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内显示,住宅地容产的营销策略是针对商品的户型、环境、住户采取的营销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一个广告——预售——开盘——签约的过程。
而商业地产的营销策略则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在销售前期、中期、后期采取不同的策略。商业地产在售前一定要保证定位非常明确,有理有据,告诉商户、投资人、投资客、经营户我们做什么,通过前期的明确定位保障商业物业的投资方向、商户目标和经营目标。在明确了商业定位之后,就要在销售过程中有后续的招商推进,边卖边招商,相互促进,通过招商推动销售。在销售后期,要严格按照售前各项管理合同、管理公约、管理保障、管理措施、管理要求来提供专业和规范的管理,保障投资人的信心和利益,通过招商之后的管理服务来保障销售。简而言之,就是在售前要明确方向,售中推进销售,售后保障利益,否则对开发商、对投资商户都是没有好处的。
㈡ 商业地产前策前景如何
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趋势展望
在投资、施工面积、销售面积纷纷下降的行情中,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市场总体预期趋于谨慎
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者消费更趋谨慎,再加之商业自身创新不足,渠道分流更加明显,今年业界的市场预期普遍下行,新项目的拓展更趋保守。餐饮、影院等购物中心传统增长引擎表现乏力,新零售的发展也不尽人意,行业步入"无创新不商业"的新时期,亟需替代性创新业态与模式,市场倒逼的创新压力加大。
2、消费市场分级更加突显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人群的不断迭代,消费理念与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升级作为主旋律已经不可逆转,但是,与此同时,消费分级现象也更加突出,有时貌似消费降级,其实正是消费分级的体现。仔细分析拼多多的客群构成,便可发现它的崛起不能简单地解读为消费降级,而是追求高性价比新消费理念的体现。
3、线上线下融合继续深化
以腾讯入股步步高、阿里入股居然之家等为代表的线上线下融合,在完成了股权整合之后,将步入技术融合、运营融合与文化融合等多维深度融合阶段,新型数字化门店落地预计会继续加速,新零售可能出现更具先进性的商业模式,行业也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永辉超级物种的巨亏虽然引发对于新零售的一些担忧,对于新零售的盈利模式也有了更多的质疑,但是对于线上线下融合业界仍普遍抱持期待。
4、商场与品牌构建命运共同体
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商业体与商业品牌之间的关系,过去多是简单的租赁关系,商场的角色基本上只是选择与考核商户。如今,为共同应对市场下行压力,商场与品牌商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有的商场开始深度支持品牌创新发展,通过大数据指导品牌商优化产品与供应链,甚至直接投资孵化品牌、合作经营品牌等,商场与商业品牌的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关系更趋紧密。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从事商业地产行业需要掌握哪些基本建筑知识
http://ke..com/view/2192023.htm
http://www1.soufun.com/2008/2008-5-30/1794182.htm
http://www.sdpc.gov.cn/xxfw/hyyw/t20080530_215347.htm
以上是我找到的一些可能有用的文章的地址。
专业术语对于商业地产应该没太大关系,如果你从业久了或者参加公司培训,这种东西应该都会学到。
建筑知识需要的应该只是基本的知识,对于深一些的建筑知识,比方结构和设备方面的可以了解下,不是必须的。我是学建筑设计的,这方面的课本我都有,你有需要可以发给你,或者你就到你们城市的二手书市场,应该就有相关的课本。
建筑的基本知识也就是知道住宅(一般主要商业地产做的是小区住宅的楼盘)的种类。
我这里简单给你说下。
一般按楼层分
低层住宅(大概在2,3层左右),多层住宅(6,7层左右),小高层住宅(20多层),
高层或超高层住宅(30层)另外32层为住宅楼极限
然后按类型,分为别墅,平房,公寓,套房,筒子楼等。现在小区大多是别墅,公寓,有套房的一般都是比较高级的,就是一层的住户会带有一个夹层的空间,相当与阁楼一样的存在。
公寓有常驻公寓,租住公寓,租住公寓最典型也是很高档的是酒店式公寓。
具体的其他知识你都可以在网络里搜索到了。我就不多说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㈣ 当下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怎么样
商业地产已过投资高峰期
商业地产中的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已过了投资高峰期,2018年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为20173.42亿元,增速下滑严重,同比下降9.95%。
《2018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指出,过去多年我国商办用地供给规模较大,存量去化有限,部分城市亦面临较大的商办库存压力。加之电商交易模式的快速下沉,对零售商业的冲击愈发强烈,商业地产行业变革压力愈发迫切。
从2019年拟开业购物中心城市分布看,新一线城市重庆2019年拟开业购物中心以44个,体量386万㎡排名全国第一。上海以316万平方米排第二位,广州第三位,杭州、成都紧随其后。此外,佛山、苏州、西安均有超200万㎡体量,跻身前十。合肥、昆明、贵阳、石家庄拟开业体量均在100万㎡以上,大部分为省会城市。菏泽、东莞等城市开业量大幅增长,购物中心在下沉市场相当活跃。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㈤ 商业地产和咨询行业,哪个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有前景
在商业地产公司来长期工作,是在一个源领域内垂直发展,塑造的是你在该领域的的专业深度。而咨询行业,是在多个领域内横向扩展,锻炼的是你的行业知识广度。不存在哪个更有前景的说法,对个人来讲,如果有机会最好是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但不论如何选择,都需要踏踏实实,勤于思考,这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理,才有前景。
㈥ 中国十大房地产前十强是哪些企业
2017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10强榜单如下:
排名
企业名称
1、恒大集团
2、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3、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4、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7、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8、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9、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10、龙湖地产有限公司
拓展资料:
从本次入榜企业来看,2017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首首次易主,恒大集团凭借全年销售金额373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54.9%、充足的土地储备、旅游和健康产业的布局等强势表现将连续8年位居榜首的万科挤至次席。
此外,碧桂园以销售金额突破3000亿元及领先的成本控制水平首次跻身三强位置。绿地、保利、中海、万达、融创、华夏幸福、龙湖和富力分列四到十位。其中,多年业绩稳定、管控规范的龙湖和布局均衡、利润率领先的富力并列排名第十。值得注意的是,前8强的房企都在东莞布局开发项目,其中,恒大、万科、碧桂园更是深耕东莞市场多年。
本次测评产生的100强企业在近9年500强测评活动中,有25家企业连续9次进入100强。与2009年首次开展500强测评活动榜单相比,经过9年的发展,2009年100强企业中仅有41家仍保持在100强梯队,9年榜单对比显示榜单“换血率”近六成。其中,2009年100强梯队中51位—100位的企业仅不足三成仍处在此次的100强梯队中。
2017中国房地产企业500强榜单解读
㈦ 商业地产的基本分类
1.零售功能房地产(百货商场、商业街、超市、家居建材,以及将上述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大型购物中心和SHOPPING MALL)
2.娱乐功能房地产(电影城、娱乐城、KTV)
3.餐饮功能房地产(大型饭庄、快餐小吃、冷饮店)
4.健身服务及休闲功能房地产(健身中心、美容院)
5.商品批发商业地产(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6.居住以及办公用商业地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产权式酒店、老年公寓) 商业地产的产业价值链是一个流程增值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思考中建立了这样一个模型,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产业价值链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实有两个,既狭义产业价值链和广义产业价值链广义产值价值链中市场的狭义和狭义产业价值链中的商业地产是两个价值链的关键点,他们通过开发商连接,把一个无形市场转化成有形市场,这是产业价值链开发的基本意义。狭义产业价值链是从经济效益和微观概念讲的,是以开发商为龙头的,整合了零售商,运营商,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企业而形成的价值增值过程。也就是说狭义价值链是开发商在开发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一开始就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商业地产开发的经济效益,开发商必须寻求投资者、商业运营商商业服务企业和关联的产业介入,共同玩转这个项目。广义价值链是商业地产的社会效益和宏观讲的,往往是无形的,是从消费者需求开始的逆向营销的过程,逆向营销在美国已经提出十几年了,在中国有多少企业做到了,是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通过消费者需求,商业经营,质直制造供应商改进而产生的价值。广义价值链是认知形成了,只要你把狭义价值链做好了,他就会形成了,但是广义价值链基本上是造势的,我们在80年代学习的时候就学习了商业地产的项目。事实上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偏好,掌握个体投资者的承受力对于商业地产开发都是十分重要的。
商业地产产业价值链理论的意义:
首先从意义上看,它至少有这么几个意义:
第一,产业价值链有助于商业地产开发具备正确的理念.
房地产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理念,商业地产尤其如此,其成功虽然靠智慧,反思我们大部分失败的商业地产都是贪心所致,要么是忽视了消费者的研究,要么是很多政策倾向自己,忽视了关联产业的利益。产业价值链告诉我们,你想成功的开发必须重视整合这些产业,为相关产业提供增值的机会。
第二,产业价值链有助于产业地产形成成功的思路.
这里提出产业价值链这样一种模式也是简化这些东西,清晰思路。在商业地产策划中,我们发现很多开发商从事没有接触商业地产,甚至从来没有做过地产,就把房子盖起来,这种情况太多了。在项目动工之后就没有了方向,为大家解决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产业价值链,你把你的商业地产项目看成一个集成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产业,不能光是开发房子这么简单。相关产业我们在模型上标的非常清楚。
第三,产业价值链模式有助于商业地产开发形成有效的模式.
那是一个模式,而不是一个理念。首先是商业地产其前调查方面,与住宅开发不同,商业地产前期调查涉及的面广得多。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市场调查内容至少涉及几个方面:一个是与住宅楼盘相同的必备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消费者调研、密接调研等等。第二个是长上方面的调研内容,包括厂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根据项目的大小,这些都要考虑到本地基本涉及到的和外地部分涉及到的商家、厂商。第三个方面是关联产业的调查内容,我们这个模型上面说的关联产业包括餐饮业、旅游休闲业、旅游业、培训业、传媒、广告业、咨询策划。第四个是服务运营机构的调研,包括会展、物流、信息和咨询等等。对照这个产业价值链模型,我们商业的调研思路会变得非常清晰。
商业地产行业观察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切忌盲目进入三四线城市
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住宅的限购、限贷,众多地产商把目光转向了商业地产。在12月9日—11日在深圳举行的2011中国住交会的中国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则在商业地产热的同时看到了商业地产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产业等新问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肖晓俭表示,一方面是商业地产不断增加后续运营需要专业团队,另一方面也开始面临电子商务的影响。证大喜玛拉雅执行总裁徐辉则表示,商业地产不能盲目进入三四线城市。 2012年前7月全国新增购物中心投资规模达到2200多亿元,预计2012年全年可超过3000亿元,全国商业地产累计投资预测超过1万亿元。预计2016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一倍。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超出了世界发达国家人均1.2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上海的人均商业面积超过3平方米,如果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也达到人均2.5平方米。当供应量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就会有一大批商业物业滞销堆积,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分割出售"、"售后返租"、"地产大鳄+商业巨头"三种商业地产模式被采用的较为广泛。此外,商业经营表现出色的铜锣湾模式、新天地模式和万科模式也较为流行。库存增加造成土地市场更加低迷,2011年上半年对15家重点房企的检测,土地主动拿地明显下降,显示企业对后市的不确定性以及资金压力最大。更多的开发商采取二、三线城市布局的趋势,武汉成为拿地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自住宅限购之后,商业地产得宠。仅2011年全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接近万亿元,出现爆发式增长。然而,继万亿资金逐利商业地产后,2012年增量资金仍在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一领域。
㈧ 商业地产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
互联网渗透消费,然而实体商业的明显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步显现。雷军在采访中就曾流露出对过去几年忽略线下的懊悔,他认为,体验感和及时性,是线下商业无法替代的优势,电商物流再快也实现不了。
但他也指出,在商业地产寻求多元化和多尝试之下,“量力而行”就变得很重要。他透露,现阶段体验性业态的利润率是大大低于零售业的,这是商场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商业地产公司一定要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长期资金成本要控制在3%以内,才可以支撑起一个独立创造发挥优势的商场:“国内现在一些开发企业借短债做长线投资,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在财务重压之下,经营会完全变形,走向一个不可测的方向去。”
尽管行业内普遍看好国内商业发展前景,同时有着和技术结合的良好条件,但是国内商业表现对标国际一线,在一些领域上依旧有很大差距。上海盘古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认为,国内商业弯道超车的情况多,但属于自身沉淀的少。这和凌常峰的观点一致:“国内没有商业独创性概念,颠覆性创新的人不够。商业地产也好,业界也好,填得内容大部分还是别人的。”不过对于未来,商业地产从业者还是表达出信心。凌常峰认为,空间有价值并且不会消亡,只是我们在里面填什么内容放什么东西。面对行业变幻,始终只有消失的商家,没有消失的商场;只有消失的公司,没有消失的行业:“能不能创造业态和需求,是这个时代遇到的新问题。”
㈨ 商业地产策划的相关知识
(一)按使用功能划分:泛指用途为商业、服务业的物业。国内常见有:底商、步行街、MALL、购物中心、专业性市场。
(二)地域性分类: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规模,城市中存在单个或多个商业中心、商圈的情况。
如:北京有燕莎、朝外、CBD、建国门、王府井、亚奥、北三环、西单、阜成门等多个分散的商业中心,商业分布呈现多极化现象。
上海、南京等国内诸多大中城市中虽有不同的商业中心,但均有商业密集度极大的首屈一指的核心商业区。
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域的商业特色有助于完成理想的商业选址。
(三)按服务对象和辐射范围分类:有区域商业中心、城市核心商业中心、次中心、邻里中心、小区配套商业等。 图:商业地产的“产业价值链”模型图
商业地产的产业价值链是一个流程增值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思考中建立了这样一个模型,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产业价值链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实有两个,既狭义产业价值链和广义产业价值链广义产值价值链中市场的狭义和狭义产业价值链中的商业地产是两个价值链的关键点,他们通过开发商连接,把一个无形市场转化成有形市场,这是产业价值链开发的基本意义。狭义产业价值链是从经济效益和微观概念讲的,是以开发商为龙头的,整合了零售商,运营商,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企业而形成的价值增值过程。也就是说狭义价值链是开发商在开发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一开始就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商业地产开发的经济效益,开发商必须寻求投资者、商业运营商商业服务企业和关联的产业介入,共同玩转这个项目。广义价值链是商业地产的社会效益和宏观讲的,往往是无形的,是从消费者需求开始的逆向营销的过程,逆向影像在美国已经提出十几年了,在中国有多少企业做到了,是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通过消费者需求,商业经营,质直制造供应商改进而产生的价值。广义价值链是认知形成了,只要你把狭义价值链做好了,他就会形成了,但是广义价值链基本上是造势的,我们在80年代学习的时候就学习了商业地产的项目。事实上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偏好,掌握个体投资者的承受力对于商业地产开发都是十分重要的。
商业地产产业价值链理论的意义:
首先从意义上看,它至少有这么几个意义:
第一,产业价值链有助于商业地产开发具备正确的理念.
房地产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理念,商业地产尤其如此,其成功虽然靠智慧,反思我们大部分失败的商业地产都是贪心所致,要么是忽视了消费者的研究,要么是很多政策倾向自己,忽视了关联产业的利益。产业价值链告诉我们,你想成功的开发必须重视整合这些产业,为相关产业提供增值的机会。
第二,产业价值链有助于产业地产形成成功的思路.
这里提出产业价值链这样一种模式也是简化这些东西,清晰思路。在商业地产策划中,我们发现很多开发商从事没有接触商业地产,甚至从来没有做过地产,就把房子盖起来,这种情况太多了。在项目动工之后就没有了方向,所以,为大家解决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产业价值链,你把你的商业地产项目看成一个集成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产业,不能光是开发房子这么简单。相关产业我们在模型上标的非常清楚。
第三,产业价值链模式有助于商业地产开发形成有效的模式.
那是一个模式,而不是一个理念。首先是商业地产其前调查方面,与住宅开发不同,商业地产前期调查涉及的面广得多。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市场调查内容至少涉及几个方面:一个是与住宅楼盘相同的必备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消费者调研、密接调研等等。第二个是长上方面的调研内容,包括厂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根据项目的大小,这些都要考虑到本地基本涉及到的和外地部分涉及到的商家、厂商。第三个方面是关联产业的调查内容,我们这个模型上面说的关联产业包括餐饮业、旅游休闲业、旅游业、培训业、传媒、广告业、咨询策划。第四个是服务运营机构的调研,包括会展、物流、信息和咨询等等。对照这个产业价值链模型,我们商业的调研思路会变得非常清晰。 商业地产存在的三种模式:
第一类我们把它称之为“沃尔玛”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是业内所谓大腕“万科”模式,这种模式在不同的城市郊区,进行大规模的拷贝,产品极其单一化,目标客户极其准确,基本上是围着城市的白领阶层和一些中青年购物打造的,体制上也采取一个强制控制,并且有计划的在郊区进行开发。和提到沃尔玛一样,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连锁商店,万科作为住宅代表性企业,走的也是这个模式,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我们叫做百货公司模式,谈到百货公司模式,在国内有代表性的就是华润置地,即在同一个地域各种产品同时做,产品也多样化,就像一个百货公司的高中低档产品,什么都有,包括商户、写字楼、住宅、酒店、公寓都在整个盘子里都体现出来,这种百货公司的模式比较多的,一般在过去有一个城建系统,每个城市都有城建系统,城建系统转制过来开发公司,包括很多大型的开发公司都在走这种模式,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我们叫做是精品店的模式。这类模式像万通一直在拼命的推行这个“美国模式”,它这种主要干什么呢?主要在少数高端的市场进行精品店的经营,就像我们一样,我卖的劳斯莱斯,可能一天就卖三辆,但是我的总营业额和利润是最高的,所以是走高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