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2家房企试点融资三道红线,将如何影响房地产融资划出
一,房企融资再度收紧短期内会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而加快现在住房销售,从而会对住房价格起到抑制作用
实际上,我国房企融资收紧和政策的调控一直在进行,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也不会在今天结束,这一次不过是再一次继续收紧的政策体现。
今年以来,虽然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起起伏伏,受到各种救市政策、断供潮、房住不炒不等于房价不涨等的过程,但对房地产融资的控制一直没有松动。
二,房企融资再度收紧会影响到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从而从长期看会由于减弱住房供给而助推房价
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道红线”是分别从整体、长期、短期三个维度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目的是整体上控制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高杠杆风险,短期内可能会通过加快房地产销售回笼现金对冲融资的收缩,但从长期看,无论是对龙头房企还是中小房企都将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房地产企业的拿地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无论是房地产企业的激进拿地扩张,还是房地产企业的正常拿地储备都将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坚持房住不炒和不以房地产政策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会改变,房价的大涨和大跌都不符合未来的房地产预期调控目标
这次的房地产企业融资再一次收紧,应该与7月份公布的住房价格变动有关,虽然说住房价格上涨的态势有所得到抑制。但从目前已知的7月份房价涨幅看,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都呈现回落的态势,但价格涨幅回落与房价下降是两码事。
⑵ 房企融资监管“三条红线”体现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日前住建部和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形成了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据悉,此次明确的房企融资管理新规是: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这也是此前在业内多次传闻的“三条红线”。此外,拿地销售比是否过高、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两个方面也将作为监管机构考察的重要指标。
这次会议透露的房企融资监管新规,体现了房地产调控的新思路。
首先,以往房地产调控从需求端入手,比如通过政策性限购、调整房地产首付贷款比例、调整房贷利息和房产交易环节税收等方式,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买方市场。但作为市场化较高的房地产行业,有卖才有买,卖买双方决定了市场的稳定发展。如果只从买方市场进行调节,而对卖方市场放松调节,让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增加了房企的负债率和整个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不利于形成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因此,房地产调控需要从主要调节买方市场转为买卖双方都进行调控,务求调控实效。
其次,房地产市场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从供给端入手调控,更有助于实现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的,特别是监管新规划出的 “三条红线”,既是监管约束指标,又是预期引导指标,有相对明显的调控效果。
天风证券根据2019年财务数据,按照三条标准对销售额较高的50家房企进行了划分。其中同时踩到“三条红线”的房企共14家,同时踩到两道红线的房企有10家,踩到一道红线的房企有14家,全部不踩线的房企有12家。
显然,这些踩红线的房企将要对照新规要求,逐步降低自身的财务杠杆,以达到合规经营的目的。这样就硬性倒逼房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降杠杆、去库存。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如果有的房企上述三项指标全部“踩线”,不能再到金融或者债券市场融资,有息负债不得增加;若指标中两项“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若只有一项“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0%;若全部指标符合监管层要求,则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对于已经符合融资新规条件的房企,今后就会按照新规要求融资拿地开发房产,体现了“三条红线”预期引导作用。更进一步,在监管红线指标约束和预期引导下,一些房企以后不能拿银行贷款或者负债取得的资金不加约束地到处“攻城略地”,防止以所谓“新地王”为炒作噱头等影响购房行为和预期,约束意味强烈。
最后,在房企融资监管“三条红线”的约束下,还倒逼一些房企将房地产商品销售作为主攻方向,真正推动房企回归开发和销售产品的“实体”功能,实现降杠杆的同时,增加市场供给。特别是对财务杠杆过高的房企,就会推动房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促进商品房销售以增加企业现金流。这对购房者来说,就会得到降低购房成本的红利,特别是首套刚需购房者将首先尝鲜,这正符合房地产调控的目的。
当然,供给端对房企融资行为进行监管的同时,消费端的调控措施仍需同步跟进,双管齐下,形成调控合力。比如对拥有多套住房的购房者严格执行限购等政策,防止买方市场的炒作行为。
⑶ “三条红线”悬顶,房企投资有何变化呢
三季度房企投资金额较二季度下滑26%9月投资金额创近半年来新低从上半年销售TOP50房企1-9月拿地金额来看,呈现“抑-扬-抑”的走势,二季度补货高峰后,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持续收紧,三季度企业投资金额显著下滑,尤其是9月份,销售TOP50房企投资金额呈现断崖式下跌,单月投资金额较二季度均值下降42%。受疫情影响,1-3月份地市几乎停摆,销售TOP50单月拿地金额月均不超过1500亿元,几乎为近三年新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销售回暖之下,二季度地市迅速复苏,以长三角区域为首,区域内本土房企如滨江、中梁、德信等企业持续投资加码,积极性较高。整个二季度也是年内拿地高峰;
此外还有另外3成房企9月单月投资金额环比上涨,主要是由于8月投资金额较低而导致,这部分房企虽然投资金额环比上升,但绝对值仍然较低,拿地力度难言强劲。
⑷ 建筑三条红线是什么
1.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
控制线
。
道路的
两侧
最外边的线回。答
2.
用地红线
是用地
范围
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物及其绿化、道路等的最外
边界线
。
3.
建筑红线
一般称为
建筑控制线
,是建筑物
基地
位置的控制线。
建筑物接触
地面
的最外边线。
⑸ 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守住这条红线,关键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为实现全国用水总量的控制目标,一号文件要求落实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省、市、县四级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三个“严格”: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为守住这条红线,一号文件提出要尽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文件要求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为提高用水效率,文件要求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控排污总量。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文件提出按照水功能区目标要求,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监督管理,特别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⑹ 建筑三条红线是什么
1.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道路的两侧最外边的线。专
2.用地红线是用属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物及其绿化、道路等的最外边界线。
3.建筑红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
建筑物接触地面的最外边线。
⑺ 房企融资“三道红线”试点推出,这意味着什么
最近的大事件是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有相关法律以及规定被改革,这一下终于轮到楼市了,有媒体报道称部分较知名的房地产企业被叫到北京面谈,而且还是央行和住建部联合起来面谈这些公司,面谈的内容大多就是和房价有关。特别是落实不炒房,和降低负债的问题。这就意味着高房价真的可能要成为过去式了。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将房地产的债务管的这么严,我个人认为是这些年我国房价涨幅过大,流向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多,资本市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市场,在房地产沉淀的资金越多,其他行业的资金就会减少,这就导致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来说就会缓慢,这就是一个特别不好的情况,因为这就会越来越依赖房地产模式来拉动经济,这样的话泡沫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房地产的问题上应该及时刹车。免得一旦暴雷后果不堪设想。
⑻ 房地产三条红线指的是什么
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为: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内之七十;
(2)净负容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
(3)现金短债比不小于一。
三条红线房地产指的是这是监管层收紧房企融资较为清晰的三条标准,要求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并设置了三条红线。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三条红线主要是为了剔除资本金因素,基建投资中包含预算内资金,地产投资中包括公司自有资金和预收款。
(8)地产行业三道红线是什么扩展阅读:
房地产三条红线的意义:
1、融资管理规则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这个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促进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
2、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增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⑼ 建筑三条红线是什么
1.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道路的两侧最外内边的线容。
2.用地红线是用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物及其绿化、道路等的最外边界线。
3.建筑红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
建筑物接触地面的最外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