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著名的美国建筑师有哪些
1、亨利·培根
亨利·培根于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亨利·培根是美国众多优秀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之一。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
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2、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3、沃利斯·哈里森
沃利斯·哈里森于1930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沃利斯·哈里森是美国众多优秀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1983年起沃利斯·哈里森就开始投入到一系列竞赛和建设项目中去,1986年的东京国立剧院设计就延续了在“曼哈顿手抄本”中的研究,引入了从实验性舞蹈和音乐获得灵感的技术,向对空间的惯常感知提出了挑战。
4、菲利普·约翰逊
美国建筑师和评论家。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建筑。他是《国际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1932)一书的作者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建筑部的主任(1932~1934、1946~1957),为让美国人熟悉现代欧洲建筑,他做了很大的努力。
他为自己设计的住宅「玻璃屋」(1949)给他带来了声誉。
5、贝聿铭
贝聿铭于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Ⅱ 汤姆·梅恩的事务所
模弗西斯(Morphosis),奠基在美国加州的事务所,1972由汤姆·梅恩(Thom Mayne)与麦可·罗唐第(Michael Rotondi,1991年离开)所共同成立。模弗西斯希望能够打破材质、形式的传统疆界,走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二元论的设计领域。事务所有大约二十位建筑师,主要的领导者为梅恩,约翰·因莱特(John Enright)以及金·葛罗夫(Kim Groves)。
梅恩,1943年于美国康乃迪克州Waterbury出生。模弗西斯的主要成员,于1968年取得了南加州大学的学士学位。之后他与在南加大认识的同学与教育人员成立了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此后他教育年轻设计者的信念从未间断过,之后他在南加大也从事教职。梅恩1978年获得了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硕士学位。
模弗西斯的目标是以实现创新的操作方式做设计,结合包括当代设计思想与书写的论述系统。
汤姆·梅恩(Thom Mayne)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汤姆·梅恩(Thom Mayne)和迈可·罗通蒂(Michael Rotondi)的事务所位在洛杉矶也称为摩福西斯事务所,意为结构形态派。他们坚持将营建过程带入到设计图纸中,同时也把图纸的丰富表现带到他们的建筑作品中;并寻求建筑艺术构想与建筑业界间的协调关系。
梅恩和罗通蒂也许是受到弗兰克·盖里(F·Gehry)洛杉矶所投身的解放作品运动中所涌现出的最强有力的建筑师。他们早期的试验作品所采用的轻骨架构造和低造价材料,以及他们形式上的兴趣在拼贴与片段破碎的构图,都是直接借自盖里的手法。正如此一运动的其它建筑师一样,他们的作品是和近40年来洛杉矶城市的爆炸性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从梅恩的开业初期开始,则是首先用图来表达他们设计中的每个屋架间柱和沥青屋面,以维持建筑师对精确性与预期性的传统不节制。就像达文西所做的解剖画那样,他们的表现图以把建造的过程带进了建筑师对细查和暝想的研究中。(有别于盖里的设计其基本是先由模型着手,直接把模型用于设计领域。当盖里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向将无法简化的对象进行相加组合时,梅恩的作品已经稳定地在形式上的复杂上发展)。
图绘变成建造过程的一种理解方式;也同样的在平面图、剖面和立面上要求材料和构造。第一个公开出版的设计是2-4-6-8住宅,在观念上是相当简单的,而且在构造料件上巧妙的连结。然而,在后来的方案中,由于在标准构造上不断增加要求,终于导致他们设计作品产生了危机和转折点。在威尼斯Ⅲ号住宅中,气囊屋架构造其最大胆的部份是墙体骨架的剖面,双重负载且完全被拖起离开地面(其实是从上面楼层悬挂下来的)。为了进一步消除结构位移的危险,纯粹夸大的结构构件开始与功能构件分离。在外观上,复杂的缆索、滑轮、重物、栏杆和横梁的组合视觉呈现着一个有张力的网架、有明显的的动力作用以反抗静态有压缩力的墙体。
之后的几个设计当中仍继续探究有关全然夸张的结构构件取得表现力的可能性,像是第6街的住宅,他把一栋郊区住宅形象转变看起来像是个发电厂的样子。 美国加州洛杉矶,凯特·曼地利尼(Kate Mantilini)餐厅,1986
美国加州洛杉矶,沙立克健康研究大楼,1991
美国加州洛杉矶,犹曾尚品汽车博物馆(Vintage Car Museum),1991
日本奈良,奈良会议中心,1992
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布雷德斯住宅(Blades House),1996
加拿大多伦多,多伦多大学毕业生宿舍,1997
台湾台北,日月光访客中心,1997
[模弗西斯事务所 (Morphosis) 建筑作品欣赏]
Ⅲ 汤姆·梅恩的Hypo银行
Hypo银行卡莱根福总部多用途中心 Hypo多用途中心的位置是在卡莱根福的郊区地带,城市与整齐开阔的农地之交,模弗西斯遂在计划中保存了荒芜的虚空间,将其与这个由都市延伸而出的新都市空间整合在一起。
城市的轴线,即是模弗西斯的另一个概念出发点。其设计中将城市原本的南北向、东西向轴线(希腊文cardo- decumanus)
由街区延伸到本中心的地景中。此外,则是以营造一个公共广场(forum) 的概念,广场座落在轴在线并是被安排在街道交叉口旁的位置,使得行人对其的可及性最高。
模弗西斯的设计中,在呼应这些都市的纹理之上则还有建筑密度的疏密以对应环境的概念,即基地南侧是密度较高,以仿效都市建筑型态为主的配置,近旁是繁忙的福克马克特街;北侧则是以低密度的建筑计划呼应这一侧的农地与郊区。 模弗西斯在这个案子的配置上以都市纹理作为参考的底图,分别是源自都市与乡村地景。设计的目标是塑造一个多用途的建筑,因此也参考了原有基础建设及都市建筑的类型,加以转化成为设计中的新元素。
这个案子的设计表现,除了延续模弗西斯一贯采用以解构主义的论述架构,由基地纹理出发影响了建筑量体的复杂穿插交媾,还必须由「城市、郊区」的对立与互动来看。在基地的南侧,五层楼高的建筑量体与北边大部分是两到三层楼曲线屋顶的建筑物产生对立,因此呈现了都市建筑与「地景」的互动性。在建筑物的密度分配上也有相同的概念。
Hypo多用途中心可说是顺着其基地纹理而「长出来」的,但是对于模弗西斯而言,这个案子并非随意而生的自由机制,而是来自一个对包含社会关系的都市环境的反映。 在这个案子中模弗西斯强调建筑本身因为都市纹理的反应而自然的浮现出来,包括建筑的配置、量体的密度、建筑的形式而言,这个案子所呈现的可以说是卡莱根福的都市景观在基地上的延伸。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模弗西斯也解构主义手法所出发而完成的建筑设计,像是倾斜的墙板、悬臂而出的走道等等在事务所其它设计也可发现的形式。
因而这个设计(或者说是这个事务所的很多设计)比较像是模弗西斯对城市基地的理解与重构,再现在建筑设计中。如果是另一位设计师以同样的角度做设计,呈现的结果可能南辕北辙,但仍然是呼应都市纹理的设计。在汤·梅恩自己对本案的评论中,他也不讳言类似的处理手法曾经在奈良会议中心与迪斯尼的计划案中使用,我们可以想象这几个设计看起来都会相当的「模弗西斯」,但未必那么的奈良,或迪斯尼化。
卡莱根福的这个案子呈现了一个基地中的城市,而且是模弗西斯眼中的解构主义城市。
Ⅳ 汤姆·梅恩的布雷德斯
布雷德斯住宅(Blades House)
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1996 梅恩及模弗西斯事务所喜于将自己的设计案视为相互关联的,「像一棵树的树枝一般」的关系。布雷德斯住宅的设计于是成为了八零年代末期模弗西斯所设计的克劳弗住宅的进化版本,甚至是「一个立体的建筑评论」(梅恩语)。在克劳福案中模弗西斯已尝试在对基地纹理的渗透和传统住宅设计观念中「住宅机器」与「自然」对立之间找到一块新疆界。但是在设计布雷德斯住宅时,前案已经被梅恩视为「仍然是地景中的一个物体」。
在布雷德斯案中,梅恩用整顿基地地景的手段来达到模糊建筑内外疆界,所以他将这块5700平方英呎的基地整成一个缓坡,在主要量体的北边是一个人工水池,并且以两道弧形的混凝土墙穿插于整个建筑量体中,使得室内与室外的「房间」无法有清晰的分界。于是建筑物语地景在本案中融合交错为一体。 由于业主也倾向不采用传统的房间形式,梅恩在设计布雷德斯住宅时便尝试让空间互相的「渗透」,举例而言,主卧室与更衣间、冲澡间、二楼悬臂而出的女主人书房,甚至是户外的空间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巧妙的被相迭与融合。
两个类型的墙的使用,则是布雷德斯住宅设计表现的重点。一组是平行正交呼应社区的邻房及几何环境的墙面;另一组则是弧形的长型墙面穿插整座建筑物,并延伸至外部的空间。这幢住宅本身是如同再基地上的一些散落区块的集合,由墙面连接在一起,使得室内与户外的空间产生建筑的对话。 住宅的建筑形式,在为屋主所有的土地上纯粹的为少数的使用者服务,对于建筑设计者而言,应该说是最可挥洒的一个领域。自然,这样的私空间的设计,在建筑历史中,尤其是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有许多设计者的实验,不论是由柯布带领的与环境对立的「建筑物 - 环境」的二元价值观,或是如莱特落水山庄一般希望将住宅与自然融合在一块,都各自影响后来的建筑师们并被转化激荡。
美国的郊区住宅形式,更是把私空间与自然的对比做了有效的发挥。典型的美国郊区居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大片庭园、停车场、后院,但是建筑物的部分自身是独立的。可以说这些住宅就是现代的城堡。屋主虽然安稳的居住在自己的领地上,却与自然环境分离,必须走到屋外,才能接触自然。
在布雷德斯住宅案中,模弗西斯达到的是将屋主使用的房间与基地中的自然之间的界限模糊化,这点也得到了屋主的认同/启发,因而这个住宅可以朝向落水山庄将人造空间融入地景的典型迈进。不过与落水山庄不同的是,布雷德斯住宅是兴建在有邻房的的社区中,将内外界限模糊的处理就会牵涉到隐私权的问题,幸而模弗西斯是一个擅于进行墙板变化的事务所,他们利用墙,特别是贯穿建筑量体的那道弧形的墙,来处理住宅中公、私空间的隐私处理。
但是在建筑物量体与自然的融合方面,虽然模弗西斯尝试将整个基地整理成缓坡希望与建筑物成为一体,结果建筑物量体的呈现仍然是很强烈,不过建筑师在外墙用色上采用了与石头相近的灰色,算是另一层的自然呈现。
Ⅳ 普利策建筑奖历年获奖者都有谁
截止至2019年3月4日,普复利策制建筑奖历年获奖者,如以下图表所示:
(5)汤姆梅恩住宅作品扩展阅读:
普利策建筑奖正式的颁奖仪式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5月份,地点选择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物内。此举突显了建筑环境的重要性,而且每年不同的特别场地,同时向其他时代和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的建筑作品致敬。每年的典礼选址在揭晓得奖者之前已经确定。
应邀出席颁奖礼的嘉宾来自世界各地和主办国,仪式内容包括主办国名人致欢迎辞、评审团主席发表评语、汤姆士·普利兹克颁奖,以及得奖者致谢辞。
得奖者可获10万美元和一枚铜质奖章,这枚普利兹克建筑奖章是根据路易斯·沙利文的设计而铸造的,他是芝加哥著名的建筑师和公认的摩天大厦之父。奖章的一面是奖项的名称,另一面则刻有三个词:"坚固、价值和愉悦",呼应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三条基本原则:坚固、实用和美观。
Ⅵ 世界有名的建筑大师有那些呀,在哪能看到他们的作品分析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46873_4_3682.htm
http://art.cgfinal.com/html/cms/2006/05/04/1146709632.shtml
Ⅶ 《飞驰人生》赛车场的拍摄地点是哪里
随着电影《飞驰人生》的热映,里面的一腔热血和经典台词,充满个性的人物和漂亮的风景,都让人难以忘记。很多朋友对里面出现的各种场景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景片后半部分出现的拍摄拉力赛的外景地,这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更是成为很多朋友观影后谈论的焦点,也有一些朋友直接问我电话和微信求证这些场景的拍摄地,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决定在此和大家一起简单梳理一遍《飞驰人生》的拍摄地,也回忆一下那些曾经跨过的山和大海。
城市部分
《飞驰人生》可以说是一半飞驰一半人生,前半部分讲人生,关于张驰的一半人生基本都在城市部分进行讲述,生活场景的选择基本上和人物性格、故事走向和情节发展都要十分贴近,其中大部分场景选择在上海及上海周边。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中积平原,因吴淞江支流“上海铺”而得名,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兼容着着现代文化和复古情怀,能够在这里展望未来的同时找寻过去,《飞驰人生》的故事也大多非常合适发生在这里。
天台
天台位于上海杨浦区的上海天章记录纸厂的办公楼楼顶,在寸土寸金的黄浦江沿岸,这座创建于1882年的纸厂,整整比导演和我大100岁,是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现在仍然占据着观赏对岸陆家嘴商务区的最佳位置,尽管他的很多“邻居”都已经成为了现代的商业楼盘,但仍能感受到他朴素的外表下,藏着曾经辉煌的时代。
我们在天台搭建了天马美食街和张驰家的水塔房,整个场景构建起主人公张驰五年禁赛生涯的生活环境,与五年来水塔下的炒饭摊档隔江相望的,则是张驰五年前生活的陆家嘴的豪华江景公寓,落魄的车王张驰在炒饭的时候,背后的高楼大厦就是他五年前生活玩乐的地方,这样的场景对比,一条黄浦江隔断了五年的时光。
林臻东车队行进
这条道路的航拍镜头拍摄地为赛里木湖的果子沟大桥,果子沟大桥是伊犁河谷上的重要桥梁,全长700米,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米,两座主塔的高度也在200米以上,穿山而出,横架山谷,在雪山的映衬下尤显壮丽。不过桥面上是不许车辆停靠的,如果你想要近距离的饱览大桥的景色,只能适当放缓车速,车览大桥美景。
以上是我们这次拍摄的主要场景,当然还有些未被列入的细节,希望你能在电影院里细细品味。
Ⅷ 汤姆·梅恩的作品贡献
Sedlak Residence,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威尼斯/1978-1980)
Cohen Residence,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威尼斯/1981)
Venice Ⅲ,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威尼斯/1984-1986)
Kate Mantilini,餐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1986)
6th Street Residence,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尼卡/1987)
Malibu Beach House,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利布/1987)
Reno House,,独户住宅(美国内华达州雷诺/1987)
WAS House,,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1988)
Crawford Residence,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奇托/1987-1992)
Blades Residence,独户住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巴巴拉/1992)
Artspark Theater,表演艺术剧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1989)
8201 Building,办公大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1991)
CHIBA Project,高尔夫球俱乐部(日本千叶/1991)
YUZEN ⅥNTAGE Car Museum((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好莱坞/1992)
AMERIKA GEDENKBIBLIOTEK,公共图书馆(德国柏林/1988)
HIGASHI-AZABU Building(日本东京/1989)
ⅥENNA EXPO`95(奥地利维也纳/1990)
Cranbrook Gatehouse(美国密执安州花田山/1992)
Ⅸ 汤姆·梅恩的介绍
汤姆·梅恩﹙英语:Thom Mayne;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美国建筑师,2005年的普利策建筑奖得主,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Waterbury,目前居住在加州洛杉矶。 梅恩在南加大与哈佛大学接受建筑教育,毕业后曾任教于加州州立科技大学﹙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由于年轻时相当坚持自己的建筑理念,最后因故被解职,遂在1972年协助南加州建筑学院﹙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简称SCI-ARC﹚创立,教授反主流的建筑思考,并在该校担任主要教职,后期也曾在洛杉矶加大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