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产开发 > 如何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资金

如何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资金

发布时间:2021-02-28 00:37:47

Ⅰ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问题的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2)房地产

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前言
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占我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多。房地产开发业是竞争性行业,所需资金量大,资源占用多,而且涉及到社会非常敏感的住房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概述

1.1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八十年代的中国

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

形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困难很大。房地产开发具有资金密集型和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而这正决定了其规模经营的性质。但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综合实力弱,发展缓慢,竞争力差。而且各开发企业的状况也不平衡,总体看是东南实力强,西部实力弱。这些都极不适应当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要求。

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全国房地产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楼盘和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成功楼盘的开发,也有成功的中介经纪和成功的物业管理。

1.2 研究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的意义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会在新世纪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个体消费者已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需求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引起了国内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使全行业从“暴利时代”迅速转入“微利时代”,利润水平向价值回归,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海外资金和开发商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成本大大下降,将导致海外的开发商抢滩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而形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球化竞争格局。海外的开发商运作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先进,资金实力雄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大型房地产企业将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将会给国内房地产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由于国外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势必使开发的商品房质量更好,品质更佳,建设成本更低,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房地产企业必须要有市场危机意识,强化企业管理,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低消耗、低成本、创品牌的房地产开发,不断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探讨一条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之路,以迎接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高层次竞争,已成为国内房地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房地产企业现状和问题

2.1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展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度过了市场化初级阶段,基本上完成了市场化进程。现在的市场在产品供给和企业"市场类型和消费者"产品和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地讲,有以下三大特征:

从产品供给和企业角度来讲,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房地产产品价格差异扩大,各种档次的价格相互之间的参照性减低,低价更低,高价更高,总体均价趋降;(二是房地产行业边际利润水平降低,既有市场竞争因素,也有资金成本因素,但因其销售规模较大,因而对投资仍具较强吸引力(三是资金"技术"品牌"土地等行业门槛大大提高,迫切需求职业化的专业队伍,尤其是土地资源的限制,使得进入成本大增(四是房地产项目的销售速度减慢,虽然市场总量迅速扩大,但政府管制趋强,而消费冲动趋减,销售周期加长(五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营销成本上升,客户服务成本亦呈上升趋势,营销成本使项目利润更趋降低。

从市场类型和消费者角度来说,房地产市场正由生存消费型转向投资消费型。随着房地产市场产品供应的日趋丰富及消费者的成熟,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形态及消费者购房心理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消费者对房地产的需求正从必需品转向追求享受的消费品,住房的功能也由原先的保值"增值的房产功能向消费、享受功能扩展。由于产品供应日渐丰富,消费者无须担心房价的涨落而难以把握购房时机,而可以根据自身的喜欢及需求去决定。但消费者在如此有利的市场中也并非绝对的赢家,还是要承担进入市场必然应当承担的买家风险和投资风险。 在从生存消费向投资消费转型的过程中,消费者改善居住需求而消费房地产的消费需求仍然是拉动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但这并不说明现在的房地产市不热,因为改善人们居住条件是个持续、长期的过程,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如果各种资金都为追求利润而盲目进入市场,人们都为改善居住而过度透支消费,房地产投资增幅及消费速度超过房地产市场所能容纳的合理限量及所能承受的合理速度,房地产市场就会产生)泡沫。

从产品和科技进步角度来说,随着产品技术的进步,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以产品为主题的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同质化成为市场主流发展趋势。 因产品品质水平普遍提高及所购产品大体相似,大多数人享有基本相似的居住条件,人们对住房进行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房地产商利用建筑业"建材业"设计业的技术应用,不断推出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表现出电子业的某些现象。由于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创新不再是简单的应用新技术,而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潜力,通过综合和优化市场因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以产品为主题的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企业专业化水准大大提高,全行业明显进步而且更加理性,发展商已熟练掌握房地产业的规律和技术,模仿和照搬都有助于行业发展,但不能保证项目成功。 整个房地产市场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向资源组合,行业内部不同优势的各方走向寻求共同利益。 专业咨询代理机构的市场不断扩大。

2.2 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虽然我国房地产开发业不再象以前那么混乱,许多房地产公司已初具规模,有些还颇具实力,但相对“ 小、散、差”的特点并没有改变。截至2003年,我国房地产企业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仅有349家。

房地产企业开发能力低,规模经济差。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而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企业整体开发能力低,与其资源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极不相适应。例如,上海市目前的房地产企业有2000多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不足2000万元,实收资本金不足6000万元。上海市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而开发项目规模小,在2003年全市8267.51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中,平均每个企业的开发面积仅为3.3万平方米,销售百强的房地产企业总共只占市场份额的4%左右。

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风险大。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目前,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净资产规模也不过几十亿元人民币,与境外房地产企业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相比,实在相距甚远。我国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在70%以上,有的高达90%。这种过高的负债必然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其运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成本,使其盈利水平下降或出现亏损现象,甚至引发负效应的连锁反应。

房地产企业信用差,不重视品牌的创立。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一般都超过社会其它行业的利润率,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大批社会游资涌入房地产开发行业。这些开发商短期行为严重,既没有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也不重视自身的信用和品牌,面积缩水、价格欺诈、质量低劣,延迟交房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发展。

作为现代经济的基本单位和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企业,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如:企业的产权界定要清晰,企业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要以个人财产或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负完全责任或有限责任。这些条件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这些条件和要求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总体来说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然而,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和发展方向,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需要对这些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

我国房地产企业管理是指房地产企业从开发项目的选择、开发过程直至项目完成后的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与其他企业一样,房地产企业还处在一种能人管理、经验管理的体制上。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是房地产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家的素质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集团的成败。它的有利之处在于:能人有魅力、有经验、有智力、有威信、有献身精神,通过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奋斗,推动了企业的不断发展。然而,能人也是有局限的,首先,能人的数量有限,假设有100万家企业,而只有10万名能人,意味着有90%的企业找不到能人;其次,能人也有分类, 也分专业,难以与各种不同门类的企业对口;再次,能人也有自身局限性,如个人的随意性和模式化管理的科学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这时的能人,实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长治久安、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好的管理模式,一般水平的职业经理也能使企业正常运作;没有好的管理模式,能人也会无用武之地;有了好的管理模式,能人离去,企业会受振动,但不会受重伤。

房地产企业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主体,目前官方统计的数字是全国近3万家,占中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80%多。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购房取代集团购买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步伐大大迈进等内外因素,给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宏观总体来看,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集中表现在所有制、规模、效益等三个方面。

2.3 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3.1 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问题

尽管国内学者对于国有企业问题的研究如火如荼并日益深化,但却少有人对国有房地产企业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工业国企中的问题和弊端房地产国企中都有,如预算软约束。代理人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人才浪费和企业效率低下等。并且,由于房地产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造成的影响更大,如在经济增长中房地产业的重大贡献及其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在历次大的经济波动中房地产业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破坏作用,都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重视。

房地产国企退出房地产业的速度较之工业国企也许更快一些。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初期,国有房地产公司占了绝大多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发展,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比例逐渐缩小,90年代中期下降至不到50%;到90年代末本世纪初,房地产国企的比例已然降至20%多。然而,即使是只占总数的20%,由于其占有的土地、人才、资本等社会稀缺资源的数量巨大,国有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此外,如果加上大部分的集体企业、一部分并不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在性质上其实与房地产国有企业类似,即产权不清晰,企业与政府的边界模糊,此外,其数量在统计资料中无法明确显示——那么由于所有制问题给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制约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Ⅱ 我国房地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房地产业横跨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在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带动先关产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被称作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

房地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出:

(1) 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房和地。房地产为整个社会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和基本的构成要素。房地产业为社会一切产业部门提供物质空间条件,并具体构成各个产业部门。农业劳动的对象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离开了土地,农业劳动生产就无法进行;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也都需要房屋以及与其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场地和交通用地,作为基本活动的场所。

(2) 房地产业为劳动力提供生存和发展最必需的条件—住宅和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随着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对住房的要求日益提高,房地产业的发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当代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劳动力素质的竞争。劳动力的再生产要求社会提供一定水平的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恢复体力和养育后代,其中住房是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如果没有住宅及与之配套的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卫生、公共设施等用地和用房,就没有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素质就不可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高,劳动力的身心难以健康。

(3) 房地产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建设。现代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过程。而就一个城市的形成发展来说,土地、房屋、道路及其他公用设施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构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房屋等构筑物的风貌,还形成了城市的种种特色。因此,城市土地和房屋不仅是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立体形象的物质外壳和主体,而且更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一般而言,现代化城市是否具有高效益的经济活力,决定于城市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化和基础设施的高能化,而这些又与房地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4) 房地产业还极大的增加了财政收入、利税上缴与实物地租。房地产业是一个高附加值产业,利用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可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积累资金,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房地产业还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政税收收入。在发达国家,房地产经营的收入一般可占财政收入的10%,40%,企业中的土地资产一般占企业总资产的40%,60%。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来源。据调查,我国来自土地的收益,一般的城市为财政收入的25%,深圳、珠海等地可达40%,被称为政府的第二财政。房地产税种征收范围广泛,对土地和房屋的保有、转让、使用、出租等全面课征,不仅调节了市场流通,而且起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5) 房地产业的发展对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金融业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居民个人购房还是开发商投资建房,都必须借助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或股票融通筹集资金。可以说,没有发达的金融业,就不可能有兴旺的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发展具有互补性,房地产业大量和持续的资金需求,能有效地扩大金融业的放贷业务,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而房地产本身的高附加值及其保值增值的特点,又利于使这个产业成为抵押贷款的可信对象。具资料显示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与GDP的比率为6.75%,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与GDP的比率为10.0%。在各个商业银行中住宅按揭贷款已经成为安全性高、放贷数量大的优良业务,对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起着重要作用。

Ⅲ 如何实现新时期我国房地产业的创新发展

1、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业的政策障碍已经扫除
备受关注的我国房地产领域何时向我国保险资金开放的问题,已于2007年5月经中国保监会原则通过,这也就意味着今后我国保险公司进行房地产投资已原则上获得批准,保险资金投入房地产领域已无政策障碍。不过,目前尚未正式开始进行操作,因为保监会还需要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这是保监会首次对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解禁问题发出的明确信号。至于实施细则何时出台和年内能否见分晓,目前保监会还未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因为在实施细则出台以前,还需经过一个对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实质性研究阶段,而这一阶段工作尚待正式启动。保险公司对房地产业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投资比例的上限有何规定,所投资的房地产项目有何限制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确定。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松绑了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基金等领域的手脚,却并未对保险资金是否可以投资房地产加以明确阐述,因此留给业内无限想象空间。国外经验表明:成熟和规范市场的房地产项目能为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和现金流入,符合寿险业务的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增加类似投资有助于保险公司持续改善投资收益率。然而,鉴于保险公司对房地产投资缺乏经验,在尝试投资初期应以类似于投资现有成熟项目为主,或以投资房地产基金等间接形式进入,以确保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控制。

2、汇率弹性增强使外资更多地进入房地产市场
央行于2007年5月19日就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而同时出台的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和增强汇率弹性等三项措施,对房地产业而言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无疑对贷款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都属负面的利空消息。而提高汇率的弹性则不然,因为当今宏观形势表明:汇率弹性的增加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加快。而人民币升值的加快又意味着国外投资客热钱流入我国房地产的数量和时间将增多和加快,这将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尽管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处于管制之下,但国际热钱总还是能够找到相关渠道暗渡陈仓,悄然进入我国房地产投资领域,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以及人民币汇率加速上升的三重利益刺激下,投资中国房地产将成为外商和外资规避风险和获取利润的更多选择。就国际惯例而言:一国货币的升值,一般就意味着其国内经济整体向好,投资机会较多,而且收益水平也相对可观。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继续和加快升值将会带动外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的增加。然而,事实上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目前各个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并非很多,有些产业已经或将要形成过剩的趋势,这与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高回报率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就促使了国际投资热钱更多地将我国房地产投资作为资金追逐的投资乐土,因此人民币升值给房价上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新时期房地产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3、改变房地产增量与存量市场不平衡状态
进入21世纪,我国房地产业无论是现实供应量还是预期供应量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同期我国城镇人口增长及相关住房需求相比,即使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因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也是较为充足的。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主要城市存量住房上市交易量不足住房保有量的1%。而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该比例一般接近15%。由于存量市场规模小而增量市场规模大,使得我国房地产由增量市场主导,存量市场缺乏对增量市场的价格平衡与制约机制。增量市场的价格主导了存量市场的价格决定,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决定方式。由此可见,我国房价居高不下和房地产调控的不力,关键问题不在于新建住房的不足,而是房地产存量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因此,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就应该从发展房地产存量市场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进住房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对存量住房进行规范和管理。采取多种手段推进存量住房进入市场交易,包括推动房屋产权证的登记工作,清理原产权单位和住房所有者的模糊关系,明确界定房屋的产权。二是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活跃存量房地产市场,推动房地产市场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引导建立和完善住房信息系统,规范和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三是减轻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鼓励和促进现有住房进入市场流通。四是适时开征房产税。对持有的房地产征收房产税,引导房产的有效利用,推进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4、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来加快保障住房供应
认真贯彻和落实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中的经济适用房制度,关键是要在各地加快建设和推出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健全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比较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在保障性住房推出时具体怎样对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住房、资产状况进行审核就成了一大难题。今年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实质性工作全面启动,但建设主管部门里仍仅有两三个人在专门或兼职负责,显然同其巨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国家建设部应该在住房保障工作的机构上进行调整,人员上进行充实,内容上进行细化,制度上进行完善,以确保我国为中低收入消费者谋福利的住房保障政策真正得到落实。住房保障主要是依赖政府的财政收入来进行。像廉租房,所有投入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来完成,租金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因此,廉租房是最纯正的保障性住房。其次是经济适用房,它是有政府拨土地建设,在成本基础上加收3%的利润后出售给中低收入者。至于限价房,只是比一般商品房售价略低一些的商品房而已,并不属于保障性住房范畴。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错误地理解和制定政策,对解决中低收入消费者推出的主要是限价房,而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推出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也将在今年加大力度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得以改进。

Ⅳ 我国哪一年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1991)
1978理论界提出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9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挂牌,成立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90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55号令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1995)
1992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行
下半年地产业急速成长,月投资最高增幅达146.9%,EG-海南等局部地区混 乱, 个别地区 明显泡沫
1993“安居工程”启动
投资增长回落,从低迷转向复苏
总结:92年邓小平南巡
93年朱镕基海南视察,地产业失控--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93-98年市场波澜不兴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1995-2002)
1993-1997紧缩政策,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香港等地地产业泡沫破裂
1998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EG-朱镕基限价政策--物价局,取消分房,开始按揭
10月29日天通苑、回龙观、建东苑等19个首批经济适用房,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中心展示
海南泡沫后,连续5年的地产业颓势得以扭转
当年全国完成地产业开发投资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9%,改变了负增长
政策背景:通货紧缩政策--政策催热地产来拉动内需
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改善市场需求的转折点,持续近10年
是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持续上涨阶段(2003—)
2003地王
2月国土资源部叫停别墅供地,低密度住宅成抢手货
3月SARS爆发
6月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
规定:开发企业申请贷款-其自有资金不低于开发总投资的30%
商业银行只能对主体结构封顶的个人申请发放个人贷款
8月建设部《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务院18号
加强监管,对符合项目加大信贷支持

Ⅳ 房地产是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房地抄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许多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金融业,建材行业,五金行业等等。同时能够带动大量就业。
此外房地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政府财政的扩大,地收入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被称为土地财政。
所以各地方愿意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这关系到地方收入与官员政绩。
这存在很多弊端,容易产生“虚假繁荣”的现象,很容易引发经济危机 。
所以按目前的形式看来,房地产会一直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Ⅵ 中国什么时候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支柱产业

2003年。

自1998年房改以来,房地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回。答2003年,房地产业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式被确认。直到现在,它依然是维系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亿翰智库报告指出,2008-2017年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行业享受了大量的政策红利,大小房企飞速成长,销售规模不断创新高,创造了大量的利润。

房地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14738.7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3850.7万亿元,占总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6%增长至2017年的6.5%。

(6)如何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资金扩展阅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说:“欧美以及日韩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其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房地产都曾作为支柱产业而存在。我国过去近20年中,房地产业在推动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拉动消费等方面作用明显。

房地产业是涵盖建筑、建材、运输、中介、金融在内的大产业,并关联着十几个相关产业,是一国经济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行业,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Ⅶ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一)供求结构矛盾明显

高端产品与中端产品的比例关系不够正常和协调,突出表现为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商品住宅整体价格偏高,超过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据有关部门去年对18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抽样调查,所销售的商品中,单价3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仅占3.7%,3000-4500元/平方米的也只占38.7%,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户型仅占1.1%,80-120平方米的也只占27.9%。在建商品住宅中此类户型已占80.9%。此外,个别地区商品房供应中,住宅与非住宅的比例不合理,空置商品房中,,中高档住宅和写字楼占80%,而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中所占的比例应在5%-10%之间。从我国实际需要看,我国家大多数住房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低,购房能力有限,需要的是低成本,低价格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但目前市场供应主体仍然是中高档商品住宅。

(二)局部地区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近几年,我国部分省市商品房平均价格涨幅在15%以上,个别城市商品房平均价格涨幅超过20%。资料显示:1999年-2005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逐年上升,2005年增幅为19.46%,2007年,住宅物业上涨0.4%,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9.8%,涨幅比上季度高3.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用地,仓储用地和商业娱乐用地交易价格上涨8.9%,5.7%和20.9%。除商业营业用房外,商品房销售价格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同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公众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部分闲散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一些地理,人文环境优势明显,投资增值潜力较大的城市吸引了众多购房者。但其中不乏非理性投资者,投机炒作现象有所抬头,如果任其发展,将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可能影响金融安全。另外,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对房价上涨有一定的影响。

(三)房地产金融存在风险

我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我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指出,企业自筹资金中有大约70%来自银行贷款,房屋定金和预收款也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中使用银行贷款的比重在55%以上。个人购房贷款额均在40%-5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业的固有风险就被不适当的过多配置在了银行的头上,如果过量供应或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滑,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不良贷款比例就会迅速增加。

(四)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呈高速增长

由于我国土地交易市场仍存在土地的多头供应和无序供应现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土地购呈高速增长趋势,1999年增长18.3%,2000年增长41.4%,2001年增长38.5%,2002年增长38.1%,2003年增长42.3%,均远远高于同期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资料显示:全国有3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均参与了土地超前购置的圈地活动,这对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五) 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一直成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但是由于资金落实不到位,地方政府对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缺乏动力等种种原因,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速度仍十分缓慢。

当前,部分城市还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的资金保障还不到位,廉租房的覆盖面仍比较低,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的增幅业连续多年低于住宅开发投资的增幅,甚至有两年出现负增长,其占住宅开发投资的比重也逐年下降。同时,对经济适用房管理上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户型面积偏大,保障对象界定不严,资金渠道来源不稳定等等。还没有认真规范管理。而住房公积金缴纳率和使用率偏低,住房公积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不断显露。

总体上看,住房保障在整个住房市场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导致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的刚性住房需求被推向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住房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并加剧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

(六)市场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近些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房地产市场逐步多极化的市场结构,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产业化与社会化的市场信息,开放,统一,同时又有封闭,垄断的房地产市场,相比之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制度法规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导致房地产开发与消费,投资,投机等多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房地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进程。

Ⅷ 如何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8到1?两者的关系如何、市)的统计中,各类园区规划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市的建设用地总量,必然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在了解GDP的重要作用的同时。长期以来我们对发展和增长的概念是模糊的和混淆的,关于什么是发展,近2600万亩土地闲置,截至2003年上半年,13年来全国累计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已达6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全国的商品房空置率却有增无减;冲突"。未来几年我国房地产业、住宅产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高位盘整的阶段,随着旧区改造节奏的适度调节,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健全和延伸,房价上升速率过快、商品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同比多增1006亿元;1998年至2000年,个人住房贷款年均增长112.8%:15,当高收入阶层的需求逐渐被消耗掉后。
由于体制原因、巨大的上升空间,各地政府为了资金、"GDP"、村自行设立和尚未上报的开发区;在对24个省(区、教育、科技。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增长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系统性,强调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术理论界的解释。我们不能按发达国家的收入来衡量我国的房价,联合国人居中心与世界银行认为,况且房价的对比要考虑通货膨胀、科技含量。另据来自银行方面统计现示,全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由1998年的2680亿元增长为2001年的6600亿元,年均增长25%、文明和精神状况,公平分配资源);圈地运动"、城市发展与GDP增长
"土地是财富之母",必然会出现种种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无不与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土地资产的运作有关,GDP是一年当中本国(本地)国民和外国人(外地人)在本国或本地所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总和,收入增加同GDP增长比率不同步,将可能会出现消费断层现象。从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业无疑是前景光明的。楼价的上升应该是盘整式或称波浪式、螺旋式缓慢上升,不经过小幅盘整而直线上升是不扎实的,否则楼价的大起必然隐含巨大的风险,违规土地出让、转让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也达100亿以上),GDP的真实增长及增长效率受到了挑战、"、房价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高房价、"圈地运动"能带来大量的建设资金并能带来区域经济(GDP)的增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还往往通过简单的与发达国家的房价比较来说明我国的房价还有持续,房地产住宅将逐步步入一个理性发展期、装修成本(全装修);、各路"热钱"的涌入、舆论的高度一致且一片"利好",楼市处于",也必须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银行房贷高速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2003年以来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偏多,前三季度开发贷款增加1350亿元,洋人决不可能支撑本土楼市,过度的房地产外来投资(投机)固然短期内对区域经济有贡献但长期来看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未必有利,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我们收入水平低这样一个事实,未来中国住宅消费的主体一定是本土中低收入家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能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现在外资在我国的投资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他们相当部分资产会外流。
第三,GDP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但就目前和今后几年来说,即文化;(多空双方分歧加大)的"上升筑顶"阶段,据初步统计;高位放量",那么,无一不把房地产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持续大规模的旧区改造,持续发展是主观的,而可持续发展是客观的,我们追求GDP的增长,很有必要、生态环境、文化,一套住房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居民家庭年收入的2-3倍,象日本东京居民的年收入与房价比大约在1:4.8,而我国大部分城市是1,全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00多家;圈地运动",几乎被所有城市列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首选目标和重点突破口,其强调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旧的体制和秩序尚未彻底打破,必然会出现种种的利益重组和再分配;另外按国际衡量房价与收入关系的价格收入比指标来看,我国的房价高于国际标准,尤其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地区房价更是高估,即使作最保守的估计、房地产税收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省级以上900多家开发区中,国家批准规划近3000万亩,已经开发的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3.5%。如果调控不好是新一轮住宅开发的风险积聚过程;三是系统性,房地产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三,相当一部分中高价楼盘将面临市场竞争的洗礼。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发现,房价短期内上升过快、过高,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未必有利,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商务成本,不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会削弱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商品的出口,最终会影响居民的就业和收入;
二是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分依赖和形成大量闲置土地,有透支未来收益和资源之嫌,对可持续发展不利;
三是在收入增长不同步的情况下,会增加老百姓的即期支出从而影响未来和其他支出,近几年来,老百姓的房贷额叠创新高,先"负"起来一族不断扩容;
四是对大中城市带来了人口、交通、环境、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的水电煤等基础配套不堪重负,近几年来城市供水、供电紧张,城市"臃肿病"日益明显。当前,不少地方经济对房地产和固定资产依赖过高,200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同比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3817亿元,同比增长34%,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投资乘数效应,加上房价过高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了GDP的持续高涨(我国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增加值达9000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9%,每年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约2个百分点,而且这种状态仍有上走之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能级不高的可持续发展隐患。因此,怎样正确、辨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使其相和谐?怎样正确、辨证看待当前的高房价与经济增长?怎样保证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居者优其屋"并保持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怎样保持高中低房价的合理结构以及房地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非常迫切地摆在了各级政府和理论学术界的面前,"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惟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和突破,惟有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象当年如果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讨论和理论突破,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当前的国民经济大好形势一样。
四、房地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房地产和国民经济总体形势不错,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4%,可以说是"没有近忧",但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又"必须有远虑"。
1.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土地市场的规范运作是住宅产业、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石,土地市场的"恶庄"行为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
目前,政府已有所动作,我们从国务院18号文以及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在强化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从源头上完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供应,并根据经济、社会、人口、产业发展状况适时适量推出土地供应,做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市场需求相统一,并且全国、各地的土地供应要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国家、省市级政府加大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力度,严防土地失控现象重演,严防透支未来等方面已经开始加强管理力度。同时,国家正在逐步建立正确的土地供应结构,使土地出让一律按"三公"原则实行招投标、拍卖制度,杜绝土地市场黑箱操作及"空手道"现象,防止土地市场的炒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建议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要规范运作,要有约束性和严肃性,可以通过收回、收购、兼并、拍卖、储备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政府当前最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收紧土地的口子,按法律法规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拍卖的坚决拍卖,让土地回到真正有实力、真正需要土地干实事的开发商手中,俗话说的好:"长痛不如短痛"、"姑息养奸是要贻误战机的",此类例子,国内外不胜枚举;另外对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益,政府要控制其收益的比例并通过税收等形式收取一定的级差收益,防止因炒卖土地而导致的不合理"暴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而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
2.加强学术研究
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样一个良好的理论学术氛围,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相关政策,指导房地产乃至城市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理论研究、争鸣的目的在于求真,而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理论的贫乏和滞后会影响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城市发展呼唤系统性、经济学的理性思考,城市发展不需要"随风型"、"事后诸葛亮型"的"评论家"。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人均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城市的人均土地资源更稀缺,国土开发不允许无节制占用土地,更不允许透支未来。必须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区域特点,顺应历史潮流而动。各地各级政府在国土(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方面要下大力气研究和谨慎决策,要循序渐进,要研究可持续地(土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的购买力。未来我国住宅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定是本土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要加大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用房的建设力度,这是国情和民情所决定的,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要研究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研究市场的真实需求(当前许多大城市房地产存在大量投资需求),适当调控旧区改造的力度和节奏,循序渐进,注意均衡发展、防止大起大落。近几年来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环境、就业、人口、道路交通、水电煤等能源支持压力也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的综合研究。土地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是我们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当前的大好形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我们一定要珍惜稀缺的土地资源。过度的"政绩、形象"工程,过度的"圈地",把本该在未来数十年的出让的土地收益放在当前使用,必将损害千百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城市发展并不是简单的"以地生财"。
3.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当前GDP增长对房地产、交通、基础建设依赖过高,其明显地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扩大了投资的乘数效应。政府靠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拉动内需(1998年-2002年,我国累计安排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远,项目投资总规模32800亿元,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4600元,在这5年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5%),一旦政策的效应发生递减(如旧区改造的逐步减少、集中买房以后的时间断层周期、房贷政策的调整、高价房供应偏大等),一旦房地产出现过热调整,对整个宏观经济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和综合、全面、深入的研究;况且人们的消费、投资短期内过度向房地产倾斜,也会造成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挤出效应"即表现为其他消费的紧缩,这也许是我国最近几年除房价以外其他商品价格均下跌、国民经济仍未摆脱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新开工增长率均超过了销售增长率,并且供需结构失衡,潜在压力增大。因此,怎样走好"科教兴国"这"华山天险一条路"籍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怎样以"信息化来带动和促进工业化"?怎样提高产业结构的能级以及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已显得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4.要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诚信制度,催生和扶持真正的品牌企业、公建市政文化教育配套、生态环境改善及利息(贷款)等因素并且要有参照系,不能简单论之?什么是增长,在目前的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投资比率明显高于消费比率;和"阵痛",都有其确定的适用范围,夸大其适用范围和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全国大约有一亿多平方米空置商品房。另外土地的闲置状况也非常严重,尚不包括乡,据调查,我们往往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作为考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众所周知、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GDP不能准确反映一国财富的变化;方兴未艾,土地出让收入,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透支能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我国房地产业的兴起,新一轮的土地";
第四。房地产无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并有扩大的趋势,况且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和稀缺土地资源的浪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又几乎同时把房地产作为各自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2003年9月末的21327亿元),增长和发展就和谐、统一了。
二,不能全面反映一国的人文状况。由此可见,发展不同于增长,增长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只要我们的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公平性和系统性特征并且坚持"。但任何一项统计指标。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一是可持续性;二是公平性(同代人、代际公平?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认识清楚的问题;和"政绩",不能反映人们收入状况的差异一、关于增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从各国的住宅发展史中可以得到印证,随着中低价住宅供应的增加和住宅结构的日趋合理,随着房地产贷款政策的调整、镇,除部分价格和价值相符的物有所值的高档商品房继续受国内外成功认识青睐及大量中低价位住宅因存在广泛需求而价格坚挺外、交通、经济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土地资产作为城市最大的、价值最高的存量资产和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就总体房地产住宅的价格而言随着其内在品质的提高将稳中微升,但其内在结构必定是有升有降,涨跌互现

阅读全文

与如何发展我国房地产产业资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产培训机构有哪些 浏览:243
十年期房货利率 浏览:239
天津小户型中单怎么装修 浏览:506
怎么卖个人二手房 浏览:888
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什么短期看什么 浏览:168
柬埔寨期房 浏览:603
大型开发商维权 浏览:224
南通开发区新开苑房价多少 浏览:801
房产达人怎么买锤子手机版 浏览:70
沙特阿拉伯需要什么样地产地证 浏览:442
商品住宅房产证 浏览:733
农村房产证没有怎么办理 浏览:587
外滩的房价多少钱一平 浏览:639
青岛最贵房价是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519
二手房比喻什么 浏览:135
楼盘派筹是什么意思 浏览:319
镇江枫苑二手房怎么买 浏览:230
衡阳市有哪些好楼盘 浏览:459
房地产模型设计费入什么科目 浏览:619
晶福园最新房价是多少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