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房价走势 > 政府如何调控房价

政府如何调控房价

发布时间:2021-01-04 20:26:02

❶ 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政府如何促使房价基本稳定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中国房产走势和日本近百年地产走势相近。宏观的回看发事总答的地产趋势是上升的,地产跟矿产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类,特别是大城市中,市中心就那么点地,你买了别人就买不了。而且政府用拍卖地皮的形式,卖给开发商,开发商要盈利,老百姓结婚要新房,是刚性需求,没办法调和,所以地产一直会处于上升阶段,直到改变政策,或者经济体制。(这个是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的) 短期来看,政策,需求都会有所影响和浮动,在近年房产的开发过热的影响下,短期波动是存在的,在政府的调控下,目前大城市的成交量在下跌,开发数量却在增长,本人预测,近2-3年内,或许有短暂的调整,但是效果并不一定会很大.所以近期房子成交量虽然下滑,但是在宏观调控下,其实房价并不会有很大的跌幅。宏观调控来调整自由市场经济可能会有很大成效,但是调整由政府本身政策下的房价这个产物已经作用不大了。

❷ 怎样看待政府调控房价

房价肯定会要调控的,那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国家要想政局稳内定,肯定会调控容房价的。但是调控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房地产行业关系到国家税收,比重还相当大。所以单纯的说,不好说。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才行。

❸ 政府调控房价有哪些措施举例说明几点

1降低房地产业准入门槛
提高服务意识,只要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这确实是个矛盾、三层楼房逐层降低补偿标准,避免城市交通拥堵。要缓解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鼓励国企。政府多花钱,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卡要的机会,同时完善基础设施(上水,逾期开发者将受到处罚。把土地出让与税收相结合。在城市的不同方向修建高速公路或修建轻轨,真正需要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很难如愿。笔者不赞成国资委责令78家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拆迁补偿标准、民企和私企进入房地产市场,也不愿花低价在城市外围买房。国家征地;不开发者政府将收回土地。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建设卫星城
一个城市不能无限地向外扩张。弊大于利.
2降低住房腐败成本
政府提供的建房用地,供不应求,必须发展二,但房价却越调越高、对炒房所获暴利高额征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土地开发权后,是以地面上的附属物或建筑物的实际面积为计算单位、排污;城市外围居民通勤困难。交通拥堵使城市发展空间相对缩小、稳产,建房成本低了房价自然会低,也容易走极端,每年征收一定数额的土地使用税。而城市发展需要占用大量耕地。需党中央,二、市民为了多得到补偿。单纯利用金融。大批农村劳动力,而城市由里向外的发展模式的缺点是。9,其大部分剩余宅基地将转化为耕地.
3改革土地出让制度
地方政府通过竞拍形式出让土地.改变城市发展模式,保障性住房也未必保障普通百姓,所以,对房地产暴利要高额征税,百姓能多得钱、拆迁造成的矛盾。如果不解决住房供需矛盾,造成极大浪费。由于论资排辈,政府针对房价频频出台调控措施,不是自由竞争造成的。笔者建议国家采取如下措施。8、地方政府可长期收税;或提高平房补偿标准、炒地:公路建设始终落后于城市建设,确保粮食增产:住房刚性需求,耕地不会减少、拆迁政策、不能解决高房价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造成房价上涨,反而给投机者发动迁财创造了机会,以高速公路。
4逐渐改变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
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二,建设高速交通网,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6,反而会增多,有高速公路,无法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责令78家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等调控措施;宅基地上的建筑物面积越大则补偿标准越高。为降低成本,中国人吃饭问题暂时不会受到影响;分配给普通百姓的经济适用房。但是,使农村人口均衡的向各个城市转移,却没有高速车辆、拆迁者多得到的补偿去除突击抢建投资成本、房屋又被拆除、拿,最大限度满足住房需求。经济适用房大多卖给了政府官员,也是解决住房刚性需求的重要措施,不需八方拜佛,但对炒房所获暴利要高额征税(根据盈利额分档征税)。中国人口多;另外拆旧房或拆旧楼建新房也是极大的浪费,通过增加或减少供地数量来调控房价、光缆通讯等)虽然投资巨大、电力,不利缓解当前住房紧张局面,国家也未必多花钱。使一线城市人口巨增。尽量减少企业额外负担,增加路网及基础设施的投入。
5住房需求使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调控房价是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对住房的需求可以说是无限的,不能抑制高房价。房价过高或过低对经济发展,应提前做好规划及各项审批,征税年限与房屋使用年限相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土地出让制度、拆迁在时间上又滞后。耕地减少只是暂时的。这种非人性化的规定于国于民都没好处、对住房的巨大需求。经济要发展。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不打破房地产开发行业相对垄断格局,从而增加了住房需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开发后最近几年,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房地产开发.禁止囤地、降低房地产投资风险、发展。3。政府则以税收形式取得财政收入,既能减少征地。农民,就业困难。因为农村人口转到城市后、燃气,单靠少数几个部门很难解决。导致房价过高的因素很多。如耕地上建有塑料大棚则补偿标准高,建议取消之,在其周边建设卫星城,这样才能稳定房价。这种模式可使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几倍或十几倍,以大城市为依托,突击所建的大棚、轻轨或铁路与其相连、抑制炒房。一方面土地卖高价,但是通过外围土地增值(或增税)可基本收回投资,即改由里向外为由外向里的发展模式.调整征地:1,其所建塑料大棚则按成本补偿、拆迁后,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降房价,那样。

❹ 政府为什么要调控房价

很多人都认为是为了调控房价,保障民生,其实这只是中央政府调控的目的之一,政府调控房产是一石多鸟的长远之策: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改变那种依靠大拆大建、依靠高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的粗放方式,所以,观察中央的政策,可以发现一方面政府在调控房产,一方面逐步推进资源的价格改革(即使面临严峻的物价形势依然坚定推进),同时出台多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立足长远,高瞻远瞩。政府也知道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很快见效,所以为保经济增长,一方面打压房地产,同时加大政策性住房的建设、加大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保持投资的稳定。中国的未来,在新兴产业,不在房地产!
二是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地方政府稳定财源的需要,现在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运作发展经济,做出政绩已经是普遍想象,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在地价高涨、拆迁日益规范和拆迁成本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未来两三年很多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会面临无地可卖的境况,所以现在中央政府推进房产保有税并不是单纯为了打压房价,一个税种从推出到完善,总有几年的时间。几年之后,房产保有税将成为地方政府稳定而可靠的财政收入,现在的房地产大跃进,就是放水养鱼。另外,我们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中可以发现,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越来越全面,不在单纯依靠经济指标了,从环保、节能减排到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保障性住房建设,都实行问责制,以后地方政府必然弱化经济职能,而向服务性政府转变。
四是防止金融泡沫,逐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的需要,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和可抵押按揭的特点,实际上已经具有较高杠杆的金融属性,所以抑制房地产泡沫,可以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向银行集中,打击境外热钱的涌入,为平稳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创造条件。
看到很多所谓专家的观点,真的很痛心!不知道是没水平还是收了利益集团的黑钱,不敢讲真话!

❺ 政府调控房价有哪些手段

政府调控房价的手段:

  1. 中央银行应当管好流动性,收回超过经济实际增长因而属于过度增长的货币。同时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更不要让CPI超过存款利率;

  2. 改善社会投资环境,规范和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使上市公司真正成为股东的公司,体现股东的利益和权利,给股东以应有的回报,让社会有更多的可靠的投资渠道;

  3. 改革现行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实现事权与财政的匹配,应当让地方政府享有更多的财力办事,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4. 对超过当地平均住房面积的住宅及物业征税,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源。遏制和打击炒房和投机;

  5. 以上对策与措施,可能更多的要由中央政府主导和制定,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执行和实施,如果没有国家统一的房地产政策和调控目标,仅靠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房价调控是难以成功的。

❻ 中国政府如何控制房价虚涨趋势

宏观调控

❼ 政府现在在调控,房价会不会降呢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1. 房子的供需关系

    广州2016年人口增长率为5%,大约55万人。一线城市的人口吸聚作用短期内还将继续保持。意味着广州的住房需求端仍将保持强劲的需求。而攻击端方面,截至2017年9月,广州的新房去化周期大概是5.8个月(正常是6-12个月)。说明整体上,广州的住房市场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

  2. 构成房价的几个要素

    房价的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地价、原材料、人工等。2016年以来,广州的拍地价格持续高涨,地王频出,即使2017年拍地进入限价模式,但是也附加个各种配建、自持的条件,整体上低价还是保持在高位。原材料方面钢筋水泥由于供给侧改革,也逐步进入涨价通道。人工方面,中国的人工成本每年都在呈上涨趋势。

    可以看到,以上几个要素的成本都在上升,那么房价的成本就一直在上升,开发商降价的空间不大。

  3. 政府的态度

    由于地方政府特殊的土地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非常高。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广州的财政收入大概是2381亿,其中土地收入大约是660亿。如果房价下跌,那么地价必然也下跌。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的收入下跌,这可能引发政府的债务危机,造成政府信用破产,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地方政府,实际上也不希望房价下跌。这也是为什么广州现在虽然对新房限价了,但是却衍生出双合同的现象。

❽ 政府怎样调控房价

最近,住建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地出台了若干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营业税征收2改5”,到“国四条”,再到“拿地首付不低于50%”,从“5年内普通住房转让差额征收营业税”再到“督办全国18宗房地产闲置土地”,调控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相关调控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些措施不仅未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滋生出了新的问题——这也是被以往房地产调控后的效果证明了的,几乎每次房地产调控过后, 房价 都会出现新一轮报复性上涨。 12月23日,在接受央视《今日观察》采访时,我提出了两点建议(播出时只播了第一条): 一是对现行分税制进行调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权减少了,事权反而在增加。地方政府不仅要 发展 经济,还要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但它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就是通过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费收入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的。所以说从利益驱动方面来看,地方政府是没有任何动力去抑制 房价 的。道理非常简单, 房价 上涨,才能拉动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地方政府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无论房地产调控措施多 么 严厉,最终都要靠地方政府来落实,由于受制于利益因素,地方政府在执行房地产调控 房价 只会阳奉阴违。因此,要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分税制进行调整,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在它的财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地落实抑制 房价 上涨的措施。 二是改变现行的官员政绩考核标准。现在主要以GDP来考核干部政绩,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更高的GDP增速,更有动力推高地价、 房价 ,以提升其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的能力,推高GDP,获得更多、更好的升迁机会。只要这种畸形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不改变,地方官员推动 房价 上涨的动力就永远不会减弱。GDP只是量化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追求民众幸福指数的提高而非GDP,我国的许多官员本末倒置,在畸形的考核制度下,把GDP当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标。试想,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哪一位官员能够真正关心民生呢?因此,现在必须尽快调整对官员的考核标准。 由于这两条建议,在目前并不受到重视,那 么 ,就必然导致越调控 房价 越涨的畸形结局。 以土地“重拳”为例。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此举被媒体称为“房市调控第一拳”。 开发商囤地、炒地的目的,在于获取增值收益。即使让开发商一次性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他仍然可以囤积土地,坐等土地升值。也就是说,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源动力不在于他是分几次拿的地,而在于他可以分享升值带来的暴利——这种暴利甚至超过他搞房地产开发获取的收益。中国的许多开发商并不建房而只炒地,也源于此。 其实,打击囤地并不需要另出“重拳”,只需严格执法即可。我国早在1994年7月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0 %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类似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而囤积土地的现象却有增无减,囤积土地者有恃无恐,原因在于法律与土地一 样 “闲置”。如果严格执法,没有一个开发商敢囤积土地,道理非常简单,囤积两年后不仅不能享受增值收益,连地也重新被政府收回了。这个账开发商都会算。 开发商为何敢囤积土地呢?因为地方政府纵容。 那 么 ,地方政府为何纵容开发商囤积土地呢? 利益使然。 地方政府如果严格执法,对囤积的开发商进行处罚,开发商争相拿地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地价就会跟着下来,地方政府的收益就会减少。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慢慢拿出土地进行拍卖,开发商高价拿地后坐享升值之利,双方都有好处,互惠互利,就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让地方政府去处罚与自己处在同一战壕中的囤地者,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但见法规纷飞,就是不见囤地者减少。 房地产调控的重拳,应该打在供应上。通过严格执法,迫使开发商按照规定开发,建造成房屋供应到市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发商原本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到拿地方面,提前确保了政府出让土地的收益安全,却可能使开发商因资金紧张,开发进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地王”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动辄上亿元的土地,没有实力的开发商根本没有竞争力,在首次缴款比例提高后,这些开发商被淘汰出局,进一步减少了房屋供应能力——小的开发商是这个市场的必要补充。同时,行业的垄断性加强, 房价 会进一步上涨——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垄断导致的必然结果。如今,这种垄断正在快速向房地产领域蔓延。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到市场中的商品房被炒房者囤积起来,人为减少了市场供应,是催生 房价 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手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增加了流动成本,而这些成本在房屋供应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嫁到民众身上。而且,流动性的降低,也会导致房屋实际供应量的下降。 显然,这些重拳并不能真正抑制 房价 的上涨,原因在于,这些重拳都首先在悄悄确保政府的收益不减少,高 房价 是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炒房者利益共同推动的结果,作为获取主要收益的一个主体,地方政府必须带头压低地价,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挤压房产商的暴利,否则,在各方利益都不减少的情况下,出台的任何希望 房价 下跌的措施,都将成为空谈。 房市调控重拳必须打到点子上,那就是,打到利益上,打到供应环节上,否则,花拳绣腿耍得再好看也难有效果,更有可能, 房价 还被“重拳”打得越来越高。 后记: 我对避开根源的调控措施抑制 房价 已经不抱任何幻想。 《通货膨胀早已在我们身边(兼谈 房价 )》一文是我对未来 房价 趋势 走势最明确的分析: 在综合这些年的大量数据及政策信息后,我得出结论:政府能够容忍的中国 房价 的最大跌幅应在 20 %以内,时间应在 10 个月以内。超出这个极限,政府就必然出台救房地产的政策。 20 08年, 房价 刚刚步入下跌轨道不久,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除非有能够替代房地产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产业, 房价 虽然会有调整,但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推动下,大 趋势 仍是上涨,会一直上涨到即使在任何推动力量下也不能再上涨为止,即崩盘为止。 当下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开发商等强势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已经能够直接影响一些政策的出台。公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权力部门的高官(对政策出台有决定作用)与开发商勾肩搭背在一起,宛如同志。在这种情况下,官商勾结之网如何能够打开呢?谁来打开呢? 我认为: 房价 是长是跌已经是人们现在关注以及争论的一个焦点,我觉得每次在出台一些政策后,虽然市场是有些暂时的低迷,但是过后会有个报复性的上涨,从08年就是,当人们还觉得08年底09年初 房价 会降到个能接受的价位的时候,不曾想 房价 在不经意间就起来了,而且是报复性的上涨,让人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已经跟不上脚步了,很多人都后悔没有在年底年初的时候把握住机会,所以我想不管是一时的调整能下来多少,长远看 房价 还是要涨的,只能自己去把握机会了

❾ 为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政府可以采取哪些调控措施

政府和农来民商量好,把源大米的价格调到100元一斤,其中95%政府所得,2.5%盈利,2.5%成本,政府允诺大米只能从农民手中买,百姓不得从国外买,也不能自己种,但发现从国外买也只不过3元一斤,自己种的话2.5元一斤,百姓询问为何其它地方杂这么便宜,曰:我国耕地面积少,刚需人群多,有人投机倒卖,人工工资原材料涨价,丈母娘说男方家庭没有百斤大米不能娶自己女儿,方正说了一大堆借口,真正的原因政府拿了95%的好处,大米是必需品,再贵也要吃饭,现房子和大米是一个道理,那些专家学者拿了好处,千方百计想转移百姓的视线,借口是什么呢?炒房者,丈母娘,通胀,人工材料上涨,外汇,供求关系,真当老百姓都是弱智,为何会调控,是因为人民怨声四起,在不秀一下,政,权要没了,他现在开,发,商的利润逼出来,最多到30%,这是死线,知道建安成本才多少吗?20%.其它的钱都谁哪去了?

❿ 政府为调控房价近几年都出台了哪些措施

政策: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国发〔2010〕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二、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三)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
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有关政策执行。
(四)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财政部、税务总局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
三、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五)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国土资源部要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制定并公布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供地计划,并切实予以落实。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对普通商品住房的规划、开工建设和预销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优先保证供应。城乡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将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以及开竣工时间、违约处罚条款等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结构比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到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
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七)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要尽快下达年度计划及中央补助资金。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等政策,确保完成计划任务。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中央以适当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国有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包括各类棚户区建设、政策性住房建设),并在2010年7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布。
五、加强市场监管
(八)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专项整治和清理力度,严格依法查处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并限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新购置土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参与土地竞拍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严禁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商业性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业务。国有资产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九)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已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清理,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范发展租赁市场。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一次检查,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检查处理结果要于2010年6月底之前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十)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各地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统计部门要研究发布能够反映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住房价格变动的信息。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引导居民住房理性消费,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
国务院
二○一○年四月十七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二、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三)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
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有关政策执行。
(四)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财政部、税务总局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
三、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五)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国土资源部要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制定并公布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供地计划,并切实予以落实。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对普通商品住房的规划、开工建设和预销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优先保证供应。城乡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将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以及开竣工时间、违约处罚条款等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结构比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到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
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七)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要尽快下达年度计划及中央补助资金。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等政策,确保完成计划任务。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中央以适当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国有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包括各类棚户区建设、政策性住房建设),并在2010年7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布。
五、加强市场监管
(八)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专项整治和清理力度,严格依法查处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并限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新购置土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参与土地竞拍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严禁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商业性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业务。国有资产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九)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已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清理,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范发展租赁市场。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一次检查,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检查处理结果要于2010年6月底之前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十)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各地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统计部门要研究发布能够反映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住房价格变动的信息。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引导居民住房理性消费,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
国务院
二○一○年四月十七日

阅读全文

与政府如何调控房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