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这题如何做会计分录谢谢(投资性房地产)
(1)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2)
借:银行存款 20
贷:预收账款专 20
借:预收账款 20
贷:其他业务属收入 20
(3)
2007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2008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2009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4) 借:固定资产 518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500
——公允价值变动 20
『贰』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涉及到递延所得税怎么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由成本模式转化为公允价值模式,计税基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按照历史成本该提折旧继续 提折旧);
账面价值:按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即:
本题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折旧=3940-468=3472
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4472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计税基础都虽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变化的只有账面价值。
在税法中不承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税法只承认账面价值,所以当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会计上转换成公允模式以后就不计提折旧了,二税法中还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所以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法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只认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在税法中不认其公允价值,成本法下,计税会计没有差异,但是转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
报表反应的也是公允价值,计税基础还是按照成本模式的,两者之间差异不就出来了所以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需要把变更时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
(2)投资性房地产涉及所得税如何做分录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叁』 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借: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所得税费用
贷: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投资性房地产涉及所得税如何做分录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未来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
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
会计上调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因为不影响利润,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而应该调整其他综合收益。
『肆』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的处理
2011年 6月30日:
出租: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05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版 5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500
资本公积--其他权资本公积 50
考虑递延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2011年12月31日 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考虑递延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43.75 【(2100-1875)*25%-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3.75
『伍』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分录怎么做
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贷:投资性房地产
当采用权益版法核算时,要看权处置时是亏损还是盈利,盈利的话贷其他综合收益,亏损的话借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
『陆』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会计分录怎样做
一、处置分录:
1、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累计摊销
贷:投资性房地产
2、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要看处置时是亏损还是盈利,盈利的话贷其他综合收益,亏损的话借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
其他综合收益
二、处置总结:
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时,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里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其项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出售和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把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6)投资性房地产涉及所得税如何做分录扩展阅读: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一、投资性房地产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
1、企业能够取得与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租金收入或增值收益;
2、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该确认条件与企业的一般资产的确认条件相同,并无特别之处。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时点:
1、用于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以租赁开始日为确认日;
2、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以企业管理当局就该事项作出正式书面决议的日期。
3、持有以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企业将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准备增值后转让的日期为准。
『柒』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分录处理问题
1.办公楼转成投资来性房地产
借:投自资性房地产-成本500
贷:开发成本500
2.办公楼公允价值550万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
3.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1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
4.收回办公楼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450
借:固定资产1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4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500
借:其他业务成本4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
『捌』 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分录怎么写就是它们之间的差额怎么转
1、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变更日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原房地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原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借记)
盈余公积(或借记)
2、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涉及所得税影响的,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8)投资性房地产涉及所得税如何做分录扩展阅读
在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能够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条件的情况下,才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而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相关的规定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