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现在在调控,房价会不会降呢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房子的供需关系
广州2016年人口增长率为5%,大约55万人。一线城市的人口吸聚作用短期内还将继续保持。意味着广州的住房需求端仍将保持强劲的需求。而攻击端方面,截至2017年9月,广州的新房去化周期大概是5.8个月(正常是6-12个月)。说明整体上,广州的住房市场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
构成房价的几个要素
房价的要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地价、原材料、人工等。2016年以来,广州的拍地价格持续高涨,地王频出,即使2017年拍地进入限价模式,但是也附加个各种配建、自持的条件,整体上低价还是保持在高位。原材料方面钢筋水泥由于供给侧改革,也逐步进入涨价通道。人工方面,中国的人工成本每年都在呈上涨趋势。
可以看到,以上几个要素的成本都在上升,那么房价的成本就一直在上升,开发商降价的空间不大。
政府的态度
由于地方政府特殊的土地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非常高。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广州的财政收入大概是2381亿,其中土地收入大约是660亿。如果房价下跌,那么地价必然也下跌。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的收入下跌,这可能引发政府的债务危机,造成政府信用破产,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地方政府,实际上也不希望房价下跌。这也是为什么广州现在虽然对新房限价了,但是却衍生出双合同的现象。
❷ 降房价,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降低商品住房价格是有可能实现的,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政府为内了降低市场风险,容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政策,或者是团购保障性住房的做法,鼓励开发商主动降价。当然,房地产市场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人们买房子大多是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房价处于下降通道,人们担心后悔很少会出手购买。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还要尽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以利于人们做出理性的购买决策。
降房价,最简单的,是把地价压下去。但是,这涉及各级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今年土地出让金已经下降了30%多,压力已经很大。如果再降价卖地,那真是雪上加霜,所以这不太现实。
不过,相关税费、各环节的图章,现在还是很多的。不光是制造企业,相关服务领域也应该简政放权,降低这些交易成本。
建一个房子,除了消防、安全这些好理解的图章要盖,就连文化、体育这些部门的图章也要盖,有时候没有100多个图章,你这房就甭想卖出去。这个意思就是,要么你得给这些部门送房子,要么人家买房子的时候你得照顾,这里面交易成本的负担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税费、交易成本这些,是最有压缩空间的。
❸ 政府怎样调控房价
最近,住建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地出台了若干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营业税征收2改5”,到“国四条”,再到“拿地首付不低于50%”,从“5年内普通住房转让差额征收营业税”再到“督办全国18宗房地产闲置土地”,调控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相关调控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些措施不仅未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滋生出了新的问题——这也是被以往房地产调控后的效果证明了的,几乎每次房地产调控过后, 房价 都会出现新一轮报复性上涨。 12月23日,在接受央视《今日观察》采访时,我提出了两点建议(播出时只播了第一条): 一是对现行分税制进行调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权减少了,事权反而在增加。地方政府不仅要 发展 经济,还要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但它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就是通过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费收入来填补这个资金缺口的。所以说从利益驱动方面来看,地方政府是没有任何动力去抑制 房价 的。道理非常简单, 房价 上涨,才能拉动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地方政府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无论房地产调控措施多 么 严厉,最终都要靠地方政府来落实,由于受制于利益因素,地方政府在执行房地产调控 房价 只会阳奉阴违。因此,要从根源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分税制进行调整,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在它的财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地落实抑制 房价 上涨的措施。 二是改变现行的官员政绩考核标准。现在主要以GDP来考核干部政绩,地方官员为了获得更高的GDP增速,更有动力推高地价、 房价 ,以提升其进行基本建设投资的能力,推高GDP,获得更多、更好的升迁机会。只要这种畸形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不改变,地方官员推动 房价 上涨的动力就永远不会减弱。GDP只是量化经济活动的一个指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追求民众幸福指数的提高而非GDP,我国的许多官员本末倒置,在畸形的考核制度下,把GDP当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标。试想,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哪一位官员能够真正关心民生呢?因此,现在必须尽快调整对官员的考核标准。 由于这两条建议,在目前并不受到重视,那 么 ,就必然导致越调控 房价 越涨的畸形结局。 以土地“重拳”为例。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此举被媒体称为“房市调控第一拳”。 开发商囤地、炒地的目的,在于获取增值收益。即使让开发商一次性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他仍然可以囤积土地,坐等土地升值。也就是说,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源动力不在于他是分几次拿的地,而在于他可以分享升值带来的暴利——这种暴利甚至超过他搞房地产开发获取的收益。中国的许多开发商并不建房而只炒地,也源于此。 其实,打击囤地并不需要另出“重拳”,只需严格执法即可。我国早在1994年7月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0 %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类似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而囤积土地的现象却有增无减,囤积土地者有恃无恐,原因在于法律与土地一 样 “闲置”。如果严格执法,没有一个开发商敢囤积土地,道理非常简单,囤积两年后不仅不能享受增值收益,连地也重新被政府收回了。这个账开发商都会算。 开发商为何敢囤积土地呢?因为地方政府纵容。 那 么 ,地方政府为何纵容开发商囤积土地呢? 利益使然。 地方政府如果严格执法,对囤积的开发商进行处罚,开发商争相拿地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地价就会跟着下来,地方政府的收益就会减少。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慢慢拿出土地进行拍卖,开发商高价拿地后坐享升值之利,双方都有好处,互惠互利,就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让地方政府去处罚与自己处在同一战壕中的囤地者,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但见法规纷飞,就是不见囤地者减少。 房地产调控的重拳,应该打在供应上。通过严格执法,迫使开发商按照规定开发,建造成房屋供应到市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发商原本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到拿地方面,提前确保了政府出让土地的收益安全,却可能使开发商因资金紧张,开发进度进一步降低。 而且,在“地王”不断涌现的大背景下,动辄上亿元的土地,没有实力的开发商根本没有竞争力,在首次缴款比例提高后,这些开发商被淘汰出局,进一步减少了房屋供应能力——小的开发商是这个市场的必要补充。同时,行业的垄断性加强, 房价 会进一步上涨——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垄断导致的必然结果。如今,这种垄断正在快速向房地产领域蔓延。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到市场中的商品房被炒房者囤积起来,人为减少了市场供应,是催生 房价 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手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增加了流动成本,而这些成本在房屋供应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很容易转嫁到民众身上。而且,流动性的降低,也会导致房屋实际供应量的下降。 显然,这些重拳并不能真正抑制 房价 的上涨,原因在于,这些重拳都首先在悄悄确保政府的收益不减少,高 房价 是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炒房者利益共同推动的结果,作为获取主要收益的一个主体,地方政府必须带头压低地价,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挤压房产商的暴利,否则,在各方利益都不减少的情况下,出台的任何希望 房价 下跌的措施,都将成为空谈。 房市调控重拳必须打到点子上,那就是,打到利益上,打到供应环节上,否则,花拳绣腿耍得再好看也难有效果,更有可能, 房价 还被“重拳”打得越来越高。 后记: 我对避开根源的调控措施抑制 房价 已经不抱任何幻想。 《通货膨胀早已在我们身边(兼谈 房价 )》一文是我对未来 房价 趋势 走势最明确的分析: 在综合这些年的大量数据及政策信息后,我得出结论:政府能够容忍的中国 房价 的最大跌幅应在 20 %以内,时间应在 10 个月以内。超出这个极限,政府就必然出台救房地产的政策。 20 08年, 房价 刚刚步入下跌轨道不久,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除非有能够替代房地产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产业, 房价 虽然会有调整,但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推动下,大 趋势 仍是上涨,会一直上涨到即使在任何推动力量下也不能再上涨为止,即崩盘为止。 当下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开发商等强势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他们已经能够直接影响一些政策的出台。公众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权力部门的高官(对政策出台有决定作用)与开发商勾肩搭背在一起,宛如同志。在这种情况下,官商勾结之网如何能够打开呢?谁来打开呢? 我认为: 房价 是长是跌已经是人们现在关注以及争论的一个焦点,我觉得每次在出台一些政策后,虽然市场是有些暂时的低迷,但是过后会有个报复性的上涨,从08年就是,当人们还觉得08年底09年初 房价 会降到个能接受的价位的时候,不曾想 房价 在不经意间就起来了,而且是报复性的上涨,让人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已经跟不上脚步了,很多人都后悔没有在年底年初的时候把握住机会,所以我想不管是一时的调整能下来多少,长远看 房价 还是要涨的,只能自己去把握机会了
❹ 政府免费提供住宅用地,房价就会下降,采用土地拍卖方式,房价就会上升吗
土地拍卖很重要 上升很正常 马路边的一草一木都是地方政府卖地换来的专 你知道马属路边一颗直径10厘米的树 造价多少钱吗?告诉你8000-1万 随便一条路上几百-几千棵树很常见,马路两侧1000颗树,也就大概1公里左右。一般的路灯每个大约1.5万元 修高速1公里造价1亿左右 在柏油马路上开30厘米宽的一个小沟每米费用2800-3500元 每个立交桥的造价都上亿 这钱怎么来呢?如果不卖地或者说房价不是涨的这么高 那么地方基础建设绝对不会这么快。
❺ 土地价格不降,房价能降下来吗
.落实解决供求关系,很简单的事情,不清楚为何政府要故意搞得特别复杂。因国家未实质解决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国家每出台一个政策调控,就变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后还是老百姓去买单。所以长期来说是看涨的。国家新政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是要求房价继续上涨,但不要涨得太快。房价下跌不符合国家新的政策,新政本来就是不需房价下跌,但需和谐的温和上涨。有人去市场花100大洋买了一只小猪认养10年,1年后长成可以卖1000大洋的大猪,有一社团组织告诉你这猪的增值部份你1文钱不能拿,每年还要再征收你把猪养大了的养猪增值税100大洋。就是这种税,请问你认为应采用何种形式征收?呵呵。社团组织对猪的打压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诉要抢劫,有本事你就别去买猪,看猪价会不会下跌。但猪涉及民生问题,有很多人需要买来吃或养,社团组织如果从源头上解决有大量的小猪、大猪的供求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社团组织是否愿这么干?而不是单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抢劫的办法。否则抢劫一次,猪价的成本被抬高一次。涨价不是房涨价,房是每年都要折旧,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续增值的。在国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产税(房产税、物业税,什么名称不重要),国外土地是私有化的业主拥有所有权,业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国外的业主非常高兴,当然愿意交地产税。中国也准备征税,但问题是房是每年都在折旧跌价,中国的土地全部都是国家所有的,老百姓仅仅只有使用权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续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国家的土地增值,问题是增值部份的物业税应该向谁征税?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征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征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旧贬值,转而只有转嫁去抬高房的价格,造成房价爆涨。
❻ 地价在涨 房价怎么降
地价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出让金占房价的60%,开发商不可能做亏本生意,所以房价没法降。
❼ 现在的房价那么贵,出台那么多的控制房价政策,但是为什么不能用政策来规定土地拍卖价格降下来
土地拍卖的财产是当地政府或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怎么可能会有政策来降低?土地拍卖价格高,房价怎么降得了?
❽ 地价怎样影响房价
今年以来,高价地块在一些大城市不断出现,再次引发了业内关于房价和地价因果关系、招拍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讨论。 纵观三十多年来土地政策的变迁,我们大致可看出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7年是土地商品化和使用方式市场化的摸索阶段,《土地管理法》的出台明确了土地集中统一管理。1987年至2004年,《土地管理法》确立了对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和依法有偿使用的制度。2001年首次明确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出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协议出让仍是市场主流。2004年至今,土地政策基调从严,供应方式由协议出让全面转向招拍挂出让方式,并加大了对土地闲置的处理力度,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限制别墅类项目供地,增加中低档商品住宅的土地供应量。 要厘清地价与房价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地价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笔者以为,第一是政府土地供应计划。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进行,土地供应计划也因此成为影响地价的关键因素。第二是商品房市场形势及未来走势。开发企业决定购买土地时,往往会从商品房市场形势出发,预测该地块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从而决定对该地块的报价。如果商品房市场销售活跃,房价处于上升通道,开发商拿地意愿就高,土地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相反,如果商品房市场处于下行通道,开发商拿地意愿不强,地价就会下降。例如,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上年大幅减少20%,导致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滑8.6%,土地流拍现象频频出现。第三是企业资金状况和融资环境。对于已经上市的开发商,土地是在资本市场筹资的工具,成为吸引股民购买公司股票的题材。房价上涨扩大了开发商从资本市场融资的空间,开发商拿着从资本市场筹集来的资金大量购买土地,导致地价上升;同时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和预期盈利的增加,也使企业更易于从资本市场融资。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推动,促使地价上升。此外,开发商取得土地往往还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信贷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开发商能够筹集资金的规模以及资金的使用成本,从而影响开发商取得土地的数量以及取得的地价之高低。当银行对房地产企业大规模放贷时,会有更多的开发企业竞投土地,也有可能推高地价。 再来看房价的影响因素。第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对房价有重要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会增加住宅消费,推动价格上涨。第二是信贷政策。住宅消费涉及金额巨大,绝大多数居民一次性支付房款比较困难,银行的信贷支持使大量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比如,降低住房首付比例也就是降低了居民的购买门槛,降低贷款利率也可降低购房者的月供款,从而降低购房成本,增加住房需求。第三是税收政策。政府在房地产发展的不同时期,开征不同的税种、税率,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进而影响房价。第四是地价。地价在住宅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往往成为房价的决定因素。短期看,地价的变动会影响推盘速度,影响市场供给量,从而对房价产生影响。第五是经济结构。大城市基础设施好,就业机会多,已成为吸引社会资金、资源和劳动力的强大磁场,房地产市场需求巨大,房价会在相当长期内处于上升通道。 分析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关系,笔者认为,首先,不论长期还是短期内,房价及其预期都是地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处于上升趋势的房价以及活跃的商品房销售市场会使得开发商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加大土地竞购力度,从而推动地价上升。其次,长期看,地价是房价的底线,如果地价高于房价或者房价与地价的差额使得开发商投资地产项目无法达到目标收益率,那么一部分开发商会逐渐转移到其他收益率更高的行业。这样,将减少商品房供给,推动房价上升,使得房价与地价的差额达到一个市场满意的水平。归根结底,房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地价作为一种成本能否向房价转移,企业的资金实力,回款意愿和利润率的高低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❾ 政府一面调控房价,一面高价拍卖地块.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矛盾的情况
高价拍地政府可以获得巨额的收入
调控房价的方法很多 比如“他们”所说的多建设保障房。
❿ 问政府一句“地价降了吗”,如果没降,房价如何降到底是谁推高了房价请高手指点。
建安费用20%,地价35%,税费20%,开发商利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