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杭州东莞两地重现收紧楼市调控:抑制房价上涨的苗头
新冠疫情给楼市带来的阴霾已逐渐消退。7月以来,包括杭州、东莞等房价有所上涨的城市开始出台房地产约束性调控政策。
“从目前市场看,如果说2月全国市场基本冰冻,3月市场恢复50%,4月市场逐渐回到了80%,那么5-6月市场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已经恢复了100%以上,大部分区域甚至已经同比出现了上涨。最近随着多个城市房价明显上涨,收紧的调控政策也开始出现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杭州、东莞出台房地产约束性调控政策
可以看到,7月2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快在建商品住房入市销售、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监管。其中明确,同地区新房房价3个月涨幅不得超10%,且同幢新房每套均价差不宜超20%。
无独有偶,新房成交量创新高,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排名全国第一的杭州也出台约束性调控政策。
7月2日,浙江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杭州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 》,明确高层次人才家庭在杭州只能享受一次优先购房资格,并且自房屋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进一步加大了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对“无房家庭”的倾斜力度,明确均价35000元/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对“无房家庭”的房源保障比例一般不低于50%。
此外,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政府也明确住房限购政策并未废止,并发布“关于网传怀来县废止限购政策的说明”称,网上有媒体刊发河北省怀来县取消商品房限购政策的消息,并不属实。怀来县住建局办公室工作员表示,先前的文件到期,后续会出延长的文件。目前限购措施仍执行。
杭州新房成交量创三年来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密集多发。按照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为304次,同比上涨21%。不难发现,这些政策中主要以“救企”和“救市”为主,包括宽松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加快预售、给予购房补贴、放宽人才落户等政策。
从救市的政策看,降低首付的政策已全部被叫停,松绑限购的政策也被收回。按照机构统计数据,目前已经累计超过12城市出现了政策一日游,但部分补贴购房的政策,对市场依然有所影响。
在各地寻求楼市政策宽松的当下,杭州、东莞为何逆流而行呢?答案或在楼市回暖,房价上涨。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区新房成交了68399套,半年度总成交金额2013.3亿。其中,6月的成交量达到19528套,创下2017年6月以来新房单月成交量的最高值。上半年杭州全市二手房共成交4.3万套,同比去年4.14万套上涨4.02%,环比2019年下半年的3.96万套,上涨了8.77%。
今年二季度,在受疫情影响降低后,杭州楼市触底反弹,连续三个月成交量突破上万套,仅次于2017年6月成交的11875套最高纪录。按照易居研究院发布的百城房价报告,5月份杭州新房价格在29662元/平方米,排名全国第六。
另外,对于杭州市场来说,其已连续三年是全国“卖地冠军”。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土地市场》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3716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杭州土地市场上半年收金总额突破1500亿,连续三年居年中榜首,一度超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而对于有着深圳“后花园”之称的东莞而言,其近期也因房价“涨幅首次超过深圳”而备受关注。
据媒体报道,某机构发布的《62城二手房冰山指数涨幅排名(157期)》,称东莞4月第4周二手房价格19240元,5月第4周二手房价格19751元,月环比增长2.7%,涨幅首次超过深圳,并宣称今年以来东莞房价猛涨,即将进入“3万时代”。
对此,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东莞确实存在某些核心地段、热门楼盘涨价较快的现象,而这些现象被各种网络媒体“局部”放大。
对于此次下发《通知》,东莞住建局也表示要是针对近期东莞市部分区域商品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价涨幅较大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快住房有效供应,保持住房价格平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按照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二手住房网签价格数据显示,3月至5月,东莞二手房价格有两个月环比负增长、一个月正增长。5月份二手房均价为每平方米16402元,比3月二手房均价每平方米16541元还略低一些,不过环比增长3.39%。
张大伟指出,如果说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以宽松刺激为主,那么7月份开始,部分城市房价明显上涨楼市政策开始收紧了。到目前为主,以东莞、杭州为代表的收紧政策,更多只是挠痒楼市,因为只是针对摇号、限价政策做调整,没有影响市场的购房杠杆,所以预计效果有限。
政策调整是对市场的响应,三季度整体市场仍存压力
那么以杭州、东莞为首的调控收紧政策是否具有风向意义呢?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近期杭州、东莞等部分城市出台的政策调整是对前期市场反应的响应,对市场出现的预期上升,部分人投机性购房等行为,进行市场微调优化,抑制房价上涨苗头。
许小乐指出,今年上半年市场升温的城市还是少数,不代表整体市场转热。下半年在宽松的金融环境下,核心城市房价仍然具有一定的上涨动力,对于那些房价不稳,预期不稳的城市,预计在一城一策的长效机制下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调整,维持市场平稳有序。
从整体市场来看,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半年度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链家重点18城成交量在近三年中最低,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8.4%,但比去年下半年小幅增长4.2%,疫情对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总体影响不大。价格方面,疫情之下,2020年一季度重点城市二手房均价普遍环比去年四季度下跌,二季度均价随市场修复普遍反弹。
二手房方面,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66城新房市场合计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16.0%,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14.0%,疫情稳定之下,新房市场成交量在二季度快速恢复,但同比2019年同期,成交套数和面积分别仍下滑5%和4%。
对于下半年楼市预判,野村中国房地产研究主管张正宇认为,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小阳春的形成主要在于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被积压的购房需求在二季度集中释放,但是此次的小阳春跟过往两年一样,销售的动能或需求比较难延续至今年第三季度。对下半年市场来看,今年下半年的市场动能会比二季度弱,三季度市场去化以及房价走势都会遇到比较大的压力,三季度末一些楼市调控放松政策或会显现。其认为,下半年楼市或呈现U字形走势,三季度末,随着政策放松,销售或仍会企稳。其预计今年新房市场的销量和去年比会略有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大概在3~5个点之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责任编辑:刘秀浩
校对:张亮亮
B. 什么是城市冰山指数
冰山指数是及时、准确反映房产真实走势的一个指数。
冰山指数的立身之本有两点:
1、及时反应房产真实走势;
2、准确反应房产真实走势
接下来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做到及时和准确?
我们从冰山指数的运行原理上来保证及时性和准确性。
举个例子来说明冰山指数的运行原理:
假设A小区有五套房源,
第一周的挂牌价单价分别是: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
A小区的冰山低价指数就是:10000。
如果第二周,单价10000的房子被卖掉了,挂牌单价分布就变成了:11000,12000,13000,14000。
A小区的冰山低价指数就是11000。
所以作为一个买家,第一周去A小区买房能买到的价格是10000元,第二周去A小区买房能买到的价格就是11000,这是成交的边际价格。
在牛市当中我们经常看到价格会跳涨,就是因为低的挂牌价被迅速扫掉了,再去买房就只能买新的高的挂牌价了。
这和股市的成交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房市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卖方的出价。
从冰山指数的运行原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冰山指数以周为单位获取市场上的真实价格信息。
这比成交价更及时,当你看到成交价是10000的时候距离真实成交的时间已经1个月了,在10000成交价的那一刻,真实市场的价格已经是11000了;
并且成交价存在做高、做低的问题,数据不准确。冰山指数获取的是买卖双方在真实市场中博弈形成的价格,可以保证真实性。
所以,冰山指数从数据源和算法上保证了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房产真实走势。
房产的价格走势用图形展示出来,就是冰山指数走势图,如下图所示:冰山指数走势图就是房市的“K线图”
C. 楼市调控转向7月全国6城发布楼市调控收紧政策
发布楼市调控收紧政策的城市正在增多。
7月以来,包括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深圳等房价有所上涨的城市开始出台房地产调控收紧政策。
“2020年上半年楼市宽松为主下,市场整体逐渐走出疫情影响,5-6月开始,多地房价再现明显上涨,投资需求抬头。这种情况下,7月来包括东莞、深圳、杭州等热点城市发布楼市调控政策。从政策内容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房地产调控主要是稳楼市或刺激楼市活跃,但最近随着多个城市房价明显上涨,收紧的调控政策开始出现。”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大伟说道。
其中,一线城市深圳出台八项调控措施抑制楼市过热,被认为具有风向标意义。深圳调控政策对限购政策、离异购房、普通住房标准等精准细化并及时“打补丁”。
7月15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共计八项措施,包括调整商品住房限购年限,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在本市落户满3年,且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非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继续按照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的规定执行。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而对于购房者想通过“离婚-找无房户结婚-再离婚”的方法以获得购房资格的漏洞也被深圳楼市调控细则给堵上,深圳市住建局明确,追溯购房人3年内所有离婚记录。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小嫱指出,深圳调控收紧是市场过热的必然结果,房地产调控的关键词仍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深圳本次在因城施策的原则下,结合自身房地产市场出台调控收紧政策。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也表示,深圳出台的新政直指深圳当下楼市过热、投机性需求增长等问题,通过调控升级,可以强化调控抓手,保障楼市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二手的房地产市场疫后飞速恢复,增速指标领先其他城市,根据诸葛找房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43586套,累计同比增长39.9%,增速大于北京、上海。价格更是坚挺,疫后价格上涨明显,截止到2020年6月,深圳二手住宅市场价格为69599元/平方米,上半年累计同比上涨8.0%。此外,从深圳业主调价涨价房源占比看,深圳市场预期普遍看好,今年涨价房源占比持续上升,2020年6月,深圳业主涨价房源占比为54.6%,该水平领先其他城市,环比上升2.2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9.9个百分点。
除了深圳,从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房价表现看,涨幅也较为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房价指数显示,今年6月份,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5.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3.3%,涨幅均有所扩大;宁波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8.6%,涨幅均有所扩大。
而对于有着深圳“后花园”之称的东莞而言,此前也因房价“涨幅首次超过深圳”而备受关注。
据媒体报道,某机构发布的《62城二手房冰山指数涨幅排名(157期)》,称东莞4月第4周二手房价格19240元,5月第4周二手房价格19751元,月环比增长2.7%,涨幅首次超过深圳,并宣称今年以来东莞房价猛涨,即将进入“3万时代”。
对此,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东莞确实存在某些核心地段、热门楼盘涨价较快的现象,而这些现象被各种网络媒体“局部”放大。
王小嫱认为,进入下半年,接连多个城市收紧调控,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原则下,市场过热的城市仍会跟进收紧调控政策,但整体来看,在全国开发经营指标增速并未恢复到历史同期水平背景下,下半年政策全面收紧的概率不大,总体仍延续温和窗口期,供应端利好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持续发力。
D. 临沂位居全国百城房价跌幅第一位,你觉得还会持续下跌吗
在2021年的第二个周,临沂的二手房价格以%的跌幅位居全国房价跌幅排名第一位。曾经临沂房价也上过全国涨幅排行榜第一位。这一涨一跌的前后对比不禁购房者疑问:临沂的房价未来是不是会持续下跌?
二手房的跌幅不等于新房的跌幅在冰山指数的房价跌幅排行榜中,临沂上榜的是二手房的房价。很多人看了以为二手房的房价跌幅第一,以为临沂的所有房子都跌了1%,这大家就要去补充一些知识了。
在未来跳水式的下跌也是不大会出现的,因为临沂一旦出现跳水式的下跌,代表全国的房价市场就出现了问题。不过持续性的小幅度下跌倒是很可能。
E. 杭州、东莞两地重现收紧楼市调控:抑制房价上涨的苗头
新冠疫情给楼市带来的阴霾已逐渐消退。7月以来,包括杭州、东莞等房价有所上涨的城市开始出台房地产约束性调控政策。
“从目前市场看,如果说2月全国市场基本冰冻,3月市场恢复50%,4月市场逐渐回到了80%,那么5-6月市场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已经恢复了100%以上,大部分区域甚至已经同比出现了上涨。最近随着多个城市房价明显上涨,收紧的调控政策也开始出现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杭州、东莞出台房地产约束性调控政策
可以看到,7月2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预(销)售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快在建商品住房入市销售、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监管。其中明确,同地区新房房价3个月涨幅不得超10%,且同幢新房每套均价差不宜超20%。
无独有偶,新房成交量创新高,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排名全国第一的杭州也出台约束性调控政策。
7月2日,浙江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杭州进一步明确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有关要求 》,明确高层次人才家庭在杭州只能享受一次优先购房资格,并且自房屋网签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进一步加大了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对“无房家庭”的倾斜力度,明确均价35000元/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对“无房家庭”的房源保障比例一般不低于50%。
此外,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政府也明确住房限购政策并未废止,并发布“关于网传怀来县废止限购政策的说明”称,网上有媒体刊发河北省怀来县取消商品房限购政策的消息,并不属实。怀来县住建局办公室工作员表示,先前的文件到期,后续会出延长的文件。目前限购措施仍执行。
杭州新房成交量创三年来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密集多发。按照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为304次,同比上涨21%。不难发现,这些政策中主要以“救企”和“救市”为主,包括宽松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加快预售、给予购房补贴、放宽人才落户等政策。
从救市的政策看,降低首付的政策已全部被叫停,松绑限购的政策也被收回。按照机构统计数据,目前已经累计超过12城市出现了政策一日游,但部分补贴购房的政策,对市场依然有所影响。
在各地寻求楼市政策宽松的当下,杭州、东莞为何逆流而行呢?答案或在楼市回暖,房价上涨。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区新房成交了68399套,半年度总成交金额2013.3亿。其中,6月的成交量达到19528套,创下2017年6月以来新房单月成交量的最高值。上半年杭州全市二手房共成交4.3万套,同比去年4.14万套上涨4.02%,环比2019年下半年的3.96万套,上涨了8.77%。
今年二季度,在受疫情影响降低后,杭州楼市触底反弹,连续三个月成交量突破上万套,仅次于2017年6月成交的11875套最高纪录。按照易居研究院发布的百城房价报告,5月份杭州新房价格在29662元/平方米,排名全国第六。
另外,对于杭州市场来说,其已连续三年是全国“卖地冠军”。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土地市场》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3716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杭州土地市场上半年收金总额突破1500亿,连续三年居年中榜首,一度超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而对于有着深圳“后花园”之称的东莞而言,其近期也因房价“涨幅首次超过深圳”而备受关注。
据媒体报道,某机构发布的《62城二手房冰山指数涨幅排名(157期)》,称东莞4月第4周二手房价格19240元,5月第4周二手房价格19751元,月环比增长2.7%,涨幅首次超过深圳,并宣称今年以来东莞房价猛涨,即将进入“3万时代”。
对此,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东莞确实存在某些核心地段、热门楼盘涨价较快的现象,而这些现象被各种网络媒体“局部”放大。
对于此次下发《通知》,东莞住建局也表示要是针对近期东莞市部分区域商品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价涨幅较大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快住房有效供应,保持住房价格平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按照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的二手住房网签价格数据显示,3月至5月,东莞二手房价格有两个月环比负增长、一个月正增长。5月份二手房均价为每平方米16402元,比3月二手房均价每平方米16541元还略低一些,不过环比增长3.39%。
张大伟指出,如果说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以宽松刺激为主,那么7月份开始,部分城市房价明显上涨楼市政策开始收紧了。到目前为主,以东莞、杭州为代表的收紧政策,更多只是挠痒楼市,因为只是针对摇号、限价政策做调整,没有影响市场的购房杠杆,所以预计效果有限。
政策调整是对市场的响应,三季度整体市场仍存压力
那么以杭州、东莞为首的调控收紧政策是否具有风向意义呢?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近期杭州、东莞等部分城市出台的政策调整是对前期市场反应的响应,对市场出现的预期上升,部分人投机性购房等行为,进行市场微调优化,抑制房价上涨苗头。
许小乐指出,今年上半年市场升温的城市还是少数,不代表整体市场转热。下半年在宽松的金融环境下,核心城市房价仍然具有一定的上涨动力,对于那些房价不稳,预期不稳的城市,预计在一城一策的长效机制下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调整,维持市场平稳有序。
从整体市场来看,贝壳研究院发布的半年度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链家重点18城成交量在近三年中最低,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8.4%,但比去年下半年小幅增长4.2%,疫情对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总体影响不大。价格方面,疫情之下,2020年一季度重点城市二手房均价普遍环比去年四季度下跌,二季度均价随市场修复普遍反弹。
二手房方面,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66城新房市场合计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16.0%,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14.0%,疫情稳定之下,新房市场成交量在二季度快速恢复,但同比2019年同期,成交套数和面积分别仍下滑5%和4%。
对于下半年楼市预判,野村中国房地产研究主管张正宇认为,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小阳春的形成主要在于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被积压的购房需求在二季度集中释放,但是此次的小阳春跟过往两年一样,销售的动能或需求比较难延续至今年第三季度。对下半年市场来看,今年下半年的市场动能会比二季度弱,三季度市场去化以及房价走势都会遇到比较大的压力,三季度末一些楼市调控放松政策或会显现。其认为,下半年楼市或呈现U字形走势,三季度末,随着政策放松,销售或仍会企稳。其预计今年新房市场的销量和去年比会略有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大概在3~5个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