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房地产这个专业怎么样和物流比哪一个就业前景更好
我个人还是看好物流这个专业!!
虽然说目前,国内好象是房地产比较兴旺,但应该看到其中的假象.
从国外来看,物流更有发展前景,而且对一个女孩来讲,我也认为物流更合适一点!!
❷ 房地产还能兴旺多久
中国有多少人?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多少?
有多少人要进城?
有多少新一代的人正准备结婚并繁衍下一代?
说房地产不行的人是仇富心理作怪,人家比你有钱了就咀咒人家不行了?
首先,我国的新一代没有了城乡之分了,从上学起都在城镇,大学毕业后有几个说自己是农民?条件好喝不好的都想留在城里,而这是一种进化,人们开始摒弃叶落归根的传统了,走哪里都能生存,但尽量可以坐公交、看电影、上酒吧、上公园,这部分人不需要买房吗?
第二、城市功能化和规划的失调。过去N多年的我国城市规划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时候的规划存在于专家说和当家说,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隐患?这是必然的!而且随着城市发展的进步深化,功能化增强了城市改造的进度,大拆大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要问为什么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不懂得就别看了。
其三、新旧更替、贫富循环将增加住房需求。大家要说房地产不行了就是好像是说老子有房子子,老子没儿没女的没有儿女要结婚生孩子,所以老子不要房子,而且这个社会都像我一样,那是不是说我们人口可以降下来,没有第四第五代了?孩子们会随着环境流动,也会长大成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居住的地点和物业,这不是购买力吗?孩子们还要有孩子的!穷人不会永远穷,他们也会发现房子的功能和舒适度需要提升。富人也有别的需求,任你加税加价,人家能消费的起,不是每个人因为贵了就不买了,照着那些唱衰地产人的想法,路易威登的销售都是假的!
其四;社会进步的变化会带来房地产新的契机。我们都在国内抱怨各种城市的拥堵,什么原因?重建一个北京比改造一个北京更便宜!这就是道理了。什么都在发展,都要适应需求才能跟的上时代!
大家可能都说房子太贵了?首先看看房价上涨水平吧?什么都在涨,而房地产直接关联行业有72个,包括农业、冶金、家电、建材、能源、化工、服务。。。。。。,等等等等,都在涨的时候却只有人关注房子涨了?房子是武大郎?人家吃东西长个儿他就不涨?买房要量力而行,谁都想买北京的房子那北京就贵了,你是哪儿人回哪儿去看看房子贵不贵,消费不起说明你还不行。
一个问题关系国家民生,但大部分人都只会用屁股想一下就给出定义,这些人没有什么价值,我不恨跟他们骂战,因为这样别人分不清谁是傻子!
❸ 房地产服务行业是干什么的
房地产服务行业(即地产服务业)是指与房地产业相辅相成、共存共生回的偏向于房答地产行业的服务业。
房地产综合服务业包括研发、规划、设计、销售(包括楼盘代理、经纪)、物业管理、投资顾问、评估等相关行业。在房地产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房地产综合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房地产产业结构演化走向、城市转型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房地产综合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房地产业在现有条件下,要走出一条全新的房地产发展道路,关键在于能否全面创新建设房地产综合服务业。
(3)房地产之后什么经济兴旺扩展阅读:
房地产综合服务业发展经验表明,建设房地产综合服务业必需三个基本条件:
1、一是巨量的房地产信息,并且实现即时通讯与信息完全共享。
2、二是遍布城市社区和主要街道的连锁门店。
3、三是具有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这样才能把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有效联动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❹ 房地产公司的重要性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是增强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由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房地产业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
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房地产业是构成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增长发动机的主要拉动力量。我国自1998年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07年,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3614.23亿元上升为25288.8亿元,年均增长24.14%;房地产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3434.5亿元上升为2007年的11854.3亿元,年均增长14.76%;高于年均国内生产总值12.8%的增长速度。
2.房地产业带动性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房地产业除了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外,由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链中处于中间环节,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能通过前向效应带动建材、冶金、机械制造、金融等产业,通过后向效应带动装修、家电、金融保险、仪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兴旺繁荣能够有力地带动很多产业的兴旺繁荣。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关联度达1.416,其中对金融保险业和商业的带动效应最大,为0.145,两者并列第一,而对建筑业的关联效应为0.094,居第二,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值相近。所以,当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或者其他困难时,通常都会采取相应的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政策,以发挥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这一特点来拉动经济增长。
3.改善人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民生问题,而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加快城市住宅建设,解决人民住房紧张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物资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需求。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近十年,全国新建住宅和人均住宅面积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4.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
财政收入是衡量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房地产企业上缴税金近十年持续增加,从1998年的139亿元快速增长到2007年的1660亿元,房地产企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比重由1.41%上升到3.24%,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在财政收入中占有较重要地位。
❺ 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什么行业反而兴旺(要正当行业)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大量优质资产可以进行收购.等经济复苏再一起售出.
经济萧条的话,资产评估机构应该比较繁忙一些..但是利润就不知道了..
❻ 房地产还能兴旺多久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大量农村人口或是民工或是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各项基础设施都会显得不足,其中就包括房地产,只要城市还在扩张城市人口还在增加房地产业还是会兴旺一段时间的,可能中间会出现调控来抑制房地产市场如今年,或许会因为一些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导致市场的萧条如98年,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房地产从比较长远的一段时间总体上还是上升的还是会兴旺一段时间的。
❼ 需要几个房地产泡沫造成经济崩溃的较详细案例。
从1985年香港房地产市道复苏算起,到1997年房价则上升了近10倍,并且在1997年到达顶点后,泡沫开始破灭,楼价一路下跌,至2003年年中香港楼价已下跌70%左右,导致大量负资产——持有物业的市场价值已经跌至按揭金额以下——人士产生,给香港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轮周期性上涨历时13年,下跌过程达6年,至2003年底才慢慢有复苏的迹象。
1997-98年金融风暴的“尾巴”在香港掠过,威力无比。由于香港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内部成本和价格结构无可避免地向下调整,造成不少痛楚,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本地生产总值下降,失业率上升等。尽管香港经济基本因素维持稳健,但上述形势正为炒家营造了发动攻击的有利条件。1998年夏天,香港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果然受到严重的投机冲击,金融体系的健全受到威胁。到1998年8月,特区政府毅然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了一场具争议性的干预行动,击退了炒家。在这次入市行动中,特区政府购入以当时市值计约150亿美元的香港股票。到1999年9月,该批股票值已升值至260亿美元,也保住了港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但是,香港投资者却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户均损失达到250万元港币。许多家庭因此破产,万劫不复。
1997-98年金融风暴袭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压力下,经济架构及社会现状出现实质改变,知识经济使以往的商业模式新陈代谢大大加速,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投资及职位越来越不受保障,贫富悬殊、社会分化、工作及生活方式改变等问题亦令他们感到不安。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认为,令香港人之中出现大量物业富翁和其后出现数以十万计的负资产家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变化所致。
这些年,笔者跟各个层面的香港人打交道,他们中一部分人似乎仍然未能从资产爆破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并产生了一种非常负面的心理状态,香港评论家称之为“资产泡沫爆破症候群”,其特征是为当前的处境和问题,跟香港人接触发现,普遍都有一股子气,应该说是一股怨气,那就是需要寻找替罪羊。政府、公营机构、企业、银行、传媒、内地新移民,上海、新加坡与香港争夺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甚至邻近地区的崛起,都成为香港人埋怨的对象。1998年以后,香港人的自我形象愈来愈低落,社会气氛愈来愈意气用事,二者相互交织,逐渐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下去,香港社会的动力,会在内耗中消磨殆尽。
香港总面积只有1078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能够开发利用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30%。所以香港政府一直非常谨慎地沿用较为严格的土地供应政策。在香港,对于房地产,人们通常称之为物业(Property),在美国,当地人则称之为住屋(Home),物业和住屋两者所指的,其实是同样一样东西,都是人们居住的这个建筑空间。仍有微妙不同,“物业”一词强调的是转售的价值,而“住屋”一词着重的是功能方面。“物业”包含住屋的功能,同时也有保存财富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不断上扬的地产改变了香港人的投资和消费习惯,有不少人倾其所有投资在房地产上。在城市化过程之中,政府不断建设新市镇的一系列政策(如公共设施完善等),直接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强。香港几十年来都享有增长,主要基于过去几代人的努力及坚定不移的信心,西方经济蓬勃及中国持续增长亦为这个区域增添动力,每次经历危机或金融风暴,香港社会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而这种信心又体验在房地产的兴旺之上。港府每年财政预算的30%左右来自土地拍卖,政府从地税和印花税上获得的收益经常在财政收入之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同时香港的大地产开发商又是上市公司,从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中政府又可间接得利。另外,曾经火爆了十几年的房地产不仅制造了像数家香港巨型家族企业财团,而且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队伍。香港700万人口中,高峰时期,几乎有接近一成人在从事着房地产业从调研到建筑到销售等一系列工作。
不仅如此,香港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给房地产贷款,因此银行的赢利也和房地产有密切关系。香港的问题在很多方面都与危机前过度乐观的心理因素有关。在经济持续上升的年代,人们对于物业的信心会随着财富的储存而水涨船高,国际游资流入带动房地产升值,房地产升值使得人们信心倍增。其实,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资产价格不断暴涨,本来已蚕蚀香港的竞争力。香港要发挥它的金融优势,就必须让房地产价格降下来。
香港地产泡沫的形成与1990年代港英政府严控土地供应量密切相关。1990年代初,在香港经济蓬勃发展拉高土地需求的时候,港英政府并没有增加土地供应量。1995年以前,香港每年私人和政府盖的房子加起来不超过4.5万套,远低于市场需求。到1996年的时候,在香港要买房,还得先花150万港币买一个“买楼的号”。1997年,特区政府接管香港后,为了遏制涨得离谱的房价,高调推出“八万五计划”,即政府每年推出8.5万套政府补贴公屋,以不到市场价两成的价格出售给合资格人士。这年夏天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房价一泻千里。大伤元气的香港私人房地产业再遭遇大量政府补贴公屋的冲击,显得雪上加霜。香港2001年8月份的个人破产数超过了1997年全年的破产数。另外,以对房地产商贷款和为买楼人做按揭为主要业务的香港银行普遍出现了坏账。
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主要表现在:第一,房地产市场规模庞大,涉及到千家万户,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上涨和回落,往往以数十个月作为单位。因此,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希望看到调控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房地产市场这个庞然大物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第二,经济重心不能过分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必须多元化。香港经济被房地产行业套牢,而且,几大家族垄断经营,完全扼住了香港经济的咽喉。李嘉诚等少数家族财团从事房地产垄断经营,在外资的推动之下,加速推动香港资产的泡沫化,使得香港的经济基础极其脆弱。第三,必须强化金融系统风险防范机制。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后的6年中,香港的地产价格阴跌不止,但香港银行的贷款拖欠率仅有小幅增加。虽然出现了很多警告的声音,大量出现的负资产也并没有危及香港的金融系统。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得益于自由市场充分竞争一百多年之后,香港银行业形成的自身严谨的风险控制机制。第四,香港市场狭小,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度大,容易形成“房荒”。为了缓解这一局面,防止出现下一轮房地产泡沫,特区政府应该开发港九西部地区,推进与深圳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