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州內河——白馬河的介紹
我從小就住在白馬河附近,看到你的問題挺有興致的,幫忙找了資料,白馬河公園現在重新修建過了,兩岸建好了步行道,河水也比以前潔凈了不少,有空去走走吧,下面是福州內河——白馬河的介紹:
【繁榮前生】
著名木材貯運場
和歷史文明相伴而生的白馬河具體有多久的歷史,很難考證。但是,這條河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讓人印象深刻。
據歷史記載:「清朝年間,閩江流域各縣的木材,都是通過閩江水運,用『木排』漂流到福州集中,然後再由福州販賣到全國各地。而白馬橋下,就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木材貯運場。」
曾經的白馬河擁有開闊的水面,雲集了很多運輸木材的木排。停在一起的木排甚至能組成一道「橋」,工人從上面可以走到對岸。古時,白馬河畔的商業氣氛就很濃厚,「沿河的一排木頭房子滿是米店、肉鋪、菜攤、醬園、餅店、酒館……」這使得白馬橋兩岸熱鬧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白馬河還有聞名於世的「白馬觀潮」。每逢漲潮,與西湖相連接的白馬河,水勢奔騰,形成的潮湧奇觀,引得眾人駐足觀看。這在明代也成為了「南台十景」之一。
在福州老一輩人的童年印象中,白馬河邊是兒時嬉戲的天然「游樂場」。很久前的白馬河圍著石砌的駁岸,清清的河裡有成群的魚蝦。在夏天,又涼快又好玩。端午時候,白馬河內還展開龍舟競渡。聲聲鑼鼓中,摻著岸邊圍觀人群不絕於耳的吶喊聲,一派熱鬧的景象。
【今朝重塑】
再現原生態景觀
隨著城市發展,白馬河一度成為污水排放地,臟臭襲身。今年,福州綜合整治白馬河及其10條支河,對百來個排污口進行改造,斬斷污染源頭。之後,修建近5公里的濱水步行道,讓遊人可從西湖步行至閩江公園,現已基本貫通。
清流淙淙,綠色環繞的木棧道吸引了許多市民「嘗鮮」漫步,感受著整治一新的原生態白馬河。在白馬河公園內,還新建了不少廊道、小亭子,供遊人休息。早晚時分,不少老人在公園的空曠處鍛煉身體,票友聚會唱上幾曲。
通過改造,白馬河這顆曾被蒙塵的「珍珠」重新散發光澤,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不過,它的能量還尚未開采完畢。記者從建設部門了解到,現已完成的截污和修建步行道僅僅是白馬河綜合整治的第一期工程。接下來,白馬河及其周邊還有一系列改造措施。
據了解,2011年,我市還計劃拆除白馬河沿河舊屋區;對河上橋梁或進行保護性修復,或重新裝飾,有些受損嚴重的橋梁將拆除重建。在景觀改造方面,將因地制宜結合文化特色打造節點景觀。比如在楊橋路和白馬路交叉口處的三友制衣地塊,計劃拆除舊房改建廣場。
【沿途拾慧】
「有故事」的橋和亭
在白馬河上共有大大小小橋梁24座,沿河還有不少人文古跡。這些誕生於不同年代的建築,見證了白馬河乃至城市興衰榮辱的歷史。最具代表的莫過於彬德橋、白馬橋這兩座古跡橋梁以及洪武亭。
彬德橋
位於福州三保地段白馬河出口處的彬德橋古橋,是完全用石頭修建的,有一個橋墩兩個孔。一個孔是橢圓形的,較高,可以通行船隻;另一個孔是方形,稍矮,主要起到泄洪的作用。
橋面是由整塊整塊大石板鋪成的,石板上又被劃成小格子,看上去很美。橋上有石階,主要靠步行通過。石頭建的欄桿齊腰,人走在橋上正好可以看到兩側用紅綠油漆刷過的欄桿。
彬德橋從明代修建以來,已經歷3次修建,橋石柱上有明確記載。1992年11月,該橋被相關部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橋
白馬橋位於白馬河義洲街道段,很少有人發現,記者尋覓很久,在附近的石碑上才看到模糊的「白馬河」3個字。橋面是由相對的兩塊石板拼成,路面很平整。但是橋欄桿損壞較嚴重,有一小段石欄桿已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紅色鐵欄桿。
據了解,清朝同治年間,福州木幫商會集資建築了白馬橋。這座橋為石構平梁橋,3墩4孔,跨度不等,現留下3孔。橋全長71米,寬3.1米,東西引橋各12米。橋面較平整,可以騎車通過。白馬橋在古時是一處非常關鍵的交通要道。
洪武亭
白馬河閩江入口處至福州西湖這段河道,沿線還有龍潭、陳靖姑廟、閩清會館、洪武亭等人文古跡。據清乾隆間的《竹葉亭雜記》記載,河邊的洪武道,據傳是朱元璋手下湯和將軍帶兵打敗元軍,攻取福州時的登岸處。又由於許多文武官員在此入城上任,故在洪武道畔建一接官亭,後改名「洪武亭」。
⑵ 福州一共有多少個公園 分別是什麼
10個 福州森林公園 福州西湖公園 福州溫泉公園 福州左海公園 福州江濱公園 福州屏山公園 福州居住主題公園 福州公園 福州市溫泉公園 福州金山公園
⑶ 福州的白馬河以前是什麼樣的急!!!
馬路傍邊 雜草叢生 就一小河流過 幾戶人家。 蒼蠅蚊子不計其數。 現在還不錯。
⑷ 白馬河的縣區介紹
鄒縣有古泉十三,十二泉皆注白馬,西南行後,在永濟橋匯入古泗河,補充京杭運河漕運之水,然後南行入淮。前朝各代對白馬河的治理,均圍繞漕運進行。然京杭運道伴隨黃河的數次南侵被迫東移,從而造成運河之東,山前之水無法入泗,遂在運東低窪地存留,漸成湖泊,遂成濟寧南四湖。
南四湖是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的統稱。原為古泗河沿線的一片窪地。公元前132年,黃河在濮陽西南決口,向南沖出一條新河注入古泗河,至此,黃河、泗河合流二十餘年,致使鄒、騰兩縣山前之水無法正常入泗,被迫滯蓄在泗河東岸成澤,但此時並未成湖,孔門仲子之後西遷鄒西魯橋,並在仲淺村之西設祖林。至元代,開挖濟州運河,泗河至此成為運河河道。元末,黃河在曹州決口,洪水漫過濟寧、魚台和豐縣、沛縣流入泗河運道,此時,鄒、騰兩縣山前之水已經無法入泗,遂在濟寧之南、鄒縣之西、魚台之東滯蓄,逐漸形成方圓七十六里的南陽湖,將魯橋至南陽段的泗河故道淹沒在湖中,至此,泗河僅存源頭至魯橋一段,即今之泗河。仲家祖墳亦沒入湖中。
在南陽湖之南,泗河之東滕縣山前來水亦無法入泗,遂在滕縣與沛縣之間滯蓄,終成方圓一百八十里的昭陽湖。
明朝嘉靖年間,黃河不斷侵入泗河運道,並越過泗河運道侵襲東部湖泊,運道連年不暢。1566年,明在南陽、昭陽二湖之東開挖南陽新河,充當新的運道,如此,原來注入泗河古道的鄒縣、滕縣東來之山水,受新運河阻隔,無法入湖,遂在新運河東岸的獨山腳下窪地滯蓄,漸城湖泊——稱獨山湖。這樣,南陽、昭陽、獨山三湖形成。
獨山湖形成的同時,昭陽湖之東,新運河河道接受東來滕縣山前之沙河、漷河、薛河之水,但新運道入河口常受三河攜帶泥沙淤墊,運道受阻,於是在皇甫、東邵一帶築壩阻絕東來之水,三河之水西無歸處,只好在微山一帶滯蓄,形成郗山、呂孟、張庄、微山等幾個相互連通的小湖。1604年,明政府又在微山夏鎮、李家口至韓庄湖口一線開挖新運道,運河河道再次東移,將原來在運河東岸的四小湖移至運道以西,成為承接北來南陽、昭陽兩湖以及湖東各河來水的總匯。因下游排水不暢,水位抬高,將原來形成的四小湖連成一片,逐成現今之微山湖。至此,在濟寧之南、鄒、騰之西,南四湖完全形成。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
1950年,泗河改道,在辛閘村南、仲淺村北入湖。至此,原來白馬河由入泗再入湖改為直接獨入獨山湖,老泗河河道則成為入白馬河的一條支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白馬河從泗河水系中獨立出來,自成白馬河水系。
白馬河屬淮河流域湖東區水系,鄒縣境內河流原來均匯入泗河,南流入淮。但自元朝南四湖的形成,逐漸演變為今天的白馬河獨立水系。白馬河幹流總長60公里,總流域面積1099平方公里,流域內河流56條,包括一級支流22條,主要有大沙河、望雲河、石牆河、石里溝、七里溝等,分支33條。鄒城境內幹流長41.6公里。
主要支流的情況:
大沙河:又名南沙河。源出城東張庄鄉徐嶺村南,自東向西流經張庄、匡庄、蓄積於城東西葦水庫,後向西經城南、在北宿吳官莊村西入白馬河。全長32.61公里,流域面積172.59平方公里。
望雲河:上接龍河,源出石牆鎮望雲村東,由東向西流經石牆、唐村、在北宿曹庄村南入白馬河。長9.15公里,流域面積169.16平方公里。
石牆河:上接苗庄河,始於石牆趙樓村南,自東向西流經石牆、郭里兩鎮,在郭里鎮北卧牛大橋處入白馬河,長14.97公里,流域面積75.97平方公里。
石里溝:源起平陽寺鮑店村南,由北至南流經平陽寺、太平兩鎮,在白馬河農場西入微山境,在馬坡大橋處南入白馬河。
七里溝:又稱薄梁河。源起郭里下鎮北山西側,西流出境,在微山縣,在微山縣入白馬河。
⑸ 福州白馬河景色介紹,不是簡介
西關水閘內河游第一景
白馬河內河游一期(即國慶將通航的線路),是從西關水閘碼頭到烏山路碼頭,全長1.45公里。與遊人見面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西關水閘。有資料稱,西關水閘建於元代,《榕城考古略》記載:「西水關引洪塘江潮,從西禪浦三十六曲而入城,過太平橋與南潮合」,匯合於觀音橋。西水關所引進城的閩江水,水量極大,成為古代福州城區四大水系之一。
西關水閘現在只剩下幾個橋墩,工人們正將其改造成人行平板橋。
「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
西關水閘旁邊就是「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佔地約20畝,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主要利用福州第一傢具廠原有廠房進行改造修繕。「芍園一號」文化創意園是集創新、時尚、前衛於一體的創意家聚集地和各種藝術品、創意品的匯聚地。
芳華越劇團-桂芳橋
芳華越劇團曾慰問前線三軍
順水而下,就是芳華劇院。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原為上海市芳華越劇團,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桂芳於1946年在上海創建。劇團成立後,上演了《沙漠王子》等數十個劇目,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尹派」藝術。
1959年1月,芳華越劇團支援到福建,改名為福州市越劇團。該團曾參加福州市文藝界前線慰問團,跑遍了前沿島嶼,對英勇的福建前線三軍進行長達半年的慰問演出。
後來,芳華越劇團改名為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先後排演了許多現代戲及古代劇,如《爭兒記》《楊立貝》《南方怒火》《搶傘》《碧水贊》《金山戰鼓》《江姐》《武則天》等。
福州日報社大樓
福州晚報質檢全國第一
過了芳華劇院,抬頭就可看見著名的烏山風景區。在烏山的正對面就是福州日報社大樓。福州日報社旗下的《福州晚報》創刊於1982年元旦,是福州創刊最早、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性都市生活報。明年元旦,是晚報30歲生日。
創刊至今,《福州晚報》先後有幾百件作品獲獎,並被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經濟新聞工作委員會推薦為中國強勢媒體。1998年被中國晚報協會評為「中國晚報三十佳」第十名。2006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和中國記協國內部,通報了2005年全國晚報(部分)質量檢查結果,《福州晚報》總分名列第一。
白馬橋
白馬橋昔日木材貯運場
再往下,經過烏山立交橋順水而就可看到白馬橋。清朝同治年間,福州木幫商會集資建築了白馬橋。橋全長71米、寬3.1米,東西引橋各長12米。橋面較平整,可以騎車通過。
白馬橋在古時是交通要道,曾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有史料記載:「清朝年間,閩江流域各縣的木材,都是通過閩江水運,用木排漂流到福州集中,再販賣到全國各地。白馬橋下就是當時全國著名的木材貯運場。」
曾經的白馬河擁有開闊的水面,雲集了很多運輸木材的木排。古時,白馬河畔的商業氣氛就很濃厚,「沿河的一排木頭房子滿是米店、肉鋪、菜攤、醬園、餅店、酒館……」這使得白馬橋兩岸熱鬧非凡。
彬德橋 歷經3次修建
位於福州三保地段白馬河出口處的彬德橋,完全用石頭修建,有一個橋墩兩個孔。一個孔是橢圓形的,較高,可以通行船隻;另一個孔是方形,稍矮,主要作用是泄洪。
彬德橋橋面由大石板鋪成。石板面又被劃成小格子,看上去很美。橋上有石階,主要靠步行通過。
彬德橋自明代修建以來,已歷經3次修建,橋石柱上有明確記載。1992年11月,該橋被相關部門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洪武亭 舊時接官亭
白馬河閩江入口處至福州西湖這段河道,沿線還有龍潭、陳靖姑廟、閩清會館、洪武亭等古跡。據清乾隆間的《竹葉亭雜記》記載,河邊的洪武道,據傳是朱元璋手下 湯和將軍帶兵打敗元軍,攻取福州時的登岸處。又由於許多文武官員在此入城上任,故在洪武道畔建一接官亭,後改名「洪武亭」。
⑹ 咸陽世紀大道上的房子
帝都溫泉花園挺適合的 。帝都溫泉花園的地熱井可以正常供暖。具體您也可以咨詢項目售樓部電話:33688811,感謝關注!
⑺ 福州白馬河整治後,建了什麼東西
報訊(記者鄭琳)走木棧道,從西湖一直到江濱公園?這個夢想有可能在明年底實現。昨日記者從福州市城建部門獲悉,年內將啟動白馬河綜合整治工程,在白馬河沿線4.86公里長范圍建木棧道或公園游步道,連接北端的西湖、左海,與南端的江濱公園。
據有關人士介紹,對白馬河進行綜合整治,是福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今年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該項目目前已經立項,初步設計方案也已出爐,如進展順利,有望於8月底動工,並於明年底前完成主要工程的建設。
此工程堪稱福州內河改造史上的一個大手筆。日前對外進行招投標代理的公告顯示,不含拆遷安置資金,福州市財政對該工程預算投入的費用將超過7個億。這些資金將用於對白馬河的截污、景觀改造及周邊路網暢通建設等方面。
據悉,目前規劃局已牽頭區職能部門,對沿線違章搭蓋進行拆除。後續,相關職能部門將組成聯合治理小組,對經營性單位污水排放情況進行排查。
同時,自西門公交停靠站後的水閘開始,沿白馬河一直到閩江口的江濱公園,沿線河底將敷設污水管網,把沿線未實行雨污分流的舊屋區及單位直接排入河流的污水接走。
通過綜合整治,不僅水質將得以改善,白馬河這條見證福州歷史的內河景觀也將得以優化,並進一步開放城市空間。據悉,通過建設步行體系,即像左海、西湖一般建起木棧道或利用公園內的游步道,白馬河將連接起西湖、左海和江濱公園,形成城市中心南北貫通的生態廊道。
為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整治還包括對沿線25座橋梁進行綜合改造,讓水流更為順暢。同時,結合白馬河公園的透水透綠景觀整治,讓榕城這個「山水城市」格局更加彰顯。
此外,整治還包括對白馬河沿線舊城加以改造、拆除布局不合理的舊建築、理順沿線市政道路路網等等。
⑻ 寫白馬河的作文,急!!
今天,媽媽帶我沿著白馬河棧道,從西湖步行至閩江公園。走在整潔的木棧道上,放眼望去,經過截污和清淤後,昔日的黑臟臭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白馬河沿途,茂密的古榕、蒼翠欲滴的修竹,相映成趣。白馬河已被打造成美輪美奐的景觀休閑帶。一路下來,恍如魚兒游進了美麗的畫廊,留在心頭的是一種莫名的新鮮與激動。西門天橋的白馬河邊,鶴發童顏的老樹與新增的花圃、綠地和諧相依。地面上,一幅碩大的牡丹圖赫然映入眼簾,走近細細地觀賞,呵,原來是用彩石拼砌的傑作。新修的欄桿下,百餘米長的木棧道沿岸而鋪,依水而建。白馬河西門天橋至楊橋路段保留原有綠化,架設木棧道,恢復下層濱水空間的觀賞功能,並增設廊架等休閑設施。遊人們有的憑欄遠眺,有的靜靜地眯眼養神,享受這難得的閑暇時光。往前走,到了修葺一新的白馬河公園。追逐戲耍的孩童,跳舞唱歌的運動達人,氣定神閑地打著太極的老人,手挽手在河邊散步的情侶,構成了一幅幸福閑適的圖景。我和媽媽悠閑散步的背影,融入了這幸福的圖景。第三站便是聞名遐邇的「芍園一號」。這里匯聚了不少酒吧,三三兩兩的市民帶著親朋好友來此小憩,推窗看遠景,領略鬧市中取靜的悠然自得。幾名美術系大學生正在畫素描,棧道邊的雕像、櫥窗里的布藝包包、河中游動的魚兒,都跳到了紙上。烏山橋旁的興園社區,每逢一三五下午,便有一幫閩劇票友在此相聚。他們三五成群,或拉琴或彈唱,高亢的唱腔與潺潺的細流形成和諧的二重奏。夜幕降臨,但見白馬河波光粼粼,河中倒映著青山、綠柳、紅花,晃盪成一張鮮艷的水彩畫。河水反射著遠處的燈光,遠觀又宛如一塊五彩的玉。月亮從雲層里探出頭來,河面上閃爍著一道道昏黃的銀光。月光下的河水,是溫柔的,是嫻靜的。我扔下一塊石頭,把平靜的河面激成一個個不安分的水圈。圓圈顫顫地激盪著,擴大著……清清的河水盪漾起細碎的波光,就像五顏六色的絲絹均勻地覆在河面,猛然間被無形的大手揉碎了,一河的波光與漫天的星輝追逐著、嬉戲著,飄向遠方。漫步在夜幕下野草的芬芳里,徜徉在清新怡人的波光幻影中,我想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