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地产企业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房地产行业受国家政策制约,政策风险是企业不可控风险,因此,应当通过预算管理防控风险。其次,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动辄数亿数十亿投资产生现金流入流出。如拍卖地块,几乎都是上亿。再次,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低,全国4-5万多家房地产商,没有一家地产商的市场份额超过5%,这充分说明企业处在一个不稳定且竞争激烈的行业中,需要通过预算管理来控制成本,安排资金,重视现金流质量与收益质量。
二、房地产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一)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或者由财务部与成本(合约)部来牵头管理。单凭个别部门的力量获取的数据在全面性、系统性、全程性都存在问题,从全局的角度把握预测、预算数据较为困难,无法落实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对预算的考核与监督,从而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预算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1.预算内容缺乏全面性
房地产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企业预算应考虑经营预算、投资预算(项目预算)、财务预算的平衡,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变更。而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的预算考虑问题不全面,专业水平有限,导致预算内容过于短期化、数字化、简单化,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总体情况。
2.预算指标缺乏科学性
首先,房地产企业预算编制的指标一般侧重在销售率、回款率,重点在回款情况、净收益情况,往往只注意预算指标的量化数据,而对预算的设定是否可行、是否符合战略目标缺乏综合性考虑。其次,预算指标的主动调整不及时,如由于工期或进度原因,经常是边施工边改图纸,边增加工程联系单,使得设计概算突破预算及估算指标。再次,预算指标调整不及时,导致预算功能处于相对失调状态,很难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
预算管理与市场状况、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相脱节。一方面,企业预算指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如费用指标,往往各部门因自身利益会尽量争取,而编制汇总部门却并未从严掌握,“网开一面”,导致费用累计失控。另一方面,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认真地对企业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外部环境、发展速度、业务范围等因素变化比较大时,编制出的预算客观性就较差。
(三)重预算编制轻实施中的控制
重编制轻实施是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通病之一,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在实践中,往往出现“编制轰轰烈烈,执行束之高阁”的现象。没有将预算管理重点放在日常跟踪和调节上,仅仅是事后或结果了再提出问题,事中控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预算控制成为一句空话。
(四)预算考核简单化
传统的考核做法,是将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比对,以差异作为考核计分指标,再结合兑现奖惩。这种以简单的增减为考核依据的方法,只关注了预算的执行过程,缺少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等过程的检查核定,不利于分岗位界定责任,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无法客观公正地体现实际执行绩效。
三、房地产企业当前强化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预算组织体系建设
首先,要提高预算建设的层次,要成立预算委员会,以企业法人或总经理担任主席,由相关分管副总或部门经理主持日常工作。其次,要提高全员全部门的参与意识。通过目标制定、指标分解、责任界定、专题会议等方式,将相关指标落实到各部门以及各相关责任人头上,必要时应签署责任书。企业财务部及成本合约部等应明确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授权进行相关指标的汇总与协调平衡工作。再次,提高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在房地产开发建设期至销售期的各项活动中都要严格执行,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二)增强预算的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
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房地产企业预算向下必须与公司资源、经营能力匹配,向上必须与公司战略目标协调,才能支撑战略,起到激励的作用,其预算仍然主要包括三大类:投资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要增强预算的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按预算的不同种类分述如下:
1.项目预算(投资预算):以投资项目开发全过程为周期,全面控制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其包括项目销售预算、项目工程预算、费用预算、利润预算以及项目开发计划等,重点针对开发项目全过程的现金流、利润状况等,具体反映何时投资、投资多少、资金来源和投资收益等。主要是关注全面性与准确性,重点在于现金流预算与利润预算方面。
(1)项目现金流预算编制关注: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项目支出的资金预算并保证其顺畅运行。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以及工程总额控制点的要求等,结合项目开发周期、企业整体资金状况,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并细化到每月,据以对日常资金支出进行动态控制。根据关键节点的资金状况,拟定项目的融资方案,及判断其对项目利润的影响。
(2)项目利润预算关注:对项目建设中将会发生的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经营收入、项目利润、借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的整体预算。工程、营销、管理、财务等部门共同研究项目目前的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利用成本数据库信息分工编制预算。根据项目自身预计的利润情况,判断项目可接受的资金成本,从而影响项目乃至整个公司的融资方案。
2.经营预算(年度预算):以会计年度为周期,包括收入预算、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预算等经营预算,以及资本预算、现金流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预算。经营预算主要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项目在特定经营期的细化预算,因此该项预算主要是对于整个公司各项目预算的分期细化和整合。这里一方面要考虑必须在项目预算的控制之内,另一方面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经
② 房地产公司如何开展预算控制
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层次性决定了房地产企业预算控制应用的复杂性,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与其他内部控制机制相比,预算控制的优势在于其更具有综合性,并与下属二级单位追求利润的目标直接相关。
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预算控制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实施预算紧控制模式还是松控制模式取决于3个因素:首先,下属二级预算部门能够独立决策的程度。管理者能够独立做出决策程度取决于工作的性质和授权程度,二级预算部门的业务越复杂,则自主决策的要求也越强,自主决策的范围越大,预算松控制更为有效。其次,下属二级预算部门影响关键业绩变量的程度。
管理者对关键业绩变量施加的影响越大,则越应选择预算紧控制。最后,经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一般而言,不确定性越大,则预算的准确性就越弱,而预算紧控制强调的就是准确恰当的预算目标,因此采用松控制预算模式更为有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预算目标被当作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每个月将实际完成的业绩与预算的业绩做比较,没有完成预算目标的要进行奖金否决,但在已实行预算管理的房地产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预算与企业战略、与奖惩制度、与作为预算动因的非财务指标相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考核部门职责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工作未能形成制度化、考核标准缺乏规范化,致使预算考核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绩效
为解决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全面预算控制效果,应将所选择的未来企业经营目标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之中并转化为一整套的绩效衡量标准。
为此,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业绩评价工具。
平衡计分卡除了关注财务表现之外,同样重视非财务方面的组织运作能力,包括产品创新、客户关系、人才培养等。
平衡计分卡强调每个员工均能明了个人的活动对整体战略的贡献,使之和战略经营单位的使命和企业战略相一致。
可以说,平衡计分卡在战略和预算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战略计划所需要的财力和人力资源纳入年度预算之中,将战略目标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责任中心,使得所有责任中心都能为实现战略业务单位的目标而协调一致。
完整的年度预算应当包括战略预算和经营预算。经营预算反映了对现有经营业绩的一个强化改善。战略预算则是批准战略行动计划,以闭合战略缺口。
经营预算包括在有效经营情况下,根据产品的销售预测得出收入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以及为了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期间费用预算等,具体包括营业收入预算、营业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销售回款预算、利润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部门费用预算等。
战略预算是企业战略计划的细化,企业可将战略行动计划需要的人力、财力资源列入组织计划和预算中,并从预算列支的费用项目中独立出来,进行单独管理,有助于公司的战略整合和实施,企业可以沿着该轨迹一步一步地实现预算目标。显然这样将使得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③ 一个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越详细越好!
需要协同各种业务活动和管理方案,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均能统筹规专划,协调属行动,需要有效的聚集各项经济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使之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有序的集合;所以从内容上分析,企业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各个预算应该统一于总预算体系,所以称之为“全面预算”。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机制
④ 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做全面预算管理
易磐科技研发的《易磐EP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使你的预算由恶梦变为N上N下的享受,使预算工作简单快乐!!
⑤ 如何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 我国早在2000年9月国家最高行政主管部门(前经贸委)就下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范》明确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此后的几年期间,全面预算管理成为许多特大型、大型企业高层决策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不同场合的谈话中也一再强调加强央企与国有大中型推行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推行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出现了许多问题,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一、观念落后、认识误区导致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1、我国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但人们的观念深处仍滞留着计划经济的影子,对全面预算认识不正确,对全面预算不够重视,认为那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许多的指标就如同以前的计划任务一样,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消极应付,导致全面预算的执行不利。 而实际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我们的企业改变旧有的观念,接受新的管理方式。不但要在资产规模上、企业的销售额上做大做强,而且要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上形成一种体系,以企业有限的资源来应对企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要接受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首先要更新观念。因为企业的一切都需要企业的“人”来完成,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必须要做的,无论企业是通过企业内部提升,还是借助外力“洗脑”。如果等到企业规模做大以后再去考虑这样的问题,那么显然企业是不具有持续竞争能力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做大而终究做不强。 2、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全面预算只不过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岗位的人员无关。对于有些完不成的指标,不去查找完不成的真正原因,而认为是财务部门定的过高,不合实际,甚至认为是财务人员与自己过不去。其实,财务部门在企业整个预算体系中也只不过是一个服务性部门。 企业的全面预算工作需要由专门的机构来做,一般由董事、总经理、一个或多个副总经理、战略经营单位负责人、财务总监等人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规模、预算所涉及的人数、预算过程中内部单位的参与程度及总经理的管理风格等。预算机构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考虑企业内外的多种因素,结合企业拥有的资源,通过适度的分权、放权,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岗位。其中会涉及许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资料的来源和下达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指标下达以后,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企业的总体预算目标。 “全面预算”关键在于“全面”二字,它包括企业全方位、全员、全环节的控制与执行。任何一个环节的懈怠、任何一个员工的懈怠都会影响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要求每一位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个成功的预算通常会成为预算执行人的个人预算,当员工认同预算,他们就会为预算目标努力,如果员工将预算视为一种帮助他们提高工作业绩的计划和协调手段,而不仅仅是控制他们的工具,那么预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当预算被看作是管理者的一种惩治工具时,它就不可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的。 二、领导不够重视,全面预算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我们现在许多的国有企业也有过各种预算,比如每年年终都要作下一年的预算,制定各种任务目标,也有一些象“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的管理等,而且大多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来做的。但这些都不够完整、不够全面,适应不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我们过去的许多管理是板块式:例如业务管理、资金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的管理等,却总是难以管理到位,原因在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应该是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的管理:“系统”所要求的是各种管理的融会而非简单的集合,“战略”所体现的是前瞻、有序而非只顾眼前式的应付,“人本”所倡导的是“人管”而非“管人”。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这样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 这样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应该提到一定的高度,不应只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单位领导只是批准即可。一个成功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得到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认同与支持。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机制性,不仅要求董事会、总经理挂帅“全面预算管理”机构,直接介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授权、预算的审批等具体环节,而且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落实过程中都要求具有权威性的领导阶层来加以推动,要求高层领导将其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管理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成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案例无不显示高层领导重视与参与的重要。 三、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完整,发挥不了全面预算的协调作用 全面预算强调的是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需要将企业的资源、业务、资金、人才、信息进行整合,高度的作业协调、有效的资源配置、战略驱动式的业绩,打造出一种合力,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全面预算体现的是一种“集权下的分权制度”,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将责任和权利进行划分,层层落实分解。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需求,对企业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信息反馈。战略驱动式的业绩评价考核的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以此来决定他们从企业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相应的以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一定预算考核指标作为基础来衡量,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而我们现有的企业大多”全面预算不够“全面”,从总体上看编制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的企业比较多,而编制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的比较少。没有将企业中各种责任中心划分清楚,各负其责,责、权、利相结合,导致部门间协调不够,员工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效率不高,收益低下。 四、只注重预算的编制,不注重预算的控制、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在执行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的预算编制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执行结果却与预算相差较远,除去预算与实际客观差距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监督不利,同时没有很好的去执行预算的考核与评价所致。准确、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有认真严格执行预算,使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很多企业的预算不能成为企业的“硬约束”,主要是由于预算的执行没有实行全面控制。只有有了全程的控制,才有以预算作为基础的业绩考核和奖励制度,企业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 五、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组织体系支持全面预算的实施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全面预算管理得以实施的载体,犹如人体的骨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客体,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种种环境变化的需要,相应的,以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和程序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传统的组织以劳动分工、科层结构和职能主导为特征,呈现出金字塔形状的集权模式。层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沟通成本,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延长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可能会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导致延误商机和决策失误。这种组织结构不利于企业面向顾客需要,高层决策不能直接面对市场提供个性化产品或服务的流程,直接导致了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处于被动境地。实践证明,集权式组织体系有利于企业初始期的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面广,跨地区、跨行业的发展,集权式组织形式会限制企业的灵活性、对市场的反映迟钝。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不但不会使企业持续发展,反而会导致企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就是我国企业特有的“大企业病”现象。现在许多企业采用一种扁平式的组织形式,大大缩短了市场与企业决策层的距离,将组织内部的非增值活动压缩到最少,使全部活动都面向顾客需要,以顾客的需要而存在。各基层单位与职能部门以团队的形式直接面向满足顾客的需要这一经营目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⑥ 房地产项目全面预算分析-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
即使是在已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也多是松散的,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在提出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面临诸多难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思路。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高速的发展与增长,同时,房地产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强,房地产行业市场化、客户化导向不断增强,无论是企业内部资源或外部因素,均要求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房地产开发商应对其自身经营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何为全面预算管理呢?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以目标利润为导向,将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 即对企业全体人员、全部业务、全部过程实施预算控制和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地建立起管理控制体系, 建立起对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使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类难题:
1.房地产项目缺乏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标准作指导。由于房地产行业是近些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业,尚未形成自身所开发的各种产品类型的企业标准和国家预算定额,如住宅、商铺、写字楼、酒店等,因而实际做起预算来难免凭经验估算, 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
2.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不够, 重年度预算, 轻项目开发预算。由于房地产行业缺乏规范的预算标准, 因而许多房地产企业还是套用工业企业传统预算方式,在年度经营计划指导下编制房地产项目的年度预算, 并且通常是单项预算, 考虑项目的开发期不够,结果是集团公司的战略实施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 企业的预算与集团公司的战略缺乏联系。
3.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和预算管理制度。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及其项目实施单位的各种预算管理还是松散型的, 上层的目标与基层的实施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究其原因, 这与没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有直接的关系, 以致于企业缺乏整体规划, 无法落实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对预算的考核与监督,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4.预算数据缺乏合理性, 实施效果不理想。预算达到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呢?这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难题。现在许多房地产企业为了赶工程、抢进度, 经常是没有图纸先行施工, “三边”工程屡禁不止, 致使设计概算突破估算指标、施工图预算突破设计概算、竣工结算远远突破施工图预算。还有的企业预算的科学性不够, 测算的依据不足,论证的资料太少,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的执行情况差异较大, 导致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
5.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与分析机制。预算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 但集团公司缺乏控制措施, 无法及时获取各个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和各个企业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对预算执行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无法保证预算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深入性。
6.存在“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的错误认识。毫无疑问,全面预算是财务收支预算的发展, 但不能据此就认为预算只是一种财务行为, 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就行了, 甚至把预算理解仅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其实, 全面预算是企业全员的行为, 在房地产行业尤其如此, 它与全体员工、项目的工期管理、预决算管理等息息相关, 是所有相关管理的集中体现。
7.预算目标考核力度不够。目前, 在已实行预算管理的房地产企业中, 较普遍地存在着考核不力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考核部门职责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工作未能形成制度化、考核标准缺乏规范化, 致使预算考核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宜采用从房地产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整个过程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2.完善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针对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难题, 应重点抓好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依据预算管理的原则、方法、流程和程序编制企业的预算, 实施预算管理并依据预算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等。会计核算上根据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和房地产行业特点,建立一套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费用科目体系, 作为预算项目成本、费用依据, 指导项目的预算工作,并逐步形成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定额标准。
3.改进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传统的预算侧重的是短期效应,以年度作为预算周期。对房地产项目来说,由于其开发的特殊性(即周期长达2-3年或以上, 不确定性因素多, 如设计变更、政策变化、进度延缓等),编制预算不仅是对年度财务状况做出的反映, 而且是对项目综合情况做出的反映。
(1)做好汇总分解工作。一是总体构成的分解。收入总体构成的分解, 须与开发的房地产产品类型、面积、拟销售均价挂钩, 然后分解、预测出各房型的销售总价。开发成本总体构成的分解, 需将土地、前期、基础、建安、配套等成本项目根据工程逐步分解, 然后一一对应到相关成本项目中, 最终预测总成本。如在编制滚动预算时, 有已结算或新增加工程项目, 应及时补充、修订成本预算依据。费用、税金等按国家相关政策和集团公司财务制度等进行费用科目、税金科目的分解, 然后测算费用、税金总价。二是构成项目按年度、月份的分解。将总体构成的各项科目按照工程进度和预计付款方式以及工程总额控制点的要求等, 结合项目开发周期进行各个年度、月份的分解, 将预算责任落实到各个单位直至各个项目。
(2)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房地产项目预算涉及项目开发前期研发、营销策划、工程管理、等各个部门, 涉及项目开发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 因此, 房地产预算讲究的是部门合作、共同努力, 而非财务或某个部门孤军奋战。应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 各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研究项目目前的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情况, 分工编制预算, 具体是: 营销部负责收入预算和营销策划广告等费用预算。前期研发、工程、供应等部门负责开发成本项目预算。人力成本、培训费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预算。财务部负责税费及其他费用等预算, 并担负最后的汇总、分析任务。
(3)掌握好编制周期。房地产行业开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 要注意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为缓解资金压力, 保证各项目正常开展, 并保证后续项目开发的资金储备, 预算编制工作一定要做深做细, 考虑周全。在编制周期上应按年、季、月, 甚至按周安排资金预算的编制、调整、分析和监控, 保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行。
(4)注重现金流量预算的管理。预算管理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企业内部, 而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企业规模与组织, 其预算管理的模式又是不同的。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程度很高的行业, 资金紧张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因此预算控制不仅是成本控制体系或多个项目的管理体系,而且是一个整合全部经营活动的完整管理体系, 其聚焦点在目标成本和现金流量的预算与管理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合理、有效地控制现金流量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方法上要求从粗到细, 步步为营, 具体是: 从宏观上做好项目投资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细化分解, 针对每一份合同单独制定付款计划, 并汇总制定出企业周、月、年度计划。实行跟踪管理,当有其他原因导致付款计划变更时,及时调整预算并妥善处理有关事宜。
4.房地产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必须切实抓好三个结合:
(1)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只有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
——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技术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
(3)要同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企业管理。因此,必须围绕实现企业预算,提高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在房地产建设及销售的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的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按“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编制季、月滚动预算,并建立每周资金调度会、每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等例会制度。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预算控制管理,重点围绕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主题,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会贯通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总之,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最后,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仅仅是基础工作,关键是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工作是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关键字: 流程 项目管理
⑦ 房产企业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抄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化、战略袭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改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的能力。
房地产企业资金高度密集,项目运营整个流程具有投资时间长、区域跨度大、投资额度大等特点。而且易受经济周期和宏观政策的影响,使其成本收入的波动性增加。此外,房地产企业涉及多项目运作,营销费用的弹性较大,费用分摊复杂,缺乏完整的预算指标体系,项目开工进度难以控制,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等种种因素都增加了房地产企业项目的不可预见性。然而,国家宏观政策的“收紧”,房地产企业面临限购、货币紧缩等政策,建设步伐放缓,开发投资下行,业绩提升更加艰难;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出让土地的政策越来越规范,房地产开发商的拿地成本增加。房地产企业要在微利时代找到盈利出路、走出困境,必须要改变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控制成本,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具有前瞻性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以期提升企业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的能力。
分享一个案例: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基于时代地产集团的经验
⑧ 房地产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应该怎么写
即使是在已实行来全面自预算管理的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也多是松散的,尚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在提出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面临诸多难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思路。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