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住宅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简直叫人不可思议。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有时墙壁也会掉土。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小米饭是等来了客人才吃的,更不用说大米、白面了,根本就没有。那时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 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用来给孩子做鞋,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数,都没有上过学校。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
现在,家家住的都是砖瓦结构,屋里装修得是富丽堂皇,有的还该起自己的小别墅。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天天不断,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换新装。出门有摩托车、小轿车,有事几千里以外打电话、打手机一分钟办妥。家里有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煤气灶、大彩电等,全是电器化。大部分家庭还安装上了电脑,孩子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现在,不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人们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现在讲科技致富,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许多农民都看到知识的益处,纷纷外出学技术。科学养鸡、鸭、鹅、猪,家家都存了几万元钱,有的甚至是几十万、几百万元。农民也开始进行智力投资,让自己的孩子都念大学,享受高等教育。
是啊,改革开放后,农村变了,人们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也提高了。望着农村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祝愿我的祖国越来越昌盛,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Ⅱ 改革开放住房的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
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之前,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住房是租凭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已的住房,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注重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加大了民用住宅建设的投资力度,近年来更是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千方百计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大量住宅建成使用,使许多居民家庭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住进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2.6平方米,比1978年的4.2平方米增长4.4倍。在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日趋美化。
Ⅲ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住房问题
表现为人口过多空间不够.地产权和房屋权全掌握在国家手里
Ⅳ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住房条件有什么变化
几十年前,人们抄都住在房屋破旧袭,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破旧的屋顶,石砖砌成的墙。全家六七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人们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有些地方,住的基本上都是地窝子,高出地面的墙也是土块的,都找不到砖瓦房。
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一片片的瓦片,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
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Ⅳ 改革开放30年北京的住房变化
从1978到2008,弹指一挥间,历史已走过整整30个年头。随着中国政策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从当初的“三大件”到如今的奢侈品、从自行车到小轿车、从小平房到大社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可以说,很多东西都已经被替代,甚至是已经被淘汰。家住天通苑小区的高勇安大爷对于这些变化都深有体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去聆听他和他的房子之间的故事。
1978年以前,是居者“忧”其屋。进入70年代,提倡的是先生产,后生活;高积累,低消费,住房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除了极少数“单元楼”,大多数楼是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的简易楼、筒子楼。
70年代的筒子楼--这里有欢笑也有痛苦
1978年,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仅仅4.2平方米。那时期城镇居民解决住房停留在“等、靠、要”三个字上。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政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上,没有更多的财力建设更多的住宅。70年代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而国家在城市住房上的投入总额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
八十年代新住房时代开始了。住房政策出现了分水岭。一方面“福利房”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原先分配的“福利房”以及各式各样的自建公房折价转卖给了使用者。
80年代中期,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这意味着“新住房时代”正式开始。
福利分房依据的是在单位的工龄、职称,还有工作年限以及是否是双职工等综合评分。“想分房要论资排辈。”所有人都期盼着单位分房能尽快轮上自己,单位是否给分房子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和生存质量。
1998年。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为标志,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住房实物分配被取消,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许多人的住房轨迹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30年前的1978年,北京城镇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只有4.55平方米,如今北京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已经达到20.75平方米,增加了三倍多。
Ⅵ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条件的改善
打印本页 关闭
发表日期:年12月18日 共浏览55 次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黑 色 红 色 黄 色 绿 色 橙 色 紫 色 蓝 色 褐 色 墨 绿 深 蓝 赭 石 粉 绿 淡 绿 黄 灰 翠 绿 综 红 砖 红 淡 蓝 暗 红 玫瑰红 紫 红 桔 黄 军 黄 烟 灰 深 灰 灰 蓝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房地产业迅速崛起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房改二十年,取消福利分房十年。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准确地记录下了济南房地产的发展和成熟。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迅猛,实力增强
房地产发展得益于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先是国有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民营地产、外资地产等品牌发展商陆续在济南落地生根。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房地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济南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992年的时候还只有18家,仅比90年增加了2家,而1993年济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家数跃增为51家,增加了33家,增长1.8倍。截至2007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459家,比1990年增长了27.7倍,其中不少企业树立了很好的品牌,为我市房地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不断增强,企业的年平均资本金由1995年的1886万元增长到2007年3779万元,增长了100.4%。
二、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90年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仅为2.2亿元,1991年完成投资5.6亿元,净增3.4亿元。
第二阶段:迅速发展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7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2年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5亿元,比1991年净增4.9亿元,1997年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6亿元,是1990年的8.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2%。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7年)。1998年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济南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亿元,比1997年增长29%,至2007年已完成投资193.2亿元,以28.1%的年平均速度快速增长。
三、房地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978年,济南市房地产业增加值为0.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2%,2007年增至97.1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3.8%。房地产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4.7%提高至2007年的7.7%,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房地产业税收贡献大。在我国现有23个税种中,直接涉及房地产业的税种约9个(建筑安装和房地产营业税、契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等),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5.8%。2002年-2007年,济南市房地产税收累计完成61.93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
四、推动了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90年代以前,城市住宅建设由国家统一投资,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住宅单体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平顶板式楼。由于当时住宅属福利性质,并没有选择的余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房地产不仅改变了济南的面貌,也改变了许多人居住的环境、品质、观念和价值。城市作为社会文明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诠释,房地产在其中扮演着凸显城市形象、彰显城市品牌的重要角色。济南市城区面积随着房地产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85平方公里发展到2007年的315平方公里。仅2007年济南市完成房地产施工面积就达1219.5万平方米,是1990年的7.4倍;商品房屋竣工249.16万平方米,是1990年的2.45倍。为我市城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2006年济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0.1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初的近5倍。
五、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劳动就业的新载体
2007年,济南市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从业人员达到15776人,比1995年增加了11947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房屋销售人员、物业管理和中介机构人员。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关联度最高,据统计,每新增加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即可增加18.32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而每1万平方米施工面积约需要82名工人,所以每新增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大约可安排1500人次就业。
Ⅶ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住”的变化
从生存空间到生活空间。
农村住房几十年来完成了从窑洞、土坯房、砖瓦房到小别墅的变迁;城市住房完成了从平房到筒子楼、楼房,再到高档住宅小区的华丽转型。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住房要求越来越高。在静宁农村,产业的发展让村民手里有钱了,房子修得越来越漂亮,村头路尾一栋栋别墅随处可见。
现在,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的年轻人也不用外出了,在家里也不愁没活干。只要是在建筑行业打过工的,谁家修房都会叫他们去干活,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7)改革开放住宅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10年,文件中提到:文革的10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历史证明“文革”的论点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论点对中国当时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6年10月,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Ⅷ 改革开放30年变化,从小平方到高层住宅,百姓的居住条件怎样变迁,任命的感受如何。
主题:感受家乡发展
目的:了解国家政策,关注家乡变化
方法:通过走访、询问家庭,了解情况
结果: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调查了解,大多数家长对近几年的家乡发展持肯定的态度,还是满意的,尤其是道路问题,提到道路几乎每个人都咧着嘴,想要说两句。其实我最关心的好象也是路,很在乎家乡路的问题,一直想家乡的路好走。
关键词:农村,改革,发展,变化
正文:
感受我的家乡的发展变化
常说科教兴国,那就先说教育吧。教育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在我们农村几乎家家都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子女的一生,读书是跳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方法,也是我们在将来求生存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们这的小学已经不如我们那时的多了,通过竞争,合并了一部分,还有的倒闭了,因为小时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初中,我们那时就不多,就两所,现在还是两所。我们那时升学率很低,有时还为零,很难考取高中,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升学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成材的越来越多,以前村里大学生很少几乎没有,现在多了。这是一种变化,内在实力的变化。教育制度不断进步,大中专教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转向了普通的民众,大学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
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自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人们已经不再追求吃的饱,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绿色食品,健康食品风行。
穿衣已经摆脱了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到五颜六色的时尚休闲服装。我们有了世界级的品牌服装。大家的穿已经从趋同、一致变为追求自由,彰扬个性,表现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们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我们了。
娱乐方面,从当时的小喇叭,收音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到如今各家都装了有线电视,彩色电视机,各色音响设备。各种社区的合唱团,秧歌队,舞蹈队兴起,晨练的队伍在扩大,打太极拳,散步,跑步丰富多彩。人民体育休闲也很丰富,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体育也逐步的走出象牙塔。还有现在每逢节日,文化宫还找一批人排练歌舞,真正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出行方面,以前主要是靠步行,有些人家有自行车,看看现在满大街的永久牌、飞鸽牌电动自行车,各种各样的摩托车,还有家里已经有了汽车。还有现在县城里早就有了公交车,到县城里的每个地方只需花几快钱。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有了很大的完善与发展。
道路方面,这也就更不用了,俗话说:要想富,先铺路。这路是很关键的问题。有了那么多的车在路上行,关键是汽车,这路当然要好了。我们小的时候那路全是土路,下雨就没有办法出门,道路泥泞。而现在条条水泥路交错相接,又修了几条新的马路,交通便捷多了。据说今年还要修3条水泥路,有一条是经过我们家后的,可以说到那是不管到哪里路都好走了。总的来说道路在我的家乡有了很大的改变,雨天照样上街,上网,出去玩。
通讯方面,以前通讯是单位和特权者的事情,人们日常的联络时书信和电报。现在电报和书信的业务大大萎缩,几乎绝大多数人家都拥有电话,还有的是现在有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话干脆断了,就用手机。人们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通过手机上网,看视频,拍照片和视频,听收音机,放音乐。当然,也有些烦恼,一是有骚扰电话,还有强制性的垃圾广告。有时,你无法拥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晚上睡觉时手机关机,睡觉正香甜时来了电话,闹得你睡意全无。
网络、电脑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这就可以收发电子邮件,这可以方便的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目前通过网络和博客我们就可以完成相关信息的查阅和发布,可以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几乎可以完成许多现实是世界的事情,网上购物,网上订餐,订房,定旅游线路。网上博客的出现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发布源,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过去人人羡慕的作家。
现代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不过与任何事物一样,发展中的中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好,与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结论:
通过对会议精神的学习与理解,我感受到了家乡发展变化的巨大。在我和家乡人民看来家乡在道路方面,出行方面,通讯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仔细想想家乡的发展变化,无不呈现在眼前。这些发展变化正是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这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
致谢:
感谢家乡可爱人民给我的支持。感谢党的英明领导使我的家乡有了巨大的发展,而这发展现在也正在进行着。
参考文献:
《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作者:
Ⅸ 厦门住宅改革开放的变化
厦门改革开放的十大巨变:
1、投资强劲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550亿元以上
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550亿元以上,其中,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投资的重点和方向是:延伸产业链,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汽车工业城、华映工业园、太古飞机五期等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工业集中区签约项目的落地投产。开发重大片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五缘湾、观音山、黄厝等重大片区及集美、翔安新城区的建设,稳妥推进中华、厦港、百家村等片区旧城改造,稳步发展房地产。建设对外通道,强化城市枢纽功能:继续加快建设海沧、嵩屿、招银等港口码头,推进福厦铁路、厦门至安溪高速公路等辐射通道的建设,力争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开工建设。完善城市交通骨干网,增强交通疏解能力:加快建设成功大道、公铁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岛外快速路(琼头-香山段)、环岛干道等项目,建成县黄路、集美大道、同安湾大桥等项目,完成疏港路、仙岳路西段改造。
2、工业快速发展
将大量引进资金技术劳动三密集的工业项目
随着翔安火炬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等产业载体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将大量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的资金、技术、劳动三密集的工业项目。随着入驻项目的投产,我市将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柯达图文影像等项目的加快建设,华映工业园、厦华电子工业园、友达光电等项目的动工建设,我市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强力推进工业快速发展。
3、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2006年,我市将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面向行业及中小企业的软件测试平台、模具中心、注塑中心、电镀中心、电子产品检测中心;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转移,建设面向行业和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支持研发机构争取列入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体系。同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推进数字内容产业、半导体照明、基因工程试剂和疫苗等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
4、服务业快速增长
重点发展旅游和物流两大产业
旅游、物流这两大产业,在2006年将得到快速增长。据介绍,今年我市将拓展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开工建设杏林前场物流园区、厦门粮食批发市场、厦门花卉和种苗研发与物流中心;建成中埔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及农残检验检测系统;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标准化体系。
提升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园博园、国际会议中心、天竺山森林公园、万石植物园扩建等项目建设,启动珍珠湾和太阳湾周边方便市民及游客的滨海休闲漫步道建设;力争扩大对金旅游客源,办好第二届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
5、农民稳定增收
突出抓好“金包银”工程建设
继续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突出抓好“金包银”工程建设,认真制定分配方案和管理办法,要引导被征地农民集资入股建设通用厂房、外口公寓、商贸设施等物业经营项目,使失地农民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落实移民政策措施,重点推进许庄、大帽山、大麦畲村移民造福工程试点;探索在部分山区推行退耕还林,组织农民就地转业,建立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6、加强对台交流
主动承接台湾新一波产业转移
在加强对台交流合作方面,我市将突出“五缘六求”,加快对台交流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两岸三通。充分利用台交会等经贸平台,争取扩大台商投资区范围,承接台湾新一波产业转移,力争在石化、光电、软件和动漫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引进台湾航运物流、金融保险、医疗教育和中介服务业等服务贸易,争取率先成为“两岸人民币与新台币计价结算试验区”;扩大厦金旅游品牌效应;简化台湾水果进口检验检疫和通关手续,落实水果冷库、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继续加强与台湾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交流合作。
7、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在教育方面,一个较大的变化是均衡发展。市发改委介绍说,我市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同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紧缺专业技能型人才,整合扩建集美、海沧、同安、翔安4个区级职业学校,开工建设厦门职业教育中心校和华厦职业学院等项目。
在卫生方面,主要是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正常运转,建成市疾控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第一医院综合病房楼、中山医院外科病房楼、医高专等项目,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和仙岳医院;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提高我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8、建设节约型社会
开工建设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2006年,我市鼓励企业使用消耗少、效率高、少污染的工艺、设备、能源和原材料,促进清洁生产;推动高污染、高物耗企业进行治理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对工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引进清洁能源,开工建设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推进综合加气站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展出租车双燃料改造试点,加强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工作。
9、注重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其开发利用
我市还将加强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其开发利用;建设岛外流域综合治理、森林防火便道、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湖边水库排洪工程,加强病险海堤和水库的加固,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城市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编制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10、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具体措施为:增加就业岗位,帮扶“零就业家庭”和“4050”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将“1+1群”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延伸到农村;保持医疗费用零增长,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推进放心食品工程,治理餐桌污染;通过石兜水库扩容、东部供水工程建设、集美大池加深、北引明渠加盖及蓄水池保护措施这四大工程来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设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实施“畅通工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交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