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的图书信息
作者:周俭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5月1日)
丛书名: 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
平装: 210页
正文语版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0820576
条形码权: 9787560820576
产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8.6 x 1.2 cm ; 322 g
定价:¥25.00
㈡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考点
个人觉得高层那一块会考,还有居住区的空间组合
㈢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的编辑推荐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面向所有涉及城市住宅与住宅区规划的学生和教师,也适合政府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机构人员参考阅读。
㈣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1 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单一指标法(人口比例和土地比例)和(复合)综合指标法
2 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一般将其分为三类,三类用地的定义: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3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指向:
“田园城市”:城市的分散发展。柯布西耶:城市的集中发展
4 总体规划的报批:
县辖建制镇→县人民 县政府所在地的镇→市人民政府 建制市→ 省政府
直辖市,省会(自治区),百万人口以上国务院指定城市→国务院
5 城市的含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6 城镇化: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7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城市化Ⅰ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8 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由“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大。
9 城市规划区的含义(区分城市建成区、城市市域):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城市市域:城市行政区规划范围内所有的国土面积。市域>规划区>建成区
10 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人均指标: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20~32%,用地指标18~28㎡/人p213按照居住用地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比例计算城市居住用地面积
11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大体上归纳为哪两类,分别包含哪些城市类型: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和分散式布局的城市。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包括网格状,环形放射状。
分散式布局的城市包括组团状,带状(现状),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
12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为主。
13 详细规划阶段,用地分类应达到什么深度?在详细规划阶段,用地进一步细分,在用地名称上,除相同功能性质的仍然沿用外,还需增加新的用途类别。例如,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用地又可细分为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P213
14 人口性别比的计算: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
15城市性质的定义: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6城镇人口:是指城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17逆城市化: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
18城市规划区: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19 城市热岛:城市的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散出大量的热,使得市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一个岛状的热中心的现象。
20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22 人口年龄构成:是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23诺瑟姆S形曲线所表征的意义,看图说明
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初期阶段(30%拐点之前): 速度缓慢, 一产>50%,二三产在20%左右
空间形态(点状结构) 年增长率<0.3%
加速阶段(30%~60%之间) 增长率提高 一产下降,二产三产上升,地位交错
(面状或带状结构大都市区) 1.5~2.5倍
饱和阶段 (60%拐点以后) 速度回落 三产>50%,二产30%左右,一产<10%
(网状结构,一体化增强)
24唐长安与以往都城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1)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2)“官民不想参”。专设皇城,把中央衙制集中在宫城南的大街两侧。(3)规模尺度超前。长安城宫殿、衙门只占全城10%,每个坊面积25—70公顷
25古希腊城市所具有的特点:(1)道路系统——方格网;(2)街坊面积比较小,最大30*52m(3)城市中心——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
26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2)控制开发区域(3)建设用地规划(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7)城市防灾工程
27城市化(urbanization)的四个含义:(1)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3)农村产业转化为非农业产业;(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扩散的过程
28 城乡规划的编制层次: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城)——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29 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方法,城市产业可以分为哪三类?主导产业,辅助产业与服务产业。P96
30居住区道路交通的三种组织形式:(1)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3)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
31 绿地率及标准: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标准: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应低于25%
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地率=地块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地块面积)×100%
绿地率指标是以控制其下限为准,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亭榭,水池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32居住区\居住组团及各自人口规模:
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3小学\中学服务半径: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m左右,中学为1000m左右
34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布置方式三种:(1)沿街线状布置(2)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35居住区规划结构三级与两级布置的基本形式:(1)居住区—居住小区;(2)居住区—居住组团;(3)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p497
36 行列式布置的几种形式:(1)山墙错落(2)单元错开拼接:1.不等长拼接2.等长拼接(3)成组改变朝向(4)扇形、直线形(5)曲线形(6)折线形 p505
37山墙错落的几种形式:(1)前后交错(2)左右交错(3)左右前后交错
38组团的分隔方式:(1)用绿化分隔(2)用公共建筑分隔(3)用道路分隔(4)用河流分隔(5)利用地形高差分隔 p508
39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40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41人口毛密度: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p542
42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即总建筑面积(毛)密度
43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民住户数的比率
44住区绿地与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
住区绿地组成:(1)公共绿地(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3)宅旁和庭院绿地(4)街道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居住区公园,游园,林荫道,组团绿地 P531
45居住区四类用地及含义: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其代码用R01表示。
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
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其代码用R02表示。
道路用地: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其代码用R03表示。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代码用R04表示。46小区路两侧高层住宅建筑控制线间距: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47高层住宅山墙距小区路:
48老年公寓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49底层商业建筑人行通道的设置:
50高层住宅建筑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米
51小区道路路面宽度.:6~9m
52宅前路宽度:不宜小于2.5m
53回车场地尺寸:不小于12m×12m
54高层日照间距
定性分析: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是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
发展空间 交通联系 污染隔离
平行布置 互不干扰 距离短有穿越 隔离带宽
垂直布置 在某方向干扰 距离长无穿越 隔离带窄
混合布置 互不干扰 距离短无穿越 隔离带窄
综合增长率法:城市人口总数=城市现状总人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年限=城市现状总人数×(1+综合增长率)年限 P122
㈤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的目录
第一章 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第一节 类型、规模、分级及其相关设施
类型与规模(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住宅群落)/分级及相关设施
第二节 社区
邻里关系/邻里单位及其原则
第三节 系统
物质系统(住宅与住宅用地/道路交通设施与道路停车/公共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 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社区系统(社区生活保障系统/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交 流与参与系统/社区运营系统)/系统的整体性
第二章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第一节 社区发展原则
需求层次理论/适居性/识别与归属/文化与活力
第二节 生态优化原则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生态考虑
第三节 共享社区原则
共享/公众参与
第三章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第一节 结构、规划结构
结构/规划结构
第二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用地规模与配置/设施分级与布局(服务半径与设施分级/设施布局)/空间层次
与组合/视觉景观与形象
第四章 居民调查
第一节 调查内容
居民基本情况调查/实况调查/调查评价/意向调查
第二节 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聚类抽样/雪球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开
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访谈调查,观察调查
第三节 分析、描述和解释
第五章 空间
第一节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空间的限定、类型、层次和变化
空间的限定/空间的类型/空间的围合程度(围合空间的形成及其围合程度/街道空
间的比例与尺度)居住生活与空间层次的构筑/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 住宅群体组合
影响居民户内外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因素(住宅日照/日照间距/住宅间距/自然
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住宅群体组合与住宅区景观(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组合的多样化途径)
第四节 住宅群落与公共建筑群体布局
开放空间与景观体系/公共建筑及其群体与住宅区景观
第二节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聚类抽样/雪球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访谈调查/观察调查
第三节分析、描述和解释
第五章空间
第一节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空间的限定、类型、层次和变化
空间的限定/空间的类型/空间的围合程度(围合空间的形成及其围合程度/街道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居住生活与空间层次的构筑/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住宅群体组合
影响居民户内外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因素(住宅日照/日照间距/住宅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住宅群体组合与住宅区景观(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组合的多样化途径)
第四节住宅群落与公共建筑群体布局
开放空间与景观体系/公共建筑及其群体与住宅区景观
第六章通路
第一节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交通方式选择(交通方式选择的一般分析/住宅区的交通特征与类型/住宅区居民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与局部分行)/住宅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
第二节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
类型/分级、宽度与断面形式/规划设计的其他要求
第三节通达性、景观、街道生活
通达性/线形、空间比例、尺度与景观/街道生活
第七章设施
第一节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节市政公用设施
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燃气系统/冷热供应系统/环卫系统/工程管线综合
第三节停车设施
服务对象/服务车种/停车方式/停车设施及其布局(设施/布局)
第四节安全设施
第五节管理设施
第六节户外场地设施
第八章户外环境景观
第一节软质景观
绿地与植物种植(绿化用地与绿地/绿地的作用与规划设计)
第二节硬质景观
步行环境(地坪竖向/铺地/边缘/树穴/踏步与坡道/护坡/围栏/墙与屏障/环境小品)/车行环境(路面/机动车停车场地)
第三节水体
第九章规划指标
第一节功能指标
各类用地的划分(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停车用地/公共绿地/其他用地)/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千人总指标/分类指标/配建水平/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
第二节建设强度指标
第三节环境指标
第四节其他指标
参考文献
㈥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求大神帮忙 简答题:道路的通达性由哪些要素所决定
三个要素
一、通路的线形空间比例及尺度是体现通达性的主要形态要素
二、通路所处的空间层次是决定通路通达性的空间要素
三、通路所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是决定通路通达性的功能要素
应该是这些了
㈦ 城市规划原理 居住区用什么颜色
㈧ 一个人现在开始学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要先从哪开始还有看那些书
1.,同济大学李德华编的《城市规划原理》,这个是国内大部分城市规划回专业的通用教材,中国答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的,分十三章叙述: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构成与土地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规划中和工程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实施及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等。
2,《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编著)和《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对学习居住区规划很有帮助。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教材,比如同济大学出的理想空间系列图书和城市规划资料集,对提高自己的知识都很有帮助。
最后祝你学业有成!
㈨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的介绍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是1999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