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嘉诚什么时候退休啊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 )、 长实集团(HK:01113) 、 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同时发布业绩。这一举动实属多年来首次,而更令人关注的原因是:今年年满90岁的现任掌门人、香港首富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接棒。
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他在茶楼当过跑堂,甚至曾经因为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他在舅父的公司当过端茶递水的小学徒,寄人篱下;他还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做过“行街仔”的推销生涯。但并胸怀宏志的他,却没有安于现状,以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李嘉诚商业生涯大事记: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
·2010年7月30日,长江基建、港灯、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以57.75亿英镑竞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个月当中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6年1月,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出炉,李嘉诚以313亿美元身家连续第17年登上香港首富榜单。
·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李嘉诚以净资产33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1位。
2017年6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特别策划封面文章《 香港新征程 》,从CEPA、股市、投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等多维度,全方位透视香港回归20年来经济发展的脉络及未来新趋势。其中《“四大家族”内地商业版图》中,详细介绍了李嘉诚等香港“四大家族”近年来和内地的商业互动,今天特节选此文中关于李嘉诚家族的内容,共同回顾一下李超人的风采。
李嘉诚的内地商业版图
在香港,以房地产发家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华资地产商被称作“四大家族”。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四大家族的资产触角已经延伸到基建、零售、电信、民生等多个领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港资开始逐渐进入内地,成为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行者,为促进内地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401920个,实际使用港资9383亿美元,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2.1%。
内地市场20年来的高速增长同样成就了四大家族的兴盛。统计数据显示,1996—2014年期间,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的净资产从709亿港元增长到了4060亿港元,增长多达4.72倍。郭氏家族的新鸿基地产、郑氏家族的新世界发展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同样是爆发式增长,同一时期内增长速度分别为4.95倍、5.72倍和5.82倍。
目前身家329亿美元的李嘉诚已经多年顶着“亚洲首富”“香港首富”的光环。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两家主要公司——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重组合并。重组落定后公布的第一份投资者简报显示,长江和记名下共有4210亿港元的物业估值,1580万平方米的开发土储,160万平方米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及超1.46万间酒店客房。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长江和记的收益总额47.78亿美元。
② 李嘉诚为什么在撤出房地产行业
把中国的资产变现之后投资英国的资产。
③ 李嘉诚突然撤出房地产,是判断失误还是另有原因
作为商业帝国的掌舵人李嘉诚,几乎每一次的投资方向选择都精准无误,其商业帝国在房地产市场经营已经几十年,每一步都很稳健。很正常,李嘉诚一代大咖,自有他的考虑。平衡了发展、政界、经济、未来、趋势等等因素之后做的决定,撤退是自我保全,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④ 李嘉诚为什么要退出中国市场
因为中国经济在供给面同样面临“三驾马车”的严峻挑战,劳动力、固定资本和劳动生产率。
2015年9月29日,李嘉诚首次公开回应“撤资”“不爱国”等质疑,在零售方面,其集团在全球拥有13000间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至的2300间,增幅为77%。
中国经济在供给面同样面临“三驾马车”的严峻挑战,亦即劳动力、固定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中国“人口红利”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其负面效应将在未来二十年里不断蔓延。因此,未来二十年,中国如何在没有“人口红利”的情况下,继续寻找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显然是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
(4)李嘉诚什么时候退出房地产扩展阅读:
李嘉诚的相关情况:
1、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2、2019年8月,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斥资46亿元英镑(约39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英国最大酒吧集团和酿酒厂Greene King(格林王),并达成交易。
⑤ 李嘉诚为什么要不停抛售香港和内地资产
李嘉诚有一个投资理念被人广为所知,那就是吃鱼不要吃全鱼。每一项投资不可能总在最低点买入、在最高点卖出。只要认为自己的利润已经可以满足,就要毫不犹豫地卖出,还有点利润要让给接盘者赚。如果没有给接盘者赚取利润的空间,谁给你接盘?
李嘉诚投资向来以稳健著称,从来不冒险,宁可少赚也不会做赔钱的买卖,所以他每一次的商业决策都会与有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参谋。他曾经说过,没有律师的认可他不会签合同、没有行业专家的建议他不会投资。所以说,他退出中国内地楼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转移,而这其中90%资产转移到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公共事业行业,这就是他减少内地资产投资的主要原因。
⑥ 李嘉诚什么时候开始抛售内地房地产的具体时间
最早在08年5月16日抛售,与美国投资基金“亚太置地”旗下公司签订协议,以44.38亿元版人民币出售位于上海长乐路的“权世纪商贸广场”写字楼物业。2005年,和记港陆以3亿美元的代价购入该物业,转手之间预计收益为21亿港元。
⑦ 李嘉诚为什么要退出中国市场
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总是流向能够给他带来更多利益的地方,追逐利益最大化版是他们的天性。学过权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就知道了,低买高卖而已。
然而,对于富裕家庭的家庭教育来说,这种说法有点过小。他在童年时代的影响下,管理个人关系的能力远不如普通人。此外,如果他的儿子真的不懂这些知识,他可以找一个合适的经理来管理,他的家人可以从香港远程指挥。因此,这种说法也很难成立。
所以总的来说,李嘉诚从内地撤出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好,也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不好。这只是他自己的选择。
⑧ 李嘉诚为什么要撤离内地
因为他不看好内地的楼市,不可以吗?为什么这么多白痴、屌丝要去嫉妒、要去谩骂他老人家?难道中国大陆的农民到今天都还是没改掉陋习吗?还要仇富吗?就一定要东方好,西方不好?文字狱吗?
⑨ 李嘉诚王健林相继退出地产,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房地产的舞台上,李嘉诚和王健林应该是第一个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他们都在这个行业做了一些事情。他们两人都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也都是富豪榜上的永久人物,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中国很有名,他们的许多做法在房地产行业也非常有争议。毕竟,这些大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经验丰富。
王健林为何要抛售房地产。
首先,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日益激烈和同质化,商业地产圈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即使在商业地产项目完成后,企业也应该考虑招商引资的问题。如今,招商越来越难,商业地产消耗了万达大量的资金。王健林和万达已经到了转型的阶段。
再者说,经过近几年万达的疯狂扩张,王健林开始意识到万达沉重的资产运营负担过于沉重。显然,对于今天的万达来说,轻资产运营更为合适。如何减轻集团债务是万达首先考虑的问题。然后,只有手头上的酒店物业才会出售。万达未来的主要方向是尽快撤出资金,转向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