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策略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同样,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仍是未解之谜。
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担忧,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 0.5%。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房地产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房地产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房地产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房地产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房地产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整体发展局势,总结出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进而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及中国经济、政策、主要行业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并对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房地产行业今后的应对策略,为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行业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Ⅱ 房地产对中国的经济到底有多大影响
支柱性产业,占gdp30%以上。
关系到钢筋,水泥,沙子这些东西的去化。解决近内50%的农民工务工容。
帮助银行贷款收益,近70%银行贷款依赖房地产。
增加国家税收(契税等),土地价格最少占房屋总价的30%,也就是说你花100万买套房,国家先挣30万。
Ⅲ 房地产与经济的关系 房地产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各个城市的情况很来不一样,只有自一线城市是房屋较热的,而其他地区,房产依然是泡沫不多的、以笔者家为例,我这里靠海的地级市。房价贵的1万多,便宜的6000左右,基本上泡沫不能说很多、中国有一线我认为中国房产没有太多泡沫,原因如下。
3:
1、二线、三线城市、中国国家太大,城市太多。
2,中国也不会坐视房价泡沫吹破而不理的。因为各类上缴国家的税是2000-3000元,加上2000元的房屋建造成本,房价也就应该是这个价格。而且卖的也很火。
4、另外中国政斧也不是当年的日本政斧
Ⅳ 房地产如何摧毁中国经济
收入增加~房价上升~正向循环。老板开更多生意,商品销量增加价格下降
房价内上升~收入增加(倒逼工资容)~逆向循环。直到部分老板关门,剩余老板商品价格提升销量确跌了。市场萎缩
类似的价格,完全不同的方向。其实是繁荣趋势和萧条趋势两个方向
南辕北辙但距离出发点都不远,是因为时间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距离越来越远
Ⅳ 房地产调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压缩地产泡沫,控制通胀,为了以后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先要让经济发展放缓,回归理性。
Ⅵ 中国的房地产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
1.房地产资金来复源结构单一,制开发商自有资金比重低,房地产市场资金依赖度比较高。
2.圈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3.房价增长快,对民众的心理预期比较大,住房比重偏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4.住房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门槛高、受益面窄。 5.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负债率高。
6.二手房房源没有释放,供给不足,市场需要规范。
7.房地产仲介诚信缺失。
8.拆迁安置补偿不合理,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不断。
9.观念有待于改变,发达地区租价比例为40%,法国为36%,英国为34%,新加坡为30%,美国28%,这种状况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对此适度的投资性购房具有积极的意义。
影响:
1、社会伦理
2、财富转移
3、刺激经济
4、经济增长结构不平衡
5、产生泡沫
Ⅶ 中国的房地产对中国的经济的影响
1.房地产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开发商自有资金比重低,房地产市场资金依赖度内比较高容。
2.圈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3.房价增长快,对民众的心理预期比较大,住房比重偏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4.住房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门槛高、受益面窄。 5.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负债率高。
6.二手房房源没有释放,供给不足,市场需要规范。
7.房地产仲介诚信缺失。
8.拆迁安置补偿不合理,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不断。
9.观念有待于改变,发达地区租价比例为40%,法国为36%,英国为34%,新加坡为30%,美国28%,这种状况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对此适度的投资性购房具有积极的意义。
影响:
1、社会伦理
2、财富转移
3、刺激经济
4、经济增长结构不平衡
5、产生泡沫
Ⅷ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这个问题写一篇论文
可以。SWOT分析是战略分析工具,也就是根据分析对象的内外环境制定相应的战内略。五力分析是竞争环境分容析工具,目的是分析主要竞争力(或者威胁)来自于何方(五个方面)。你可以用五力模型分析市场竞争环境,找出主要威胁来自于何方,从而确定外部环境因素;然后用SWOT分析确定基本竞争战略。
Ⅸ 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目前房产又和趋势
房地产被称为人们的基本需求物品,也是国家的根本和基本,同时它也涉及了众多的行业,例如:钢铁,混凝土,家具,家电等等重要的行业。因此它对国家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工业承载基础薄弱,又处于后发劣势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像房地产行业那样能大范围带动经济尤其是落后地区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这一点上不能盲目与发达国家相比。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拉动经济与稳定经济的重要性。首先,从拉动经济方面来看,房地产业可以拉动上下游如钢铁、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家电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房地产行业直接或间接影响60余个行业。考虑到房地产开发投资通过关联产业和拉动消费对GDP的拉动,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超过20%。其次,从稳定经济方面来看,由于产业关联度高,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波动,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也出现波动,最终必然会引起经济的波动。同时,由于开发商与个人购房者的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银行贷款,所以实际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至少超过40%的来自于银行贷款,因此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平稳增长,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是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的政策,以确保公民福利政治,以保证改革脆弱期平稳过渡。我国公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不会变,保障性住房回暖,政策性商品房成为市场新的垄断,商品房在困难中向前。
个人观点,当然要实现满足需求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房地产的情景依然广阔!!降价也降不到哪去,房价增长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房产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
房地产牵动着许多工业原料的神经,据我了解一幢大楼的建设囊括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砖块、玻璃等等多样的原材料。若房地产价格上涨,必定拉动原料的需求从而相对来说原来的供应会减少。也就是说,原材料的价格会上涨。比方说市场的钢铁价格因为钢筋的需求上涨(来自房地产)而上涨10%,那么全国的所有于钢铁有关的商品价格就会趋向上涨。结果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价格也会偏高些。钢铁的价格上涨10%,其连锁反应可以导致同类金属商品价格也跟着上涨。比如:铜、铝、锌。而且,当钢铁的供应上涨时,炼钢的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炭的价格也会上涨。那么与煤炭有关的产业比如火力发电的成本就会提高,那么消费者就可能支付更多的电费。由于国内的原材料市场大多处于垄断状态,价格可能被几个巨头炒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原油价格无论再怎么跌,国内的汽柴油价格依旧坚挺。
这种结果就可以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需求型通货膨胀。
另外,政府对于高房价采取的手段之一也包括提高工人工资。但实际上这不是治本的方法。因为当平均工资提高10%,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也会相对提高(比如3%)。那么商品的平均出厂价格就会比之前至少高出3%。这3%的成本毫无疑问是由消费者承担的。打个不科学的比方,若全国的平均工资提高10%,从而导致平均商品价格上涨3%,那么通货膨胀率(CPI)就是3%。不难看出,这3%是由那10%引起的。
这也就是第三种通货膨胀,是由工资上涨而拉动的。
总的来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率是有类似正比关系的,但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错综复杂。虽然房地产价格会带动通货膨胀,但毕竟它只是一种因素。我们不能说房地产导致了通货膨胀。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紧急采取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因。
Ⅹ 为什么中国经济现在这么差,房地产跌,对经济有那些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红利逐渐减少。总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出口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相反老龄化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人口红利的消失,对我国众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的影响,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企业就面临倒闭的风险。人口红利的减少,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往我国贸易出口的优势逐渐消失,自然会造成出口的减少,经济增长减速。
2、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之前3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基础之上的。我们在获取高增长的成果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资源保有量急剧下降,好多资源型城市资源已经枯竭,大宗商品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环境污染也在加剧,污染带来的负的经济外部性迅速上升。传统的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来实现高增长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势在必行。而在时下这种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模式转换的初始阶段,经济增速必然受到影响。
3、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活力不够。改革开放初期,结束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市场的自由竞争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大型国有企业在许多获利最大的领域包括水、电、石油、燃气、电信等各方面占据完全垄断地位,而众多中小型企业却在激烈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