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买了商品房,房屋面积测量是谁来测,怎么测,什么时候测,交房时还是办房产证时
一般在交来付产权证的时候 会给源你个‘住宅面积测绘报告’或‘面积界定书’ 这个里面向你详细介绍了房屋的面积构成及分摊构成等信息 这是由当地房管局测绘部门出具的文件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
根据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规定,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公共厕所、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消防控制室、水泵房、水箱间、冷冻机房、消防通道、变(配)电室、煤气调压室、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空调机房、热水锅炉房、电梯工休息室、值班警卫室、物业管理用房等以及基本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面积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包括: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中、车道、供暖锅炉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其他购房人受益的其他非经营性用房,需要进行分摊的,应在销(预)售合同中写明房屋名称、需分摊的总建筑面积
㈡ 房产证面积如何计算
这是由开发商委托有资质的测绘队(一般是房管局的测绘队)进行实地测量的,最终的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两部分构成。
㈢ 房产证的面积是怎样测量的
商品房的测绘一般都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按建筑设计图来进行预测,得出的成果来办专“商品房预售属许可证”,并按预测成果的建筑面积来进行预售备案。第二次是该商品房经规划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到,测绘公司再到实地进行测量,得出实测建筑面积成果。该成果的建筑面积基本就是产权建筑面积了。
㈣ 房产证附图面积怎么看
房产证平面图面积是依据国标的计算规则,同时依据整栋楼的建筑及公摊面积计算的版。单独的房产证权平面图无法计算出准确的建筑面积。房产证上房屋的面积都不是开发商确定的。其面积大小是由开发商将房屋建造好后,经当地测绘测量部门进行测量后确定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或开发公司决定的。所购买的面积也是这样确定的。
㈤ 房产证面积计算方式尺寸和面积如何计算
据悉,房产证上的土地面积计算,是由开发商委托有资质的测绘队(一般是房管局的测绘队)进行实地测量的。房产证面积计算的结果,最终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两部分构成。
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1、房屋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多层房屋的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之和计算。
2、假层、阁(暗)楼和斜面结构屋面其室内净高在2.00m以上(含2.00m)的部分,按其投影面积计算。
3、房屋天面上层高在2.20m以上(含2.20m)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按其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底层、夹层、地下室中以及独立建造的自行车房、汽车库,层高在2.20m以上(2.20m)的,按其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5、玻璃幕墙等作为房屋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作为外墙仅为装饰的,按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6、有伸缩缝的房屋,若其与室内相通的,伸缩缝计算建筑面积。
7、有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8、挑楼、全封闭的阳台和挑廊,按其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9、复式、跃层建筑中的挑空层部分,不论层高多少,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楼梯井不作为挑空层认定。
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
1、敞开式阳台和挑廊,按其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2、房屋中挑阳台,其周边设置栏杆等围护结构、无雨罩的,以敞开式阳台认定,按其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3、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4、挑阳台的底层投影部分,设有类似于楼上阳台围护结构的,按其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
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在房屋屋顶周边设置栏杆等围护结构形成的晒台、露台等,不计算建筑面积。
2、房屋中与室内不相通的伸缩缝不计算建筑面积。
3、假层、阁(暗)楼和斜面结构屋内净高在2.00m以下(不含2.00m)的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
4、挑楼、挑廊、挑阳台的底层投影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
房产证上的面积属于总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实用面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房子墙体计算面积+公共部分;如(楼梯,电梯,走道,设备间,水井,电井)等等。一般无电梯楼房公摊面积为建筑面积的16一18%,有电梯楼房公摊面积为建筑面积的20一22%。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1-03,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㈥ 办房产证 ,面积是怎样丈量的
房屋的建筑面积按规定是由有房产测量资质的房产管理部门或测绘公司测量的。
商品房的测绘,一般都是开发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商品房的测绘一般都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按建筑设计图来进行预测,得出的成果来办“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按预测成果的建筑面积来进行预售备案。第二次是该商品房经规划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到,测绘公司再到实地进行测量,得出实测建筑面积成果。该成果的建筑面积基本就是产权建筑面积了。
然后,到个人办理房屋初登记时要出的房屋分户图。这次委托的程序各地不同,1、有些地方开发商会把分户的测绘也委托了,在按合同面积进行补差结算好,直接发予业主。2、有些地方就是由业主自己到原开发商委托的测绘单位进行房屋分户图委托出图。
这个房屋分户图一定要到开发商委托的测绘单位委托的,因为只有该测绘单位有该商品房的测绘成果。
你现在办房产证,要问开发商测绘的单位是那里,你再带上购房合同去委托就可以了。
㈦ 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是怎么算出来的
成套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公用建筑面积
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和其分摊的共有公用建筑面积就是房屋权利人所有的总的建筑面积,也是房屋在权属登记时的两大要素。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是指房屋的权利人单独占有使用的建筑面积,它由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分摊的共有公用建筑面积是指房屋的权利人应该分摊的各产权业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那部分建筑面积,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通常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住宅如内部带有部分楼层(如阁楼)也应计算建筑面积。
2、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的建筑面积,是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其底层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或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3、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及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4、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加以利用,层高超2.2米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5、穿过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不论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大厅内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6、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和附墙囱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设面积。
7、住宅建筑内的技术层(放置各种设备和修理养护用),层高超过2.2米的,按技术层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㈧ 房产证面积要怎么算 计算方法大全
馨窝网根据新的国家级标准———《房产测量规范》,10种情况下建筑面积不计算。
1.层高小于2.20米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和地下室、半地下室;
2.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的玻璃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
3.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4.房屋的天面、挑台、天面上的花园、泳池;
5.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建筑物的空间平台及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6.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
7.利用引桥、高架桥、高架路、路面作为顶盖建筑的房屋;
8.活动简易房屋;
9.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间伸缩缝。 10.据了解,新的房产测量规范将按精度等级不同,分别允许误差范围为±0.26%、±0.6%、±1.4%,而旧标准允许面积测量误差为1.4%。
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一、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
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1、套内的使用面积
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
a.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储藏室、壁橱等空间面积的总和。
b.套内内部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c.不包括含在结构面积内的套内内部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d.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有墙,均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由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3、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附: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
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系指各产权业主共同占有或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栋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