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層樓盤比底層樓盤貴那麼多是為啥
萬一電梯壞了,就少爬點,裝修時,要是電梯裝不下,就要請人抬,花的錢少些
2. 同一地段的房子為什麼房價差那麼多
不管是對於買房人還是賣房人來說,當終於下定買房或賣房決心,開始瀏覽各大房產網站或者前往樓盤及二手門店咨詢各個樓盤時卻會發現:同一地段甚至同一小區的房子價格往往會有天差地別,藍瘦香菇那麼,造成這種價格差異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樓齡」問題
說是「樓齡」,確切一點說,應該是房屋的產權期限,簡單解釋就是,我們買的房子都會有「七十年」或者「五十年」的產許可權制,而對於同一地段的房子來說,如果房子越新,那麼房價自然會高一些,畢竟老房子很可能面臨產權將至的局面,雖然國家有規定「產權到期後可自動續期」,但具體的細則仍為出台,所以說「樓齡」較老的房子對比新房來看,在樓市的競爭力就小了很多,畢竟要面臨的風險也就更大,價格自然也就低了下來。
污染源問題
說到污染,確實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一個小區周邊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噪音污染(車輛、人流、施工、鬧市等)、灰塵污染以及異味污染(餐廳、燒烤攤、垃圾站等)等,為了避開污染源,要盡量選擇離外圍主幹道稍遠一點的房子。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很多小區都會設置有底商,如果底商開設了餐廳或者一些其他娛樂場所,肯定會給底商所在的樓內居民造成影響,尤其是鄰近這些地方的房源,價格肯定會比小區其他的房源價格要低。
再比如,現在的小區大多配有相應的車位,住宅小區還會配有運動場、兒童游樂區、老人活動區等。如果不希望一到傍晚就有大爺大媽在你家樓下跳舞什麼的,就盡量遠離一些活動中心,而遠離這些地方的房源肯定比臨近這些地方的房源價格要高。
交通問題
都已經定好地段和小區了,還要看交通?當然!但不是要你看家離你上班有多遠,而是看出入小區繞不繞。比如買房時候銷售說的好好的,地鐵步行10分鍾,然而說不定從你家樓下走到小區大門口就要十五分鍾,然後再到地鐵,半個小時就過去了,這對於上班族來說簡直是劫難。
比如北京著名的天通苑,雖然都屬於同一區域,但也被細化為多塊小區域,而臨近地鐵站的就只要屈指可數的幾個小區,面對每天數十萬的出行人群,鄰近地鐵的小區房價高企也就不足為奇了。
房屋朝向問題
房屋朝向好壞能直接影響居住著的心情,畢竟採光性好、通透性強的房屋住起來舒適度高,人人都想要。所以,主活動區朝南的房屋和朝向不好的房屋是存在價差的。另外,沒有房子是十全十美的,購房者要根據自己的習慣來選擇,如果購房者認定的主活動區是卧室,那麼卧室朝向好就可以;如果認定客廳為主活動區,那麼客廳朝向好就可以。
鄰近景觀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房產會打出「山景房」、「海景房」、「湖景房」之類的廣告,但實質上能享受到這些景觀的房源是少之又少,而這些房源的價格在整個小區也是鶴立雞群。
樓層問題
樓層是如何影響房價的?具體來講,多層≤6層,只需要設立一個樓梯間,一梯兩戶,公攤小。12-18層的高層,每增加一個電梯,與之配套的電梯間、管道井、電井等,也都需要增加。18層以上,要設置防煙樓梯間,19層以上,按照一類防火建築類型要求,需要兩部防火電梯和兩個防煙樓梯。樓棟超過100米,由於消防雲梯只能到50米的高度,因此,需要設置避難層。
除此之外,樓層價格還會受到視野、日照、噪音等的影響。樓層越高,價格越貴,但頂層和底層價格比較便宜。45層的超高層,25-30層價格最貴,再往上,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這主要和人們的心理因素有關,畢竟,太高不夠接地氣,感覺重心不穩。此外,樓層數中帶6或者8的,價格也會稍高,而遇到帶4的樓層,價格也會稍便宜。
開發商品牌問題
對於同一地段的小區來說,往往開發商名氣越大小區價格越高,雖然說,名氣並不等於樓盤質量,但出於人們對於大品牌開發商的信賴,大多數購房者仍會將品牌開發商列為首選,買房的人多了,樓盤的價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1-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3. 如果一個小區中有底層中層和高層,容積率應該怎麼計算
別墅(Villa)容積率不大於抄0.35.2.
容積率是指建築總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例如,在1萬平方米用地的土地上,有6000平方米的建築總面積.20左右比容積率2。
房屋價值不單是按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價格差關鍵是容積率大小,如:容積率1,其容積率為0.6。
規劃對低密度住宅的大體標准概念,高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2;多層(小高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1.7,每平方米價格要高出一倍左右;排屋(Town
House)容積率不大於0.40左右的房屋.2
4. 一般來說 32層的樓房哪層最貴 各層之間相差多少
25層及以上住宅18-23層最貴
具體可以參考如下:
1.多層住宅(6層)3-4層最貴
因為1層、2層易潮濕,並且容易受到地面噪音的影響,尤其是臨街的房子;另外,由於1層和2層的樓梯使用頻率最高,如果牆壁隔音效果不好,一旦有走動也會比較嘈雜。
除花園洋房、高端小區之外,大部分6層的樓盤是沒有電梯的,所以每天如果都要爬5-6層,對於老然和小孩而言,有點吃不消。如果6層上面沒有閣樓,還有面臨夏天太熱、冬天太冷的情況,同時也會有漏雨的潛在風險。如果6層上有閣樓,雖然2.2米以下面積是贈送的,但是換算起來,單價依然會低一些。所以,通過以上對比不難看出,還是3-4層最理想,價格自然也最貴。
2.小高層住宅(12層)7-8層最貴
對於12層左右的小高層來說,7-8層是相對比較安靜的,不易受噪音和灰塵的影響,高度也不是特別高,是價格最貴的樓層。
3.高層住宅(18層)13-16層最貴
層高在18層的高層住宅,12層-15層是最明亮的樓層,相比低樓層而言,採光效果好,視野也比較開闊,不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購房者其實不太適宜居住,樓層越高氣壓越低,容易讓人覺得喘不上來氣。
4.25層及以上住宅18-23層最貴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25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18-23層是最貴的,底層和頂層價格更便宜。
高層樓盤房子價格差別原因:
1.首先由於高層住宅整體高度高,對建築結構和建築質量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建設高層住宅的成本是比較高的。
2.高層住宅之中,由於前後樓棟的遮擋問題,樓層越高的房子採光和通風相對更好,所以房價更高。
3.高層住宅在建設初期就要考慮到後期停電、水壓不夠的情況,所以一開始就要准備備用電源等功能。
4.一般情況下,在高層住宅樓中,價格會隨著樓層的升高而增加,頂樓價格也會相對便宜。
5. 25層高的樓盤一般是中上層出售價格高還是中下層出售價格高居住對年輕人來說哪層比較適合
價格除了樓層,還與戶型結構和面積有關。在選擇樓層的過程中須考慮的因素較多,包括光照內、噪音等容。一般來說,靠近中間的樓層相對好一些,如果樓前有遮擋物或者臨近公路,中上層更優。老年人可能會傾向於低樓層,便於出行,而對於年輕人來說一般沒有特別的要求,具體還是要根據您個人的偏好來選擇。
6. 什麼叫底層社會多少身價又為中層和高層社會
社會底層指的那些不夠當地稅收的人,居無定所,無人照顧這些都是屬於底回層。
中層和中答產還不一樣,我國中層家庭月收入是你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或者以上,你可以自己供給自己為中層。每天衣食住行很充裕,買一般東西不用計較的人。
上層人士說白了就是起碼在省會城市年薪百萬以上的。說白了就是購物慾望充分滿足。
7. 高層住宅的售價中,樓層差價通常是多少
樓層沒有哪層為最好,每個樓層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主要是根據購房者自己的喜好或承受權能力來選擇。自己所需的樓層比如一層,由於價位低,而且還帶有花園,受到不少購房者的青睞,但首層往往噪音大、私密性不足,潮濕等缺陷。
住宅還應注意防火,因為一旦發生火災很難撲救;在高層生活的家庭有一種孤獨和封閉感,老人和孩子因上下不便,雙職工要日日上班,很難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交往和鄰里關系。
8. 頂樓和中層的房價差多少
提問的朋友,你的問題很難回答的。房屋的價格與許多因素有關。需要的判內據多啊。主要是供容求關系。綜合來說,有關房屋的價格因素:房屋用途、房屋所處地區、樓層、建築結構、房齡、裝修、產權、房型、面積、朝向、土地使用權的時間、外觀、外檐、採光、通風、配套、小區居民素質、周圍的人文綜合素質、交通、價格趨勢等等。方法也多的。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假設開發法、長期趨勢法等,多。都要求具體條件啊。
如果在不涉及隱私的情況下,那位提問的朋友能否將具體的條件再具體一些?如:幾層到頂?一梯幾戶?把山是甚模意思啊?太籠統。把山分東照、西照,還有金角、銀角、銅角、鐵角的。再細一些的。在中國哪個省份大致地區、兩個房屋在位置上一樣嗎?等等。
9. 高層住宅價格,底層跟高層哪個價格最貴,高層比較底層有何缺點,水壓會不夠嗎
這個問題,我這么來和你分析吧。
低層住宅,一般我們叫作洋房。多數以六層為頂層。這類房子的優勢有。居住密度低,公攤面積低,更保值,也可以認為是升值空間比高層房大。一般洋房的房體面寬大於高層,採光優越於高層。電梯同樣是用戶少,一般是一梯兩房,只有六層左右。那一共這個電梯就給12戶使用。而高層同樣的一梯兩戶的話,最少11層以上吧。也就是20多戶共用,且有的高層達30幾層。也就是60戶共同,可想而知。
買房時,價格明顯洋房高於高層。(我們所說的洋房是指當下新樓盤,一般有電梯,花園小區,綠化好的那種。不是指老小區沒電梯的那種。)
水壓不用擔心。水壓的問題,開發商是會解決的,如果水壓不足。可以找開發商。這是不用擔心的問題。
高層最大的缺點,就是同樣的佔地面積,也就是一樣大的地產面積,分給更多戶共有。所以同樣的土地價格,分的人數多了,那自然每戶所得就少了。高層以後拆遷也不如洋房好拆。
高層一大優勢,一般高層房都可以有部分牆體可以拆改,為框架結構的多。而洋房多數都是磚混結構,房型可變動性比較小。
一般來說,大中型城市裡。高層都提供於工薪層,鋼需客戶,暫時居住,過渡房等等。而洋房是中產層,有一定家庭積蓄和基礎的客戶。
一句話:
有錢買洋房,臨時住就選高層。如果房子就考慮長久居住,那盡量選洋房。有的洋房只有三到四層。是舒適度非常高的。但是購房成本和使用成本都高於高層住房的。
下面兩張圖,一張高層,一張洋房,我想單看圖,就能看出差距。同樣的資源,要提供給更多的住戶使用。這就是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