建造的一种民居屋式,称圆楼、方楼。如此多样化的民居建筑,都是在客家人定居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然而,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 一、坚固性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二、安全性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至于那些四角建有高耸碉楼的“四点金”,更是领盗匪望而却步。 三、封闭性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四、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遗经楼”有五层楼,面积10336平方米,光是厅堂便有51个。难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承启楼”最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家乡罗氏围龙屋,有300多个房间,为罗氏50户人家,350人所共居。住户虽多,但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⑹ 本文所描写的客家民居是什么住宅

本文重点介绍客家民居(营垒式的)住宅特点和傣家竹楼的建筑(环境)和竹楼(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激发读者(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⑺ 有那些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 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笑话听过后一笑了之的事,却萌发了我想去土楼一探究竟的最初想法。为逃避上海蚀骨的湿冷,选择冬天去福建旅行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永定土楼当然是此行的目地。
客家人造土楼隐藏青山绿水间
火车先到的漳平,转车到龙岩,再在龙岩汽车站跳上开往湖坑民俗文化村的中巴。这个过程听上去复杂,但由于转车的时间和地点都能方便的衔接,所以去土楼的路一点也不难。
汽车开出龙岩城,到了乡下风景慢慢开始好起来,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阳光下青山绿水分外妖娆,而掩藏在其中的土楼也不断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说起土楼,不能不提及土楼的建造者——客家人。他们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历经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客家人很团结,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像土楼似的“抵御性”城堡式建筑住宅。在福建,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而圆楼相对少见。
最富丽的土楼铸花栏杆
在我参观完民俗文化村里最有名的土楼振成楼后,我直观的感受到“土楼是一座缩小的城池,放大的碉堡”这句话形容得非常形象。土洋结合的振成楼虽然历史不长,但却是永定最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有内外两个环,直径四十八米,外环坚固高大共有四层,一二楼对外不开窗,便于防御外敌,要是储备充足,楼里的人可以大半年不用出门;而内环是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据说二楼上的铸花栏杆还是当时从上海运来的呢。领我参观的林家大爷不无骄傲地伸出手指作八字状说:“当年,我的爷爷可是花了8万光洋才建起了这座房子。”客家民居是用糯米饭和鸡蛋清粘和的。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三角楼、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自然的了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设计建筑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
围龙屋隐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相敬如宾。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承传。据考古资料表明,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中潜意识地蕴含了其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因为,他们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客家人做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排宴席,祭祀神灵

⑻ 说说客家民居太家族楼各有什么特点,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

客家民居

  1. 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2.雄伟壮观,布局均匀;

3.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4.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5.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傣家竹楼

1.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

2.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

3.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

4.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5.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拓展资料:

客家民居是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客家民居有三种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福建土楼。

客家民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南方建筑里面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万世居、鹤湖新居、龙田世居、南华又庐、蔡蒙吉故居、九厅十八井、田丰世居、新桥世居、新乔世居、东升围、林寨古村、环水楼、茂盛世居、龙田世居、馨梓围、贵湖塘老围、洪围、玉田世居、崇林世居、南阳世居、大塘世居、碧滟楼、苏家围、四角楼是客家民居中精彩的代表之作。

与中国其它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一样,客家民居也有聚族群居的特点,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来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客家人在古代的时候,本姓族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而且为防豺狼虎豹、盗贼侵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建筑住宅,如梅州、河源、惠州、深圳等地区的碉楼。各地的客家民居都不尽相同,例如,广东大部分的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和福建的客家土楼就风格各异,不过功能上却都大致相同。

建筑材料;营垒式住宅,在泥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围屋。

结构:客家民居大多为3至6层,100至200多间房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很多建有炮楼。

客家民居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福建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 排列,卦与卦之间 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参考资料:网络:客家民居

⑼ 我国客家民居还有哪些

客家民居讲解词 尊敬的张德江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您们好!欢迎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南园村视察和指导工作。我是这里的导游员××,下面将由我为您介绍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古村落——南园村。籍此了解客家历史文化习俗和客家民居的特点。河源是纯客家地区。客家人,是指原籍为中原汉族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从地理位置、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看,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广府民系、韩江三角洲的潮汕民系和东北部山区的客家民系是“三色板块”。有人形象地把广府文化比作“龙舟文化”,代表开拓拼搏;把潮汕文化比作“功夫茶文化”,代表精明能干;而把客家文化比作“围屋文化”,代表厚道本份。虽为一家之言,却不无道理。客家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为汉民族中优秀的一支。他们的南迁是不屈辱于异族的统治,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形成了勤劳谦恭、崇文重教的优良品德和独特的习俗文化。英国学者布肯顿在《亚细亚人》一书中,一连串举出客家人的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敢作敢为等优点,赞美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最后认为“客家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客家围龙屋的结构简而言之为“三进、二横、一围龙”。“三进”是指前、中、后三个大厅堂,正前面为大门及门厅;正中为正堂厅,是家族举行重大聚会和喜庆活动的场所;后厅叫上堂,一般为“祖公厅”,是供奉祖先神位和祭祀的专用场所。三个大厅堂的左右两边为厢房正间。沿左右侧门进去为“横屋”,也叫厢房。再由两边横屋向后伸延到成半月形的后围屋叫“围龙”。在后堂祖公厅背面与围龙屋之间要建筑一座高于前面屋基的半球形斜坡,俗称“花台”,或称之为后花园。客家民居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其中隐含了哪些文化精神呢?有以下三种:第一是原始住宅经验的承传,客家人的居住观念中潜意识地蕴含了其对祖先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第二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第三是传统宗族观念的显现。南园古村是我县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客家村落。它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区明清时期客家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及民俗风情。现存的民居中,历史最久的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最新的也于清朝光绪十年完工,时间跨度达三百多年。整个村规划面积达15000亩,人口有1800人。现存古建筑面积有10600平方米,集中地反映了本地区客家民居建筑的特色和艺术,突出了古代官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古建筑群出色的防御性。大 夫 第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叫做“大夫第”。在整个村子中,这里面的木雕和壁画保存得较为完好,是三进式客家民居。大夫第筹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直到光绪十年(1884年)才建成,历时二十二年,经历了主人祖孙三代的共同建造,耗资10000多银圆。现在我们从大夫第的门楼进去。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面墙上的窗户有点特别,其实它的图案是一个“帝”字,本地人称它为“帝字窗”,它代表这个屋子的主人在当时享受着朝庭的高官厚禄。所以在我们客家地区,看看这种窗子就可以体现主人的地位了。各位领导,请大家往我的左手边看,这个门进去里面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巷子,但它不是一条普通的巷子,名叫“青云巷”。“青云巷”寓意“青云直上”。其一:“巷”与“上”皆音,读之顺口,寓意明显;其二:“青云巷”都位于两座建筑之间,三面高墙耸立,形成一条通道,抬头只见青天白云,进入里面层层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巷”。“青云巷”既美观又实用。它合理地分隔了建筑空间,又起到通风透气和防火的作用;同时,“青云巷”又寄予了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步步高升、青云直上。现在请大家都来走走“青云巷”。从“青云巷”直接进到“大夫第”里面。这个大的天井是作为采光和排水用的,它把中厅和上厅分开,使两个厅堂的光线更加充足,天井汇集四面的水,通过暗沟排到屋外。在这里我给各位领导介绍一下客家民居的排水系统。可以发现建筑的里里外外都看不见水沟,因为它是采用暗沟排水,也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下水道”。客家民居的暗沟造得弯弯曲曲、纵横交错,像这座大夫第从建成至今已经100多年,但是从没有发生过下水道堵塞的问题。这里面就很有讲究了。客家人注重风水,不愿意把自家的风水一下子冲出到外面去,所以就把地下的暗沟造得七弯八拐通到外面。为了防止长年累积的泥沙把水沟堵住,所以在造暗沟的时候,就把不同数量的龟放到里面,一般都是放入小龟,然后再把进水口和出水口用石窗封好。水沟里面的龟经常在下面爬来爬去,所以就起到了疏通沟渠的作用。龟很长寿能活几百年,所以又有一种很好的寓意。它在里面维持生命的食物主要是一些流入沟里的肉菜小碎,然后还可以抓那些生活在暗沟里面的蟾蜍和蚊虫作为食物。暗沟里的龟除了起到“清道夫”的作用外,还寓意了长命百岁。从这一点也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智慧,证明了我们远古的客家人已经会使用生物技术进行净化环境,疏通水渠和防治蚊虫。大夫第的中厅叫“贻燕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屋子梁柱上面一些保存完好的雕刻,以龙凤为主的图案反映富贵方面的主题。这些雕刻的用工之细,做工之精细可见一斑。整座屋子雕刻的图案,没有哪两幅图案的形状和内容是相同的,令人感到惊叹!中厅前面墙上的壁画,保留至今仍然十分清晰、完整。左手边有一幅“富贵长寿图”,图两边是两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右手边有一幅“英雄独立”图和两段《藤王阁序》的开篇之句;这里的诗歌和壁画反映了主人退官后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主人独特的品味和高雅的情节。 好了,尊敬的各位领导,看完“大夫第”之后,下面就请大家去看看整个村子当中规模最大、历史更加悠久的一座民居。长地塘围龙屋尊敬的各位领导,河源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这种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我国民居建筑五大特色。这种围龙屋是我国古代中原的一种府第(模仿宫殿)建筑形式,是当时中原汉族较先进的“抬梁式”、“穿斗式”混合结构的工艺结晶。我们眼前的这幢建筑叫“长地塘围龙屋”,它是整个村子中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民居建筑,建于乾隆17年,距今有250年的历史。里面共有66间房、23个厅、12个天井,此外还设有书房、楼阁、厨房、澡堂、斗门、走廊、后花园及禾坪。厅分上厅、中厅、下厅等。另外还有用于瞭望和防御外敌用的楼阁。正是这幢民居被选作了客家民居博物馆,里面陈列有100多件客家人在不同年代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有石磨、碓、八卦床、八仙桌、棕笼等实物,均按照客家人生活习惯依样摆设,分为卧房(男、女各一间)、厨房、作坊、厅堂,卧房里的枕头是木制的,男人的枕头侧是长方型的木箱,挂上锁,里面可以放家中的贵重物品如地契、财宝等。男式的八卦床上刻有“诗酒琴棋阁、风花雪月开”等诗句,反映了客家人崇文思想。生产用具中全部都是耕田所用的家具,这又反映出客家人的重农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在下厅左右正间的两个龙窗,表示吉祥、平安。每天太阳照射龙窗时,厢房内的地面上便有两条活生生的龙闪动着。以往,这两个房间为妇女怀孕安胎专用,此窗有“集天下灵气生龙子”之意。这也是客家人相信风水玄学的体现。这幢民居还是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前半部拍摄地,不少香港同胞都慕名而来。尊敬的各位领导,南园古村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号召,保护好祖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村委自筹资金,以开发旅游为平台争取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深入挖掘和推广客家文化,达到保护的目的。欢迎各位领导再次光临南园客家村!

阅读全文

与客家有哪些住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