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产开发 > 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3-11 11:17:21

❶ 我国房地产的现状是什么

完善我国房地产税费制度的思考
房地产税费制度是房地产市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房地产税费制度,对于充分发挥国有土地资源的效益,防止其流失,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常发展带给我们对现行房地产税费制度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现存制度的弊端和国外相关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税费制度的一些建议。

房地产 税费 完善 宏观调控

税收杠杆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房价飞涨,房地产业发展,大到影响市场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国土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小到影响城市居民能否安居乐业。在这种持续高温的态势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为遏制畸高房价,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税收的杠杆调控作用不容忽视。科学的房地产税费改革比其他控制土地、提高利息、加征房地产转让税等控制房产热的措施都要有力有效。因此,完善我国房地产税费制度发挥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已是时之所需,势在必行。

一 我国房地产税费制度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房地产税费制度也逐渐确立和完善。我国的房地产税费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房地产税收,一是房地产费。

(一)房地产税制

经过1994年税制改革,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在税种的设置、税目、税率的调整、内外税制的统一方面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按照征税客体性质的不同,可将房地产税收分为四类:流转税(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化建设税费改,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2005年2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就《中国房地产税收政策研究报告》进行研讨。该会议明确了我国从2005年开始就新的税制进行设计,并在合适的城市进行模拟运行。政府目前正积极推进以“明租、正税、清费”为改革方向的房地产新税制的改革。

(二)房地产费制。

房地产费是指在房地产市场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它是国家机关为房地产方面提供某种服务(管理)或国家授予他方开发利用国家资源而取得的报酬,它也是国家在房地产方面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根据有关规定,现行的房地产费主要有三类:一是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在房地产一级市场向土地使用者收取的土地使用费,主要包括地租,国家对土地的开发成本,征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二是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管理房地产业所收取的费用即房地产行政性收费,主要包括登记费,勘丈费,权证费,手续费和房屋租凭登记费及其监证费;三是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或事业单位为社会或个人提供特定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即房地产事业性收费,主要包括拆迁管理费,房屋估价收费等。

二 现行房地产税费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不同的税种,我国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行着多层次的调节,但现行的房地产税种的设置,绝大部分是参照其它行业的税种,没有考虑到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因而这些税种结构已不适应房地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宏观税制的缺陷。

首先,房地产交易缺监控,税收征管难度大。一是没有普遍建立起房地产评估制度,房地产交易只能以实际成交价为准,加之法律又没有设置针对明显低于市场公允价的房产交易,政府有权优先收购的规定,这便为炒房提供了条件;二是没有严格的注册登记制度,使税务机关面对纳税人的虚假申报常无从查证。其次,“隐形市场”中逃避税,国有资产流失大。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但未补交出让金、补办出让手续,或集体所有土地未经国家征用即也是未交出让金,而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对此两种情形是采取行政处罚措施还是征土地增值税,如果征,如何计算增值额,这些都是法律的空白。第三,出让、转让土地界限不明,税收征免难以确定。一是两类所有权土地纳税主体难以确定。法律规定我国土地所有权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城市管理法》又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这样实际上集体所有土地正在逐步国有化,使两类土地所有权在现实中难以确定,并使派生的土地出让、转让不易划清,从而影响了纳税主体的确定,具体的征免界线也难以把握;二是性质不明的房地产公司,征免界限难划定。目前许多“房地产公司”挂靠国土部门,又是法人又得履行行政职责,体现政府意愿,致使税务机关很难分清公司业务中哪些属于政策性“代理”,哪些属于“自营”项目,征免界限难确定。

(二)微观税制的缺陷。

首先,税种分布结构不合理,保有环节相对偏轻。这个环节主要调节政府与房地产占有者之间的收益分配,目前的结构会使土地成为保有者的无息贷款,加之保有阶段的增值几乎都流向保有者,致使更刺激了房地产投机行为;保有阶段的低税负致使流通环节负担过高税负,助长了隐形交易,逃税现象。其次,计税依据不合理,税负不平等。如房地产税从价与从租计征税率差别甚大,导致隐形市场泛滥;现行的契税区分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纳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都实行内外企业有别制。第三,单个税种征税范围有待扩大。一是现行税制中除耕地占用税外,其它各项税种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征税主体均不包括集体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和附着物,这无形中丧失了国家对这部分房地产的管理和调控;二是城镇土地的规定中也排除了机关、人民团体、军队、以及由国家财政拔款的单位自用个人所有的非经营性房地产。

(三)税费关系缺陷。

首先,房产费项目过多,征收不规范,费明显重于税。目前行政收费多缺乏法律依据,行政机关主体不一,乱收费,乱摊派现象严重。据了解北京征收的各种费有40多种,有的地方多达近100种。据调查,房地产业的政府收费占到了税费总额的75%以上,土地成本中,收费项目占30%,土地出让金占50%,税占20%,明显费大于税,权大于法。其次,税费并举,重复课征,双重负担。最为突出的例子是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营者既要支付土地使用费,又要缴纳土地使用税。

三 借鉴国外经验 完善税费体制的改革与建议

(一)各国税制的共性

1以税为主,费为辅。国外一般要缴纳的房地产规费仅占房地产价值的2%左右。并充分遵循“谁受益,谁纳费”的公平原则。

2重保有,轻转让的税收分布结构。各国土地税都由土地保有,经营,取得三征税环节组成,各国房地产权属转让的税收较少,而重视保有环节的征税。

3坚持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基本原则。除公共宗教慈善等机构免税外,其它均为纳税对象。少税种避免了税种复杂带来的高管成本和重复征税的不公。在前两者实现的前提下,低税率实现了税负的减轻,保证了稳定的财政收入。

(二)我国税费改革的建议

1规范我国的法律体系,健全宏观税收配套体系。

首先,要完善房地产税收法规。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的层次较低,涉及房地产业的大多是行政法规和规章,缺乏足够的法律统一性和权威性。“有税必有法”,为了维护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制定相关税收法律,依法计税,减少行政干预。其次,建立完整而系统的房地产评估制度,即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督下,由具有专业资人员组成的专门机构。等时机成熟悉后再建立房地产评税制度,在税务部门建立房地产的评税机构,对纳税人应负房地产税额给予法定的评估。第三,建立房地产管理机构与税收征管机构的信息沟通制度。规范的财产登记、房地产估价、咨询、工程监督、代理交易等内容的房地产服务体系,为税务部门提供客观的征税信息和专业化服务,协作税务部门搞好房地产税收的征管工作。

2设计税收体系,完善微观税收制度。

第一,税收分布结构合理化。重视对房地产保有的征税,开征统一规范的不动产税,强化保有课税,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业主低效率使用财产,推动房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方面政府参与资源再分配,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再者,可以分担流通环节的高税负担,扼杀不规范的隐形交易,;第二,改变计税依据,调整税率,扩大征税范围。以市场评估值作为计税依据,基于“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设置幅度比例税率如市中心地段的税率高于郊区,使计税更合理,更具监督性,收入更有弹性。城建税应以纳税人的经营收入为其计税依据以体现税收平等原则。对于房产税从租与从价计征也作相应调整,使税负更公平;税率做适当调整,如适当调低契税税率,适当调高印花税和耕地占用税的税率,加大调节力度,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将农村非农业用房,纳入征税范围,对城镇内所有,使用土地和房产的单位和个人都征税。第三,改革内外有别,统一城乡税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合一加快了内外资合一的步伐,实行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情况。改革城乡有别的双轨税制,营造宽税基的税制环境,增加国家对所有土地的监督和调控。

3协调税费关系,建设和谐税费体制。

第一,清理压缩收费,简化收费项目。收费的杂乱多带来的是开发建设成本的过高,最终构成了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将部分费改税,减少重复征收现象,可借鉴国外将收费项目圈定在:不动产转移手续费,登记费,公证费,对集体所有土地征收收取工程受益费(政府进行一次土地投资向周围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因该投资使其价值提高的费用),差饷(向物业使用人收取的费用)四类中,税费可由税务机关集中征收、集中管理、分头开支,这样可以简化办事程序,加大政策透明度,既可保证财政收入,又可稳定房价,保障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第二,明确租税费概念,理顺三者关系。将本质上属于地租的土地使用费纳入地租体系,并做相应的更名,如土地出让金可改为土地批租金;理清税费层次,避免带给纳税人双重负担,如取消城镇土地使用税,避免缴纳土地出让金后的重复征收,同时加强对划拨土地使用权范围和审批权限的控制;将土地闲置费改为土地闲置税或空地税,加强税收调控职能。

结语

任何一项制度都是在实践的洪流中不断完善的,房地产税费制度亦如此,我们应立足税收的基本原则,结合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以实现公平与效益的统一为目标,建立税种科学,税负合理,分权恰当,收费简化,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基础的税费体系。

❷ 今年我国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有哪些

目前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来势凶猛,影响的面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和必将越来越严重地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为了及早防范,把经济危机对我国影响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尽快地顺利度过危机,特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减少失业的人口
1,稳定农村人口
大批农民工因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必将回流到农村,造成农村劳动力的过剩,但如果不采取措施这部分人不能稳定在农村的话,势必又将回到城市造成城市就业的进一步紧张。
所以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收购价格,降低农资用品的价格,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必要的补贴。改进农业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保证农业用电、用油、化肥、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的供应,从重打击坑农、害农、损农的现象。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工作的,在资金和待遇上给予扶持,原则上收入应不低于在城市里工作的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只有帮助农村留住了具有先进农业知识的人才,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才能够有希望实现。
近三年不在农村招兵。
扩大大学、中专的招生,避免中学生过早地进入失业的后备军,至少推迟到三—四年之后。减少目前经济危机时期的就业压力。
2,优先解决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近三年军队、公安、公务员、村官一律在大学本科中招考。
扩大研究生(包括职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专升本的招生人数,把一部分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吸收到高校进一步深造,减少目前他们对就业的压力。
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应届毕业生若未能及时与工作岗位签约的,可以免费接受一年左右的就业的培训和进行创业的实践。所需资金统一由国家财政解决。
鼓励大学生上基层和农村、边远地区,国家给与一定的扶持。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给与一定的扶持。
3,稳定城市职工队伍
除关、停、并、转的企事业单位外,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准任意辞退原有的职工(工龄在三年以上)。如果确实在工作岗位上无法安排的,可以组织新岗位的培训,培训费用由企业和国家共同负担。企业辞退工人应征得工会的同意。在城市中的家庭应能保证至少有一个主要劳动力就业。
减少失业不仅可以稳定人民的生活,也是扩大内需的要求。
二,进行城市中工业的结构调整
原则上不兴建影响环境、浪费原材料多、耗能多、能效低的的新企业。
淘汰原有的耗能大,浪费原材料多、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
加大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各科研、企业单位应引进创新人才,扩大技术基础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争取在这个经济危机的时期,创研出一批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新产品。
三,在国际商场上向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在一切国家以价格和质量的优势与他国作你死我活的竞争,宁可赔本不轻易放弃一个市场。
四,扩大内需
1,适度的通货膨胀,
2,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3,发育农村商品市场,
4,创造需求、引导消费,
5,降低利率,
6,降低税率,提高出口退税补贴。
五,稳定股市,给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
六,改进国内的基础建设,发展交通、电力等能源设施。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七,发展军事工业,进行航母建造,引进军事新技术、新式武器装备,同时出口武器装备。
航母和铁路建设无疑可为中国的钢铁工业提供使用钢铁的场所。
八,鼓励中国人超前消费。
没有消费就不会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再生产。没有生产和再生产就没有工作岗位,没有工作岗位就没有工资收入,没有工资收入,就没有消费。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就成为一句空谈。

2008年进入9月份,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从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最终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短时间内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动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同时中国虽然在今年顺利完成奥运会的举办,但2008年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一些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已面临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为此,执政者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在十七大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加大民生保障的措施,但在经济发展受到外界冲击,内部原有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呈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经济和制度的转型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的振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手段。但具体如何操作,是继续以往粗狂的投资带动增长,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大大小小面子工程、腐败工程来实现内需扩大和经济规模扩张,还是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暴露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调整,解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顺利渡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以此危机为契机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采取政策和措施有:
1.
加速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全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制度,重点是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社保体制完善程度不仅直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水平,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往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保障覆盖全面、分配更公平和公正、制度完善,而且其发展极其倚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加快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大全国性统一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来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手段,并且通过这个全国性网络建设来推动相关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IT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网络投资来扩充内需比通过对占地资源大的高速公路重复投资以及各种面子工程建设来推动内需更有意义;
2.
加快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提供此类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种,并提高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其它方面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内需。
3.
改进社会的分配制度,减少和遏制通过权利和社会资源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措施有充分利用反垄断法,促进民生领域的市场竞争,降低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成本;此外通过改进和简化税收制度、削减政府服务收费项目也可以达到调整社会分配的目的。如减少部分税收品种和数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等)也可使广大民众增加收益、减少支出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
4.
改革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和房地产发展策略,对各类建筑物收取物业税同时由国家向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措施,但并不能平衡和解决主要矛盾,只有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房产所有者征收高额物业税或不动产税,同时将收取的费用向全体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用于改善全体公民的住房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制度的公正和公平及国家承担对公民住房保障责任。具体公平、科学、可操作的物业税收取和住房公积金发放参见《物业税征收及国民房贴发放》;
5.
改革和重振金融体系,构建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详见《多层次证券市场建设》)、完善发行、交易、监管制度,稳定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银行和保险业的安全、稳定。此外应慎用金融衍生和创新工具来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因为新的措施往往存在缺陷,使交易制度更复杂、问题更多、监管更困难,增加市场的波动,也提供更多的寻租腐败机会,其弊端已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充分暴露,中国应尽量吸取教训;此外一个完整、清晰的发展规划也不可少,那种抱着石头过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方法应该摒弃,现在已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已付出足够大的学费。管理者必须吸取以往教训从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以科学、三公和可持续发展位理念制定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促进金融的健康和稳定;
6.
取消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人口发展计划。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由于过去几十年始终坚持这个错误政策,社会老龄化趋势将越来越快,难以逆转。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必须由人来实现,如果社会人口衰减灭亡,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最终也会消亡。在当前形势下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会释放过去几十年压抑的生育欲望,一方面可以因部分育龄妇女由于生育和育儿而减少当前就业压力,同时新生婴儿及母亲会对社会增加需求必然增加就业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但最重要的是能挽救目前社会和家庭人口倒三角发展危险形势,恢复自然的人口结构和比例,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7.
制定鼓励职业妇女返回家庭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推行男女平等的政策,妇女的劳动权利获得保障和尊重,也促进社会文明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但该政策也增加国家解决就业的难度和劳动保障制度执行力度,同时当前社会主要还是由家庭组成,工业化后特别是在城市中妇女大量就业,一方面造成就业难,另一方面也给家庭带来许多困扰,如家务、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这些家庭事务直接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体验,从而影响国民生活幸福感受和对个人、家庭及国家、社会信心,如处理不当,会威胁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事实上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中,妇女也未必都进行工作,也有相当部分比例在家相夫教子,这也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国家完全可借鉴那些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在尊重每个人就业意愿的情况下,允许和鼓励妇女根据自身情况全职或半职回归家庭。具体可采取措施有:对登记在册的已婚无职或休职妇女根据家庭收入返还部分税收、发放一定补助;对半职或临职人员补助交纳三金;增加妇女产假和婴、幼儿哺乳、教育假期,减少妇女缴纳社保三金的年限等。中国妇女在家庭地位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法律来保障,如各种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到位,不仅可以保持建国来妇女已取得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更将推动妇女更多精力关注在家庭事务中可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投入更多精力于下一代的教育、多尽赡养老人的义务、减少社会职业竞争和压力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
8.
尽快推出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政策,引导和培养节约型社会。开征高额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加快水、电等民生资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占用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改变目前低效高耗的发展模式。此外还可从资源税中提取一定比率的税收收入建立国家战略物质储备基金,对一些重要关系国基民生的资源建立国家储备,一方面可以减缓国内经济衰退造成资源型企业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也可乘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价格回落的时机低成本地实现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旦该战略目标实现,有助于我国获取这些产品的国际定价权从而有能力在这些领域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此外在进行这些领域改革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给与一定的补贴,争取多数国民支持,毕竟这些改革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应尽量减少改革成本和阻力,争取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9.
其他政治和外交对策。(略)

改革开放三十年,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经济总量和人均值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并且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挫折和不和谐的方面,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愈来愈明显,阻碍了社会更平稳、健康发展。在外部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动时,原来积累问题和矛盾会凸现和激化,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作为执政党已有明确的思路和响亮的口号,那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具体政策制定和操作上能不能摆脱现有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束缚,真正以全体国民和国家长远利益为准,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和迷团,引领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国民安康幸福,我们将拭目以待。

❸ 我国一直对房地产进行不断调控,如果不调控会有什么后果

房子是每个人这一生当中可能都会买到的,因为有了房子,也就是说在这个城市当中有了自己的家,不管你在这个城市打拼有多么的辛苦或者说多么的劳累,只要是回到自己的家中都会感到有一点点的幸福。所以说有的时候房子是我们每个人当中也是奋斗的一个目标吧。

所以说国家调控房地产也是有着它的原因的,因为他必须要让这个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住上自己理想的房子,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措施吧,这个就是说房地产一直不调控,那么房价会搞到大家根本就不敢去想,或者说根本就得靠租房子来过日子,我觉得这种很不好。因为有的家庭在孩子上学的时候可能就得说需要一套房子,比如说在这个城市生活的那些个人们,他们必须要有一套房子才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学。

❹ 分析引发我国房地产行业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文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选择加息来防止继续通货膨胀的严重,但是加息即提高存贷利率,也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间接升值。因为所谓汇率,无非就是人民币作为一种货币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国际热钱的流入。据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测算,自2005年五年来实际流入中国的境外短期投资即1.75万亿美元。外资的流入进一步增加了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形成物价上涨的直接压力。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为了对冲通货膨胀风险,减少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大量的资金会转投房市以期保值增值,从而推动房价上涨。这是因为,房地产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工具,于是大量资金转向了房地产行业。因此,通货膨胀会推动房价上涨。
(三)房地产泡沫的危险
此外,由于我国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可能会产生住宅房空置的现象。即生产过剩,但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也就是,这些住宅已经超过实际需求,成为绝对过剩的商品。即超出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人们没有购买力去购买商品房。一方面,大量商品住宅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大量低收入家庭不能买房,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房作为一种投资品,大量资金涌入,制造出市场繁荣的虚假信号,其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使得开发商盲目增加投资,大量资金集中于房地产,最后商品房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脱节,容易造成房地产泡沫。
三、对通货膨胀的预防及房地产的控制
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的压力,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控:
(一)灵活的货币政策
笔者阐述了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导致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由于国家财政不平衡,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大量货币,所以现在的关键是应该使货币供应量的水平达到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均衡点的位置。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回笼多余的货币,抑制总需求的过快增长,比如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贷款投向、积极回笼货币,运用各种直接、间接的信用工具等,适时适度地调控货币供应量。
(二)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国家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监控,及时解决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严肃查处房地产交易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的各项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监管,尤其要强化预售资金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强化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后监管,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改变的,应由政府收回,另选地块供应。
本文介绍了通货膨胀的本质,并且对房地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人们的心理倾向是认为房地产投资有良好的对冲通货膨胀的能力,所以资金纷纷转向房地产行业。因此,本研究的结论表明,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应从经济、金融各个方面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使我国经济得到稳步发展。

❺ 我国对楼市做了怎样的调控

要深层次解决楼市治本问题,必须总结过去的得失,推进「双轨统筹」的楼市制度框架,配之以土地、投融资、税费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共同攻坚克难。自 2016 年「9?30」新一轮楼市调控以来,各地调控举措密集颁布。进入 2018 年,我国楼市调控从严基调依然未变。据中 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已超过 76 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多数地方房价已经从 2016 年的疯涨状态逐渐降温,2018 年 3 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0.6%。

❻ 2012年我国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是什么

房地产调控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业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促进房地产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与整体优化,实现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活动。2012年11月,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表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
第一,被人们视为降房价的最有力的武器,征收房地产税的试点城市不会扩大。据悉,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不会着力扩大房产税试点城市,而是全力推动“应用房地产评税技术核定交易环节计税价格”工作。根据财政部、国税总局的要求,自2012年7月1日起,将在全国推行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

第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回归理性。今年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从当初确定的1000万套减为700套。在2011年全年开工指标的落实工程中,部分地方出现以圈占施工围挡、开挖基坑的方式注水保障房开工率的问题,住建部此后出台了以“1/3完成基坑混凝土浇筑、1/3出正负零(地面)、1/3主体结构封顶”的考核标准。

第三,各地的金融机构开始将首套房的贷款利率回归到了基准利率。全国多地首套房信贷利率悄然出现了变化。在北京、广东、上海、湖北等地,原先高企的首套房贷利率开始回归基准点,部分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甚至再次推出了首套房的信贷优惠政策。

第四,国家允许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公租房项目。在1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正式披露,允许地方试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其中北京、上海已获批准。

❼ 你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世界上没有不颇得泡沫,吹得越大,摔得越重,面对我们的滞胀的经济,面对越来越尖锐的社会矛盾,面对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步步紧逼,中国到了十字路口。一些爱国的政治家顶着压力,冒着巨大的风险,改革,首先是要给房地产施以饥饿疗法,饿死它,让她从疯狂的老虎变成温顺的猫。发展实体经济,增加下层劳动者收入,扩大内需,利用税收平衡收入差距,利用政策关怀缓解社会矛盾。 房地产宏观调控不会简单首场,他是国内决策者两大阵营的斗争,是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斗争。

❽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您好,1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
1.1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
2005年,我国城镇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GDP的7.55%,占固定资产的17.9%;200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106.12亿元,同比增长28.5%;2007年,完成投资13158亿元,同比增长1.6%;2008年,全国房地产投资15759.3亿元,比去年增长19.8%;2009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1~6月同比投资增长速度已达24.2%,超过上年同期增速0.7个百分点。可见,房地产业投资已在我国形成较大的规模,并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1.2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目前房地产价格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使普通居民无力购买所需住房。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主要是由于商品房的成本因土地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健全而提高,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不规范。
1.3商品房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影响中国房地产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学者分析,住房供应结构中经济适用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等政府调控房源应占总房源的30%~35%比较合理,但现在市面上商业营业用房、别墅、高档公寓的比率较大,无法满足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引发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造成以上事实的原因,除了房地产商贪图大的利润之外,还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费用是一些地方财政非常重要的来源,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地方的税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地方政府在决策上的偏激性也导致了商品房结构失衡。
1.4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2006年以来,外资投资房地产增长较快,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机构直接购买在建项目和成熟物业等较为集中,至6月底,新设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同比增长25.4%,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7.9%;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商品房一季度结汇同比增长2倍以上。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过猛,市场准入规则不够规范,扰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房地产销售市场上也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而在“售楼中心”没出之前,房地产开发商对“期房”的大肆宣传和炒作成为现今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投机者借助“期房”获取了较大的经济利益,而普通的房地产消费者却因为所购买的“期房”与现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由于普通的房地产消费者掌握有关建筑业知识的有限性)造成了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此外,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对现房销售时的房价优惠打折等一系列的优惠活动,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控制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的政策措施。
2.1加强商品房结构规划的管理
针对我国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就需着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此外各地还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计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只有有效的调整了商品房结构,才能解决商品房市场供求失衡的状况。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税收来调控商品房结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人均居住面积来征收税款,根据各地方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测量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我国城镇人口标准居住面积,对超过标准的居民征收房地产征值税;二是通过调节高收入群体购买高档住房的市场调节价,实现高收入群体和低体收入群体的贫富之间的转移支付,以此来调节住房结构的矛盾。
2.2确定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考核标准
房地产虽然在我国如火如荼,但并非像某些开发商所说的那样,完全是来自市场需求因素,而在于一些更加诡秘的潜制度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形成的神圣联盟。这一神圣联盟即是‘你发财、我发展,成本社会掏’的畸形增长模式。地方政府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为房地产推波助澜。为此,必须科学拟订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考核标准,减少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长、财政收入增幅等,增加社会性指标,如人民群众社会幸福度、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和谐度等,以避免地方政府为单纯追求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而大批出卖土地、大规模开发建设等,以减缓政府政策对房地产业的推动力。
2.3引导房地产的理论管理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有房价天高、嘘声一片的状况,其真实原因是在于市场需求过高但不理性。政府对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公共政策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说可以分为降低社会公众主观差距和减少客观差距的政策。首先,政府应实施引导性政策,宣传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应有的理性消费观念,避免不分年龄、收入段的盲目攀比、超前、超能力的商品房消费、投资理念,以降低社会公众的主观需求。其次,政府应实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卫生保障等减少客观差距的政策,帮助社会公众提高有购买力的住房需求,通过扩大有购买力的需求,使房地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积极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
首先,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尊重经济规律,通过颁布产业发展政策和货币、税收等各种手段与措施,科学调节房地产发展的结构和速度,力求在动态发展中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均衡。如拟订不同时期、区域、开发规模与类型的房地产利润的核算标准,对价格成本比较高者征收累进税,在确保房地产开发商一定利润回报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其次,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开发、销售等市场监管制度规章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行为的监管,制止房地产开发商与部分地方政府官商勾结、寻租等不法行为,确保房地产销售市场信息对称、公平交易,切实降低交易成本。
2.5弱化外资对房地产业的助力
政府应通过对外资的行业准入、税收调节、融资渠道与方式等公共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在限制其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和投机行为,而将其投资热点引导到基础设施和城乡公用实施建设中。这既能保护国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利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外资在房地产业的强大示范效应,从而弱化我国房地产业的外来助力。
2.6制定产业政策,追求公共利益
“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反应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并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永恒的目标,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首先,政府应树立“只有共享、才能和谐”的管理理念,一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活动均要体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房地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成果。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房地产发展中的角色地位,通过建立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其民生、公平、和谐的政策目标。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要规范房地产建设住房结构比例,尽可能增加中、小面积的商品房供给量;二要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强制实施廉租房制度,将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资金转为建设廉租房,通过扩大廉租房建设规模,对低收入家庭给予房租补贴等以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维护社会公平。
再次,政府要给予社会公众个体作为弱势群体的组织化机会,鼓励其建立合作组织和维权组织,增加市场竞争力,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望采纳

❾ 中国房地产疯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不外乎都是“房地产调控何时能够放松?”。因为但分懂点经济的都心知肚明,只要政府允许商品房存在,所谓的“限购”总不会长久之计。中央的决心再大,目的也不过只是抑制和促进房价回归合理,而非不让去建商品房,取缔房地产市场。内地房地产市场近二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直到泛滥成灾一发不可收拾的全部过程。在经历了上一轮(2007-2008年)房地产疯狂上涨,以及随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短暂下滑之后,预感到将会发生的更大的房地产危机。 两条房地产的基本原理:1)住房需求“1+1”任选一个人在城市里,都要至少有一张床有一间房;2)中国住房需求=13亿人口×GDP“13亿”指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基数;“GDP”则指中国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富人群增长数量; 中央政府从2003即开始了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而实际的结果尽人皆知不用在此缀述。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调控屡试屡败,无终而果呢?概括起来说,就是政府制定的政策自始至终也没有真正找到中国房地产疯涨的根源,每一次调控无不是头痛医痛,脚痛医脚。中国房地产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在房地产而在城市化、在国家的政体、在多年来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太多复杂的因素搀杂其中,所以,解决房地产所出现的问题,只对房地产下药永远都是头痛医痛,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这些复杂因素中,最主要的几点给罗列出来: 一,政治和政策问题:土地财政、现行土地出让制度、财税体制、房地产税制体现系、城乡土地二元制、土地出让和开发中的官员贪腐等等,这些问题能否改观尚不得而知。二,政策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需要政府去投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保障;同时以市场化解决中高收入人群居住以及合理的房产投资。保障性住房问题,中央政府是在09年之后也才刚刚真正意识到,才开始动手解决。但初始实践和过于急躁,其决策水平和解决手段上现在看都尚属小儿科,现在采取的“大跃进”方式,早晚需要修正。商品房市场现在是狗熊屁股硬压下来,在需求未解未疏的情况下,稍有放松能量就一定还会反弹放量。1999年虽有经济适用房政策推出,但由于粗放式建设,相关配套机制远不完善,经济适用房实施起来完全走样儿。2003年在当时建设部房地产业司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我即发言说认为经济适用房本身就是在制造泡沫。比如北京天通苑经济适用房包括一些影视文化名人整门栋的买下来投资,另一个经适房今典花园许多政府机关的高官都在里面买房,很多是用于投资,停车场里豪车遍布。2011年中央一边压任务要求全国建1000万套保障房,同时出政策重压房地产市场。各地方城市最终上报的保障房建造数量是否真实不得而知,符合既有保障条件的有效供给过剩乃是必然。而房地产市场一片冷清的背后,并没有真正压下去需求,巨大的需求在待势而发,其积聚的能量一定只会强过09年,而绝不会次之。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处理保障房和房地产市场之关系,虽然显示了中央对于抑制房地产泡沫和进行经济转型之决心,但方式未免过于武断。结果可能会是所有人不愿意见到的,保障房和商品房市场都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三,土地、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土地出让金收入早已是地方城市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各地城市近年大规模兴起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强后盾。此一轮房地产调控之严厉,瞬间断了各地方政府的财路。某种意义上讲,对房地产调控最大的抵触并非开发商,而是各地方政府。地方发展的冲动是推高房地产的引擎,真要想抑制谈何容易。上述所罗列几点主要影响中国房地产之因素,其实是一张中国错综复杂的房地产利益关系图谱。关于细节的展开我想许多人早已有过无数次论述,这里没有必要重复赘述。本文所要阐述的核心是要说明一个很少有人提及的,却又是中国房地产最为适用的简单的“房地产原理”,就是“住房需求的1+1”和“中国住房需求=13亿人口×GDP”。首先说“住房需求的1+1”。一个人居住于某地,起码要有一张床,稍有条件的则要有间房供其居住。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世间道理。“中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所以房子的数量也必然是第一”。对不起,这并不是我所要说的判断结论。本人想要强调的是,在当代中国,影响住房需求的关键是要看人口的移动。移动带来增量需求,也带来了我们难以解决的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在这里有必要重提“春运”这个让国人一年一次无比敏感的字眼。官方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春运客流量达到惊人的31亿人次。这个数字在2010年时是25亿,2005年则是17.9亿。春运客流总量是全国就业流动人口的直接体现。这一点,相信不会有人有所质疑。也就是说,这个宠大巨量的流动人口除了在自己家乡的房和床之外,在他们的工作生活地,至少还要有他们的一张床和一间房。而我们从2005年到2008年,再到2012年春运数字增长之快速变化之大,无疑也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七年间,随中国流动人口的急速增加,就业目的地城市的住房需求也一定在同步快速增长。我们再去看中国城市的房地产,这七年间,中国房地产恰恰是最快速增长的七年。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城市,城市中高端商品房市场的需求与这个城市空港客运量变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北京首都机场自T2候机楼建成之后,虽然2008年奥运会又抢建出T3,但一直运力追赶不上需求,运力不足始终困扰着机场当局。最新的消息,2012年北京首都机场客运量预计将达到93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而这个数字在2009年时仅有6500万!对京、沪、穗这几个作为核心开通的城铁、高铁的城市来说,城铁和高铁通车给这些城市输送了较之前更多、更庞大的外来人口。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乘坐高铁从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地进出首都。交通条件的改善,“来了就不想走的人”客观上进一步增大了中心大城市的长期住房需求的压力。信息和交通等物质条件的快速改善,对中国牵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特别是近年高铁超速建设,高铁对于所连接城市有何影响?给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连接城市的人口流动趋向呈何规律?其GDP以及产业经济的偏离或转移是否存在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真的希望归口的国家最高权威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社科院那些花着纳税人钱的学者们去认真系统地好好的多去研究,而不要整天到晚除了说房价涨还是跌,就是评开发商好还是坏。下面再来说“中国住房需求=13亿人口×GDP”这个原理。这个等式解读起来,比上一个“1+1”原理则要复杂得多。因为人口数和GDP对应着诸如:城乡差距、户藉制度、资源分配、行政体制、财税制度、城市化战略,以及人性学、人口流动学、马斯洛需求理论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美国总统里根卸任前的《最后一次演讲》里面的一段话:为什么有那多么人不惜冒着子弹射杀的危险,翻过那道墙(柏林墙)来到我们这个国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凭借一叶小舟漂泊过太平洋来到我们这个国土?……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土上的孩子,他们想到吃什么样的冰激淋,就可以吃到什么样的冰激淋。……因为我们知道,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们每个人的权利。人往高处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这个真理,我想更适用于当代中国。因为在中国近三十年高速经济增长过后,我们至今仍面对着有目共睹的巨大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地差距,我们仍存在甚至还在继续扩大着城乡民众接受教育的差距、医疗保健以及救护的差距、生活资源享受的差距、社会公共设施享受的差距,以及个人寻找发展、就业、创业机会的差距。“人往高处走”构成了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促使的人口往城市集中流动的基数规模。而出于创富和安全的需求,则让当代中国财富和富有人群过于密集的涌入大城市。回顾过去七、八年间中国房地产急速增长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发展最快、房价上涨领先的城市,绝大多数与这些城市的辐射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越强,外来人口涌入的压力也就越大,房地产上涨也就越快。比如北京、深圳、上海这几个城市,其辐射外来住民的范围都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杭州、成都、大连、青岛等城市属于区域性中心辐射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主体上都被外来购房人群所主导。从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去看,乡镇和小城市先富裕起来的民众移居至大城市,符合马氏理论的“安全需求”。山西煤老板在山里一夜暴富后,先想的是要把妻小父母以及他的财产移到相对安全的大城市;小县城里靠手工作坊积累起财富的江浙农民,也要想着把儿女送到上海、北京去上学前途才有保障。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让中国大陆13亿人口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但对于13亿人口基数下涌现的巨量的巨富阶层和中产阶级,离“小地方”进入大城市是多数人必然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村里的去县里,县城里的去省城,省城的人去京、沪、深,大城市的人向国外移民”这样一幅世界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移民洪潮线路图。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城乡差距,以及大城市与小城市资源等各方面存在的日益拉大的差距,房地产事实上只是中国大陆“财富马泰效应”的物质表征,是中国当下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的物化体现。一直以来总有一种观点在左右着政府的决策,这就是用“房价-收入比”判断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或者判断房价是否过高。我一直以来认为,此理论在其它任何一个国适用,但在中国绝不适用。原因只有一个:推动中国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力量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城市外涌入的“移民”。如果拿着山西煤老板的收入与北京或三亚的房价去做比对的话,房价高不高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业内一种说法是,全国的“县太爷”至少有八成人在首都有自己的房产;辽宁某市卫生局两个普通的干部在国贸对面的建外SOHO合着买了一个整层用来投资。此轮调控之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四环以内购买豪宅的客户超过六成为非京藉人士。所以,若要真正了解中国住房之需求,真要制定正确的房地产管控调节政策,前提则是必须要研判正确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向以及数量。在没有对流动人口进行理性分析判断的前提下,采取压制、限制之类的做法,其结果一定还会适得其反。

❿ 分析我国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2006年国家出台了第一个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时称“国六条”2010年出台了“国四条”以及“国十一条”2010年4月15日,前所未有的重磅政策:90平米以上购房首付3成,第二套执行首付5成利率1.1倍。从下午5点政策出现在各大网站,立刻影响到了北京房产交易市场。4月16日,土地挂拍政策大改革,日后难再出地王:首个“限房价”地块挂牌式的项目。弱化价格因素,防止高价地限制企业拿地,规模防止囤地试点限房价、限地价方式。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下发,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短期来说对地产有很强的抑制性,长期来看这些政策的打击力度还是不会到位。应为经过2008年地产炒家已经不是原来那样脆弱了资金已经非常充足短期的提高利率等措施只会让一些最后接力的炒房者受打击长期来看提高信贷率对炒房有一定抑制作用估计房价下降20%-30%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更笨上改变我国住房体制还是没用的我国目前来看只有开发商才能建房经济适用房占得比例太少而且都是开发商来建设商品房比例过大廉租房投入太少我国城市化进程还是比较快的短期难以满足普通人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我国不允许城市自建房、合建房这样一来只能由开发商建设这样无形中设立了垄断不能做到真正的自由竞争保护百姓自住用房还有使房屋销售透明化、期房将禁止转让、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链等多种问题都需要慢慢来解决

阅读全文

与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原因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