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业住房与普通住房的区别
商业住宅与普通住宅的区别就在于其土地使用性质和产权性质的差异
1、土地使用年限不同
商业住宅土地使用年限为40-50年;普通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
2、产权性质不同
商业住宅属于非普通住宅。商业住宅楼特点一般是下层商业网点,上层为民用住宅。普通股住宅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来讲,土地原有的规划性质,如商业、综合、住宅这几类,开发商在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合同后,是无法改变的。
但出于市场的不同需要,开发商可以做出与原有土地使用性质不同的产品。比如在商业性质用地上建设产品定位为住宅的房产,或者在住宅性质用地上建设产品定位为商业的房产。虽然购房者最终取得的产权证的用地性质仍为原来的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性质,但购房者可以将房产做其他用途使用。
其中,在商业用地上建住宅用房,是近两年由于严格禁止土地协议出让,实行招拍挂后,导致住宅供应大幅减少,稀缺性增强后,开发商开始采用的新兴做法。而在住宅用地建办公用房,就是购房者所熟识的“商住房”(产权70年,但产品定位为办公,建造标准介于住宅和写字楼之间,或者完全就是写字楼的标准)。
与原有土地性质不同用途房产的利弊
这里,将新兴的在商业用地建住宅的利弊归纳如下:
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使用年限
商业配套40年,办公50年,比住宅的70年缩水严重。
产权时间,也就是土地使用权时间,不是房屋产权时间。因为房屋购买后,房屋产权就属于你了,但土地你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国有。国家规定纯住宅的土地使用权年出让年限限最高为70年,商业用地最高出让年限为40年。所以,住房只有40年的土地使用权时间也有可能出现。40年后,国家有权收回土地及地上附着物。50年和70年听起来好象对现业主影响不大,但因为《物权法》对综合用地上的房产使用权是否能够自动续期规定并不明确,因此,购买综合用地上的商住住宅还是有一定风险。《物权法》第149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满的,自动续期。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2、交易税费
初次购买或者转让时的契税按照3%收取,而住宅为1.5%;如果国家开征物业税、土地增值税,商业用房的标准也会比住宅高。
3、按揭方式
大多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但是也有少数项目在开发商的努力下能够办到。另40年产权或者50年产权的住宅,如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只能得到五成或六成按揭,最长贷款年限10年。
4、日常生活成本
如按公建用途规定,其水、电、暖等使用费用都将采取商用价格。所以,对于购房者应该在购房时询问清楚。目前,开发商大多在前期开发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能按民用价格缴纳。
5、设计标准
设计导向不同。公建物业受朝向、采光、进深等限制较少,而普通住宅的要求较高。
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保值性
开发商能将土地建造成本都较高的商用房,改为住宅出售,主要由于住宅可变性强、风险小、销售速度快、资金回笼时间短等因素,当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区域的住宅稀缺性强,能实现较高的利润价值!因此购房者在购买这类住房时,往往也是由于缺乏其他的选择导致的,房产相应的保值性也比较好。
2、关于建造标准
非住宅的房屋建设标准不同。如果按照公建相关要求,人防和消防等建设标准都较高,对开发商而言,成本将提高,但对购房者的使用影响不大。
B. 住宅商铺和商业商铺什么区别
1、政策不同:
住宅地产的属性主要是用于居住,而十年前,房地产市场爆发,无数炒房者涌入,导致房价暴涨,国家近年来一直出具各种调控政策,十九大国家提出对住宅地产的最新政策“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可见从政策上来说,住宅地产已经不适合作为投资了。而商铺本身就具有投资属性,属于商业性质的,因此国家在政策上更支持投资商铺。
2、拆迁赔付不同
现在这些年来,城市正在加速发展,许多地区面临着房屋拆迁的问题。而拆迁赔付款一直都是投资客的关心焦点,住宅的赔付比例是1:1,相对来说商业地产赔付比例高达1:3,若是购买到未来将做拆迁的地段,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住宅地产。
3、实用性不同
实用性上来说,住宅显然更有利,既可以居住,又可以用来投资,而商铺仅仅只能用来投资,不可居住。因此若是无房者,在有居住刚需的条件下,可购买住宅地产,既满足了居住需求,同时可用于稳定投资。商铺在实用性上就相对缺乏了,只能用来经营或者出租用以赚钱,不能居住,但若是在本身有房居住的情况下,可选择商铺进行投资。
4、投资回报率
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住宅,商铺租金一般每年以5-8%递增。对于住宅来说,越老的房子越不值钱,而对商铺来说,越老的商铺价值却越高,因为老商铺周边商业已经成熟,人流已聚集。
C. 商业房产证和居住房产证的区别
商业房产证和居住房产证没有本质的区别和特别的限制,只是在规划(土地)用途一栏有区别,别商业房写的是商业,住宅房写的是住宅。 但是商业房产证在办理和转让过程中的税费相对较高,具体高多少要看当地政策。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商业房产的土地使用年限较普通住宅有较大的差距。原则上,普通住宅是70年,商用住宅使用年限是40年。
拓展资料:
1、房产证(Premises Permit)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即《房屋所有权证》,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房屋所有者凭证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房屋。房产证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共有权证,在通常意义上,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证的简称,是由不动产登记机关发放的证明房屋所有权归属的书面凭证。
2、办理流程(一般程序):
(1)买卖双方进行房产交易后一个月内持房屋买卖合同和其他证件到房地产交易所办理买卖过户登记。去办理登记需要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商品房销售合同》等证件和资料。
(2)买卖双方接到交易所办理过户手续的通知后,应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图章等,在交纳了手续费、契税、印花税后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交易所会给买方发放房产卖契,原则上房产证需买卖双方共同办理。买卖双方或一方因故不能办理买卖过户手续和产权登记的,可出具委托书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
(3)办理完买卖过户手续后,买方应持房地产交易所发给的房产卖契,在三个月内到房屋所在地的市或区(县)的房屋土地管理局登记申请。办理申请需要的证件和资料有:卖方所有的整栋楼的房屋所有权证、《商品房购销合同》、商品房销售发票存根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表》、《墙界表》、《面积计算表》。
(4)经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查验证后,买方可领取房地产权证。
D.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区别
我认为最终的指导思想存在根本性区别
住宅最终需要销售,也就是卖
商业最终需要出租,也就是租
商业属于长期性运作,而住宅相对较短,卖完则结束。
E. 房产证上写的商办房与商业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就是说房子是商品房。
商品房在中国兴起于80年代,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包括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经营的住宅,均按市场价出售。其价格由成本、税金、利润、代收费用以及地段、层次、朝向、质量、材料差价等组成。
另外,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品房是指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不受政府政策限制的各类商品房屋,包括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等。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种。
(5)居住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商品房使用年限
其实所谓的商品房产权年限70年并不是房屋所有权年限,而是房屋所在国有土地的使用年限。
1、房产证上会注明年限的(包括最后土地使用年限)。
2、到期了如果房子还在,只用补交地税就可以了。因为土地年限到了。但房子还是属于自己的。
3、如果房子要拆了。政府会重新给房子拥有者重新分配。使用年限也是重新计算的70年指的是该地块的国有土地的使用年限,并不是房屋所有权的年限。
国家规定,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实行国有,个人和企业可以有偿使用以及交易使用权。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从该地块取得之日起算。而所购买的房产只要拥有合法的产权证,就是个人的私有产,只要房产还存在,个人就拥有该房产的所有权。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至迟于届满前一年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该幅土地的,应当予以批准。续期的,应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照规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这一条规定说明,土地使用年限届满时,使用者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可以申请继续使用。
F. 商业住宅和普通商品住宅有什么区别
商业住宅和普通商品住宅的区别:
1、使用性质和规划目的不同
商业房和住宅建设规划的目的和使用性质不同,二者的公共配套设施指标不同,产权证标的内容也不同。
2、土地出让年限不同
商业房只有40年,住宅类土地出让年限是70年。商业用房后期要面临土地使用权需要续期的问题。
3、税费不同
商业类税费要比普通住宅的高,同时维修基金所占成本价的比例也会比普通住宅的高。
4、落户问题
商业类住宅较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解决人们的落户问题,如果你以为只要买一套商业房就能在市核心落户那就大错特错了。
5、水电费不同
商业类项目的使用成本比住宅类高,商业类的水、电、气是按商业标准收费,物业费也高于住宅类物业的收费标准。
一、普通商品住宅
即商品房,普通住宅在商品房的定义基础上加入一些限制条件:
普通住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
2、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
3、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坐落在内环线以内的低于17500元/平方米,内环与外环之间的低于10000元/平方米,外环线以外的低于7000元/平方米。
二、商业住宅
是指在土地性质为商业用地上建设的住宅用房,称为商业住宅。
与商品住宅的区别就在于其土地使用性质和产权性质的差异。
G. 房地产和商业地产有什么区别
对于房地产的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房地产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一项法律权利。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房地产是指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包括土地和土地上永久建筑物及其所衍生的权利。房产是指建筑在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包括住宅、厂房、仓库和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办公用房等。地产是指土地及其上下一定的空间,包括地下的各种基础设施、地面道路等。房地产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随着个人财产所有权的发展,房地产已经成为商业交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法律意义上的房地产本质是一种财产权利,这种财产权利是指寓含于房地产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利益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权利,如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典当权、租赁权等。
商业地产,顾名思义, 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故又名做商铺地产。以区别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等。商业地产广义上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以办公为主要用途的地产,属商业地产范畴,也可以单列。国外用的比较多的词汇是零售地产的概念。泛指用于零售业的地产形式,是狭义的商业地产。
H. 房地产公司和商业地产公司有什么区别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全程操作,会受到三个环境的影响。第一个是大环境,也就是宏观环境,指的是商业地产项目会受到国家与地方政策法规、经济形势、行业形势等宏观环境影响;第二个环境叫做"产业环境",或者叫做"中观环境",指的是项目受到地理环境、竞争环境、产业结构、目标市场的左右;第三个环境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也称为"微观环境",指的是项目受到企业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工程、资金、人才、信息、管理、品牌、信誉、计划等方方面面。
一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最终能否取得成功,这三个环境都非常重要。而对于这三个环境的把控,最终会体现在操盘者对整个项目的思维和行动上,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不仅需要好创意、好策划,更要求开发商具有对该项目的超强理解力、执行力和管控能力。
商业地产的"二个属性"
我们知道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业地产具有两种属性,也就是它的房地产属性和它的商业属性。对于开发住宅房地产来说,当一个楼盘卖完一个项目就宣告结束了,而对于商业地产来说,当一个楼盘售完(或者租完),整个项目才算刚刚开始。它要考虑的怎么规划业态,以及后期如何经营管理,保持长盛不衰的问题,因此,如果一个开发商以住宅房地产的手法来做商业地产,必然要遭受挫折,甚至导致项目最后作烂作死。
事实上,商业地产项目最关键的还是他的第2属性,也就是商业属性,即一个商业项目开发、销售、招商完了以后,如何面对经营、管理、服务的问题。由于商业地产在国内兴起的时间尚短,商业目标、定位不明确,是存在的典型问题。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开发商把两个概念混淆了,他们往往把商业地产当作住宅地产来开发,目的就是为了把开发的商业楼盘最终卖出去,而至于后面的经营情况如何,却没有花太大的功夫精力去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目标市场的客户当"韭菜"来割,很容易把自己的牌子搞砸了。
I. 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有哪些不同
房地产因其不可移动性,不论住宅还是商业,对地段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商业更甚。相对而言,住宅选择地段的弹性空间更大,不论城市中心,还是城市郊区,抑或荒郊野岭,均可开发。而商业则不同,商业一旦离开城区,来到郊外,就需要对商业的经营内容、业态进行检讨。如适应于城区的零售百货如果来到郊外就生存渺茫。商业地产的植树原理,首先就是立地分析。如果地选错了,那必定难以生存。商业对“易达性”的要求很高,项目最好处在道路十字路口或紧邻干道,客流、人流、车流穿行方便,以增加顾客的光顾可能。
住宅的功能要求较为单一,主要就是满足人们的居住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遮风档雨的休憩之所。而商业所要承载的功能就较为复杂,商业地产最一般的功能是作为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承担商品的流通展示功能,对人而言就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商业地产还可以承载其他功能,例如餐饮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商务功能等等,就因为商业地产的功能要求灵活多变,故导致对其的操控也就相对复杂 。
从开发商的地产开发角度来讲,商业操作的复杂性甚之于住宅。对于住宅而言,开发商将住宅卖出后基本就万事大吉了,住宅的使用价值就开始在消费者手中体现。而商业地产在销售过后,是不能直接进行消费的,这时的商业地产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它还要进行招商才能运营使用。而招商运营乃是商业地产的生死环节,稍有不甚,便会将商业带入万劫不覆的深渊。例如国内的很多商业就是没有处理好招商与销售之间的关系而导致项目夭折的。
住宅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窄,而商业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宽。住宅的目标客户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投资型客户,一种是自用型客户。投资性客户乃是依靠买后出租及房产升值获利。而自用型客户乃是买后自用(不论过渡型居住还是永久性居住)。
但商业地产的客户则包括了经营商户、商铺投资者和目标消费者三类人群。经营商户又可以分为主力店、次主力店、旗舰品牌店及普通品牌店,下表为某购物中心的目标商户分类,可以看出各类商户对物业的要求都不尽一致。
住宅对物业要求相对简单,能满足居住功能即可,对层高、荷载等的要求也不高。但商业地产对物业的层高、柱距、荷载、电梯等都有很细致的要求,任何一点的差池都有可能影响项目的生存。不同的商业业态,对物业的要求不同,一般百货店楼板的承重要达500公斤,建材超市要求荷载4000公斤,普通超市和书店1000公斤,仓储店荷载就要达到1500公斤。不同的业态对高度要求亦不同,生活超市,5米层高就可;建材超市,至少要8米;而做仓储,要9米。如建电影院,至少要9米,因为将来会使用大银幕。而住宅的活荷载只要200公斤,层高达到2.8—3米就可以了,由此可见住宅的物业要求要相对简单的多。
住宅的销售模式较为简单,通常为直接销售,买卖两清。而商业的销售则形式多样,一般而言分为四种模式,直接销售模式、带租约模式、返租式销售、整体销售模式。每种销售模式还可以继续细分,如直接销售模式还可以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种。而返租式销售更是灵活多样,可以年返,也可以一次性返,或二者的结合。亦可分为短期返(五年及以内)和长期返(五年以上),更可分为保底或不保底等。不一而足,每种销售方式均有其销售的适应对象。
最后商业地产还涉及到未来的消费者定位问题,也就是商业运营后,吸引什么样的人群前来商场消费的问题。总而言之,商业地产的客户群复杂性要甚之于住宅的。
对于开发商而言,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形式有三种,一是销售获利,二是后期经营收益,三是物业升值;而住宅的投资回报形式只能通过销售来实现。销售只能获取短期的资金回笼或者解决开发商后续开发的资金问题,而经营收益和物业升值才是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的最主要形式。例如北京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60多万平方米一寸都没有卖;上海的梅隆购物广场建设的时候投资不到5个亿,后有机构出50亿收购,却被婉拒,因为这个物业每年都在升值,而且经营收益很高。所以,商业地产真正的价值并非是销售,而是获取长期的经营收益和物业升值。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对专业要求的程度和重点都是不同的,商业地产除了要遵循住宅地产所遵循的建筑规范和消防规范外,还要遵循第三种规范即商业规范。商业地产的运作对于商业专业性的要求极高,是多个商业微观问题综合解决的结果,住宅地产的运作则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商业设计。从过程上看,住宅地产销售后就进入了终端,而商业地产的销售只是经营的开始,还需要招商、开业和经营管理。所以,商业地产运作与住宅地产的运作对专业程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J. 简述房地产的10种类型.说明其中住宅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房地产类型:
1.居住用房地产;
2.生产用房地产(工厂等);
3.经营用房地产(商场、游乐园等);
4.行政用房地产(政府办公楼、房管局、建设局等);
5.其他专业用房地产(学校、医院、福利院等);
区别:1、产品性质不同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购买住宅的客户,但他们在所有住宅购买者中所占的比重都只能是少数。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住宅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也就是说,住宅产品的本质是功能性产品,其直接使用功能正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动因,价值的前因是居住,超值是居住功能的同期附带价值表现。 而商业项目则大为不同。商铺的主力购买者都是并不直接开店经营的投资型客户。他们购买的首要目的是出租获利以及随着商业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商铺升值。也就是说,他们购买的根本目的是让手中现有资金通过商铺这一“媒介”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商铺的本质是一种金融产品,其使用功能当然也很重要,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几乎没有单独使用价值的商铺也“全城热卖”、“排队抢购”。
2、价值链不同 住宅项目的利益主体只有三个——开发商、业主、物业管理公司(现实证明,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住宅小区的保值增值影响极大),开发商将房子交给业主后其价值就已基本实现;而在一个综合型商业项目中,需要开发商、业主、经营商户、经营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消费者6种角色,并且不但需要招商开业、而且只有开业后能持续良好的经营,商铺的价值才算真正得以实现。
3、客户构成不同 在购买住宅的客户群中,自用者与投资者之比通常都会在10:18:2甚至更高,而购买商铺的客户尤其是综合性商业项目的客户中,自用者与投资者比例通常是 3:7、2:8,近年更是出现了大量产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的商业项目,购买者100%为不直接从事、参与经营活动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