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何房价和地价会那么高
目前房价的高,
其实糟糕的经济形势作为基础,保障房的缺失、以及禁止城镇居民自行买地建房,赋予了商品房这种金融商品一个硬性消费的强大支撑力,导致商品房价格过高。
如果听起来难懂,我就给你打个比方,以车来说明。
一般人出行,通常是坐公交,租车,打的,或者电瓶车自行车等方式,只有有钱人才能自己买车,如果我是一个中产阶级,稍微有点宽裕,可能买辆差一点的车,几万块钱,加上每年养车1万5,大概5年的成本是三万多块钱,在一般的二三线城市,出行是比较方便的。如果我觉得买车不划算,每天打的的话,平均一次10元钱,一年可以打三千次的士。这样作为我本人来说,选择性比较强。
但是如果有一天,的士公交都被取缔了呢?要坐车只能买车了,后果会怎么样?后果肯定是汽车的售价水涨船高,因为你的出行是离不开汽车的,除非你提早1个小时出发上班,否则你就只能买车,那汽车的售价可不是调控就可以调住的哦。
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就是那么一个原理。
住房分两种,第一种是保障性住房;第二种是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用国家的土地,建造的房屋,一般又分为经济适用房、廉租屋、公租屋、棚改房等等。居住人没有对房屋的所有权,居住价格也相对便宜,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一般国家设定为当地人均年收入的六倍,但是不能转卖,要卖也是能原价卖还给政府。保障房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标,这也是一个正常政府的基本义务(保证公民的衣食住行教育)。
商品房则是另外一种概念,商品房的所有人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在中国例外,是土地使用权),私人房屋及私人土地的升值后带来的财富也由个人拥有(产生财富后纳的税称之为房产税),所以,商品房是一种典型的金融产品(这里请注意,为什么炒大蒜是违法的,炒房子是合法的,就是因为大蒜不是金融产品,然而商品房是金融产品),是一种很正常的投资渠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导致开发商形成政策性的垄断。
在国外,除了到房产公司买商品房外,还可以以个人名义向政府买地,然后由政府规划,设计房屋的外部形状,统筹规划,自己建造房屋。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国外电影里面看见的二~三层的小别墅房屋。但是中国不能那么做,中国老百姓只能从房产公司买房屋,城镇人口是不可以直接向政府买地造房屋居住的。所以形成了房产公司垄断居住房屋的现状。
那么搞清楚了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差别,我们在来说说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间的关联。
刚才我提到了房产税,没错房产税正是连接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间的关键点。
政府为了达到居者有其所的目标,就必须为中、下产阶级的人建造保障房,(首先给你住的地方,然后再由你自己决定,是要多努力赚钱买商品房,还是赚多少花多少潇洒走一生,你自己决定)那么政府造保障房的资金怎么来?当然是房产税了!
那么什么是房产税呢?可以这么理解,商品房的所有者,因土地的增值,而得到的利润当中,缴纳部分的税。
而缴纳房产税本身不会对商品房的所有者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因为土地增值了,有钱赚了才达到纳税的标准,所以商品房的所有者会很愿意纳税给政府,而政府索取了房产税后,就有这个资金去建造保障房。所以,在一般国家的一般情况下,保障房和商品房是个共生的关系,商品房的价格越高,保障房的建设就越完善,而且还不单单收益的是保障房的建设,房产税还被用于地方治安和教育事业。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合理的征收房产税,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居住环境。
但是这是一般的情况,中国情况特殊,是不适合房产税的,因为其他国家征收房产税的目的不是让商品房的房价跌,而是让商品房的房价涨,再拿涨的部分取出税来补贴保障性住房,而中国目前是要让商品房的房价不涨,所以中国还没有达到征收房产税的先决条件。
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刚才说道保障房和商品房是个共生关系,然而在中国则比较特殊。不同的国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各有不同,有的是8:2的比例,有的是9:1,但是有个基本点,就是先有保障房的前提,然后有商品房的市场,但是中国却是相反的,保障房比例是1,商品房是9。
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保障房会那么的少呢?
我们应该都记得,现在的80后,小时候和父母居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单位里分的。这个分的房子,就是保障房,在我们小时候,保障房的占比足有90%。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为什么呢?
那要从98年说起!
中国在98年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这里可以详细查阅网络:下岗),下岗危机到达最高峰,失业率高,就业率低,当时政府想到的办法,就是停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增加商品房的建设,然后让原本应该买保障性住房的老百姓自己掏钱去买商品房,政府拿了土地出让金后,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美化好后,再进行招商引资。而在建设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众多就业岗位,就业问题得到缓解,就业率得到报障后,周边行业(比如钢筋水泥)就得到发展,就业人数多了,零售业生意就好做了,中国经济就得到了喘息的时间。然而这样,必然会产生住房问题。
由于保障房的建设停滞了,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则日益凸显,而商品房也是一个金融产品,将一个金融产品赋予强大的刚性需求,其结果是非常恐怖的。我刚才说过了,商品房本身就是一个金融产品,不同于炒绿豆,炒大蒜,绿豆大蒜属于民生食品,炒作这东西是犯法的,属于违反“反垄断法”,抓住要坐牢的。但是商品房本来就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作用本来就是包含了投资用途,炒房虽然不合情,但是却合理合法。恰好有正值80后年轻人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对于房屋的需求越发的大,再加上近年来投资环境恶化,经济前景堪忧,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故此,房价来了个大爆发。
自从06年起,中国制造业全面衰退,使得大量工厂倒闭,大量资金撤出制造业,在07年涌入股市,08年股市崩盘,资金流入房地产。导致房地产全面过热,房价随即爆发。
所以,我们的商品房价格高昂,糟糕的经济形势作为基础,保障房的缺失、以及禁止城镇居民自行买地建房,导致商品房价格肆意高涨,而解决办法就是一手开始对制造业开展经济刺激计划,使得房地产热钱能够回到制造业,另外一只手开始建造保障性住房,争取在未来的5年后让保障性住房降低房屋硬性需求,逐渐影响房地产市场;同时,学习国外,开放老百姓在政府的规划下,允许老百姓个人购买土地建造房屋,
打破开发商的垄、断。
❷ 京城的房价、地价那么贵,为什么紫禁城能盖那么大
题主没有时间概念?
中国地价贵开始于pn十几二十年,改革开放之前没有地价一说,更何况紫禁城是几百年前盖的,那时的土地就更不值钱,皇上一句话的事
❸ 为什么北京地皮卖这么贵导致房价拉高。
北京房价为复什么这么贵,我制告诉你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房地产市场上,房价被我刚才说的那么多的钱的冲击下房价涨高,当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房价不会跌,会一直长高得情况下 ,(经济学上这叫做预期)所有的人都会把房地产作为投资的对象,大量的钱全部涌向房地产尤其是北京上海 深圳 这三个城市,房价高是必然的,而且最危险的就是高房价给所有的老百姓都带来了一个预期,就是房价不会跌,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你要知道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那是绝对荒谬的,火锅结对是不可想象的,不过我们现在的状况就是这样,高还会持续几年,只是慢慢的丈夫接近0为止
❹ 为什么说中国的土地价格非常低,房价非常高,是暴利
事实啊 不是的话也不收他暴利税啦 有钱的时候就做房地产吧 可以挣50%以上哦 就是用10亿起房子 可以收回15亿以上!!! 你说暴利不
❺ 为什么土地那么便宜,房价那么贵
土地也不便宜,再加上建筑成本和开发商的利润,及地段、配套等因素导致房价高出土地价格好多!
❻ 为什么房价这么贵,感觉涨好快10年后房价是不是更贵
10年后房价会更贵还是更便宜?个人看法,会更加贵。现在买不起,10年更加买不起。专家说的话不要信, 专家都有钱,都是富人,肯定买得起。
1、房地产周期的变化趋于平稳
楼市是依靠周期才会产生波动的市场,2008年到2012年,楼市复苏,2012-2014年,横盘震荡周期,2015-2018上半年,可以看做是上涨周期,几乎每隔三年,都是稳步上涨的节奏。
但是,从去年到现在,楼市似乎进入了非常平稳的“长尾”周期效应,以前三年一波动的变化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的周期波动。下半年政策仍将以稳为主,但房地产市场面临进一步规模调整,同时应当警惕部分三四线出现新的库存风险。
2、看生育率、人口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的变化会使人们的买房需求下降,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是人口趋势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生育率。
以过往经验来看,第三轮“婴儿潮”出现在1981-1991年,2008-2019年房价上涨最猛的这段时期,恰恰就是1981-1991年出生人口的婚期。此外,在2013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0.06亿的最高点,也正是在2013年,城镇每千人房地产新开工套数开始“滑坡”。
这是个很直观的现象,人多了,买房需求自然会迸发,城镇化的进程也会加快,新生儿变少了,婴儿潮没了,谁还有闲心和闲钱买房子?
3、人口增长的热点城市,房价不会降
虽然出生率逐渐走低,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之后,对出生人口的增长带动也微乎其微,于是城市间的抢人大战便应运而生。对于年轻父母而言,横在眼前的大山便是子女的教育和父母的医疗和养老。
尤其是近年来人人争抢的天价 "xue qu fang" ,更是让这些父母绷紧了神经。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口往大城市迁徙的规律很难逆转,只要有持续的人口流入,便会产生购房需求,那么房价便有支撑。这些一二线的热点城市,未来只会涨不会降,更不可能变成“白菜价”,毕竟咱们的通胀率一直摆在那里。
4、未来人们的购房需求或将发生变化
当然房价是否会永远上涨,这个也不好说。之前第四代住房的概念,曾经在网上火了一把,如果各个城市已经开始有开发商尝试该类项目,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将继续发生变化,购房的需求也将逐渐改变。
中国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有置业的传统,购买房产是衡量一个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所以中国的老百姓都热衷于买房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是房地产能够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现在的房子,以后很有可能会因为折旧而出现贬值,以后更多的人对房子的追求也将提档。
❼ 为什么目前的房价普遍这么贵,而且贵的有点离谱
对于房价这个问题,国家一直都在做出努力不断的调整,我记得从2006年开始房价开始逐步上涨,那个时候我也是刚刚接触房地产,因为正赶上结婚的年纪,必须要购买房子,我是在2009年买的房子,那个时候房价已经很夸张,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应该翻了五六倍的样子。
目前来说,北上广的房价最贵,作为年轻人,在那里打工也非常的艰辛,因为想要安家落户,有一个自己的房子谈何容易。当年我也是在北京漂泊的一个浪子,最后还是竞争压力太大,回到家乡,现在也算是有房有车有存款,所以我觉得年轻人并不一定要在那种大城市奋斗,才会成功,回到家乡一样能有一番作为。
❽ 为什么房价这么贵啊
可能过于长,请耐心看,真的很有用。 高房价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举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当许多人争论房价“到底该不该涨”、“涨多少”这类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时,曹建海先生却突破利益的羁绊,用系统的研究,为公众打开了一扇直击根源和症结的窗。 高房价下的房地产业在拯救中国经济吗?高房价中的暴利被谁攫取了?谁是高房价的真正推手?公众为何因为住房问题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又如何解决? 曹建海先生在这本书中,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 曹建海先生认为:“高房价下的房地产业不仅不能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而且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复兴的最大障碍。” 其依据是:首先,高房价损害了居民消费福利。在高房价下,出现了一些人住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的局面,影响了一批城市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在高房价下,工人的工资即使上涨,也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义,他们不得不拿出其中的一大部分应付房价或租金的上涨。 的确。中国内需屡拉不动,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死结,高房价起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许多城市,买一套房,相当于吞噬掉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几十年的全部收入。他们哪里还有能力消费?至于那些按揭贷款者,在长达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背负着沉重的还贷压力,平常不得不节衣缩食,高房价透支了他们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再加上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因此留下的巨大缺口仍要由他们来填补,内需还怎么拉动? 许多专家、研究者、房地产开发商,常常根据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来论证高房价的合理性,但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民众收入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购买力的同步提高。因为,社会保障的不健全蚕食了民众相当一部分购买力,更何况,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要远远滞后于房价的涨速。 那么,这些年来,民众为高房价、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暴利(前者卖房、后者卖地)付出了多大代价呢?1998年至2009年,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10万亿元!相当于2.5个“4万亿救市计划”。倘若这些资金不被既得利益集团掠夺,中国的内需何以长期萎靡不振? 可想而知,当这些巨额利润集中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手中的时候,对民众购买力的蚕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内需屡拉不起,中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远远小于发达国家,也与此有关。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结果,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和中国消费能力的下降。 曹建海先生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其观点。他认为:“高额的房价使产业资本投资其他产业的收益率下降、风险加大,迫使产业资本投向利润高、技术门槛低的房地产业,或者直接将资本投入楼市,而这将会造成更大的泡沫。高房价推动的高工资势必推动商品价格的虚高,将使中国制造业步香港地区的后尘,失去国际竞争力。即使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产品的出口也将失去扩张的机会。” 这一观点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不仅指出了现在的问题和隐患,更预言了未来的危机与困境,如果了解日本房价泡沫破灭后的惨状,就不难理解曹建海先生预警的真诚与可贵。 凡是过于倚重房地产业拉动的经济体,几乎都经历过崩盘的惨状,中国难道会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吗? 至少,从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提前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而不是在豪赌中逐渐丧失自我修正的机会。而这也正是曹建海先生向高房价宣战的意义之所在。在人们听惯了房地产的重要作用之后,曹建海先生的观点所饱含的,不仅仅是研究者所具备的良知和勇气,更是他对于民族经济未来的展望与预言——这何尝不是一种大爱? 那么,是什么因素在推高中国的房价? 答案是:过于倚重房地产,商品房一枝独秀,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垄断。 在发达国家,开发商供应的住房在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一般都在25%左右,而保障性住房或者带有保障性特征的住房,则占比非常高。比如,美国带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占了整个住房供应体系的80%。而在新加坡的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保障性与带有保障性的房屋占比高达97%。新加坡政府规定:占住户总数3%的富人由开发商提供住宅,收取很高的土地出让金,入住后收取高额物业税;而对占住户总数80%的中低收入者,提供由政府控制户型和房价的房屋;同时,对占住户总数8.5%的困难户,供应由政府补贴的60-70平方米的房屋,对占住户总数8.5%的特困户,出租42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每月仅收十几新元房租。新加坡设计的这种住房体系,既很好地解决了国民的住房问题,也能有效避免房价的失控——其实,在这种大背景下,商品房的涨跌已经无关大局。 而在当今中国,由于经济适用房被架空,廉租房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动力建,城镇居民自建房被禁止,导致整个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90%以上被商品房所占领——商品房占比之高,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商品房一手遮天,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地位牢不可破,房价持续上涨,民众为住房问题深切忧虑的根源。 一些与既得利益集团为伍的学者认为,中国房地产业与近60个行业息息相关,倘若房价下跌,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复苏,因此,他们喊出了诸如“买房就是爱国”这样的口号。问题在于,中国房地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在房价下跌至接近民众购买力的阶段,不是体现得更明显吗?恰恰是高房价导致的购买力的下降,严重抑制了房地产的积极作用,使得房地产业成为民族经济发展的障碍。 曹建海先生对那些荒谬观点的驳斥非常有力。他认为:“我国各种自建房、集资建房、单位建房的欲望很高,也完全有能力建房;中低收入群体对于获得政府保障房的期望很大;农村集体宅基地建设小产权房销售的愿望也很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家园的愿望很大。但是由于体制的限制,除灾后重建外,上述有效住房需求则牢牢地被我国的土地管理和建设开发管理体制禁锢了;保障房建设政策的执行则被限定于‘不会冲击商品房市场’的原则下,将保障房建于偏远地带,并且定价水平越来越接近于商品房。可见,与其不惜毁坏未来银行体系拯救房地产商,不如通过体制调整疏导居民住房消费的需求,同时为银行体系建立房地产信贷危机的‘防火墙’,于国于民更为有利。” 曹建海先生一针见血地揭穿了所谓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神话。他指出:“从房屋形态的最终层面看,剔除土地位置引起的价格差异,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在使用价值上并无任何不同,差的是后者不能为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不劳而获的暴利。由此看来,以商品房投资为绝对主体的房地产开发业所创造的GDP,本质上是通过排斥居民自建、单位自建、政府保障性住房等形态而获得的不当得利,不仅对城乡居民消费,而且对农工商等经济实体发展,都形成了严重的透支。” 结论是,政府应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非盈利性或微利性住房,同时为开放居民自建房、集体土地房屋平等流转等创造条件。这些住房同样会拉动近60个行业的发展。并且,民众购房的支出大大减少,有利于民众财富的积累,当然也有利于支持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消费。 房地产定位的调整,不仅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而且,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内需不振问题也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