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住宅的车位比和商业车位比分别是多少
您好,这个没有具体数字的。尤其是商业车位配比,是很难计算的。住宅的话,达到1:1算是一个正常水平,基本能满足住户需要,车位配比越高,社区居住的品质越高。
❷ 有没有法律规定,高层住宅车位最低配套比例!
这个问题和物权法无关
停车位的配套每个城市规划部门一般都有自己的规定
《天津市版建设项目配权建停车场(库)标准》
配建指标
3.0.1住宅根据住宅建筑面积分为两类。第一类:每户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第二类:每户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平方米。具体指标见表3.0.1。居住区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5%
第一类 小车位/户(机动车)1.0 辆/户(非机动车)1.5
第二类 小车位/户(机动车)0.7 辆/户(非机动车)1.8
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建议性条款,不具备强制力,也就是说各开发商可以自主决定
❸ 小区停车位的比例一般为多少比较好
按照惯例,车位配比(楼盘入住总户数与总车位的比例)要达到1:1以上,才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保证“停车不难”。但事实是,越是高端的项目,车位配比也就越高,因为售房的利润能够填补车位的造价;相反,一些定位不高的项目,车位配比则较低,很多刚需项目的车位配比只有1:0.6至1:0.8,即每户只配备了不足一个车位。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是打算租车位还是买车位,一旦小区的入住率提高,车位就自然会供不应求。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停车的需求,但在车位配比低的情况下,小区附近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乱停放现象严重、交通拥堵,甚至会由此而导致安全隐患,影响居住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小绿认为刚需购房者也应该关注小区的车位配比。
所以,在买或租车位时,必须先了解小区规划:
1、应了解车位具体信息:小区具体有多少个车位、车位比、租售情况、是否留够了汽车的泊位、是地上还是地下等。
2、要知道必要的安全因素:小区内是人车分流还是人车混行、单双行情况、限速情况,以免遗留一些安全隐患。
3、了解污染情况:汽车在小区外可不可以直接驶入地下车库,汽车穿行、停放、噪音的污染是否会干扰生活区。只有开发商人性化的设计、功能齐全的设施才可能大大提高小区环境质量,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开发商的规划要落实到位。
❹ 小区的地面车位该如何分配
小区的地面车位该如何分配,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数字规定,只规定了首先要满足业主的需要。相关法律如下:《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车位比是指小区“总户数”与“车位总数”之间的比例。
通常的表达方式:
“1:X"(1代表小区住户数量,X代表小区车位数量)
例:
某居民小区有1000户居民,800个车位,则该小区的车位比系数即是0.8/1=0.8
某居民小区有1000户居民,1000个车位,则该小区的车位比系数即是1/1=1
某居民小区有1000户居民,1200个车位,则该小区的车位比系数即是1.2/1=1.2
(4)上海住宅车位配比扩展阅读:
物权法
1、《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2、该条款确立了关于小区车库的归属的一个原则,即车位车库必须根据约定来确定归属。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有利于更大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如果开发商认为房屋销售获利更大,则可以放弃车库的所有权,将其出售、附赠给业主使用
5、反之则可以保留车库的所有权,将车库出租给业主使用。
6、从这里可以看出,《物权法》承认了开发商的天然优势地位,以保障他们开发车库的积极性,缓解车库紧缺的状况。
7、另外,这种约定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认了小区车位车库可以作为独立交易的客体,为业主以后自主的转让或出租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❺ 小区停车位设计规范和数量怎么配比的
主要看户型,物业,绿化,配套设施,停车位等。
一、停车位面积应按以下确定:
1、小型汽车露天停车场控制在25~30平方米/车位;
2、小型汽车室内停车库控制在30~35平方米/车位;
3、小型汽车路边停车带控制在16~20平方米/车位;
4、多层机械式停车应按产品样本和设计图纸核算;
5、摩托车停车位控制在2.7~3.6平方米/车位;
6、自行车停车位控制在1.5~1.8平方米/车位。
二、小区停车位的配比应该:
1、居住区应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25%,地面停车不得占用小区公共绿地。
2、办公停车应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地面停车率不宜小于25%。
3、最新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已调整为最低1:0.8。
4、按规定小区都是要配备车位的,甚至有的小区会将车位作为配套设施一起卖给用户,但是廉租房是不配置停车位指标的,在廉租房小区主入口处宜安排适当的访客临时停车位。
(5)上海住宅车位配比扩展阅读
小区的停车位与一般的商业停车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小区的停车位是作为配套设施纳入小区规划,然后报建、施工、交付使用的,停车位与住宅小区的主体建筑具有密不可分的主从关系,相对楼房来说,车库具有一定的附属性和非独立性。因此,小区内停车位可以出售,但不能脱离小区住宅房屋而单独买卖,也就是说非业主勿卖;
第二,按照建设部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有关规定,住宅小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在住宅区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车位,规划部门是有明确规定的,开发商若不按规定建设停车位,其规划设计方案就不会得到批准。也就是说,规划部门要求开发商建停车位的目的,就是保证住宅小区内的居民车辆有地方停放,再直接一点说,这些停车位是供住宅小区内的居民使用的,非业主勿买。
❻ 车位配比是怎么算的
对应停车位占建筑面积的比例,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数字规定,只规定了首先要满足业主的版需要。
按照惯权例,小区车位配比(楼盘入住总户数与总车位的比例)要达到1:1以上,才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保证“停车不难”。但事实是,越是高端的项目,车位配比也就越高,因为售房的利润能够填补车位的造价;相反,一些定位不高的项目,车位配比则较低,很多刚需项目的车位配比只有1:0.6至1:0.8,即每户只配备了不足一个车位。
本条内容来源于:建筑工业出版社《家庭装修大全》
❼ 车位配比怎么计算
车位配抄比是指小区总户袭数与车位总数之间的比例。通常的表达方式:1:X(1代表小区住户数量,X代表小区车位数量),停车可以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做产权证,另一种是不做产权证。
按照惯例,住宅区停车位的比例应达到1:1以上,以有效保证在一段时间内停车不困难。事实是,越高端的项目,泊车比例越高,因为销售的利润可以填补泊车的成本;相反,一些定位较低的项目车位率较低,很多刚性需求项目的车位率仅为1:0.6 ~ 1:0.8,即每户只配备不到一个车位。
(7)上海住宅车位配比扩展阅读:
在购买或租用一个空间之前,你必须先了解一下平面图:
1、应了解车位的具体信息:具体车位数量、车位比例、租赁销售情况、是否留有足够的车位、是地面还是地下等。
2、要了解必要的安全因素:小区内是人车分开或混合交通、单行或双线、限速的情况,以免留下一些安全隐患。
3、了解污染情况: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小区外的地下车库,交通、停车及噪音污染会否干扰居住区域,只有开发商人性化的设计和功能齐全的设施才能大大提高社区的环境质量,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开发商的规划落实。
❽ 小区停车位设计规范和数量如何配比
主要看户型,物业,绿化,配套设施,停车位等。
一、停车位面积应按以下确定:
1、小型汽车露天停车场控制在25~30平方米/车位;
2、小型汽车室内停车库控制在30~35平方米/车位;
3、小型汽车路边停车带控制在16~20平方米/车位;
4、多层机械式停车应按产品样本和设计图纸核算;
5、摩托车停车位控制在2.7~3.6平方米/车位;
6、自行车停车位控制在1.5~1.8平方米/车位。
二、小区停车位的配比应该:
1、居住区应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地面停车率不宜大于25%,地面停车不得占用小区公共绿地。
2、办公停车应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地面停车率不宜小于25%。
3、最新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已调整为最低1:0.8。
4、按规定小区都是要配备车位的,甚至有的小区会将车位作为配套设施一起卖给用户,但是廉租房是不配置停车位指标的,在廉租房小区主入口处宜安排适当的访客临时停车位。
(8)上海住宅车位配比扩展阅读
小区的停车位与一般的商业停车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小区的停车位是作为配套设施纳入小区规划,然后报建、施工、交付使用的,停车位与住宅小区的主体建筑具有密不可分的主从关系,相对楼房来说,车库具有一定的附属性和非独立性。因此,小区内停车位可以出售,但不能脱离小区住宅房屋而单独买卖,也就是说非业主勿卖;
第二,按照建设部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有关规定,住宅小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在住宅区需要建设一定数量的车位,规划部门是有明确规定的,开发商若不按规定建设停车位,其规划设计方案就不会得到批准。也就是说,规划部门要求开发商建停车位的目的,就是保证住宅小区内的居民车辆有地方停放,再直接一点说,这些停车位是供住宅小区内的居民使用的,非业主勿买。
❾ 小区总户数与停车位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建设部推行的住宅来性能认定自标准中规定:
3A类住宅住户与停车位的比例要达到1:1
2A类住宅要达到1:0.8
1A类住宅要达到1:0.6。
车位比是指小区"总户数"与"车位总数"之间的比例。
有条件划定停车泊位的旧住宅区,没有停车场或者停车泊位不足时,经征得与拟划定停车
泊位相邻业主同意,并经业主大会通过,可以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划定停车泊位。
未经同意,不得在旧住宅区内划定停车泊位。
停车场或者停车泊位不得占用绿化用地和消防通道,不得妨碍居民正常生活,不得阻碍交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