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退讓用地紅線距離應不小於按自身高度計算與相鄰地塊建築之間應取間距的一半」這句話怎麼理解
這樣阿!給你斷個句,建築退讓紅線的距離,不小於,按自身高度計算的與相鄰建築之間的間距L,的一半。
『貳』 低層建築與高層建築之間的最小間距退讓用地紅線距離
「自家是3層高的老平房,現家正北面新建了18層高的商品樓。」——無論是三層還是平房,按《佛山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附錄二第13條,都屬於低層居住建築,而且高層居住建築在其北側。
低層建築在南而高層建築在北,這種情況下,消防間距和衛生間據往往大於日照間距,日照採光不是主要問題。
根據《佛山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第5.6條:「平行布置的高層居住建築與中高層、多層、低層居住建築的間距:②當高層居住建築位於中高層、多層、低層居住建築的北側時,按5.2條款的規定控制,且最小間距為13米。
第5.20條「相鄰地塊已建、在建或已作規劃報建的,建築退讓用地紅線的距離,除應符合5.2~5.16條款和表5—2的規定外,還應保證用地內及相鄰用地內居住建築的日照間距要求。表5-2,主要朝向高層居住建築最小退讓紅線距離為10米,低層居住建築最小退讓紅線距離為4米。
結論是:
新建高層居住建築退紅線(圍牆)的距離——10米,是符合規定的。
新建高層居住建築與現狀低層居住建築的間距小於13米,不符合規定。
而現狀低層居住建築「最近的幾乎貼(圍)牆」,也不符合規定的。
既然「相鄰地塊已建、在建...的建築退讓用地紅線的距離...應符合...表5—2的規定」,那麼就意味著現狀平房與紅線(圍牆)的間距小於《規定》的要求,屬於「違規建築」。如果當地規劃部門是以上述推論為依據,則新建高層建築只需滿足退紅線的距離要求,而不用滿足與現狀低層建築的間距要求。當然,也不排除低層建築列入拆遷計劃的可能。因為任何工程建設都必須履行設計報批程序,如果不符合國家及當地的規范、法規,規劃部門不會允許其開工建設。
就《佛山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而言,其中的條款綜合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 50180—93 (2002年版)》、《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GB 50352—2005》、《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16--2006》、《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45-95(2005年版)》等現行設計規范的內容,並在細節上進行了深化和解釋,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無需再索引其他國家法規。
『叄』 社會服務用地的建築退距多少米
征地紅線最大
規劃部門根據征地紅線及環境劃出用地紅線
有時候規劃部門還會給你粗略的建築紅線,
精確的建築紅線,
還是得自己根據用地紅線及建
築本身和環境來進行計算確定。
(比如,規劃部門畫了建築紅線退用地紅線
3
米,但你設計的是高層,考慮到消防、日照、
衛生防疫等關系,
實際需要退用地紅線
9
米才能滿足各方面要求,
因此你真正的建築紅線是
在
9
米的地方,
而不是規劃部門給的
3
米處。
不過圖中表達的建築紅線還是畫在
3
米的地方,
實際布置建築的時候卻不能超過
9
米。
)
道路紅線其實是一種環境制約,遇到了就按當地規劃部門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體的數字,這個是規劃部門的事,我們做了不主。
建築退線
,有人和我講是五線:紅線
——
征地紅線,用地紅線,道路紅線(包括鐵路,高速
高架,航空航道)
。
藍線
——
天然水體後退線
(
包括河口線這一定義,
一是為了防止建築影響天然水體,具體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
二是為了在河、湖邊上來點綠化,美化環境,
三是為了某些與外界相通的水體,
防洪需要,
必須退到某個高度,
某個距離,
防止水位升高,
以及水位升高時帶來的河堤蘇松滑坡。
)
綠線
——
退讓出的綠化帶寬度,及退讓原有綠地的距離
黃線
——
電力高壓線,煤氣管道運輸線等,我想通訊信號范圍也可以算在這里
紫線
——
俗稱古建保護距離,反正就是這些古董級東西必須退的。
建築防火間距,日照間距,
(這兩點都有相關規范規定)
建築衛生防疫距離,應該會有規定,可能是我孤陋寡聞,還沒見到,
建築防干擾視線距離,
(防干擾視線距離,
技術措施中規定是
18
米,
這特別是住宅與住宅之
間,兩個窗戶對望,距離太近了,就沒隱私了,整天拉著窗簾,那這房間也太悶了點,
呵呵,
我是喜歡能看到天空的地方,
要我整天住在拉著窗簾看不到外面的房間里,
我會憋死
的)
這一部分都是新建的根據原有的,新規劃的根據原規劃的,
如果相鄰地塊未明確用地性質,則按大家一半分擔。
其他就是建築本身的要求,
建築功能
(比如幼兒園的服務半徑,
那就要求做在這個圓裡面)
,
建築視線,需要看到什麼
征地紅線范圍最大,至於怎麼定的,那就要問規劃部門了。
用地紅線,
規劃部門根據征地紅線,
根據周邊環境初步劃的范圍,
用地紅線小於等於征地紅
線,
用地紅線是各經濟技術指標的分母,
所以它的面積必須明確,
否則建築密度建築容積率
都沒辦法定了。但用地紅線並非你建築實際可建線。其范圍也是規劃部門定的。
道路紅線,
其實和前面兩條線沒任何關系。
只是和地塊有關系的道路用地的邊界線。
不要以
為道路只會和地塊邊線相鄰,道路也有可能橫穿地塊。
如果規劃部門沒有對相鄰地塊作出性質確定,
則按本地塊確定,
本地塊為高層住宅,
那相鄰
地塊也當成是高層住宅進行考慮。本地塊為多層住宅,那相鄰地塊也按多層住宅考慮
……
。
首先,確保規劃部門要求的距離,然後考慮消防、衛生防疫、視線距離等因素,最後考慮日
照因素。
規劃部門需要你後退用地紅線距離為
X
米,
『肆』 "地上建築退讓用地邊界最小距離」如何理解
第二種理解基本是對的。
比如用地緊鄰道路,則需要同時滿足退用地邊界和退道路紅線的要求。而且,一般退用地邊界的距離是最小的,滿足退道路,河流,或高壓線等距離,基本也就滿足了退用地邊界
『伍』 建築控制線一般後退用地紅線多少
建築紅線是規定建築物應距離城市道路或用地紅線的程度,一般多層退讓至少5m,高層退讓至少10M。
從建設部門獲悉,今後,沿道路兩側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築物應當按照規定後退道路紅線。
按照要求,今後,沿城市快速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幹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10米;沿建制鎮主要道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8米;沿建制鎮一般道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築,其後退距離還應當滿足道路交通安全視距要求。
一、概念
建築紅線,也稱「建築控制線」,指城市規劃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兩側沿街建築物或構築物(如外牆、台階等)靠臨街面的界線。
基底與道路鄰近一側,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築控制線。(如果因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線以外另訂建築控制線,一般稱後退道路紅線。
道路沿線建築按建築高度的比例後退道路紅線最初是源自美國的區劃法。美國紐約的城市規劃對沿街建築的高度控制採用留出一定「天空暴露面」的控制方式,沿街建築物的體量必須控制在這個面之內。其目的是為了保證街道採光、通風,避免建築物對城市街道造成過多的壓迫感 。
距離控制類型
1、僅考慮沿線建築功能和有無道路綠帶確定退讓距離的控制方式(34個樣本中僅有天津一例)。天津在其管理技術規定中規定了沿城市道路兩側新建建築的統一退線標准「有綠線的,退讓綠線距離不得小於5米;無綠線的,退讓紅線距離不得小於8米」。
2、僅根據道路等級(或紅線寬度)確定退讓距離的控制方式(34個樣本中有5圖1紐約城市法規中關於天空暴露面的規定(出自《南京市區高層建築退讓道路紅線技術規定研究》)3例,代表城市有廣州、荊州等)。
3、從道路斷面角度考慮,採用沿街建築高度與道路紅線寬度關聯的控制方式(34個樣本中有17例,代表城市有上海、重慶、武漢、昆明、宿州、南通等)。
4、綜合考慮道路紅線寬度、沿街建築高度、建築功能、建築尺度、道路功能等多項因素確定退讓間距的綜合因素控制方式(34個樣本中有11例,代表城市有成都、大連、太原、杭州、煙台等)。
總體而言,大部分城市還是以沿街建築高度與道路紅線寬度相關聯作為基本原則,也有部分城市趨向於控制因素復雜化,如杭州引入的Q值概念等,以增強規范的適應度。
因此很難說退界距離的控制到底是越簡單越好,還是越詳細越好。究其原因,建築後退道路紅線距離的界定是基於規劃管理控制和城市街道空間景觀塑造兩個層面來考慮的。
『陸』 退讓用地紅線一定間距的法規依據是什麼望高人指點迷津!
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第8.0.5.8規定:對於居住區以外的城市道路,建築物如何退線,國家沒有統一要求,各個城市根據自身規劃管理要求有分別的規定。
8.0.2.2規定:小區路,路面寬6--9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的不宜小於14M;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的不宜小於10M。
8.0.2.3規定:組團路,路面寬3--5M;建築控制線之間的寬度,採暖區不宜小於10M;非採暖區不宜小於8M。
8.0.2.4規定:宅間小路,路面寬不宜小於2.5M。
(6)樓盤用地退讓多少米擴展閱讀:
距離控制數值:
為了便於退界距離數據的統計和處理,筆者統一將各管理技術規定中的建築高度歸納為:多、低層(≤24米)和小高層、高層(>24米)兩類;道路等級分為:支路、次幹路和主幹路三類,由此得出大部分城市道路最小退界距離的數值區間。
北方城市的退界距離普遍大於南方城市。在多、低層建築的道路退界控制數值上,南方城市與北方城市在各道路等級上明顯地相差了一個區間值;在小高層、高層建築的道路退界控制數值上,北方城市在次幹路和主幹路兩個道路等級退界控制數值區間的起始值均要大於南方城市。
北方城市傳統城市肌理以大街道、大廣場為主,人口少土地比較寬裕,因此相對城市建設強度也較低,退界控制的數值也較大。比較典型的城市如重慶和煙台。
南方山地城市重慶,因建設用地指標較為緊缺,低、多層建築和小高層建築在支路級別只需退道路紅線最少2米即可。
北方城市煙台則在城市支路級別即規定「舊城區低層、多層建築不少於8米,高層建築不少於12米;城市新區低層、多層建築不少於10米,高層建築不少於15米。」
『柒』 構築物退讓道路紅線的距離標准
建築紅線是規定建築物應距離城市道路或用地紅線的程度,一般多層退讓至少5m,高層退讓至少10M。從建設部門獲悉,今後,沿道路兩側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築物應當按照規定後退道路紅線。
按照要求,今後,沿城市快速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幹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10米。
沿建制鎮主要道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8米;沿建制鎮一般道路的各類建築,後退距離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築,其後退距離還應當滿足道路交通安全視距要求。
(7)樓盤用地退讓多少米擴展閱讀:
一、道路寬度標准
道路紅線的劃定是與城市規模、寬度標准道路性質、兩側用地、交通流量等等有關的。但是,過寬的道路形成的空間阻隔已經成為城市規劃的弊端之一。
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是人,而不是機動車。在大城市級別以上的城市,快速路及服務於機動車通勤的交通性主幹路道路紅線以50~60米為宜,主幹道道路紅線以36~50米為宜,主要為道路兩側生活用地服務的次幹路不宜大於30米。
支路的寬度在24米以下為宜,在規劃時必須注重密度的提升而非寬度的增加。道路具體紅線確定時,主幹道要考慮道路是交通性還是生活性、過境性還是區域性、是否為景觀性道路、流量對道路機動車道數的要求、兩側用地對人行道、自行車道寬度的要求等。
二、最小距離
建築物退讓規劃道路紅線的最小距離:沿城市道路兩側建設的各類建築物,在已編制詳細規劃的地段,建築退讓道路紅線距離應按批準的詳細規劃執行;在尚未編制詳細規劃的地段,建築退讓道路紅線的最小距離按表控制。
影劇院、展覽館、體育館、游樂場等公共建築及規模較大的商業建築,其退讓道路紅線的最小距離應在上述基礎上再做適當增加。紅線寬度20米以下道路兩側建築物退讓紅線距離,應同時滿足與相鄰建築的間距要求。
『捌』 當地規劃局規定多層退讓5米,高層退讓12米,請問帶裙樓的高層建築如何確定退讓道路距離
按我的經驗,裙樓的邊界退讓5米、高層的邊退讓12米。
『玖』 請問最規劃時,高層退用地紅線多少秒退道路紅線多少米
高層根據國家相關規定10米退讓,同時有個表。去網路收索「道路紅線退讓」即可。
『拾』 建築用地紅線應退離高壓線幾米
1、各級電壓線復路距建築物制的水平和垂直安全距離分別為:35千伏,3米和4米;110千伏,4米和5米;220千伏,5米和6米;500千伏,8.5米和9米。上述4級線路的邊導線與建築物之間的最小距離分別為3米、4米、5米和8.5米。
2、信號塔的安裝要經過環保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的審批才可以。是否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要經過環保部門的測量才可以。如果不符合標准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可以索賠。
3、對於高壓線造成的損失,如果當事人沒有過錯,責任方要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