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咸寧市尚書名府樓盤可以在咸寧實驗外國語學校讀書嗎有房產證,要不要把農村戶口遷過來
按規定必須房產和戶籍都在咸寧實驗外國語學校才行。想上學遷戶是必須的,但是你先到學校咨詢一下戶口有無居住時間規定。(一般規定必須居住兩年以上)然後再決定遷戶問題。
② 湖北省咸寧市的咸寧是怎麼來由
西周成王(姬誦)時(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993年),咸屬楚鄂王封地。秦始皇(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分楚地為四郡,咸所在的江南屬南郡。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合東鏡江夏、豫章、廬陵三郡置武昌郡,不久改稱江夏郡,吳(孫權)黃武二年(223年),析沙羨西南置蒲圻縣,咸先後屬武昌郡、江夏郡、沙羨縣。
宋真宗(趙恆)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趙匡胤永安陵諱,按《易•乾象》中「萬國咸寧」與「永安」近義之意,改為咸寧縣。自此,「咸寧」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確立。
咸寧市行政建置比較晚,但境內各縣(市、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區域周為楚地,隸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東漢末屬東吳。
漢初置沙羨縣,咸寧、嘉魚、蒲圻屬之;崇陽、通城屬南郡下雋縣。
三國時屬吳,吳黃武二年(223年)置蒲圻縣。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置永安鎮,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為永安縣,宋景德四年(1007年)易名咸寧縣。
民國21年(1932年),通山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其他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83年8月,撤銷咸寧縣,設咸寧市。
1998年6月,蒲圻市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咸寧地區和縣級咸寧市,設立地級咸寧市。咸寧市設立咸安區,以原縣級咸寧市的行政區域為咸安區的行政區域。
③ 咸寧市古時候是什麼州
咸寧:為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咸寧」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尚書·大禹謨》中也說:「野無遺賢,萬幫咸寧。」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寧。咸寧地名的確立,經歷了一番曲折的演變過程。
共7張
咸寧航拍圖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為鄂州,咸屬鄂州江夏縣。唐代宗(李豫)大歷三年(768年),割江夏縣南境金城、豐樂、宣化三鄉置永安鎮,直屬鄂州。此為咸寧建置之始。永安,意即永遠安寧。
後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改永安鎮為永安場。後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955年),升永安場為永安縣,屬鄂州。此為咸寧立縣之始。
宋真宗(趙恆)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趙匡胤永安陵諱,按《易·乾象》中「萬國咸寧」與「永安」近義之意,改為咸寧縣。自此,「咸寧」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確立。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為鄂州,咸屬鄂州江夏縣。唐代宗(李豫)大歷三年(768年),割江夏縣南境金城、豐樂、宣化三鄉置永安鎮,直屬鄂州。此為咸寧建置之始。永安,意即永遠安寧。
後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改永安鎮為永安場。後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955年),升永安場為永安縣,屬鄂州。此為咸寧立縣之始。
宋真宗(趙恆)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趙匡胤永安陵諱,按《易·乾象》中「萬國咸寧」與「永安」近義之意,改為咸寧縣。自此,「咸寧」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確立。
建制沿革
咸寧市行政建置比較晚,但境內各縣(市、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區域周為楚地,隸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東漢末屬東吳。
漢初置沙羨縣,咸寧、嘉魚、蒲圻屬之;崇陽、通城屬南郡下雋縣。
三國時屬吳,吳黃武二年(223年)置蒲圻縣。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置永安鎮。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為永安縣。
宋景德四年(1007年)易名咸寧縣。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魚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通山縣。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置崇陽縣。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通城縣。公元1135年崇陽、通城復並,1145年復析。
元代時,咸寧、嘉魚、通城、蒲圻、崇陽屬湖廣行省武昌路,通山隸江淮行省蘄黃道,不久改隸湖廣行省興國路。
明、清時期,轄區均屬武昌府。
民國21年(1932年),通山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其他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36年,通山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1952年,咸寧、崇陽、通山、通城屬大冶專區;嘉魚、蒲圻屬沔陽專區,1951年改屬大冶專區。
1952年撤銷大冶專區,咸寧、嘉魚、通山、通城、蒲圻、崇陽改屬孝感地區。
1959年12月,隸屬武漢市。
1961年改屬孝感地區。
1965年6月咸寧專區成立,轄咸寧、嘉魚、蒲圻、通山、崇陽、通城、陽新、鄂城、武昌9縣。1968年咸寧專區改稱咸寧地區。
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別劃屬武漢市、黃岡地區。
1983年8月,撤銷咸寧縣,設咸寧市。
1986年5月,撤銷蒲圻縣,設蒲圻市。
1996年12月,陽新改屬黃石市。
1998年6月,蒲圻市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咸寧地區和縣級咸寧市,設立地級咸寧市。咸寧市設立咸安區,以原縣級咸寧市的行政區域為咸安區的行政區域。12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復,原咸寧地區的赤壁市由咸寧市代管。
④ 咸寧的歷史沿革
「咸寧」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尚書·大禹謨》中也說:「野無遺賢,萬幫咸寧。」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寧。咸寧地名的確立,經歷了一番曲折的演變過程。
西周成王(姬誦)時(公元前1030年-公元前993年),咸屬楚鄂王封地。
秦始皇(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分楚地為四郡,咸所在的江南屬南郡。
西漢高祖(劉邦)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江夏郡,內設沙羨縣,隸屬荊州,咸屬沙羨縣。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合東鏡江夏、豫章、廬陵三郡置武昌郡,不久改稱江夏郡,吳(孫權)黃武二年(223年),析沙羨西南置蒲圻縣,咸先後屬武昌郡、江夏郡、沙羨縣。
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280年)平吳,改江夏郡為武昌郡,再析沙羨縣西南境增益蒲圻(兼有今之咸地),咸屬武昌郡。
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和年間(326-334),因汝南流民徙寓夏口而僑立汝南郡,設治所於塗口(今金口);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三年(378年)改為汝南縣,咸屬汝南。
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孝建元年(454年),分荊、湘、江、豫四州,地增郢州,復置江夏郡,咸屬郢州江夏郡。南齊時,移郡治於沙陽。
梁元帝(蕭繹)承聖三年(554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又於沙陽置沙洲,咸屬沙洲。陳因梁制。
隋文帝(楊堅)廢郡,實行州縣制,開皇九年(589年),廢江夏郡立鄂州,改汝南縣為江夏縣,咸屬江夏縣;隋煬帝(楊廣)大業年間(約605年-617年)撤鄂州,復置江夏郡,咸屬江夏郡江夏縣。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為鄂州,咸屬鄂州江夏縣。唐代宗(李豫)大歷三年(768年),割江夏縣南境金城、豐樂、宣化三鄉置永安鎮,直屬鄂州。此為咸寧建置之始。永安,意即永遠安寧。
後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改永安鎮為永安場。後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955年),升永安場為永安縣,屬鄂州。此為咸寧立縣之始。
宋真宗(趙恆)景德四年(1007年),為避宋太祖趙匡胤永安陵諱,按《易·乾象》中「萬國咸寧」與「永安」近義之意,改為咸寧縣。自此,「咸寧」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確立。 咸寧市行政建置比較晚,但境內各縣(市、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區域周為楚地,隸屬南郡,漢屬荊州江夏郡,東漢末屬東吳。
漢初置沙羨縣,咸寧、嘉魚、蒲圻屬之;崇陽、通城屬南郡下雋縣。
三國時屬吳,吳黃武二年(223年)置蒲圻縣。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置永安鎮。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為永安縣。
宋景德四年(1007年)易名咸寧縣。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魚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通山縣。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置崇陽縣。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通城縣。公元1135年崇陽、通城復並,1145年復析。
元代時,咸寧、嘉魚、通城、蒲圻、崇陽屬湖廣行省武昌路,通山隸江淮行省蘄黃道,不久改隸湖廣行省興國路。
明、清時期,轄區均屬武昌府。
民國21年(1932年),通山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其他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36年,通山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1952年,咸寧、崇陽、通山、通城屬大冶專區;嘉魚、蒲圻屬沔陽專區,1951年改屬大冶專區。
1952年撤銷大冶專區,咸寧、嘉魚、通山、通城、蒲圻、崇陽改屬孝感地區。
1959年12月,隸屬武漢市。
1961年改屬孝感地區。
1965年6月咸寧專區成立,轄咸寧、嘉魚、蒲圻、通山、崇陽、通城、陽新、鄂城、武昌9縣。1968年咸寧專區改稱咸寧地區。
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別劃屬武漢市、黃岡地區。
1983年8月,撤銷咸寧縣,設咸寧市。
1986年5月,撤銷蒲圻縣,設蒲圻市。
1996年12月,陽新改屬黃石市。
1998年6月,蒲圻市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咸寧地區和縣級咸寧市,設立地級咸寧市。咸寧市設立咸安區,以原縣級咸寧市的行政區域為咸安區的行政區域。12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復,原咸寧地區的赤壁市由咸寧市代管。
⑤ 工部尚書咸寧令是個什麼職位
尚書令,內廷職務
地 位,品級不高
實質,初無實權,後位輕權重。
尚書權力很大,但由於是內廷職務,尚未完全脫離少府序列,品級不高。朝廷重臣秉權者,以錄尚書事為名。
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