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现在实业误国,房产兴邦的现象
政府也是骑虎难下,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多人的概念里,房地产和实业似乎是此消彼长的一对概念,似乎房地产被打压了,实业就能兴邦了,事实上房地产被打压了,可能就是一起完蛋,万劫不复。
所谓丧失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我觉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从来就没有过什么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过往30年,受益于超低的基础(因此增长率感人)、人口红利等因素,中国经济开始起飞,到了08年经济危机出口萎靡似乎要完蛋,来了一个4万亿。
很多人觉得4万亿使得中国在08年的关键当口走了基建+房地产的老路,如果没有4万亿,可能就被倒逼着产业转型升级了。逻辑之强、罔顾事实之甚令人瞠目结舌,意思好像是一个人本来有机会羽化升天,结果有个人给了一壶美味的毒酒他就放弃上天自坠深渊了。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转型升级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向劳动生产率极高的欧美国家进一步靠拢,老百姓过上他们那样的生活)困难的问题,根本不在什么4万亿不4万亿,是根源性的问题,要说能说一堆,每一个都有贡献,每一个都不可能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国企强势啦、缺少法制啦、文化缺乏创新精神啦Blah Blah我觉得都是对的。问题在于,十几亿人口的巨型国家要整体过上欧美那种日子,呵呵,除非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 建立奴役几十亿人口的国际新秩序,且中国赶上成为统治阶级的车;
2. 科技发生革命性变化中国实现弯道超车超越老美欧洲;
3. 科技发生革命性变化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但对不起,如果没能弯道超车相对而言欧美还是会比中国滋润,只是同一国家纵向比较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已。
如果没有4万亿,问题会更早爆发,谁的日子也不会更好,至于实业误国,房产兴邦,只不过是这个困境下经济苟延残喘的写照而已。不要以为房产被打压了,实业就能救国,到时候更加完蛋。房地产不暴涨,老百姓手里拿着大把钞票,无非就是消费品整体暴涨也就是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工资没多大变化买个iphone 2万超市买把青菜30块,生活在大城市的还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没买房的不用骂骂咧咧,早点回弱二线或三线城市吧,你手里的钱的购买力可比不存在房地产泡沫的经济环境下强多了。
核心结论:经济本来就无法完成转型升级,只能卡在这个当口,房地产或物价暴涨是这么多年来操纵汇率促进出口积累下来的欠账,肯定还是要还的,无非怎么还而已,加上政府有控盘土地市场从老百姓手里收租的动力,就形成了房地产暴涨的格局。我觉得挺好的,画面虽不太美,但也比百业凋零好,让相对有钱的人去承担人民币购买力的损失。不要觉得房地产完蛋了,买不起房的人就能逆袭翻身了,多半第一波被裁失业的就是他们。
⑵ 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的发展趋势
一、对当前房地产发展总体形势的分析
(一)房地产投资的走势说明宏观调控已见成效
当前,一种持“房地产过热论”、“泡沫论”和“风险论”的观点认为,“此前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的紧缩效应并不明显”,其依据是“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资金金额为49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7%”。我们认为,观察宏观调控措施是否发挥作用,不能看某一时间段的经济数据,而应该看其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走势比绝对量或相对量更加重要。从图1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家采取的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充分发挥了作用。
(二)判断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关键是看是否存在真实需求
我们认为,目前的住宅需求仍是真实需求,其依据如下:
首先,从潜在需求看,我国现有城镇居民4.9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3-3.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从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进行估计。另一方面,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3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3.8平方米。根据国外相应发展水平的经验,根据中国过去城镇居民住房改善的速度,根据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等多方面因素和目前的统计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要达35平方米。也就是说,每个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在目前基础上再增加10平方米以上。
其次,从有效需求测算,不算农村进城经商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只计算城镇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如果假定有20%的城镇家庭有改善住房的要求,而且这20%要求改善住房的城镇家庭每户也只是想增加20平方米的住房,那么中国20%的城镇家庭是2700万户,每家增加20平方米,这个现实需求总量是5.4亿平方米。这个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在就买得起、或者在住房信贷的帮助下买得起的需求。
第三,必须注意到,真实有效需求除由居民住房消费支撑的主动需求外,还包括因城市房屋拆迁产生的大量被动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房屋拆迁规模不断扩大,呈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量约为1.4亿平方米,占当年房地产竣工量的28%左右。200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控制拆迁规模规范拆迁行为的通知》之后,2004年全国城市房屋拆迁量有所下降。但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危房拆迁,城市房屋拆迁量将仍保持较大规模,从而形成对房地产的巨大需求。
在有真实需求支撑的前提下,即使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房地产过热或结构性过剩现象,也不能就此判断房地产已经是“泡沫经济”。
⑶ 为什么房地产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净出口、消费和投资。房地产业的日益壮大,使得的人投资房专地产,谋取投机属暴利,其中包括大部分实体企业。房地产的暴利使实体企业没有动力发展实业,更有部分企业放弃实业。在这种状况下,实业越做越难,房地产的雪球越滚越大。投资环境急剧恶化,实业更加萎靡,加上税负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出口逐渐减少,国民财富向房地产行业转移,可周转资金减少,加上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严重水平下降。三驾马车,两残一伤。
⑷ 为什么中国经济现在这么差,房地产跌,对经济有那些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红利逐渐减少。总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出口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相反老龄化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人口红利的消失,对我国众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的影响,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企业就面临倒闭的风险。人口红利的减少,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往我国贸易出口的优势逐渐消失,自然会造成出口的减少,经济增长减速。
2、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之前3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基础之上的。我们在获取高增长的成果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资源保有量急剧下降,好多资源型城市资源已经枯竭,大宗商品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环境污染也在加剧,污染带来的负的经济外部性迅速上升。传统的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来实现高增长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势在必行。而在时下这种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模式转换的初始阶段,经济增速必然受到影响。
3、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活力不够。改革开放初期,结束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市场的自由竞争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大型国有企业在许多获利最大的领域包括水、电、石油、燃气、电信等各方面占据完全垄断地位,而众多中小型企业却在激烈的加剧。
⑸ 房地产如何摧毁中国经济
收入增加~房价上升~正向循环。老板开更多生意,商品销量增加价格下降
房价内上升~收入增加(倒逼工资容)~逆向循环。直到部分老板关门,剩余老板商品价格提升销量确跌了。市场萎缩
类似的价格,完全不同的方向。其实是繁荣趋势和萧条趋势两个方向
南辕北辙但距离出发点都不远,是因为时间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距离越来越远
⑹ 如何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行业有着不确定性,特别在当前国家坚持调控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更应该坚版持再坚持,保持良好权地心态,在资金链保障上多下功夫,从严掌握,该不花的钱不花,节约省钱是硬道理,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取的满意的效果,达到既符合国家政策,又不违背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使房地产行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⑺ 下半年房地产将如何发展
今年上半年抄,中国大多数城市袭房价上涨,有些三四线城市上涨较快,这引起老百姓议论,也引起中央重视。“房住不炒”是既定国策。针对当前房价上涨趋势,地方政府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我们认为,这个长效机制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城施策”,推广物业税改革试点。
正因如此,中国经济从来没有退路,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这是完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不二选择。
⑻ 中国房地产市场将会如何发展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版,1-10月份,权商品房销售面积1302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增速比1-9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0258万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882万平方米。
分析人士称,最近很多热点城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了对共有产权住房、租赁住房的新试点,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0%以上,房地产投资目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房地产销售态势平稳回落。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占比有非常大的提升。房地产市场供给的改善和投机性需求的抑制,将带来供需的继续改善,房地产市场下一步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⑼ 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房价暴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1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结构失衡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发展、膨胀直至破灭的动态过程,实际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房地产价格迅速上升,房地产业高于其他产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资回报率误导了各种经济主体的长期投资行为,必然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会导致生产和基础建设因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实业经济领域生产效率下降,并逐渐衰退。特别是对农业和工业的损害较大,最终使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失衡。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会严重损害国家的综合国力。2.2破坏金融系统运作,导致全面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时期,由于投机活动盛行,房地产市场预期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生产型产业,必然诱使许多银行将大量贷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中。会使银行资金投放标准被扭曲,丧失正常监督功能,结果会大大削弱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由于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标准,银行之间也必然出现争相给房地产市场投机放贷的状况,甚至会向外国金融机构大量融资,这样会加速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引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急剧增加,必然会出现大量呆账、坏账,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成为泡沫经济破灭的受害者;银行首当其冲,由于抵押、担保物价值丧失,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损失,脆弱的银行系统也将受到冲击,运转失灵,最后可能导致汇率体系的失衡,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2.3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成本,损害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较大。当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时,对相关生产要素形成了需求拉进型膨胀,从而形成了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成本推动。一方面表现为房地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的价格迅速上升,消费量急剧增加,呈现出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迹象。另一方面表现为房地产业扩张形成的土地圈占,极大地挤占了农业生产用地面积,会间接推动农产品生产和相关工业的成本,使农业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受到损失。由于房地产需求膨胀导致的投资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延伸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部门。通过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入成本。同时,随着价格的全面上扬,既提高了整体经济的运行成本,也有引发全面通货膨胀的危险。2.4加剧社会两极化趋势,引发社会危机房地产泡沫泛起阶段,大量投机活动盛行。一部分投机者利用房地产市场价格暴涨时机大量敛财,财富迅速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短时期内就造就了一批暴发户。当大部分人开始将个人资产追风式地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时,可能就是面临着泡沫极度膨胀破灭的时候。结果不仅得不到任何利润,而且还可能赔得倾家荡产。房地产泡沫的形成直至破灭的过程,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国民收入不平等现象,社会两极化的趋势更明显。严重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犯罪率激升、社会风气败坏、维持社会稳定的成本大大增加,随时可能会引发社会危机。2.5影响城市发展形象,削弱竞争力房地产泡沫的生成和破灭都会对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房地产泡沫的生成阶段造成了虚假繁荣,重投机、轻生产,降低城市劳动生产效率,市场秩序紊乱,房价飞涨,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打乱整个城市的正常经济生活节奏,城市健康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一旦房地产租金和价格高涨,增加了商业活动成本,使最终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升,商业竞争力下降;会影响城市对投资商的吸引程度,结果使一部分投资转移到其他经营成本更低的城市。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后,会造成城市经济的萧条和企业不良债务缠身,甚至金融机构产生大量坏账、呆账;最终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城市投资环境,降低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