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住宅拆迁国家是否有相关规定
有的!民政部门!
2. 前苏联建房(居民住宅),是否有历史意义
除了一些城市的地标建筑,其他的民房没有什么历史意义;
在东北三省内,前苏联建房很多,在城市的旅游、商业繁华地区的前苏联著名建筑,可以保留,其他的分布在各区的前苏联建筑民房,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的可以拆除。
3. 大家觉得列宁去世后 如果是托洛斯基而不是斯大林掌权的话,在Trotsky领导下的苏联会不会发展的更好
哈哈,米壮士,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托洛茨基最擅长的,不是军事,而正是经济!他比列宁更早提出新经济构想!只是当时列宁过于乐观,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如果是托洛茨基当政,苏联的经济无疑会更加均衡完善。但重工军工也会不足,最终影响卫国战争,使战争更加艰难,很可能无法诞生“钢铁洪流”。
二战不是偶然,而是一战的延续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列宁做出了警示,法国的福煦元帅做出的二战爆发预言甚至精确到月。
斯大林模式作为备战的经济制度无可质疑。但是二战结束后未进行调整就不应该了。
苏联并不是一直都专制,列宁就不专制。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列宁的意见常常被人们反对。更多作为列宁思想继承者的托洛茨基,应该是会偏向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政策会更开明,民主,但也可能给外国间谍以可乘之机。
所以说如果托洛茨基当政,苏联可能会创造出一个民生奇迹,也可能输掉二战。
托洛茨基被斯大林击败后就出逃,成了修正主义的社民派,叛变了革命。如果他能赢得二战,估计也会变修,就像小平那样,再过些年,苏联人民就也得自己买房(苏联的住宅全部是国家超低价出租的),再过些年,多数人一辈子也买不起…
米壮士你不懂就别来胡扯,多读书,少练功,连最基本的客观,辩证的评价都做不到,就会大肆毫无依据地谩骂,误导人家。看见你就恶心。
4. 苏联式的筒子楼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
塔楼是像北京的那些高度很高的,外形不规则,比较美观的大楼,这样的房子有朝向区分,有采光好的户型有采光不好的户型. 塔楼的四大优势:1.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由于塔楼社区的建筑密度较高,因而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每平方米的房价,让更多的人安居。2.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塔楼多采用大框架结构,除少数承重梁之外,户内分隔墙基本都可以拆改,某些塔楼甚至可以将整层楼面打通,灵活分割户型。3.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高耸的塔楼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现场浇筑楼板,因而其结构强度比板楼高,抗震性与安全性很好。4.居高望远,视野开阔。塔楼住户可尽览都市美景,相信低层板楼的住房是无法领略这一份心旷神怡的感受的。 塔楼的两项缺点:1.均好性差,居住密度高。塔楼每层的住户多为6户以上,甚至高达12户,数百户人家挤在一栋大塔楼里,居住环境当然不如板楼优越。而且,塔楼每层都有部分住户的采光、通风、景观等条件比较落后,且不可改变。2.使用率不高,存在灰色空间。塔楼户型的使用率普遍低于板楼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户型内部的厨房、餐厅与洗手间往往不可直接采光、通风,这样的地方被称为“灰色空间”。 “板楼“,一般建筑层数不会超过12层。 板楼四大优点: 1.南北通透,便于采光通风.板式住宅多是正南北方向,进深在15米左右,南北通透,便于采光与通风,而且户型方正,平面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尺度适宜。通常而言,由于板楼的面宽充裕,因而户型设计更容易出精品。 2.板楼均好性强。 眼下一梯两户的小板楼非常受宠,正是因为整栋板楼中各套户型的优劣差距很小,均有若干套朝北的户型难于处理。板楼由于住户不多,居家生活也比较清静。 3.管理成本不高。通常而言,板楼的管理成本普遍较塔楼低廉,多层板式住宅可以不设电梯,不设变频供水系统,包括外墙粉刷在内的日常维护费用当然要比塔楼便宜得多。 4.住户使用率很高。 板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高达90%以上,而塔楼户型的使用率通常仅为75%,因为塔楼内的电梯井、候梯厅、变配电机房等都将作为公共面积摊到每个业主的头上。同样是购买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板楼户型的使用面积往往高出塔楼住户约10平方米。 板楼的两项缺点: 1.建筑密度低,房价高。板楼社区多属低层低密度,容积率较低,尽管居住舒适很强,但房价会高,特别是在城区内寸土寸金的地段,主流产品仍旧是塔楼,为数不多的板楼非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 2.户型格局不宜改造。 板楼特别是砖混结构的板楼,户内多数墙体起重作用,不可以变化,这一点不如塔楼的可改造性强。 是像一些小城市比较多,是南北通风较好的楼型,各户型都有阳面和阴面.这是最适合人居住的房子了. “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为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筒子楼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单身职工宿舍。曾经有无数的中国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5. 苏联老百姓没房子住,赫鲁晓夫上台,如何巧妙解决问题
赫鲁晓夫根据法国的廉价社会住宅想到了建立大量的极简主义楼房也就是简易的居住楼,里面什么都没有非常简洁,所有的住房就像流水线一样,风格大小等全部统一,没有多余的装饰,因为简易所以建造及快,解决了百姓没有房子住的烦恼。
苏联专家就开始设计了简易房,很简单等于是粘贴复制型的建设。因为赫鲁晓夫解决苏联百姓的住房问题,让人们都有一个家,因此苏联人民也将这种楼房称为“赫鲁晓夫”楼。
6. 苏联建筑的建筑思潮和设计
20年代的苏联建筑界,基于对新社会和许多新生事物的不同认识和解释,在文化艺术界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派别和思潮,既有古典主义的,折衷主义的,也有同西欧现代主义建筑比较一致的。主要学派有现代建筑师联盟 (OCA)、新建筑师协会(ACHOBA)等。
现代建筑师联盟的B.A.维斯宁等(见维斯宁兄弟)设计的第聂泊水电站被誉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最出色的工业建筑。1932年联共(布)中央通过取消文艺派别,建立统一的创作联盟的决议,并取消了各种建筑派别,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创作方法。俄罗斯古典主义作为民族形式,从公共建筑到大量住宅,从高层建筑到地下车站,被广泛采用。如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最大的建筑工程之一──莫斯科地下铁道的许多车站,都按要求设计得象地下宫殿一样(见彩图);1950年前后建造的莫斯科第一批高层建筑,每幢都有带标记和星星的尖顶,尖顶高达20~50米(见图)。1954年全苏建筑工作者会议上提出了广泛采用建筑的工业化体系提高质量和降低造价的问题,批判了建筑设计中一味模仿古典形式的倾向,建筑思想和建筑风格出现了转折。1958年建成的世界博览会的苏联馆,1961年建成的克里姆林宫苏维埃大会堂,以及莫斯科市西南区住宅街坊的设计等,都显示出这个转变。同时,苏联也注意借鉴西方建筑经验,重新评价20年代的一些建筑思潮和人物。7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先后召开了两次有关建筑创作和建筑艺术评价的会议,对苏联现阶段建筑创作方向有深远影响。1975年全苏建筑师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要求苏联建筑师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向,重视科学技术在建筑和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尊重地区和民族的建筑传统。会上肯定了苏联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指出公共建筑及住宅设计有忽视建筑艺术、片面崇尚技术的“技术主义”倾向,以及只从形式出发的设计思想。1981年全苏建筑师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着重指出,苏联城乡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面貌,要克服建筑物无特点、无个性、单调呆板的弊病,重视建筑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思想性,注意建筑的艺术形象、建筑布局与构图,以及建筑与雕塑、壁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在1982~1983年全苏建筑师协会第3~5次理事会上,分别讨论了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专题。苏联85%的公共建筑是托幼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以及各种生活服务性建筑,近年来按照全苏《工业化定型构件统一目录》设计,以加快建设速度。市级的或具有重要意义的区级的大型公共建筑,通常按其特殊要求单独设计。
近20年来,较有影响的公共建筑有:1969年在莫斯科加里宁大街建成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大楼(见彩图),高110米,31层,大楼的两翼呈弧形,以楼梯电梯厅联结,两个曲面的轮廓和形象随着人们视点的移动不断变化;1974年在杜尚别市列宁大街中心广场上建成的政治文化宫(建筑师э.叶尔绍夫斯基等设计),以简洁、庄重的外形与生动活泼的民族传统装饰相结合;1970~1975年建成的阿拉木图列宁宫(建筑师B.金等设计),金色电镀铝材花饰的大挑檐与雪山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建筑物颇有民族特征;1982年在新罗西斯克市建成的卫国战争纪念建筑群(雕塑家B.茨卡略、建筑师Я.鲍里索维奇等设计),以红军战士群像和倾斜的主体建筑同原有的道路和环境结合颇为得宜。
7. 苏联建筑风格
各个领导人时期都不一样。
“斯大林式建筑”——庄重,宏伟,高大,方方正正,最上面有个尖,莫斯科大学的大楼是最典型的。如果你是在北京,那就去看看北京展览馆,1954年建的,典型的中国苏式建筑。而苏联原版的还要更大,更宏伟。还有个特点就是窗户不大,但里面房间的面积和高度都大的惊人。
“赫鲁小楼”——斯大林所盖的装饰门面的高干楼,只是让社会顶层的精英们锦上添花罢了,而普通苏联人民仍然缺少住房,莫斯科房荒严重。因此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下令大量建造廉价的预装混凝土式的五层楼房。之所以定为五层是因为五层楼不必安装电梯。为了加快速度,他还不必要的强调全用同样的建筑图纸,阳台也作为奢侈品取消了。一时间这种难看的楼房遍布莫斯科,但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莫斯科人的住房问题。赫鲁晓夫原文Хрущёв,贫民窟俄文трущоба,于是苏联人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把赫鲁晓夫的贫民窟叫做Хрущоба。
勃列日涅夫时期——城市的面貌问题被提上了议程,同时由于人口膨胀,五层楼房已不能应付,更高也更漂亮的住宅楼出现了。在70年代,修建了大量很长很宽的11层楼房,特点是直线形状,黄色为主,容量非常巨大,一般一栋楼房可以住几千户上万人,又称“联合舰队式楼房”。而已经建好的“赫鲁小楼”,也都尽量加以装饰。
正因为如此,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大致可以根据楼房的外观判断建造的时期——斯大林式的高干楼,赫鲁晓夫的五层板楼,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略带现代气息的住宅楼。
8. 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俄罗斯人由于贫穷,由于生活单调乏味,都喜欢拿痛苦来开心,赏析!!!!!!
高尔基的童年
因为他们是穷人,而不是娱乐,所以苦中作乐采取痛苦的快乐。深厚的感情体验肯定不能。我举个列子运行,你知道为什么他们会做中国的计划生育吗?
由于贫穷,由于单调的生活,我们只所以娱乐
9. 苏联解体对苏联当地房价的影响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当今的俄罗斯是“华盛顿共识”的受害者。所谓回“华盛顿共识”就是国有企业答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宏观经济稳定化、严格财政货币纪律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亦被成为“休克疗法”。
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后,1992年1月,俄罗斯以全面开放价格为起点,推行“华盛顿共识”,这场运动,给俄罗斯造成累累伤痕,包括带来的房地产泡沫。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后,俄罗斯房价迅猛飙升。2002~2005年,3年间,俄罗斯房价上涨了253%!2006年,又上涨了53.8%。而首都莫斯科的房价更是上涨了93.8%。
另据俄罗斯正府的数据,全俄住宅短缺最高达17亿平方米。以当前的建筑速度看,还需要16的时间才能补上缺口。
10. 为什么说通过81年苏联家庭生活照能判断苏联解体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先讲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居住在柏林的英国商人格罗曼,撰写并公开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内中详细记载了德军各军区、军种的编制、部署以及军官姓名。如此绝密信息一面世,自然引来各国极大的关注。德军统帅部闻之大怒,当即逮捕了格罗曼,并打算以间谍罪起诉他。而希特勒更是怒不可遏,指示军方马上找到泄密者并予以清除。 可几次审问后,德国人却开始哭笑不得,因为他们惊奇却又无奈地发现,格罗曼的小册子中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德国公开出版的报刊。 举个例子说,柏林当地一家晚报就曾刊出过这样一则消息:第二十五装甲师司令范布里希携妻子自鲁尔至柏林休假……而格罗曼也就由此推测,德军第二十五装甲师已部署在鲁尔区。 格罗曼是个有心人,为得到这些被德国人视为绝密的信息,他没有乔装打扮、云游四方,更不用出生入死,只是坐在家中,广搜博览、分门别类,细心地将有用的信息检索出来再重新整理组合,最后勾勒出了一幅军事全景图。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娱乐方面”是指什么,但一张照片已经可以大致看出苏联居民的消费水平,因为苏联基层人民收入相差并不远,再根据苏联的铁道运输情况,港口的集装箱堆集情况推算出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及各产业间的比例,一旦发现生产消费比例或产业比例严重失衡,就可以下病危通知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