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香港依然保留七八十年代的楼房呢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看港剧吧,在内地没有香港电视台的今天,估计大家都是通过网络来收看港剧的吧。尤其是今年腾讯影视与tvb合作共同拍摄了几部港剧,估计大伙都是通过腾讯视频收看港剧的吧。
大家看的港剧一般都是高清信号,有的甚至是超清画质。但在香港那边的观众可能跟你收看港剧的信号不同喔。tvb有翡翠台和高清翡翠台(可惜现在变成了财经频道了)之分,我们通过网络上收看的高清港剧都是来自高清翡翠台,而一些画质很差的港剧则来源于翡翠台。翡翠台的画质就是标清画质,看过画质很差的港剧的观众都知道,那画质不敢恭维,比看70,80年代的港片还要差(其实70、80年代的港片画质可以变为4K画质的,不懂的看我写的另外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些老港片画质高清有些画质极差呢?原因在这》)。
标清画质的《碧血剑》
那么为什么翡翠台播放的画质这么差呢?为什么tvb不撤销这个标清画质的翡翠台呢?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叫tvb为无线电视台,原因是因为tvb发射电视信号是通过无线发射的,在有限的广播频域内,传播标清信号比传播高清信号占用的资源少得多,模拟信号版的翡翠台参数为576i,画面宽高比4:3,PAL制式,音效以丽音编码,并同时用FM调频传送,最多可传送三声道。不过现在的翡翠台也有数码信号,可以收看高清画质的节目但需要翡翠台的节目是高清制作的。
标清画质的《大唐双龙传》
还有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香港那边的电视网线路使用的介质是铜轴电缆,有线电视时代的线路介质,无法传输高清信号,同时也不可能改变整个香港电视线路网络。因此,翡翠台如此差的画质不是没有原因的。至于为什么tvb不撤销翡翠台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寻秦记》
第一,翡翠台成立于1967年11月19日,今年就是它的50年大寿了。对于历史沉淀如此深厚的翡翠台来说,撤销翡翠台等于毁灭tvb的根基,不仅电视台不允许,连老一代的香港市民和香港政府都不会答应的。
标清画质的《倚天屠龙记》
第二、传播标清信号是在考虑香港一些使用旧的电视网络的街坊。作为东方之珠的香港,依然还有人在使用这一些大头电视机,因此,他们只能收看标清画质的节目。香港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城市,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抛弃一些老用户的。就像香港还保留这上世纪70、80年代的旧楼房一样,因为它们是香港的记忆,香港发展的象征。
『贰』 我想知道,香港房地产发展过程
香港房地产业虽然几经起伏,但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战后至现在,香港房地产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盛衰循环。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至1959年;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至1969年;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至1975年;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至1985年;第五个周期是1985年底至现在。每个周期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周期最短的约6-7年,最长的是第五个周期,历时19年。
香港人口1946年为60万人,1949年增至186万,到1959年超过了300万,人口的急剧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上世纪50年代,大量资本涌入,香港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到了195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地价下跌了70%。
1959年开始,香港经济出现转机,加上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其他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到1969年才有所好转。
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1972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令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香港地价下跌40%,楼价下跌了30-40%。
1975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1976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价屋计划),解决了222.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1977年香港人口超过450万人,1979年达到500万人。需求增加,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屯门、沙田、葵涌等)逐步形成。
承接7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场达到高潮,但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底,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8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70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0年,港岛区的房价比1981年上升了一倍以上。不过,1989年之后房地产价格的急升,给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90年代初期,国际游资及本地炒家开始疯狂炒买香港房地产,楼价、地价飚升,严重脱离居民购买力。从1991年到1997年房价上升4倍左右,若从1985年房地产市道复苏算起,到1997年时房价已上升了9-10倍。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楼价一路下跌,至2003年中,下跌了70%左右,给香港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轮周期性上涨历时13年,下跌过程达6年,至2003年底才慢慢有复苏的迹象。
『叁』 香港房地产的历年走势
我想这本书会适合你:
http://library.cuhk.e.hk/search/X+%7B216129%7D%7B214824%7D%7B213f73%7D%7B213779%7D%7B214b7a%7D&searchscope=14&m=&b=&l=&SORT=A&Da=&Db=/X+%7B216129%7D%7B214824%7D%7B213f73%7D%7B213779%7D%7B214b7a%7D&searchscope=14&m=&b=&l=&SORT=A&Da=&Db=&SUBKEY=%20%E9%A6%99%E6%B8%AF%E6%88%BF%E5%9C%B0%E7%94%A2/13%2C32%2C32%2CB/frameset&FF=X%2B%257B216129%257D%257B214824%257D%257B213f73%257D%257B213779%257D%257B214b7a%257D%26searchscope%3D14%26m%3D%26b%3D%26l%3D%26SORT%3DA%26Da%3D%26Db%3D%26SUBKEY%3D%2520%25E9%25A6%2599%25E6%25B8%25AF%25E6%2588%25BF%25E5%259C%25B0%25E7%2594%25A2&14%2C14%2C
不好意思, 那是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里的一本书, 可从这里找:
http://library.cuhk.e.hk
或是到其他香港图书馆的网址去找.
若果要买书, 可试试香港商务的网站:
http://www.cp1897.com.hk
『肆』 为何香港可以在60到70年代过得经济腾飞
①外部世抄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袭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增加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政府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优良的文化传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⑤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地区与新加坡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地区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伍』 香港在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工业
制造业。
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随着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业黄金时期过去,工业北移,原先企业留下的大批工厦空置无人认领。自2000年开始,不少在港定居发展的文化创意工作者纷纷进驻工厂大厦设立工作室,以文化产业“活化”老去的工厦。
1951年韩战爆发,由于中国派遣人民志愿愿军支援北朝鲜,联合国宣布向中国实施禁运,使香港不能再依赖作为转口港支持经济,很多物资也需要自给自足。
适逢当时不少逃离中国大陆的人士都是具有一定资本的工业家,加上其他难民可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使香港工业的发展开始迅速发展。
1953年的两个填海工程为香港增加300万平方呎的土地。第一个填海工程是为了建设启德机场的跑道。额外的土地使观塘及荃湾变成工业中心。早期工业中心在狭窄地方制造了不少按钮、人造花、雨具、成衣、鞋子等等。
『陆』 香港为什么能在上世纪70-90年代那么发达
因为转口贸易。
那时候,中国的进出口主要依托于香港的转口贸易。
后来,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进入了自由贸易状态,就不在依托于香港了,香港失去了最大的一块肥肉。
『柒』 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经济的独特现象是什么
1973年的大股灾,一直延续至1974年年底才有所回升,原因是世界性经济衰退,本港股灾使不少地产商和投资者受损,造成地产低潮。“股拉地扯”,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经济的独特现象。
『捌』 想了解香港70年代到2000年的社会
1970年代初期,由于新界土地契约的问题,使香港政府不得不考虑香港前途的问题。英国政府曾经多次要求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延续新界的租约,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绝。不过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问题”已成为中英两国正式议题,但谁先提出转移香港政权,外界一直众说纷纭;但不论谁先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为中英两国,揭开了近20年争拗的序幕。
香港在1970年代末至1997年20年来的经济起飞,归功于中国的开放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11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既改变了新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也给香港经济发展的良机,让香港发挥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中介人角色,从而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中英谈判
主条目: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1981年香港股灾, 和 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在1980年代初,英国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前者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英国仍保留治权。不少香港传统上流社会的政治及商界精英,开始时亦支持有关建议。传统的英资公司,如汇丰银行、怡和洋行,亦曾参与游说工作。期间,1981年由当时的商界年青领袖李鹏飞率领当时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组成“年青才俊团”前往北京交流,并得到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接见。当他们向邓小平提出有关建议时,被邓小平严辞指责,这种强烈反对及绝不让步的态度,令游说工作失败。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乘福克兰群岛战争大胜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继续“以主权换治权”作为方针,企图延续对香港的管治,但结果与之前“年青才俊团”一样,但中国稍微让步让香港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这亦成了中英两国谈判时的唯一方针,亦因中方对收回香港立场强硬,其间香港的楼价、股市及港元汇价大幅度波动,更于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由1982年约6港元兑1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联系汇率制度[7],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而作为英资首席财团—怡和,于1984年3月28日宣布迁册百慕大,这举动被政经界人士视为英国资金撤走的先兆及对中国收回香港的举动投不信任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英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上述协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会依照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产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实行,并保证香港除外交及国防外,各方面都拥有高度自治。
回归后的香港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主条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过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结束,香港正式结束英国的殖民管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为首任行政长官。然而,就在3个月后,东南亚及日、韩、台货币受外来冲击。香港亦不能幸免于难,地产产值大幅下跌、失业率由2%升至6%、经济增长率亦由正变负、恒生指数由1997年8月所创的16820点历史新高,下跌至翌年8月的6700点、银行同业拆息由被狙击前的数厘升至数十厘,当中隔夜利率更于1997年10月23日高见300厘。1998年8月中,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会同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邝其志宣布动用外汇基金入市,试图扭转一年多恒生指数跌势,最后动用了1180亿港元成功击退以量子基金为首的炒家。随著1999年因当年因香港政府于1998年入市购入的“官股”而衍生出来的盈富基金加上美国的科网热吹至,香港股票市场再一次进入疯狂状态。恒生指数亦约12000点,上升至18300点历史新高,失业率由6%下降至4.5%,经济增长率上升10%,但随著美国的科网热减退,香港的科网泡沫亦随即破灭,及后于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香港交易所继87股灾停市四天后,宣布停巿一天。香港无可避免持续衰退,加上以往香港扮演中国转口港的优势受到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挑战,而且面对经济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令制造业北移,失业、通缩问题随之而来。政府连串政策失误和不擅建立良好的公关形象,令政府处于弱势,社会不满气氛与日俱增,这股衰退潮一直持续至2003年尾仍未竭止。
2003年春,由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爆发,香港各方面大受打击;直至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香港从“发生本地传染地区”的名单中剔除。是次疫症中,香港有1755人感染,共29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失业率升上至8.7%的历史新高。政府处理抗疫过程备受批评,市民由从前只着眼经济发展、转而开始关心本土政治。同年年中,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条关于国家安全问题强行立法时,成为市民对政府施政不满的导火线,引发同年7月1日的50万人大游行及视为亲政府一方的自由党于此时突然宣布反对,政府才只好暂时搁置立法。游行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对港政策,再次变成着重经济方面,如落实香港与中国大陆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推行“个人游”,容许中国大陆部分省市居民自由来港作短暂旅游,并落实兴建港珠澳大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物流中心的地位。
『玖』 旧香港及香港现代化发展
香港抄是在五六十年代袭开始正式发展起来的. 因为当时国内来了第一批的人, 这批人成了香港工业革命的强大的劳动力. 香港在七十年代开始有人由工业转为地产, 李嘉诚等地产商都是七十年代开始买地的. 香港的工业大量依赖当时的地理位置, 背靠未开放的中国, 面向国际, 成为货品加工, 转口大港. 加上7,80年代大量发展的金融业. 地产业. 这就是旧香港. 香港基本上是一直由旧香港重建成新香港的, 政府一直以来都要拆卸旧文物来建新兴东西.
上海跟香港, 不太一样了. 香港是自由市场, 政府多年来行"积极不干预"政策, 中国是国家策划的经济. 上海现在已经超越香港, 生活现在的上海倒和80年代香港产不多. 都是正值城市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期.
『拾』 为什么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未香港的经济要比中国大陆发展的要好呀!好有为什么在那个时间里面
因为那里是英租界,发达城市,在那里做事赚的钱要比大陆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