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地产以后的趋势是个什么情况
房地产以后的趋势是个什么情况未来5年到10年
中国的人口 红利 慢慢消失
房价会降到相对合理的价格
不急于结婚的话
建议再等等的
❷ 谈谈中国房地产走向的趋势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徐寿松、陈芳)年初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持续攀升。按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调查数据,4月至10月的房价涨幅分别为:5.4%、6.4%、7.1%、7.5%、8.2%、8.9%、9.5%。这种持续上升的走势,与近年相比大同小异。不同的是,中国楼市的国际性背景日益明显。
房价的外部因素
今年,国家与地方通过户型结构调整、供求比例调整、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与税收等一系列手段,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进行调控,但房价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其中原因复杂,而一个重要因素,是流动性过剩加剧房地产的供求紧张。
在这方面,导致房价上行的外部因素不可不察。
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中国的资产价格膨胀带有深刻的全球化背景。首先,全球经济失衡严重,特别是前些年,主要经济体的低利率政策及外汇储备的增加等因素,导致流动性全球过剩。其次,今年以来,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供需矛盾加大,价格不断走高,传导到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增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钱逢胜分析,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过多的资金追逐较少的土地,必然造成土地价格上涨。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此前公布的《2007年3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显示,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5%,环比增加1.5%,其中居民住宅用地交易价格上涨16.2%。
在相同的国际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成为众多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韩国为地价的“一飞冲天”而发愁,日本地价走出16年来的低谷开始上行,而英国、美国的地价尽管今年开始下滑,但在2006年以前已上涨多时,都对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带来威胁。
对于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资金流入逐利,更是搅动了并不平静的楼市,给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复杂性。
显然,国际投行、海外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的热情高涨。知名外资中介行世邦魏理仕的研究报告显示,仅2007年第一季度,外资收购上海物业总成交金额达38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371亿元,同比增长65.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同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4.1%,比2006年提高近11个百分点。
德意志银行(亚洲)董事总经理王仲何分析,进入中国内地楼市的外资已涌现三波:第一波主要是来自香港、日本等地的亚洲资金,第二波是欧洲资金,第三波是美国、中东等地的资金,由传统的专注于一线城市,正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完成的《境外热钱在国内非正常流动调查报告》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外热钱投资到国内楼市,博弈人民币升值,刺激房价过快增长。
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通胀预期导致手有余钱者首选买房置业,住房保障缺位使得购买力不足者也被裹挟提前入市。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解释说,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为居民调整资产组合提供了条件,居民对持有储蓄存款的偏好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负利率情况越发严重,存款搬家,资金加速涌入资产市场。
次贷危机的警示
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分析:“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而不是‘适度从紧’,这在中国近年来比较少见,说明宏观调控的政策分量加重。”专家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是房地产等一些领域仍存在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
2007年对中国楼市产生深刻和潜在影响的外部事件莫过于美国次贷危机。从2002年起,美国房价每年涨幅逾10%,2005年暴涨17%。随后,美联储不断加息,利率达5.25%后,房价开始“跌跌不休”,次级房贷难以偿还、债券信用危机爆发。一大批贷款机构和抵押贷款经纪公司破产,投资银行的高管们纷纷离职,危机至今仍在扩散。
专家认为,尽管我国情况与美国大不相同,但次贷危机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关专家称,房价快速上涨有可能带来两方面后果:
一是大量的资金和其他资源过度追逐房地产,将使制造业升级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妨碍经济结构升级,影响长期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指出,房地产市场投资资本的活跃,将提高当地工商业成本,打破资本平均利润率规律,抑制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支持。
二是银行房贷规模急速扩张,风险可能向金融机构转移。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对房贷违约风险发出警示,“住房抵押消费贷款增长很快,违约风险已有抬头趋势”。
“但对于楼市泡沫,现在只能一点点挤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高房价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上关乎数万亿元的商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下涉及几十个相关行业,中间还夹杂着千家万户。这决定了任何过速的“休克疗法”都是危险的,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在发展中“以时间换空间”。即边通过不断释放调控信号来干预市场预期,边切实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的有效供给,以舒缓供求关系;同时,收紧房贷,让银行缓释风险。
在借鉴海外经验中“归位”
据调查,在新加坡,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其中,类似于中国经济适用房的政府组屋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据悉,在过去4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共修建了近100万套组屋,目前新加坡全国约有84%的人安居在组屋中。而商品房的购买者主要是收入较高的二次置业者、投资者或者外国公民。
专家认为,我国在住房制度安排上已出现喜人的“归位”: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
8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说:“这是继1998年房改之后的又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房改。”
事实上,中国新时期的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建立:
——“二元管理”,界定了政府和市场边界,住房保障与市场分离。政府责任在提供保障性住房,市场化商品房则由市场配置。
——“三分需求”,即对于低收入人群,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搞好廉租房,让买不起房的居民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为此,中央今年在财政超收中将安排49亿元,加上地方财政共近几百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将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建设。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政府则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使经济适用房大多数面向中等收入者。对于高档住房,主要靠市场调节。
——“四管齐下”,国土资源部已出台文件,规定开发商不付清全部地价不得分期发放土地证,这是“促供给”;央行、银监会出台政策,要求提高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这是“抑需求”;扩大廉租房政策的覆盖面,这是“补保障”;经济适用房大多数也要面向中等人群,这是在“调预期”,让中等收入者别再追涨。
❸ 房地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目前房产又和趋势
房地产被称为人们的基本需求物品,也是国家的根本和基本,同时它也涉及了众多的行业,例如:钢铁,混凝土,家具,家电等等重要的行业。因此它对国家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工业承载基础薄弱,又处于后发劣势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像房地产行业那样能大范围带动经济尤其是落后地区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这一点上不能盲目与发达国家相比。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拉动经济与稳定经济的重要性。首先,从拉动经济方面来看,房地产业可以拉动上下游如钢铁、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家电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房地产行业直接或间接影响60余个行业。考虑到房地产开发投资通过关联产业和拉动消费对GDP的拉动,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超过20%。其次,从稳定经济方面来看,由于产业关联度高,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波动,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也出现波动,最终必然会引起经济的波动。同时,由于开发商与个人购房者的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银行贷款,所以实际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至少超过40%的来自于银行贷款,因此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平稳增长,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国家对房地产政策是坚持宏观调控的取向不变的政策,以确保公民福利政治,以保证改革脆弱期平稳过渡。我国公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不会变,保障性住房回暖,政策性商品房成为市场新的垄断,商品房在困难中向前。
个人观点,当然要实现满足需求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房地产的情景依然广阔!!降价也降不到哪去,房价增长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房产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
房地产牵动着许多工业原料的神经,据我了解一幢大楼的建设囊括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砖块、玻璃等等多样的原材料。若房地产价格上涨,必定拉动原料的需求从而相对来说原来的供应会减少。也就是说,原材料的价格会上涨。比方说市场的钢铁价格因为钢筋的需求上涨(来自房地产)而上涨10%,那么全国的所有于钢铁有关的商品价格就会趋向上涨。结果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价格也会偏高些。钢铁的价格上涨10%,其连锁反应可以导致同类金属商品价格也跟着上涨。比如:铜、铝、锌。而且,当钢铁的供应上涨时,炼钢的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炭的价格也会上涨。那么与煤炭有关的产业比如火力发电的成本就会提高,那么消费者就可能支付更多的电费。由于国内的原材料市场大多处于垄断状态,价格可能被几个巨头炒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原油价格无论再怎么跌,国内的汽柴油价格依旧坚挺。
这种结果就可以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和需求型通货膨胀。
另外,政府对于高房价采取的手段之一也包括提高工人工资。但实际上这不是治本的方法。因为当平均工资提高10%,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也会相对提高(比如3%)。那么商品的平均出厂价格就会比之前至少高出3%。这3%的成本毫无疑问是由消费者承担的。打个不科学的比方,若全国的平均工资提高10%,从而导致平均商品价格上涨3%,那么通货膨胀率(CPI)就是3%。不难看出,这3%是由那10%引起的。
这也就是第三种通货膨胀,是由工资上涨而拉动的。
总的来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通货膨胀率是有类似正比关系的,但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错综复杂。虽然房地产价格会带动通货膨胀,但毕竟它只是一种因素。我们不能说房地产导致了通货膨胀。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紧急采取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要原因。
❹ 国家房地产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趋势影响的分析
首先,就目前推出后,地产股的景气来看,房地产肯定会走低。大部分投资者回进入观望状答态。全国平均房价已经有小部分下跌,不过一线城市仍然坚挺。我认为在重拳出击打击房价的状况下,全国房地产均价一定会走低,特别在几个投机性比较严重的城市但是一线城市并不会有太大变动。(因为目前大部分农村人口和2,3线城市人口往1线城市转移,1线城市人多地少,供不应求,除非宏观政策调整,否则必然不会走低)在1-2年之内,房地产市场将走低,不过大方向上,依旧人多地少,未来说不准还是会上涨。而且再加上国家也没有限制地价,只是打击了投机性,地价高的基础上,房地产下降的空间还是很有限的。 原创,希望采纳!
❺ 房地产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未来房价发展的趋势:
一、 中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决定着住房高增长的需求。
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长让中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住房生产。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国并未合理的解决人口增长与居住的问题,1978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低于建国初期4.7平方米的水平。虽然改革的三十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化之后,每年的开复工总量都在扩大,但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纵观全球曾经发生过的房地产泡沫中又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是在人口告诉增长中发生的呢?当人口增长下降且住房能满足基本需求时,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压力,如现在的德国家庭总数少于住房总套数,房价自然也就难以上涨了。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决定着家庭分裂的速度。中国的家庭人口平均数已从1990年的3.96人/户下降到了2008年的2.96人/户,并在不断的下降中。正是因为70年代之后的高生育率决定的,80—90后的家庭分裂速度在不断加速,这种加速会延续大约至少十年。
中国的城市家庭新增户数从2000年的约700多万户上升到2008年的约1100多万户。而每年市场化竣工的住房大约只有500多万套,仅能满足不到一半新增家庭的需求。如果不能加大投资与供给,长期的供不应求现象无法缓解,政策的调控可以平衡一时的供求关系,但不等于满足、释放了需求,最终反而让镇压中的需求膨胀,严重的冲击市场的稳定性。
二、中国的城市化需求。
中国正处于经济数十年持续的高增长中,这个增长中的贡献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城市化的需求。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泡沫是在这个国家经济的高增长中出现的,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不实现城市化率的提高中实现经济的高增长。
历史上中国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城乡的二元结构所引发的贫富差别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国是重重工业而轻城市化的进程。世界上,特别是亚洲的多数国家都在二战之后迅速的用低成本完成了本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多在人均1000美元GDP时实现了城市化率65—70%。而我国1949年时仅有城市132个,市区人口仅为全部人口的7.3%。到1978年只有城市194个,城市化率仅为17.92%,处于城市缓慢发展的阶段。而1978—1995年期间承包制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城市化率开始加速。1995年已有城市640个,城市化率达到了29.04%。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30—70%的城市化率为加速和快速发展的阶段,70%的城市化率之后为稳定发展的阶段。而我国正处于这个高速和加快的城市化率阶段,1995年至今城市已达660个,城市人口已超过6亿,城市化率已达45%,虽然低于49%的世界水平,但仍以年均1.26%的速度在增长,最高年份达4.65%的增长率。
中国用了三十年的改革时间解决了2亿农民的进城问题,但还需解决4亿农民的进程问题。如果同样的速度将需要60年的时间,必须以成倍增长的速度才有可能在未来的20—30年,当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时实现城市化率65—70%的水平。
中国现有存量住宅约145亿平方米,至少还要建设240亿平方米才能在不断拆旧与拆除中实现这一目标,而长期的供给严重滞后,尚无法满足这个城市化率的需求。
从近十年城市化进程的情况分析,外地非农户籍人口约占用城市住房的16.4%,外地农业户籍人口约占用城市住房的15.3%,两者合计约占用30%以上。不管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方式提供的,至少应有这么多数量的住房,而目前的生产能力是无法达到满足条件的,市场化的供给条件只能在其中择优录取了。这个竞争与选择的手段大约就是价格了。
三、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中国现有城市建成区的面积约3.84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总面积的0.4%,而农村宅基地的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5%。如果拿出1%的国土面积来建设城市,则至少可以解决14亿人的居住问题。实际中国是不缺少土地的。
但中国面临着土地制度的约束性条件,无法让农村的土地,特别是宅基地产生集中的效应,并让农民的宅基地可以变成进城的资本。尤其是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顾虑不得不出台严守十八亿亩红线的政策。于是土地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多项选择中成为了资源极度稀缺的产品。
土地是再生的资源,但土地的用途则是多样性的。目前国土的可耕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7%,但实际的农田只剩了18亿亩多一点,其中约13—15亿亩用于粮食的生产,其余用于经济作物等。但从土地利用的变化看,变成只剩18亿亩耕地的原因与建设用地的增减直接关系并不大,而最大量的则是退耕还林的生态保护。
而全国的建设用地中又有基础设施用地、工业项目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旅游用地、军事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多项。城市建设用地中又有商业、办公和住宅用地之分。住宅用地中还要分保障性住房用地和商品房用地等多类。结果最终的全部建设用地中房地产用地只剩了4.5%,而商品住宅用地就更少得惊人了,于是土地的稀缺性就埋下了招拍挂中不断出现天价的种子。
参考 我要A家家居网
❻ 国家房地产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趋势影响分析
现在国内和国际经济大萧条,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现在房价正处于下降专通道,还有一定的下调属空间,国家的对房市的政策正在转暖,但还没有到彻底逆转的地步,就目前来看国家经济政策导向、国内和外围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房地产业的发展。建议观望
❼ 房地产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受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了巨大变化,从20多年的房地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日益有章可循,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行业规范。另外,尽管我国经济已出现全面的复苏和走稳迹象。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层和业内人士仍然明白。在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和就业困境未得到根本改观以前。房地产业的支柱性地位仍不可动摇。环论是城市化建设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保障,都还离不开房地产。可以确信,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房地产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是我国人民居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情况决定了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房地产市场
的有效需求受到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的限制,房屋的销售情况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需求和成交看,预计2010年部分一二线城市交易量受房价预期上涨和供应不足影响会下降,但多数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由于房价绝对水平和涨幅较低,交易量仍可能增长。若政策引导得当,商品房消费将回归理性,全国总的销售量会比较平稳
国民收入水平和趋势:国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房地产需求的档次,
收入的趋势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方向和速度。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这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钱投入到房地产市场。
通货膨胀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变化,
必然会周期性地影响房地产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例如,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强化了人们对住房保值增值的预期。
成本:成本决定了房地产商的底价,虽然成交价格受供求关系的
影响,但行业的成本决定了长期可接受的价格。虽然受国家政策影响,目前房价价格下降,但房地产开发商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和对未来的发展预期,不希望房价下降。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对地价上涨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强烈持久的作用,也影响到各类房地产业长期趋势。我国目前阶段加速城市化进程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保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而房地产业仍是支撑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显著的产业。
家庭收入和支出结构:家庭收入是影响住房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没有一定的家庭积累和家庭收入,根本无法进行住宅消费;家庭支出结构对家庭住房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很大的影响。
2、政策法律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住房政策:住房制度的改革主要指国家和政府在住房方面的投资
政策和住房分配政策的变化,这将对房地产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各项工作,出台了新的八条政策,主要内容有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调整供给结构,限制高档房,增加中低型住房。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主
要通过调节与房地产有关的税种与税率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后者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以自身的支出总量和结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总量和结构。例如,新的八条政策中的降低地价,征收物业税,从源头控制房价,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工具,
以控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投向和信贷规模。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供应方面是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费用,需求方面主要是影响按揭利率和按揭比例。例如,国家调整完善相关税收.强化住房信贷等等。
产业政策:政府调节房地产业的产业政策工具包括:建设项目结
构控制,政策性资金控制。上市政策,外资投向引导等。
土地政策:土地资源短缺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时,促使
城市发展向城郊扩展。所以国家颁布相关政策,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土地供给政策,补地价和土地补偿费的规定,土地出让方式。
3、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统计:与房地产有关的人口统计主要包括:人口总量与人口
增长,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地理迁移,家庭规模与结构。现如今,城市居民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必然影响房子数量和卖房结构。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对房地产产品需求的变化。
工作和休闲的方式:工作与休闲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办公与生活的区分,由于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家办公成为可能,并因此对住宅的通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花钱是希望得到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化等适合人居的住所。
教育水平:由于我国在高等教育上取得的长足发展,我国的高知
阶层迅速扩大。这一群体与普通居民相比,对住宅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是实现他的最好方式。对于广大的房地产商来说,把学校教育纳入小区楼盘规划,提供相当多的学位,不仅可以解决业主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小区的文化品味。从全国各地情况下,业主挑选精品楼盘,除了满足正常的居住需求,如追求高尚生活外,大部分人是为了给子女挑选就学的学校。
消费习惯:不同种族,地区,国家人们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也
会对住宅的需求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