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说中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发育十分成熟。20世纪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故而震灾较为严重。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也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❷ 为什么 中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
我国位于世界来两大地震带——源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❸ 为什么中国近年来地震频繁
这个其实很简单,近年地球地震频繁,为什么呢?我不信科学家的,因为科学家又内没去地底下看过,我只信容,现在那么多钢筋混泥土树立在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大的重力,这个重力直接给底壳带来了压力,间接性的给地心带来了压力,当简直越多,当然地表就越重,地表越重地壳就压力越大,地表就会慢慢下沉,那样层结构密度就越小,而地心的压力就越大,就象上级把你骂了你却只能憋着,地心也是憋着压力在活动,当地心爆发的时候就会从地壳压力比较轻的地方开裂,地壳一运动相撞就带来了地震,地表压力越大,底壳重力就越大,地震就越多。我自己想出来的,并没有依据,但是地震越来越频繁我相信跟地表的建筑肯定有关。那就是地标重力给地壳地心带来的压力。
❹ 为什么中国地震频繁发生地震在中国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期中考试不好好做...网络知道你妹啊.
我来满足你..
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低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 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低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编辑本段]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编辑本段]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 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一位住在楼房里的干部突然被地震惊醒。由于这位干部平时懂点地震知识,所以当他感到地震颠簸时,迅速钻到桌子底下,五、六秒种后,房顶塌落。直到中午,他被救出后,深深感到要不是自己果献甑阶雷拥紫?,早就没命了。他说是地震知识救了他的命。
[编辑本段]我国用现代地震科学观测的第一个大地震
我国著名的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曾经说过:“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观测地震,在中国可以说是从一九二0年的甘肃大地震之后才开始的”。
一九二0年十二月十六日的海原8.5级地震,是一次中国地震史中有记载的最强烈的地震之一。因当时海原属甘肃管辖,所以许多学者称为甘肃大地震。在兰州市白塔山三台阁的一块匾上,称这次大震是“环球大震”。
为了研究本次地震发生的原因,调查地震所造成的人畜伤亡和经济损失,在一九二一年四月,内务部、教育部、农商部派遣的翁文灏、谢家荣等六委员赴灾区调查。他们调查的目的,正如他们说的:“此行目的,有注意科学之研究,故除调查震灾状况,勘探山崩地裂诸现象外,多从事于地质之考察,俾明此次地震之起源及地壳之关系焉”。周总理一九六六年五月在接见邢台地震科学讨论会代表时,对翁文灏、谢家荣等人的现场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周总理指出:“说旧社会有了地震不去实践,是否这样差?一九二0年六盘山大地震总有人去看过,不要否定一切,历史也要一分为二,批判吸收吆!”
一九二0年海原地震后,由当时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正式开始负责地震工作。我国现代地震台开始建立,国内任何地方发生地震,中央地质调查所都要设法向政府报告,并作为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所以说,海原地震后,地震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在我国正式开展起来。(摘自“地震知识”2003-08)
❺ 发生了地震,为什么中国的房价就开始跌了
房子的价值没有变
主要是供求关系改变了
遇到地震 国家对于房屋垮塌是不给补偿内的
所以如果买了房子而且赶上容地震
房子坏了 钱也就没了
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买的人就少了 买的人少了
那么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
自然就降价了
当然了 地震的概率毕竟是小的
而且商品房的质量都很高
没有必要担心地震
❻ 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地震啊
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因为中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❼ 为什么中国经常地震
地震 earthquake 地球内部应变能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力平衡状态突然改变,地壳断裂,错动或滑移,应变能转化为波动能,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地表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震源 地震发生时在地球内部产生地震波的区域称震源。
震中 与震源相对的地表面一定范围称震中。震中位置可以用远处记录到的地震波推算,也可根据地震后的灾害调查确定。
震中距 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表某处与震中的距离称震中距。
震源深度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震源深度,可用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推算。
震级 一次地震伴随着能量释放。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1935年美国C.F.里克特提出以仪器记录为基础的尺度,表示一个地震震级的大小,这个震级称里氏震级。
一个里氏震级为8级地震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1024安培;并相当于32个7级地震或1000个6级地震能量。目前地震仪器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里氏8.6级。
烈度 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地震名称 日期 时间 震级(Ms) 震中烈度 震源深度(Km)
1. 河北邢台地震 1966.3.8 05:29:14.0 6.8 IX 10
河北宁晋东汪 1966.3.22 16:19:46.0 7.2 X 10
2. 云南通海地震 1970.1.5 01:00:37.0 7.7 X 13
3. 四川炉霍地震 1973.2.6 18:37:08.3 7.9 X 17
4. 云南昭通地震 1974.5.11 03:25:18.3 7.1 IX 14
5. 辽宁海城地震 1975.2.04 19:36:06.0 7.3 IX 12
6. 云南龙陵地震 1976.5.29 20:23:18.0 7.3 IX 24
1976.5.29 22:00:22.5 7.4 IX 20
7. 河北唐山地震 1976.7.28 03:42:53.8 7.8 XI 22
8. 四川松潘地震 1976.8.16 22:06:46.2 7.2 IX 24
1976.8.23 11:30:10.0 7.2 VIII 23
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8日(北京时间29日零时9分)发生里氏8.5级地震,这是自1900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八次大地震的基本情况(按震级排列):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2、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3、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级,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4、(并列)XX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级,发生在位于XX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4、(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5、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6、(并列)XX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级,震中位于XX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0级地震位置不远。目前已经造成1000人死亡,但并未引发海啸。
6、(并列)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7、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8、(并列)俄罗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并列)XX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XX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
8、(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级,并波及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❽ 为什么中国频发地震
其实不只是中国,那些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受地震影响更多。不过,就我内的观点来看,由于全球变暖使容得洋流变得异常,这不但使得气候异常,还使得地壳运动得不正常,板块间碰撞更剧烈。只是个人观点而已,面对地震,我们要富有爱心,并提高警惕
❾ 为什么中国近几年多发地震
诱发地震的原因很多,也有各种解释,但无论哪种解释,都离开不了一个:能量的释放和质量的重新调整.其实,在历史上,地球重来都没有平静过,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不断的地质构造的运动中.大的,有板块漂移,造山运动;小的,有断裂带,火山活动,目前的喜马拉雅山,就是构造运动的产物,而这些构造活动,都会表现为地震.
大的地震,往往伴随大的构造运动,比如,这两年的大地震,基本上都发生在板块的边缘.
但这两年的地震,确实太频繁了,具体原因是由于,目前的地震,不仅仅是构造运动,而且在其上还叠加了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对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地震频发.
具体的说就是,人类在最近100年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快速升高,南极、格陵兰和各个大陆的冰川快速融化,融化的冰雪水流入大海,导致地壳的质量在海陆之间重新分配,而这种地壳上的质量重新分配会破坏原有的地壳和地幔的重力平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地幔会重新调整它的质量分配,而这种调整,必然会伴随板块的垂直或者水平运动(当然,应该主要是垂直运动),这种板块的运动,必然会引起大的地震.这就是最近全球地震频发的原因.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事情可以理解为这样的:在以前,地壳是由两种板块组成的,一种是大陆板块,一种是海洋板块,海洋板块的上方是海水,大陆板块的上方有大陆冰川(南极)和山地冰川
地球上虽然有好几大板块,但各个板块的质量和其下的地幔流浮力是基本平衡的,但由于目前人类大量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而我们知道,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大陆板块上的冰川是会融化的,融化了的雪水会流入海里,这样,大陆板块上的承受的质量就会减少,而海洋板块上承受的质量会增加,当这种过程达到一点程度的时候,受重力平衡的影响,由于海洋板块上的质量增加了,海洋板块就会下沉,做垂直向下的运动,而陆地板块上的质量减少了,陆地板块就会上升,做垂直上升的运动.而海洋板块的上升和大陆板块的下沉,也必然会伴随着地幔流的调整,地幔流会由海洋板块下面流向大陆板块的下面,这样又会引起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间的水平运动.这种大陆和海洋板块同时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必将引起地震.
知道了最近为啥地震这般频发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对地震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了.由于此次的导致地震频发的构造运动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冰川融化引起的,和以往地质历史上的构造运动的诱发因素并不相同,所以,也就有了与以往地质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地震不同的特点:1.频发性,由于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人类大量排放引起,而这种排放的速度远远超过任何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二氧化碳的增速,这也导致地球构造运动的快速性,而这种快速构造运动在地震上的表现就是频发;2.连续性,由于此轮构造运动是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引起,而目前全球气温还在升高的过程中,冰川的融化也在持续过程中,短时间内不会停止,这也导致地震的发生在短时期内不会停止,地震会一直连续发生,直到全球升温停止,或者全球冰川全球融化完毕,海洋和陆地板块达到新的质量平衡;3.全球性,由于目前地震的诱发因素是由于全球气温升高,而这种气温升高具有全球性,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间的质量调整也具有全球性,所以,此轮地震的发生也具有全球性的特征;4.越来越剧烈性,由于此轮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引起,而未来的全球气温会继续升高,升高速率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全球以后的地震发生也会越来越剧烈,在可预见的未来地质时期内不会平静下来;5.板块边缘,特别是海洋和大陆板块的边缘,和山地冰川特别发育的山地将会是此轮地震的多发区.由于此轮地震是由于冰川融化导致板块质量调整引起的,所以在板块的边缘是多发区,而在山地冰川发育的地区,也会是次高发区.比如青藏高原的边缘(汶川),各大板块的交接处(印尼),海陆板块边缘(海地,智利).
综上所说,此轮地震不会在短期内停止,只会越来越强烈和频繁,在此前发生地震的地方还会继续发生.对世界上来说,智利,旧金山,墨西哥,加拿大,北欧,印度,印尼,日本,中国等都是地震高发区,对我国来说,台湾,青藏高原边缘,昆仑山、天山边缘等都是地震高发区.而相对平静的地方也有,比如澳大利亚,非洲,阿拉伯半岛等,由于其上没有冰川,板块比较稳定,质量平衡比较弱,地震发生应该比较小.在我国,中原地区,新疆准格尔盆地内部内蒙湖北湖南安徽徐州以及我国东部(除了山东半岛)地区等板块比较稳定,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和震级较小.
❿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为何是地震的频发国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
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