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調查某樓盤的詳細信息
去建委或者大的中介公司!額記得鏈家的樓盤就是從建委弄得資料!當時弄這東西都整的人要死似的,後來就花錢弄的!當時那個弄樓盤的小姑娘天天跑樓盤,累的哭過好幾回!@.@
② 怎樣進行樓盤市場調查,懇請有經驗的房地產人士指導
一般抄去售樓處如果直接問襲這些問題百分之99會被人認為是市調的不予理睬。從我多年的經驗來說,首先調查項目周邊的不需要詢問的內容,其次問小區住戶,物業,保安這些可以詢問到的內容,可以裝成要買房的人,之後從項目單頁上能得到一部分信息。最後最重要的就是詢問置業顧問了,你可以直接攤牌說你是來市調的,這樣可以問到東西,畢竟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或者裝成買房者,裝成買房者去調查之前記得先打電話咨詢,之後說你要來再去,千萬不可直接去。詢問要讓置業顧問說,你聽著,不要心急插話詢問,慢慢聊天,聊他們公司怎麼樣,現在的房地產局勢怎麼樣,國家政策之類的,慢慢逼近問題。可以裝成土地局或者房管局的人,就是對房地產很熟但是不是同行的人,這樣你問的很專業對方也不會懷疑。
③ 求救!如何混進小區樓盤做樓盤調查!
要了解樓盤的情況就來大自大方方進去。穿著要和這個小區匹配。如果保安查問,報一個樓號、單元號。保安一般不會管。如果必須登記等等,就登記吧。越自然越不會引起注意。特別高檔的小區,保安措施嚴謹。只好先想法找到小區的住戶,幫助他做事情等等,由他帶你進去。
④ 初次做房產怎麼調查樓盤的一些信息
就把自己當成買房人,什麼都問,這樣也會知道的更多。
不要讓售樓處的人知道你是做調查的,那樣就沒人理你了。
反正裝做什麼都不清楚,告訴自己,你是來買房的。然後,多拿資料,把資料帶回來就ok了。
⑤ 如何做樓盤的市場調查
你的層次應該是針對競爭對手的整體情況的了解吧?
市場調查並非是一開始就去看樓的,
首先,你要具體劃分與你自己的樓盤有競爭性的樓盤,然後找到它們的廣告,仔細分析其表達的賣點,促銷手段,地理位置等,對其有個大概的認識,便於在現場看的時候印證,若發現有不同的地方可以第一時間向對方發問.
然後,把想了解的資料列出成表(其實這部分應該是經理先做好給你),如:地點\交通\配套\規劃\戶型\價格\付款\管理費\其他,等等.
好拉,可以正式出去了,記得帶著疑問去,因為你要全面的了解對手,必須清晰自己想問什麼.(這里有個注意點:不要用詞太專業,否則人家一眼就看出你是同行,資料就很難套到了.必要時帶上老一輩或小孩掩飾)
關於銷售工作
首先,是形象問題.不能太花哨,一眼看上去要給人以實在的感覺,包括發型,服裝,不要有太多的無謂首飾,扮新潮/前衛是大忌.
第二,表情與態度.表情不能太誇張,眼神要堅定,態度要誠懇,語言要清晰准確,不能無棱兩可,用詞要專業(這個可以通過培訓獲得),不能給人滑頭的感覺.
第三,熟記所有的相關資料,包括要賣的樓的情況/數據,周邊的情況(最好知道一點當地的歷史),有影響的政策法規等等.
第四,適當的溝通技巧.特別是如何對待老中青甚至兒童等不同的年齡層,如何能夠有親和力是最重要的,這有助於找到溝通的突破口.
第五,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是銷售技巧之一,通常銷售經理會對"新兵"作初步的培訓,但關鍵是不能取巧,不能胡說,強行把彎說成直的,最終後果還是自己承擔的.把握客戶心理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積累,多花點心思吧.
當然,最後還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因為不會一來就什麼都順順利利的,
⑥ 調查一個樓盤需要調查哪些方面
開發項目名稱。地址、開發商。物業公司、物業管理費、綠化率、容積率。戶型。佔地面積。規模、配套設施。周圍環境。建築風格。景觀設計。平均價格、付款方式、車位、建築密度。建築間距、開工時間。竣工時間
⑦ 實地樓盤調查需要怎麼做
單個樓盤)到線、面(區域98市場),再由線、面(區域市場)到體(宏觀環境);4.調查。成文資料、訪談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每日小結,形成分析要點與問題要點
⑧ 同行的房地產怎麼去調查別的樓盤
1、到售樓處踩盤就是為了搜集情報和增長見識和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我想很多人都有踩盤的經歷,踩盤是良心和自尊心雙重考驗的事情,每次踩盤感受可能都不同,同行去看同行的盤子,說白了就是為了搜集情報和增長見識。但是被搜集的人就說了,我憑什麼讓你知道我的方法或者手段(雖然這些東西沒有多少創新,但是還是人家的勞動成果),這種想法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行業要發展,個人要進步,沒有交流怎麼辦,我想去踩盤也是一種交流。作為地產策劃人,跑盤是必修課,尤其是有規模實力的地產中介公司對此要求尤為嚴格。代理公司到異地代理項目,項目負責人都會和銷售人員一起踩盤,其實在前期作業的時候該得到的各個樓盤情況大都掌握,為什麼還還要踩呢?原因無他,只是想了解各樓盤的銷售實力。同時也想讓我的銷售人員向同行學習,
所謂的情報其實就是信息經過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升華的產物,在這里收集的工作其實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方法來實現,有的時候公開的信息經過加工之後形成的情報比詢問出來的信息准確和有效的多。同時在收集的時候,必須帶著目的去收集。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了解競爭對手的市場定位、產品特色、促銷手段、價格定位又如何能夠讓自己的產品比競爭對手更吸引消費者。
2、明確踩盤人、踩盤方向和踩盤的最佳時間
地產圈裡踩盤最多的可能就是市調部/市場部的人,其它的諸如策劃部、銷售部、公司老總等人則相對較少,也就說目的決定踩盤人的人選,不可把全部的工作都委託給市調組成員。
很多時候市調的人對踩盤的方向很迷茫,有些資料完全可以不通過售樓處獲得。要是僅僅是為了收集樓盤建設數據和查看工程進度去的,你只需要索要資料和去工地實際的轉一圈既可以。如果要了解售樓的進度以及售樓部人員的素質,那就應該和售樓人員進行交流,當然這種交流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隱蔽的,這里有兩個原則,一是根據情況選擇公開和隱蔽;另一個就是需要個人素質在起作用,不要刺探一些不應問得問題,僅問常規性的問題,信息變成情報不是在收集階段,而應是在大量信息被整理、分析之後得出。
到售樓處有幾個時間段要避開:一是上午9點以前不要去,因為此時大多很多銷售人員要打掃衛生和開每天的清晨例會;二是中午午休和就餐的時間不要去,這個時間段銷售人員最疲憊狀態全無,此時去無異於找臉色看;三是下午5:30點以後不要去,這個時間段銷售要麼填寫當天各種的分析報表,要麼這時就要開始培訓或者開每天情況分析例會。只要避開上述三個時間段,在銷售人員清閑的時間,不和人家接待客戶的主要時間沖突的情況下,你就會了解很多情況。
3、以什麼的身份和借口交談會最佳?
明著去或暗著來結果會是什麼?表不表明身份其實它涉及行業銷售水準,個人心態和處世態度,以及個人修養,真正需要的資料不會輕而易舉得到的,要靠經驗去估,去觀察.
3.1、假扮客戶
踩盤人假扮客戶大都出於這樣一種假設:「我把自己當成一個准客戶,即使接待員看出你是踩盤的,只要你不說,他總是會抱有一絲的幻想,你表明了身份,他就什麼幻想也沒了!」其實搞的大家都跟FBI是的很可悲,這樣做通常傷害最大的是銷售人員,大家都知道實行傭金制的公司一般實行的是輪流接待客戶制,一輪過當天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接待客戶了。一般來說假扮客戶最好是一男一女扮情侶或者「夫妻」,這樣二人既可以相互配合又能夠不引起很多事故。
3.2、直接標明同行的身份
一般情況下我們明示身份,在深圳等房地產發展比較成熟的區域大多情況下還是能得到優待的,同行之間的理解和幫助多過了猜疑和不滿,但是總有那麼幾次意外;而在房地產發展欠發達地區,多數跑盤人都會有不被同行善待的記憶。當然了亮身份也有例外情況比如:你在被踩盤的項目有熟人,又不便於打招呼,你就可以找個借口以閑聊或學習的口吻了解情況(比如我認識某代理公司的老總,因為某事需要到其項目踩盤,對於這種小事其實時沒有必要和老總打招呼的,因此就可以用閑聊的方式去獲得一些資料)。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你是管理層的或者決策層的,你可以直接找被踩盤的案場銷售經理,講明來意。同行進行信息溝通,你需要信息時也可找我,做到雙贏,皆大歡喜。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通常在你表明了身份之後會有兩種情況,一是銷售人員把你當成「准客戶」接待,二是消極接待甚至拒絕接待。當銷售人員把你當作「准客戶「接待我就不多講了,這里主要講一下被踩的樓盤銷售人員消極接待甚至拒絕接待的情況。一般銷售人員會說:「這不太好說,這不方便說,那個保密」,非常讓人真生氣,(心理暗想:「非要裝做買房的顧客,把你騙來騙去,浪費你的感情才高興!我既然來踩盤,那就說明這是個任務,是任務就必須完成!」),因此踩盤人死纏爛打也是無奈之舉,某公司的一位副總在談這件事的時候說,我在如果想要在那個售樓部拍一個東西,我會天天去,第一次不行我再去,第二次不行,我還去,.直到拍到為止,他們要忙著賣樓,我就不信會有人整天「陪著我」! 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銷售人員有內部規定,我想最根本的就是踩盤人和她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當然也不排除踩盤的也太多了的情況。
3.3、踩盤一定要准備好相應的設備和交通工具
很多管理層已經認識到了解競爭對手信息對自己項目的重要性,因此為了獲得足夠份量的信息,對市調人員進行了全方位的武裝,為了防止和銷售人員經過長時間的交流後無法記住全部的信息,就配備微型錄音筆;為了便於存儲有價值的圖片資料和不能筆錄的資料,就配備了帶有大容量攝像功能的手機(如果要記錄樓盤的工地現場狀況和樓盤實景,可以攜帶微型數碼相機,記住是微型的不是大型的數碼相機);為了便於攜帶很多資料一定要帶個可以把你要收集的資料全放進去的手提袋或者夾包,切不可拿著很多的樓書四處「亂竄」;如果你要調研高檔樓盤盡量不要做公交車去,也不要穿著幾十元的廉價服裝,最好公司派專職司機拉市調人員去踩盤。如此不一而足,說道底就是你盡量把自己和你要去踩盤的客戶身份特徵、消費習慣、言談舉止相吻合。
4、踩盤一定要端正心態
房地產行業特殊原因致使諸多邊緣從業人過於感性與自我,要求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太難,多換位多包容,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古人雲「退一步海闊天空!」要相信信念的力量,不要還沒踩盤之前,就幻想著銷售人員的冷眼或態度的惡劣,那樣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你相信的結果,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如果你能換個角度,朝好的方向去想,所得到的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有的時候去某個項目踩盤會發現其它公司的踩盤者也在,都認識發生碰車狀況,弄的踩盤的都很不好意思,想想售樓中心的銷售人員一天得接待多少我們這樣的啊,再不善待同行,可說不過去了。
第二部分:售樓處銷售人員的行為准則
1、銷售人員的要有「善待同行的理念」
1.1、多個朋友多條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就一個城市而言,地產人的圈子實在不大,大家都是打工一族,四處漂著總存在更換公司的可能,若在踩盤過程中能結識新的朋友,何嘗不是個人社會專業資源的延展。現在得市場信息是流通網路,不從這里得到,也會從別得地方得到,用遮掩不友善得態度對待對方,結果只能使自己職業生涯道路越走越狹隘!何況在成熟的市場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很多信息是公開的,就算你了解到,又能怎樣?人家先你一步,速度很重要。因此在崗前培訓的時候管理層就要灌輸給銷售人員「損人不利己的事最好別干」思想。
1.2、接待踩盤者對銷售新手來說事個難得的鍛煉自己的機會。
專業的銷售人員並不怕競爭對手來踩盤,反而希望大家互相了解,進行信息交流,因為來踩盤的人都是業內人士,其實一個樓盤的好與壞,業內人士的評價很重要。剛入行不久銷售人員,應該喜歡接待踩盤的才對,因為你會覺得他們懂得多,問的也專業,能讓你的能力很快的提高!通常來說作為一個新手,能把一個踩盤的應付下來,就象徵著你出師了!
1.3、友好一些
對於踩盤者的熱情更可以反映出本樓盤的自信,我就是最好的!友好一些,可以為自己在業界樹立良好的口碑;友好一些,你可能獲得更多的客戶,因為同行也要買房,而且同行還是周邊人在賣房時的意見領袖;友好一些,你也許改天就可能被哪個老總高薪挖走;友好一些,市調人員也就是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可能還不比客戶問得多......
1.4、被踩盤人員的感受和禮遇
看待事物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方面觀察,不能僅僅只看到事物的一種情況,我們大家都在呼籲踩盤時遇到尷尬的同時,也要換個角度站在銷售人員的處境去想想他們的難處,大家都能理解的一點是現在售樓部是輪換接客戶,接一個踩盤的,勢必會少接一個准客戶,(當然這種機會在售樓部基本上大家都均等的,今天你接一個踩盤的,明天就輪到我了)如果這個踩盤者能誠實的說明來意,也就罷了,人心換人心,大家都干這一行,沒准以後還能碰上,更何況房地產這個圈子很小,少了一個准客戶,但是多了一個同行朋友,以後還可以互同有無,何樂而不為呢,大家心知肚明,能告訴客戶的也就能告訴你沒必要遮遮掩掩的,該亮出來的總歸要亮出來,最頭疼的是裝的又不象客戶,言談之中多有專業水準,問是不是同行,還死不承認的那種;他們往往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表現出一副高高在上、志高氣昂的表情,這就造成很多語言上發生了帶有侵犯、不尊重他人的現象,同時也可能會無意識的與自己所處項目進行比較,在話語中會帶有歧視、輕視等感情色彩。你想誰願意麵對一個不誠懇的人,既然這樣銷售人員的態度也會變的,說白了要想騙取一個有經驗的銷售人員,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我們也要善待銷售人員的理念,他們也需要尊重與坦誠。
2、銷售人員的接待方式方法
其實我遇到的好多銷售人員都說自己對同行比較友好的,大部分銷售經理也要求這樣做,在不佔用輪次的情況下,還是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同行溝通。但是需要在溝通過程還是保守必要一些商業秘密的比如樓盤的最終成交價格、最大的折扣幅度、銷控計劃、銷售率、客源構成、將要實施的促銷活動等等。
第三部分:建議
1、希望有業界大佬出面能組織個鬆散型的自律組織。
該組織依託當地一家有影響力的媒體,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業余時間的思想交流,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溝通,共同把地產事業做的更大更強,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大家可以花更小的精力和財力結識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業內朋友。
2、組建網路信息平台,通過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和可以掩蓋真實身份的馬甲交流信息和思想。
使用馬甲發主題帖子的形式,建立多個樓盤信息帖者多種劃分標準的帖子,了解情況的朋友把基本的東西都放上去隨時更新,這樣即節省了時間和精力,銷售小姐(先生)也不再為應付市調人員而苦惱不堪,皆大歡喜多好,這一點島城的新聞網樓事論壇就是這種做法的標竿,而且做的越來越有高度了。
⑨ 不知對方有無房產的,如何調查對方的房產
如果一點兒都不知道對方購房情況,可以先「兜圈子」,從對方資金流向上找。比如,對方的賬戶上在可能購房的某個時間點上有大額的資金外付,就有可能是直接付到房地產公司的。再比如,對方的某個賬戶每個月有固定數額的資金支出,就有可能是繳納的房屋貸款或水電物業管理費用。如果一個人在外購房,只要仔細留心其生活起居習慣,一般總能發現一些線索。如果已經分居,或者對方非常慎重敏感,不露聲色,沒有破綻,也可以對其行蹤進行調查,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摸排,通過對其出入的可疑房產處所的調查,下得結論。
實踐中,此類情況大部分是一方知道另一方大概購買樓盤的方位,比如,某一個小區,但不知道具體房屋的坐落。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想訴至法院通過法院的渠道調查取證,可以每家每戶的敲門排查或在門口守候以逸待勞。但是,如果小區規模巨大,幾百上千套房產,或者是未竣工的小區,這個辦法就不好使了。怎麼辦呢?小區規模再大,也是通過物業管理公司來進行管理的,因此,通過物業的口子,也可以查出對方的房屋坐落。
如果物業管理公司沒有朋友,房產公司也沒有路子,相關信息把握人員又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消極態度,可以申請法院開具調查令或申請法院直接調查。一般對於法院加蓋大紅院印的調查令,一般的房產公司和物業公司還是會配合的,畢竟有意怠慢或不予配合可能會涉嫌「妨害訴訟程序的進行」,法院可以罰款,也可以對單位法定代表人予以司法拘留。在這樣的壓力下,相關單位會「識實務」,通過計算機查到對方在小區的具體門牌號。
查到具體門牌號以後,再到當地的房地產交易中心查詢房產的具體信息。憑身份證就可以查出幾乎任何一套居住房的產權登記情況,而這種權利可能在其他城市很少能遇到,其他城市可能還需要律師事務所出具的調查介紹信甚至法院親自到房產管理部門查詢,才能最終得到房產信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