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央行新规实名认证什么时候开始的
央行新规是在2015年9月就颁布了,正式实施是2016年7月1日开始。
该新规剑指实名认证。
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到《征求意见稿》的速度很快,支付宝相关人士表示,从该公司创立开始就一直有实名认证的措施,鼓励客户实名认证和做银行卡的关联。无论是从关联账户还是非关联账户上汇款都是有相关规定的。
如果您网购的时候,喜欢不受额度限制的“快捷支付”的话,近来您会发现,“快捷支付”不那么“快捷”了。《征求意见稿》所提到的支付账户就是指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等网上支付账户。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这些支付机构就已经对实名制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原本买家账户无需实名就可以完成付款,现在增加了“快捷支付”一项,就要求买家必须实名制登录。虽然并未硬性要求实名制,不过很多情况下,不“实名”网购则很麻烦。
网购的消费者想通过别人代付货款也是可以的,这就需要有相关人士所有的信息授权。支付宝对卖家要求必须要提供身份认证,不仅如此,还会与公安部门进行身份比对,与相关银行账户印证。这都是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央行要求实名制一个是要加强账户安全管理,另外也是为了反洗钱。”该人士称,如果监管部门要求必须实名制,支付宝肯定会按照政策规定来。“上传复印件或影印件的确会增加一些流程,但问题不会太大,而且安全系数更高。”该人士称,央行此举也是为了确保网络支付安全,以前仅凭身份证号还可能留下漏洞,现在有影印件就增加了资料核实的安全系数。
② 实名制什么时候开始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实名制的源头,一般都认为是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 。他认为网络也应该严格的受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网上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
他的这番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李希光事件” 。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言辞激烈的争论,但是随后并没有相应的措施出台,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之后李希光自己也称已经对网络实名的话题丧失了兴趣,“禁止网上匿名是非常不现实的,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行不通。”
相关法律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第33号)
发展状况
从2003年开始,中国各地的网吧管理部门要求所有在网吧上网的客户必须向网吧提供身份证,实名登记,以及办理一卡通、IC卡等,理由是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2004年5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实名制并且强调电子邮件服务商应要求客户提交真实的客户资料,该资料将是判断邮箱服务归属的标准。[9月26日]]中国共产党团中央所主管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成立了游戏专业委员会,并决定在今后一年里,建立中国青少年全国游戏玩家俱乐部,为网络游戏中实施实名制打下基础。
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要求境内所有网站主办者必须通过为网站提供接入、托管、内容服务的IDC、ISP来备案登记,或者登录信息产业部备案网站自行备案。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网站,或是个人网站,都必须在备案时提供有效证件号码。通信管理局将对截至6月30日24时仍未向备案管理系统报备相关信息的网站实施暂时关闭,通知相关接入服务提供者暂时停止其接入服务。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敦请被暂时关闭的网站务必在7月10日24时前补办备案手续,否则将被关闭。
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高校教育网实施实名制,并成为中国教育部对中国高校进行审核的重要依据。至2005年3月,以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为首的一批各大高校的BBS向仅限实名制校内交流平台的转变。
2005年7月20日,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公司腾讯发布公告称,根据深圳公安局《关于开展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配合中国有关部门对腾讯开展的网络公共信息服务进行整理,对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进行实名登记工作。而此时正好媒体报道韩国网络实名制的情况 ,因而腾讯的这一举措被广泛看作是“中国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序幕”。
2005年7月22日,新华网称从7月22日起至9月底,中国深圳警方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其中,警方将对BBS、BBS的版主进行实名登记,并校验身份证号码。8月5日中国文化部、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稿称为防止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杀怪练级,要求“PK类练级游戏(依靠PK来提高级别)应当通过身份证登陆,实行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陆进入”。
争议
支持者认为“网络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匿名”,而是沟通起来更方便,更快捷。” 。也有人认为,实名有利于清除网络上各种垃圾信息,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网民之间的信任度,“营造出更加和谐的网络文化”。
而反对者则认为“网络的魅力就在于“匿名”,在网络里大家才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至于匿名诬蔑或发表违法言论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 许多人都引用1993年《纽约客》杂志一幅漫画的标题“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来作为反对的理由。
也有人认为应该“二元论”,“可以在一些大的、正规的网站要求实名制,增加信息的可信度;一些小的论坛则可不做要求,给大家留下随意“灌水”的空间。 ”
也有人认为,由于社会趋于多元化和网络的开放性,网络实名制本身难以同网络时代相适应,从而没有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事实上,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真正的实名。以网吧实名为例,网吧经营者为避免替每个新来的用户输入用户信息的麻烦,往往会事先使用一些已经登记过的IC卡作为“临时”卡,供用户使用。又如QQ群的实名登记,事实上仅需在电子邮件、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三者选择一个输入即可,由于大量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和无记名手机卡服务的存在,这种登记实际上也是形同虚设。
③ 要求手机号码实名制登记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2013年9月1日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专线上网卡)用户实属施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严格实行“先登记,后服务;不登记,不开通服务”。
2、2015年9月1日起,相关运营商将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新入网客户身份证信息核验;对于非实名老客户,必要时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委工作要求采取限制通信、业务的手段,督促用户依法实名登记。
3、电话实名制即用户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线上网卡的入网、过户等业务时,应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以自己的名称、产品、品牌等文字标识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
④ 办房产证何时开始实名制
2006年2月10日,《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中着重提及的“购房实名制”,早在2005年,回七部委《关于做答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中,已经要求实行“购房实名制”,而且,包括沈阳在内的国内许多省市都已经开始了试行。
⑤ 国家从什么时候开始要求电话号码实名制的
从2013年9月1日起,新入网的用户购买的套卡都需实名登记后才能激活使用。
⑥ 办房产证何时开始实名制
没有看明白,
⑦ 房产证土地使用证两证合一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的
“两证合一”是一个形象的称呼,总体意思是成为房地产权指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合二为一证。它是城乡房屋产权证明的一次大统一。在现行的房产发证制度下,从城市到农村,共有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他项权利证明、房屋所有权证、农村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房屋共有权证等8 种证书。
在上海、深圳等地,一套房子只有一张证已经实施多年。以上海为例,大多数房屋只有一张绿色的“房地产权证”,这张证上载有房屋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所有权、年限、土地的宗地图、土地性质等,包含有其他城市房产证和土地证里的内容,市民在办证时只要跑一趟房产部门就能搞定。
2004年12月1日,重庆市出台的《重庆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将8种证书简化为了房地产权证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两种证书。登记将施行更严格的实名制。
如果夫妻没有一起将两人的姓名登记在权属证书上,登记的一方就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房屋的转移、抵押、注销等登记,而不必再去证明自己是未婚还是已婚、是否曾离婚、当前夫妻是否为实际的财产权利人等涉及当事人隐私的事项。条例颁布之后,无论房地机构合一还是分设,都必须而且只能设立一个窗口受理当事人的登记申请。
房产证(Premises Permit)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即《房屋所有权证》,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房屋所有者凭证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房屋。
房产证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共有权证,在通常意义上,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证的简称,是由不动产登记机关发放的证明房屋所有权归属的书面凭证。按照我国现行的房屋所有权登记制度,房屋登记是城镇房屋权利归属的法定公示方法。
2011年8月下旬税务部门表示房产加名按房价一半征契税 。2013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称,为防止虚假房屋买卖等行为,保障房屋交易安全,今后北京购房人拿到的房产证将可自愿并免费设立密码,房屋如需办理转让、变更、抵押等登记业务时,须提供密码才可办理。预计于2013年下半年实施。
⑧ 什么是房屋实名制
房产证是实名呗,办事要户口本身份证的
⑨ 银行开户实名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两三年了,别人以可以代开,不过得需要双方的身份证,而且你给别人开的户,只能存不能取,只有本人在上柜台办理修改密码业务之后,才可以取。这么说能明白吗?
⑩ 银行的实名制是从那一年开始实行的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证个人存款账户的真实性,维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和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金融机构,是指在境内依法设立和经营个人存款业务的机构。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个人存款账户,是指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外币存款账户,包括活期存款账户、定期存款账户、定活两便存款账户、通知存款账户以及其他形式的个人存款账户。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实名,是指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身份证件上使用的姓名。
下列身份证件为实名证件:
(一)居住在境内的中国公民,为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
(二)居住在境内的16周岁以下的中国公民,为户口簿;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为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为武装警察身份证件;
(四)香港、澳门居民,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
(五)外国公民,为护照。
前款未作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时,应当出示本人身份证件,使用实名。
代理他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代理人应当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
第七条 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其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代理他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其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
不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证件上的姓名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开立个人存款账户。
第八条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为个人存款账户的情况保守秘密的责任。
金融机构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个人存款账户的情况,并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个人在金融机构的款项;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 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责令停业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个人存款账户,按照本规定施行前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定施行后,在原账户办理第一笔个人存款时,原账户没有使用实名的,应当依照本规定使用实名。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