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和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前兆和过程中有哪些现象 比如银行利率,房价,其他影响行业等等。
地价畸高是日本香港房地产泡沫最显著的表现,空置待售,失业率增加,按揭贷款质量大幅度下降,天天都有人被从按揭房里赶出去成为普遍现象。
希望可以帮到你,请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回答的动力,谢谢
『贰』 1997年香港地产泡沫股市泡沫时李嘉诚如何应对
李嘉诚的长和系资本实力雄厚,97年的房地产动荡还不足以摧毁长和系。另外,那时香港政府和大陆政府给香港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帮助,像李嘉欣这样的人物,自然是政府主要的援助对象。
『叁』 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时股市表现怎样以及泡沫破裂时,对居住物业和商业物业哪个破坏更大
你如果是炒楼的话,现在短炒相信不是好时机。地产、股市也一様,要是泡沫破裂;无论那一个环节都无一幸免。
『肆』 需要几个房地产泡沫造成经济崩溃的较详细案例。
从1985年香港房地产市道复苏算起,到1997年房价则上升了近10倍,并且在1997年到达顶点后,泡沫开始破灭,楼价一路下跌,至2003年年中香港楼价已下跌70%左右,导致大量负资产——持有物业的市场价值已经跌至按揭金额以下——人士产生,给香港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轮周期性上涨历时13年,下跌过程达6年,至2003年底才慢慢有复苏的迹象。
1997-98年金融风暴的“尾巴”在香港掠过,威力无比。由于香港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内部成本和价格结构无可避免地向下调整,造成不少痛楚,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本地生产总值下降,失业率上升等。尽管香港经济基本因素维持稳健,但上述形势正为炒家营造了发动攻击的有利条件。1998年夏天,香港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果然受到严重的投机冲击,金融体系的健全受到威胁。到1998年8月,特区政府毅然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进行了一场具争议性的干预行动,击退了炒家。在这次入市行动中,特区政府购入以当时市值计约150亿美元的香港股票。到1999年9月,该批股票值已升值至260亿美元,也保住了港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但是,香港投资者却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户均损失达到250万元港币。许多家庭因此破产,万劫不复。
1997-98年金融风暴袭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压力下,经济架构及社会现状出现实质改变,知识经济使以往的商业模式新陈代谢大大加速,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投资及职位越来越不受保障,贫富悬殊、社会分化、工作及生活方式改变等问题亦令他们感到不安。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认为,令香港人之中出现大量物业富翁和其后出现数以十万计的负资产家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变化所致。
这些年,笔者跟各个层面的香港人打交道,他们中一部分人似乎仍然未能从资产爆破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并产生了一种非常负面的心理状态,香港评论家称之为“资产泡沫爆破症候群”,其特征是为当前的处境和问题,跟香港人接触发现,普遍都有一股子气,应该说是一股怨气,那就是需要寻找替罪羊。政府、公营机构、企业、银行、传媒、内地新移民,上海、新加坡与香港争夺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甚至邻近地区的崛起,都成为香港人埋怨的对象。1998年以后,香港人的自我形象愈来愈低落,社会气氛愈来愈意气用事,二者相互交织,逐渐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下去,香港社会的动力,会在内耗中消磨殆尽。
香港总面积只有1078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能够开发利用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30%。所以香港政府一直非常谨慎地沿用较为严格的土地供应政策。在香港,对于房地产,人们通常称之为物业(Property),在美国,当地人则称之为住屋(Home),物业和住屋两者所指的,其实是同样一样东西,都是人们居住的这个建筑空间。仍有微妙不同,“物业”一词强调的是转售的价值,而“住屋”一词着重的是功能方面。“物业”包含住屋的功能,同时也有保存财富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不断上扬的地产改变了香港人的投资和消费习惯,有不少人倾其所有投资在房地产上。在城市化过程之中,政府不断建设新市镇的一系列政策(如公共设施完善等),直接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强。香港几十年来都享有增长,主要基于过去几代人的努力及坚定不移的信心,西方经济蓬勃及中国持续增长亦为这个区域增添动力,每次经历危机或金融风暴,香港社会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而这种信心又体验在房地产的兴旺之上。港府每年财政预算的30%左右来自土地拍卖,政府从地税和印花税上获得的收益经常在财政收入之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同时香港的大地产开发商又是上市公司,从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中政府又可间接得利。另外,曾经火爆了十几年的房地产不仅制造了像数家香港巨型家族企业财团,而且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队伍。香港700万人口中,高峰时期,几乎有接近一成人在从事着房地产业从调研到建筑到销售等一系列工作。
不仅如此,香港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给房地产贷款,因此银行的赢利也和房地产有密切关系。香港的问题在很多方面都与危机前过度乐观的心理因素有关。在经济持续上升的年代,人们对于物业的信心会随着财富的储存而水涨船高,国际游资流入带动房地产升值,房地产升值使得人们信心倍增。其实,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资产价格不断暴涨,本来已蚕蚀香港的竞争力。香港要发挥它的金融优势,就必须让房地产价格降下来。
香港地产泡沫的形成与1990年代港英政府严控土地供应量密切相关。1990年代初,在香港经济蓬勃发展拉高土地需求的时候,港英政府并没有增加土地供应量。1995年以前,香港每年私人和政府盖的房子加起来不超过4.5万套,远低于市场需求。到1996年的时候,在香港要买房,还得先花150万港币买一个“买楼的号”。1997年,特区政府接管香港后,为了遏制涨得离谱的房价,高调推出“八万五计划”,即政府每年推出8.5万套政府补贴公屋,以不到市场价两成的价格出售给合资格人士。这年夏天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房价一泻千里。大伤元气的香港私人房地产业再遭遇大量政府补贴公屋的冲击,显得雪上加霜。香港2001年8月份的个人破产数超过了1997年全年的破产数。另外,以对房地产商贷款和为买楼人做按揭为主要业务的香港银行普遍出现了坏账。
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主要表现在:第一,房地产市场规模庞大,涉及到千家万户,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上涨和回落,往往以数十个月作为单位。因此,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希望看到调控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房地产市场这个庞然大物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第二,经济重心不能过分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必须多元化。香港经济被房地产行业套牢,而且,几大家族垄断经营,完全扼住了香港经济的咽喉。李嘉诚等少数家族财团从事房地产垄断经营,在外资的推动之下,加速推动香港资产的泡沫化,使得香港的经济基础极其脆弱。第三,必须强化金融系统风险防范机制。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后的6年中,香港的地产价格阴跌不止,但香港银行的贷款拖欠率仅有小幅增加。虽然出现了很多警告的声音,大量出现的负资产也并没有危及香港的金融系统。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得益于自由市场充分竞争一百多年之后,香港银行业形成的自身严谨的风险控制机制。第四,香港市场狭小,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度大,容易形成“房荒”。为了缓解这一局面,防止出现下一轮房地产泡沫,特区政府应该开发港九西部地区,推进与深圳的融合。
『伍』 深圳现在的泡沫房价会像当年香港那样垮吗
我也觉得会~~就算不说大垮,还有可能小垮。至少中介公司上浮的那一部分会掉下来。
『陆』 世界上三次房产泡沫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历史上三次房地产泡沫
●美国:1926年破碎,间接引发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日本:1991年破碎,导致日本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
●东南亚、香港:1997年破碎,香港出现十几万名百万“负翁”
20世纪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100年,房地产业的兴盛无疑是刺激这100年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出现过可怕的房地产泡沫,结果使无数投资者转瞬间一贫如洗,从而留下一幕幕悲剧。
美国房地产泡沫:7.5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
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迅速成为普通百姓的冬日度假胜地。由于佛罗里达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地。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买房地产。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尤其在1923年—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据统计,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
然而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据说美国商界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当年也因此一贫如洗,此后被迫做了17年的纸杯推销员。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
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香港的房地产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也蜂拥而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区。
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当时的香港,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一些经纪人甚至会对顾客说出这样的话:“什么?你要考虑一两天?当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不买的话,过3分钟就没了!”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
就在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东南亚金融危机降临了。1998年—2004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产阶级居住社区“太古城”,楼价就从最高时的1.3万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
可以说,发生在上个世纪的3次房地产大泡沫,对当时和后来的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惨痛的损失,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这些教训在世界各国房地产热高烧不退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柒』 香港99年房地产泡沫时,经济萧条,那时候赚钱的行业有什么了,当房产泡沫时会出现什么新的机遇了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泡沫破灭后,我们需要的是捂紧口袋,等到暴跌之后再介入。也就是说,平均价格降到6000元以下是,可以参与买房,到时候口袋里的存款的可以放大至少一倍。
『捌』 房价未和香港接轨,怎么会有泡沫
不会,其实房价你们都看得太简单,现在的房子就是一个商品承载的功能越多越贵!版中国房价反映了权中国的经济已经有问题了,不单单是房价这么简单,可想而知好多企业都生存不下去房价为何会涨,就是其他产业赚不了钱利润不高,生意人把钱拿来炒楼,还有说那些市或者什么什么地方要成立直辖市或者首都或者省会这些都是谣言目的是为了让城市房价涨!未来十年一线城市还会继续涨,二线稳步跟上,三四线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涨不上去,有的会跌。不过指望北上广深和那些一线城市跌房价不可能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解决其他产业问题比如制造业问题减少税收而不是增加,给其他产业更多优惠能赚钱,房价自然跌!
『玖』 有没有其他国家历史上的房价崩盘的记录
日本出现过房价崩盘,中国经济特区香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出现过房价崩盘。
日本: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爆发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是世界各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也是最深的一次房地产危机,至今仍无完全恢复的迹象。
香港: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返家发生动荡。
(9)香港房地产泡沫后搞什么赚钱扩展阅读:
日本事件经过:
战后50年,日本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仅用几年时间连续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强国。
日本的贸易和制造业直逼美国,在电子汽车钢铁和造船等领域更是将美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经济实力达到美国一半,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50%。
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土地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土地。弹丸岛国的日本房地产总价值超过地大物博的整个美国,日本平均房地产价格是美国的100倍,东京大阪的价格是纽约、芝加哥的几十倍。
日本人买下纽约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洛克菲勒中心和美国人最骄傲的产业好莱坞影片公司。
尤其是日元大幅度升值使得日本人极其富有备感自豪,资金指处所向披靡。伴随“国富民强”,大量新资金没有去处,只好集中和积聚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造成土地和房屋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价格和泡沫与日俱增。
日本房地产发展在世界各地中有其特殊性。日本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加上经济高度发达,房地产开发从战后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
伴随经济和房地产开发,土地价格尤其是主要城市的土地价格不断上涨,高度垄断集中,1985年东京大阪的土地价格比战后初期猛涨了10000倍。
但是如果以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无可避免的,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即使是1985年泡沫已经相当严重,如果没有后来5年时间中执行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泡沫破裂还是可以避免的。
1985年日元升值以及对升值错误的估计和预期,将日本直接推入泡沫破裂前的“最后疯狂”。在5年短暂的“辉煌和灿烂”之后,日本经济和房地产陷入了已经长达14年的萧条和低迷。由此可见,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房地产泡沫以及破裂,都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
日本主要的错误政策是:
1、利率太低,资金泛滥,引导失误监管失控。
2、盲目扩大信贷,滥用杠杆作用。
3、投资投机成风,股市楼市连动,管理监督形同虚设。
影响:
泡沫破裂后许多日本居民成为千万“负翁”,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长期背上严重的财务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重影响正常消费。
日本银行及非银行机构的不良债务高达100万亿日元,最后成为坏账的达到几十万亿日元。倒闭和被收购的银行和房地产公司不计其数,大量建筑成为“烂尾楼”。
建筑业饱受重创,1994年合同金额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国民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负增长和零增长。
『拾』 关于资产泡沫的问题。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以及亚洲金融风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衰退,
不可能,如果采取你说的办法,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像97俄罗斯卢布那样瞬间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