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住宅开发 > 住宅问题恩格斯pdf

住宅问题恩格斯pdf

发布时间:2021-02-14 05:32:12

1. 为什么恩格斯认为蒲鲁东主义者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给予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分析和阐述也有版一个逐渐深化和权发展的过程。1872年5月至1873年1月,恩格斯针对蒲鲁东主义者散布解决工人阶级住宅问题的资产阶级慈善家的改良方案,撰写了一组重要文章,先后发表在《人民国家报》上,而后以《论住宅问题》为题出版了单行本。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蒲鲁东主义者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案的理论基础——“永恒公平”论,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住宅问题的解决总是有利于资产者

2. 谁知道恩格斯《论住宅》的一段原文我想找到他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居住权、财产权的对比分析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节选)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像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房短缺”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老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街道在加宽,新的街道在开辟,铁路穿过市内。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房却在大批拆除。于是就突然出现了工人以及以工人为主顾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房短缺。在开初就作为工业中心而兴起的城市中,这种住房短缺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利兹、布拉德福德、巴门—埃尔伯费尔德就是这样。相反,在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而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地继续存在着。

正是标志着德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这种急性发作的住房短缺,使当时的报刊上登满了讨论“住宅问题”的文章,各种社会庸医乘机而出。

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的核心就是工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所有权。

1887 年1 月10 日于伦敦
载于1887 年1 月15 和22 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3 和4 号,并载于1887 年在霍廷根—苏黎世出版的《论住宅问题》一书

原文是德文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 卷第372—382 页

第一篇 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

住房短缺也是这样。现代大城市的扩展,使城内某些地区特别是市中心的地皮价值人为地、往往是大幅度地提高起来。原先建筑在这些地皮上的房屋,不但没有这样提高价值,反而降低了价值,因为这种房屋同改变了的环境已经不相称;它们被拆毁,改建成别的房屋。市中心的工人住房首先就遇到这种情形,因为这些住房的房租,甚至在住户挤得极满的时候,也永远不能超出或者最多也只能极缓慢地超出一定的最高额。这些住房被拆毁,在原地兴建商店、货栈或公共建筑物。波拿巴政权曾通过欧斯曼在巴黎利用这种趋势来大肆敲诈勒索,大发横财。但是欧斯曼的幽灵也曾漫步伦敦、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而且在柏林和维也纳似乎也感到亲切如家乡。结果工人从市中心被排挤到市郊;工人住房以及一般较小的住房都变得又少又贵,而且往往根本找不到,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建造昂贵住房为建筑业提供了更有利得多的投机场所,而建造工人住房只是一种例外。所以,这种租房难的现象对工人的打击无疑要比对富裕阶级的打击厉害;但是这种情况正如小店主的欺骗一样,不是一种仅仅伤害工人阶级的祸害,并且因为它伤害了工人阶级,所以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必然同样会在经济上受到某种抵销。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特别是和小资产阶级共同遭受的这种痛苦,是蒲鲁东所属的那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尤其爱研究的问题。所以,我们德国的蒲鲁东主义者首先抓住我们已经说过的决非只是工人问题的住宅问题,并且反过来又把住宅问题说成是一个十足的仅仅有关工人的问题,这决不是偶然的。

那么怎样解决住宅问题呢?在现代社会里,这个问题同其他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靠供求的逐渐的经济上的均衡来加以解决。这样解决了之后,问题又会不断产生,所以也就等于没有解决。社会革命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不仅要以当时的情况为转移,而且也同一些意义深远的问题有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消灭城乡对立。既然我们不必为未来社会的组织臆造种种空想方案,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完全多余的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各大城市中有足够的住房,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立即解决现实的“住房短缺”问题。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剥夺现在的房主,或者让没有房子住或现在住得很挤的工人搬进这些房主的房子中去住。只要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这种具有公共福利形式的措施就会像现代国家剥夺其他东西和征用民宅供军队宿营那样容易实现了。

关于在美国怎样自然而然地形成这种把工人束缚在大城市或新兴城市附近自己的“住房”上来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1886 年11 月28 日的印第安纳波利斯来信中一段话可以说明:“在堪萨斯城内,或者确切些说,是在城郊,我们看见一些可怜的小木房,每幢木房大致有3 个房间,小木房听处地段还很荒僻;地皮价值600 美元,面积正好可以容一幢小房子;小房本身又值600 美元,所以为了获得到处是烂泥的荒郊中离城里一个钟头路程的一所倒霉的小房子,总共要费去4800 马克。”这样,工人就必须负起沉重的抵押债务,才能得到这种住房,于是他们就真正变成了自己主人的奴隶;他们被自己的房屋拴住了,不能离开,只好同意接受向他们提出的任何劳动条件。

1887 年1 月10 日于伦敦
载于1887 年1 月15 和22 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3 和4 号,并载于1887 年在霍廷根—苏黎世出版的《论住宅问题》一书
原文是德文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 卷第372—382 页

第二篇 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

无论如何,萨克斯先生现在已经把开始时提出来的问题解决了:工人因获得自己的小屋子而“成为资本家”了。
资本就是对他人无酬劳动的支配。因此,只有当工人把自己的小屋子租给第三者,并以租金形式攫取第三者的一部分劳动产品时,他的小屋子才成为资本。由于工人自己居住在屋子里,所以这屋子恰好就不会变成资本,正如我从裁缝那里买来的衣服一穿上身就不再是资本一样。拥有价值1000 塔勒的小屋子的工人,的确不再是无产者了,然而只有萨克斯先生这样的人才能称他是资本家。

我们的向导为了让我们往山下迈出第一步,教导我们说,工人住房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小宅子制,每个工人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屋子,而且可能还有一个小园圃,像在英国那样;另一种是营房制,每所大房屋中都住有许多户工人,像在巴黎、维也纳等等地方那样。介乎两者之间的是德国北部流行的制度。诚然,小宅子制是唯一恰当的和唯一能使工人得到自己房屋所有权的制度;营房制对健康、道德和家庭宁静来说确有很大的缺点,——但是可惜啊,可惜,正是在住房短缺的中心地点,在大城市里,小宅子制因为地价昂贵而不能实行,所以,如果那里不是修建大营房而能建造有4—6 套住宅的房屋,或者运用各种建筑上的巧妙方法把营房制的最重大缺点消除,也就应该感到欣幸了(第71—92 页)。

可见,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显然遭到了失败,由于碰到城乡对立而遭到了失败。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问题的核心。住宅问题,只有当社会已经得到充分改造,从而可能着手消灭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已达到极其尖锐程度的城乡对立时,才能获得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消灭这种对立,相反,它必然使这种对立日益尖锐化。对此,现代第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傅立叶已经有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模范大楼中,城乡对立已经不存在了。可见,这里的情形恰好与萨克斯先生所断言的相反:并不是住宅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会导致社会问题的解决,而只是由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即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废除,才同时使得解决住宅问题成为可能。想解决住宅问题又想把现代大城市保留下来,那是荒谬的。但是,现代大城市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消除,而只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件事一开始,那就不是给每个工人一所归他所有的小屋子的问题,而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往下就可以看到,这种获取所有权的方法在英国的互助性的建筑协会里早就采用了,根本不必由阿尔萨斯的波拿巴分子来发明。为购买房屋而付出的加价房租同英国比起来是相当高的;例如,工人在15 年内累计付出4500 法郎以后,能取得一所在15 年前值3300 法郎的房屋。一个工人如果要搬到别的地方或者哪怕仅仅欠了一个月的房租(在这种场合,他就可以被赶出去),人家就按房屋原价的6 2/3%计算他的年租(例如,房屋价值是3000法郎,每月就是17 法郎),而把余数退还给他,但不付分文利息。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形下,建筑协会即使没有“国家帮助”也会大发其财。同样显而易见,在这种条件下提供的住房,只因为位于城外半农村地区,才优于城内的旧的营房式的住房。

资本即使能够办到,也不愿意消除住房短缺,这一点现在已经完全弄清了。于是只剩下其他两个出路:工人自助和国家帮助。
萨克斯先生是一个自助办法的热烈崇拜者,在住宅问题方面也能说出自助所创造的一些奇迹。可惜他一开始就不得不承认,自助只是在已经实行或可能实行小宅子制的地方,即仍然只是在农村,才能起点作用;在大城市中,甚至在英国,只能产生极有限的作用。

十分明显,现代的国家不能够也不愿意消除住房灾难。国家无非是有财产者阶级即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用来反对被剥削阶级即农民和工人的有组织的总权力。个别资本家(这里与问题有关的只是资本家,因为参加这种事业的土地所有者首先也是以资本家资格出现的)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的国家也不愿意做。因此,如果说个别资本家对住房短缺虽然也感到遗憾,却未必会劝说什么人去从表面上掩饰由此产生的极其可怕的后果,那么,总资本家,即国家,也并不会做出更多的事情。国家顶多也只是会设法在各地均衡地推行已经成为通例的表面掩饰工作。我们看到的情形正是如此。

这就是资产阶级实际解决住宅问题的一个明显的例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我们的工人每夜都被圈在里边的这些传染病发源地、极恶劣的洞穴和地窟,并不是在被消灭,而只是在⋯⋯被迁移!同一个经济必然性在一个地方产生了这些东西,在另一个地方也会再产生它们。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

第三篇 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

(2)住宅问题有一个优点,即它并不仅仅是有关工人的问题,而是“同小资产阶级有极大的利害关系”,因为“真正中间阶级”由此所受的痛苦同无产阶级“一样厉害,也许还更厉害些”。谁要是宣称小资产阶级——哪怕仅仅在一个方面——所受的痛苦“比无产阶级也许还更厉害些”,那么当人家把他归在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中间的时候,他就确实不能抱怨了。因此,当我说了下面这段话时,米尔柏格难道有理由感到不快:
“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特别是和小资产阶级共同遭受的这种痛苦,是蒲鲁东所属的那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尤其爱研究的问题。所以,我们德国的蒲鲁东主义者首先抓住我们已经说过的决非只是工人问题的住宅问题,这决不是偶然的。”

消灭城乡对立不是空想,不多不少正像消除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对立不是空想一样。消灭这种对立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李比希在他论农业化学的著作中比任何人都更坚决地要求这样做,他在这些著作中一贯坚持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人应当把取自土地的东西还给土地,并证明说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存在只能阻碍这一点的实现。当你看到仅仅伦敦一地每日都要花很大费用,才能把比全萨克森王国所排出的还要多的粪便倾抛到海里去,当你看到必须有多么庞大的设施才能使这些粪便不致毒害伦敦全城,那么消灭城乡对立的这个空想便有了值得注意的实际基础。甚至较小的柏林在自己的秽气中喘息至少也有30 年了。另一方面,像蒲鲁东那样想变革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而同时又保留农民本身,才真是十足的空想。只有使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只有使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紧密的联系,并适应这一要求使交通工具也扩充起来——同时这要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地在其中受煎熬的那种与世隔绝的和愚昧无知的状态中挣脱出来。断定人们只有在消除城乡对立后才能从他们以往历史所铸造的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这完全不是空想;当有人硬要“从现有情况出发”预先规定一种据说可用来消除现存社会中这种或其他任何一种对立的形式时,那才是空想。

写于1872 年5 月—1873 年1 月
载于1872 年6 月26 和29 日,7 月3 日,12 月25 和28 日《人民国家报》第51、52、53、103 和104 号;1873 年1 月4 和8 日,2 月8、12、19 和22日《人民国家报》第2、3、12、13、15 和16 号;并于1872—1873 年以3个分册在莱比锡出版
原文是德文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 卷第233—321 页

3. 恩格斯如何论述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的

法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法理学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给予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分析和阐述也有一个逐渐深化和发展的过程。1872年5月至1873年1月,恩格斯针对蒲鲁东主义者散布解决工人阶级住宅问题的资产阶级慈善家的改良方案,撰写了一组重要文章,先后发表在《人民国家报》上,而后以《论住宅问题》为题出版了单行本。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蒲鲁东主义者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案的理论基础——“永恒公平”论,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住宅问题的解决总是有利于资产者,资产阶级法律不可能解决住宅问题,并从正面科学地揭示了法、法学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内在联系,对法律起源问题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阐述,然而由于受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历史局限,恩格斯关于法律起源的论述中仍然包涵着若干没有获得解决的重大存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人类学研究的迅速进展尤其是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关于史前史研究的权威成果,才为解答恩格斯的存疑提供了客观条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在吸取摩尔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一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问题的杰出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定型之作。
《论住宅问题》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阐述与存疑《论住宅问题》是恩格斯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尤其是蒲鲁东主义者)论战的产物。法律的起源是这场论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恩格斯看来,与国家起源相一致,法律起源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根本对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他指出:“唯物史观是以一定的历史时期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实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页。)但是,这个研究的基本点却很容易被忽略,“人们往往忘记他们的法权起源于经济生活条件,正如他们忘记了他们自己起源于动物一样。”(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9页。)例如,拉萨尔在他的那本法学专著《既得权利体系》中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就是“要证明法权不是起源于经济关系,而是起源于‘仅以法哲学为发展和反映的意志概念自身’。”(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8页。)至于蒲鲁东主义者A·米尔伯格,更毫无掩饰地宣布法权为“永恒公平”或“永恒正义”的产物。诸如此类的观点,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予以严厉驳斥的“法学家幻想”的典型表现。

4. 如何评价恩格斯对于房贷的看法

恩格斯所说的住宅问题并不是泛指任何时代的住宅问题,而是指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今天的中国恰恰在重复德国“昨天的故事”,在我国城市面临的问题中,最为紧迫的问题莫过于住房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尤为严峻。
市场经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可以合理地分配资源,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市场经济能够独自担此重任吗?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在不断出现,我们的改革似乎永远赶不上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工资增长似乎也永远赶不上飞涨的房价。对于许多青年人来说,在城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已经成了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这不仅仅对于农民工而言是这样,对于许多白领来说情况也并不好到哪里。
住宅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第一,房价上涨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大城市扩展”的后果。第二,房价(地皮价值)是被“人为地、往往是大幅度地提高起来”的。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经济问题的话,毫无疑问,第二个问题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了。住房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恩格斯的文章虽然已经发表了一个多世纪,但也许是巧合,今天的中国竟然与昨天的德国面临相似的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良药,则是见仁见智。

5. 恩格斯说的住宅问题,是出在那篇著作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
讲道理,恩格斯的想法没错,但是问题是那个时候的经济学从来没有考虑过人的感受问题,也就是心理学那个时候还没有介入其中,心理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作为专门的学科从哲学范围内独立出来。
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经济学的理论里面一直难以解释的一部分现象被补充了。过往经济学认为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心理学的范围内被证明了其价值,以及对人的作用。人本主义的需求理论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其中指出人不仅仅需要满足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求,还存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其中,房屋问题、奢侈品这些问题就可以和尊重这个需求挂钩,过往经济学中认为是不明智的投资,现在看来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合理消费行为。之后,又出现了健康心理学,开始强调心理状态和人的身体健康有着联系,由此某些被认为没有必要的消费甚至可能是和个体的健康也存在联系。
所以,你要问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到底还能不能适用,答案是在经济学范围是可以的。但是,科学在发展,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在逐渐多元化,如果考虑到心理学的因素,那么这个观点恐怕就有待商榷了。就好像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描述资本主义最后会怎么样土崩瓦解,结果呢?全球化、反垄断法、国际贸易组织,这些新的解决方案正在一点一点试图粉碎马克思的预言。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是加速进行的,可能几百年前伟人的预言确实可以实现,但是之后随着各种学科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些预言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低了。

6. 法律起源

华裔人类学家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认为,世界各大古代文明有两种类型:一是西方式的,其社会的演进以突破性方式为特征,另一种是非西方式的,社会的演化进程是连续性和非突破性的,以中国文明最具典型。比较中西国家和法律的起源,可以看出中国国家的形成并不是如同古希、罗马那样以氏族组织的瓦解为代价,也不是表现为调和旧贵族与平民的冲突,它有自己的发展道路。随着原先部落社会的平等原则被打破,社会出现了“分层”,男子的劳动在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主要生产部门中占据主导地位,少数人控制、掌握了生活资料、资源,这些人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特权,在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中,位于顶端,是最高的权力中心和主宰,所谓“帝,天神也”,“执中而偏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1]《说文》中也说“帝、谛,王天下之号也”,可见,中国国家前的这种组织结构明显与以“民主”、“平等”为组织原则的西方部落联盟不同,它没有相应的权力或机关可以与之抗衡,由于国家的产生没有民主的、平衡的色彩,家与国、政权与族权混然一体,融为一炉。这种独特的国家演进模式,对中国法律有重大影响,致使中国法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赤裸裸的暴力征服和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战国李悝著《法经》六篇,打开了中国成文法发展的先河,但将《盗法》和《贼法》列为其首,是受“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指导思想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法律重罪名,重刑罚,重打击的格局。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法治”思想的当数先秦法家。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搜索于网络,贡献人ID:一个厨师。

7. 谁知道恩格斯的资料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父亲是个纺织厂主。1837年中学未业,就被迫经商。在不来梅供职时,接近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在其刊物《德意志电讯》上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在此期间经常到柏林大学听课,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小组,写了《谢林和启示》等著作,对谢林的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1842年9月服役期满后到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同别人合营的企业里工作。在这里,经常到工厂和工人住宅区去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同英国宪章运动的活动家来往,同时为《莱茵报》和其他报刊撰稿。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批判。这时,他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回国,途经巴黎时会见了马克思,此后并肩战斗终身。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了《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3月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能够争取自身最终解放的阶级,提出了社会主义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想。1845年在布鲁塞尔和马克思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揭露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反动面目,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6年和1847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在工人组织中成功地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魏特林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1847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为该同盟先后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和《共产主义原理》两个纲领草案。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后,马克思和R恩格斯受大会委托,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合写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宣言》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从法国回到德国,创办《新莱茵报》,把无产阶级群众团结在周围,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工作。1849年5—7月,亲自参加了德国人民武装起义,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起义被镇压后,经 瑞士前往伦敦,与马克思共同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1850—1852年为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写了《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两书。为了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1850年11月重返曼彻斯特,从事商业活动,直到1870年移居伦敦。在这二十年间,同马克思几乎天天通信,商讨各种政治问题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各种问题。1851—1862年,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和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论述并支持意大利、爱尔兰、波兰、德国、美国等国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以极大兴趣研究军事理论,写了大量具有预见性的军事文章。同时,十分关心英国的宪章运动。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积极地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发表了一系列军事评论文章,科学地估计了战争的进程。在1871年3月,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以后,同马克思一起积极支持巴黎公社。1872—1873年,写了批判蒲鲁东主义者的《论住宅问题》。第一国际解散后,在马克思主要致力于写作《资本论》的情况下,承担了在定期报刊上,特别是在同敌对思潮的斗争中发表他们的见解的任务。1875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与机会主义拉萨尔派合并时,同马克思一起,严肃地批判了爱森纳赫派领袖的投降主义立场,批判了《哥达纲领》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1876-1878年,写了《反杜林论》一书,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世三人团的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从70年代初至1883年,致力于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并作了许多札记,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逝世后这些札记被辑录成《自然辩证法》一书。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经他整理的《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阐明了阶级产生的过程、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详尽地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9年亲自参加了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同其中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891年初排除重重阻力,公开发表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给机会主义以沉重打击。同年3月再版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并为它写了导言。6月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阐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895年为马克思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再版写了导言,分析了在阶级斗争条件变化了的情况下工人运动的策略基础。晚年给各国活动家写了大量的书信,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列宁选集》第3卷第603页)。

阅读全文

与住宅问题恩格斯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