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薄壁混凝土擋牆和扶壁式擋土牆有什麼區別
薄壁式擋土牆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屬輕型擋土牆,包括懸臂式和扶壁式兩種形式。
懸臂式擋土牆是由立壁(牆面板)和牆底板(包括牆趾板和牆踵板)組成,呈倒「T」字形,具有三個懸臂,即立壁、牆趾板和牆踵板。扶壁式擋土牆由牆面板(立壁)、牆趾板、牆踵板及扶肋(扶壁)組成。當牆身較高時,在懸臂式擋土牆的基礎上,沿牆長方向,每隔一定距離加設扶肋。扶肋把立壁同牆踵板連接起來,扶肋起加勁的作用,以改善立壁和牆踵板的受力條件,提高結構的剛度和整體性,減小立壁的變形。扶壁式擋土牆宜整體灌注,也可採用拼裝,但拼裝式扶壁擋土牆不宜在地質不良地段和地震烈度大於等於8度的地區使用。
懸臂式和扶壁式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是依靠牆身自重和踵板上方填土的重力來保證,而且牆趾板也顯著地增大了抗傾覆穩定性,並大大減小了基底應力。它們的主要特點是構造簡單、施工方便,牆身斷面較小,自身質量輕,可以較好地發揮材料的強度性能,能適應承載力較低的地基。但是需耗用一定數量的鋼材和水泥,特別是牆高較大時,鋼材用量急劇增加,影響其經濟性能。
一般情況下,牆高6M以內採用懸臂式,6M以上則採用扶壁式。它們適用於缺乏石料及地震地區。由於牆踵板的施工條件,一般用於填方路段作路肩牆或路堤牆使用。
B. 懸臂式擋土牆和重力式擋土牆有什麼區別
懸臂式擋土牆【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指的是由立壁、趾板、踵板三個鋼筋混凝土懸臂構件組成的擋土牆。 面坡常用1:0.02~1:0.05,背坡可直立。 頂寬>0.15m,路肩牆>0.2m,踵板採用等厚,趾板端部厚度可減薄,但不小於0.30m。扶壁式擋土牆的立壁,常為等厚,間距常取牆高的1/3~1/2,厚度約為間距的1/8~1/6,但不小於0.3m 。 懸臂式擋土牆構造簡單,施工方便,能適應較松軟的地基,牆高一般在6m-9m之間。當牆高較大時,立壁下部的彎矩較大,鋼筋與混凝土的用量劇增,影響這種結構形式的經濟效果,此時採用扶壁式擋土牆。
重力式擋土牆是以擋土牆自身重力來維持擋土牆在土壓力作用下的穩定。它是我國目前常用的一種擋土牆。重力式擋土牆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簡單的梯形。
重力式擋土牆,指的是依靠牆身自重抵抗土體側壓力的擋土牆。重力式擋土牆可用塊石、片石、混凝土預制塊作為砌體,或採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進行整體澆築。半重力式擋土牆可採用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澆築。重力式擋土牆可用石砌或混凝土建成,一般都做成簡單的梯形。它的優點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經濟效果好。所以,重力式擋土牆在我國鐵路、公路、水利、港灣、礦山等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C. 扶壁式擋土牆的適用地區
它適用於抄缺乏石料的地區。由於牆踵板的施工條件,一般用於填方路段做路肩牆或路堤牆使用。懸臂式擋土牆高度不宜大於6m,當牆高大於4m時,宜在牆面板前加肋。扶壁式擋土牆宜整體灌注,也可採用拼裝,但拼裝式扶壁擋土牆不宜在地質不良地段和地震烈度大於或等於八度的地區使用。懸臂式和扶壁式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是依靠牆身自重和牆踵板上方填土的重力來保證的,而且牆趾板的設置也顯著地增大了擋土牆的抗傾覆穩定性並大大減小了基底接觸應力。
D. 扶壁式擋土牆尺寸表
它適用於缺乏石料的地區。由於牆踵板的施工條件,一般用於填方路段做路肩牆或迴路堤牆使用。懸臂式擋答土牆高度不宜大於6m,當牆高大於4m時,宜在牆面板前加肋。扶壁式擋土牆宜整體灌注,也可採用拼裝,但拼裝式扶壁擋土牆不宜在地質不良地段和地震烈度大於或等於八度的地區使用。懸臂式和扶壁式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是依靠牆身自重和牆踵板上方填土的重力來保證的,而且牆趾板的設置也顯著地增大了擋土牆的抗傾覆穩定性並大大減小了基底接觸應力。
E. 扶壁式擋土牆的主要原理
扶壁式擋土牆的主要特點是構造簡單、施工方便,牆身斷面較小,自身質量輕,可專以較好的發揮屬材料的強度性能,能適應承載力較低的地基。適用於缺乏石料及地震地區。一般在較高的填方路段採用來穩定路堤,以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和佔地面積。扶壁式擋土牆,斷面尺寸較小,踵板上的土體重力可有效地抵抗傾覆和滑移,豎板和扶壁共同承受土壓力產生的彎矩和剪力。扶壁式擋土牆具有節省佔地空間、縮短施工工期、美化城市環境、較易施工等優點,是城市公路工程立交橋引道中常用的一種擋牆形式。
扶壁式擋土牆的優點:
1、擋土高度大,適用范圍廣;
2、經濟效果良好;
3、施工速度快,大大縮短建設工期;
4、可靠度較高,質量容易控制。
F. 扶壁式擋土牆施工方案有哪些
1 施工准備
施工前對擋土牆下CFG樁的樁頭進行截除,截除後的樁頂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清理樁頭並報檢測單位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後,先將0.2m厚的碎石褥墊層夯實整平後,再澆築0.1m厚的C15素混凝土墊層,為扶壁式擋牆的基礎施工提供作業面。
2 測量放線
根據施工圖劃分施工段,測定擋土牆牆趾處路基中心線及基礎主軸線、牆頂軸線、擋土牆起訖點和橫斷面,註明高程及開挖深度。每根軸線均應在基線兩端延長線上設4個樁點,並分別以混凝土包封保護;放測樁位時,應測定中心樁及擋土牆的基礎地面高程,臨時水準點應設置在施工干擾區域之外,測量結果應符合精度要求並與相鄰路段水準點相閉合。
3 基礎施工
測量放線確定基礎尺寸後進行鋼筋綁扎、立模,同時預埋牆面板鋼筋和扶壁鋼筋。基礎鋼筋的綁扎要注意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墊塊採用和基礎同強度的混凝土墊塊,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擋土牆基礎的施工可以按三個標准單元節同時澆築混凝土,為擋牆的牆面板施工提供較多的作業面。混凝土由罐車從集中拌合站運至現場,經泵送料入模,採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不得過振及漏振。
4 牆面板和扶壁施工
首先綁扎牆面板鋼筋和扶壁鋼筋,鋼筋安裝完經監理檢查合格後,開始灌模,施工中需特別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在鋼筋混凝土與模板間設置墊塊,墊塊與鋼筋扎緊,墊塊應採用細石混凝土製作,保證墊塊的強度與混凝土結構的強度相同。墊塊的安裝應該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符合設計要求,同時要保證4個/m2。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墊塊的位置是否准確。
G. 懸臂式和扶壁式擋土牆施工要點有哪些
1、基槽挖土方:本工程挖基槽土方採用挖掘挖機及人工配合進行開挖。挖基配合牆體施工分段進行,先測量放線,定出開挖中線及邊線,起點及終點,設立樁標,註明高程及開挖深度,用1m3反鏟挖掘機開挖,多餘的土方裝車外運棄土。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排水溝及集水抗進行施工排水,保證工作面乾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
2、地基處理:當挖基發現有淤泥層或軟土層時,需進行換土處理,報請監理工程師及業主批准後,才進行施工。
3、碎石墊層施工:根據設計圖紙現澆鋼筋砼擋土牆。基底鋪20公分厚碎石墊層,並用打夯機夯入地基土。以便增加基底摩擦系數。予制擋土牆的基礎墊層為C10砼墊層10公分厚。
4、鋼筋安裝:
現澆鋼筋基礎先安裝基礎鋼筋,預理牆身豎向鋼筋,待基礎澆灌砼完後且砼達到2.5Mpa後,進行牆身鋼筋安裝。
預制鋼筋砼擋土牆的基礎鋼筋分二次安裝,第一次安裝最底層的鋼筋,基礎達到一定強度,安裝好預制牆身後,再安裝第二階的基礎鋼筋。
5、現澆砼基礎:按擋土牆分段長,整段進行一次性澆灌,在清理好的墊層表面測量放線,立模澆灌。
6、現澆牆身砼:現澆鋼筋砼擋土牆與基礎的結合面,應按施工縫處理,即先進行鑿毛,將鬆散部分的砼及浮漿鑿除,並用水清洗干凈,然後架立牆身模板,砼開始澆灌時,先在結合面上刷一層水泥漿或墊一層2—3公分厚的1:2水泥砂漿再澆灌牆身砼。
牆身模板採用光面七夾板拼裝,豎枋用8×10cm枋間距為40cm,用鋼管作圍楞,用8×10cm的木枋作斜撐進行支撐,側模用ф16的螺栓對拉定位,螺栓間距為80cm(見附件擋牆模板示意圖),螺栓穿孔可採用內徑為20—25cm的硬塑料管,拆模時,將螺栓拔出,再用1:2水泥砂漿堵塞螺栓孔,牆身模板視高度情況分一次立模到頂和二次立模的辦法,一般4米高之內為一次立模,超過4米高的可分二次立模,亦可一次立模。當砼落高大於2.0m時,要採用串筒輸送砼入倉,或採用人工分灰,避免砼產生離析。砼由砼加工廠,用砼運輸車運至現場,在牆頂搭設平台,用吊機吊送砼至平台進行澆灌,砼澆灌從低處開始分層均勻進行,分層厚度一般為30n,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棒移動距離不應超過其作用半徑的1.5倍,並與側模保持5—10cm的距離,切勿漏振或過振。在砼澆灌過程中,如表面泌水過多,應及時將水排走或採取逐層減水措施,以免產生松頂,澆灌到頂面後,應及時抹面,定漿後再二次抹面,使表面平整。
砼澆灌過程中應派出木工、鋼筋工、電工及試驗工在現場值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砼強度件製作應在現場拌和
地點或澆灌地點隨機製取,每工作班應製作不少於2組試件(每組3塊)。
砼澆灌完進行收漿後,應及時灑水養護,養護時間最少不得小於7天,在常溫下一般24小時即可拆除牆身側模板,拆模時,必須特別小心,切莫損壞牆面。
7、伸縫縮、沉降縫及泄水孔的處理
現澆灌鋼筋砼擋土牆的伸縮縫和沉降縫寬2cm(施工時縫內夾2公分厚的泡沫板或木板,施工完後抽出木板或泡沫板)從牆頂到基底沿牆的內、外、頂三側填塞瀝青麻絲,深15cm。
擋土牆泄水孔為ф10cm的硬質空心管,泄水孔進口周圍鋪設50×50×50cm碎古,碎古外包土工布,下排泄水孔進口的底部鋪設30cm厚的粘土層並歷夯實。
H. 為什麼採用扶壁式擋土牆設計
扶壁式擋土牆【counterfort retaining wall】指的是沿懸臂式擋土牆的立臂,每隔一定距離加一道扶壁,將立壁與踵板連接起來的擋土牆。一般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一、主要原理
扶壁式擋土牆是一種鋼筋混凝土薄壁式擋土牆,其主要特點是構造簡單、施工方便,牆身斷面較小,自身質量輕,可以較好的發揮材料的強度性能,能適應承載力較低的地基。適用於缺乏石料及地震地區。一般在較高的填方路段採用來穩定路堤,以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和佔地面積。扶壁式擋土牆,斷面尺寸較小,踵板上的土體重力可有效地抵抗傾覆和滑移,豎板和扶壁共同承受土壓力產生的彎矩和剪力,相對懸臂式擋土牆受力好。適用6~12m高的填方邊坡,可有效地防止填方邊坡的滑動。
扶壁式擋土牆是路肩擋土牆的一種,是將預制的擋牆板焊接在預埋於基礎混凝土中的鋼板上,然後在其內倒填土的一種擋牆形式與其它幾種形式的擋牆比較,扶壁式擋土牆具有節省佔地空間、縮短施工工期、美化城市環境、較易施工等優點,是城市公路工程立交橋引道中常用的一種擋牆形式。
二、主要材料
扶壁式擋土牆由牆面板(立壁)、牆趾板、牆踵板及扶肋(扶壁)組成。扶肋把立壁同牆踵板連接起來,起加勁的作用,以改善立壁和牆踵板的受力條件,提高結構的剛度和整體性,減小立壁的變形。
三、適用地區
它適用於缺乏石料的地區。由於牆踵板的施工條件,一般用於填方路段做路肩牆或路堤牆使用。懸臂式擋土牆高度不宜大於6m,當牆高大於4m時,宜在牆面板前加肋。扶壁式擋土牆宜整體灌注,也可採用拼裝,但拼裝式扶壁擋土牆不宜在地質不良地段和地震烈度大於或等於八度的地區使用。懸臂式和扶壁式擋土牆的結構穩定性是依靠牆身自重和牆踵板上方填土的重力來保證的,而且牆趾板的設置也顯著地增大了擋土牆的抗傾覆穩定性並大大減小了基底接觸應力。
四、主要特點
它的主要特點是構造簡單、施工方便,牆身斷面較小,自身質量輕,可以較好地發揮材料的強度性能,能適應承載力較低的地基。但是需耗用一定數量的鋼材和水泥,特別是牆高較大時,鋼材用量急劇增加,影響其經濟性能。
五、施工過程
1 施工准備
施工前對擋土牆下CFG樁的樁頭進行截除,截除後的樁頂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清理樁頭並報檢測單位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後,先將0.2m厚的碎石褥墊層夯實整平後,再澆築0.1m厚的C15素混凝土墊層,為扶壁式擋牆的基礎施工提供作業面。
2 測量放線
根據施工圖劃分施工段,測定擋土牆牆趾處路基中心線及基礎主軸線、牆頂軸線、擋土牆起訖點和橫斷面,註明高程及開挖深度。每根軸線均應在基線兩端延長線上設4個樁點,並分別以混凝土包封保護;放測樁位時,應測定中心樁及擋土牆的基礎地面高程,臨時水準點應設置在施工干擾區域之外,測量結果應符合精度要求並與相鄰路段水準點相閉合。
3 基礎施工
測量放線確定基礎尺寸後進行鋼筋綁扎、立模,同時預埋牆面板鋼筋和扶壁鋼筋。基礎鋼筋的綁扎要注意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墊塊採用和基礎同強度的混凝土墊塊,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擋土牆基礎的施工可以按三個標准單元節同時澆築混凝土,為擋牆的牆面板施工提供較多的作業面。混凝土由罐車從集中拌合站運至現場,經泵送料入模,採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不得過振及漏振。
4 牆面板和扶壁施工
首先綁扎牆面板鋼筋和扶壁鋼筋,鋼筋安裝完經監理檢查合格後,開始灌模,施工中需特別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在鋼筋混凝土與模板間設置墊塊,墊塊與鋼筋扎緊,墊塊應採用細石混凝土製作,保證墊塊的強度與混凝土結構的強度相同。墊塊的安裝應該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符合設計要求,同時要保證4個/m2。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墊塊的位置是否准確。
5 泄水孔施工
泄水孔按梅花形交錯布置,間隔2m~3m,採用<50mmPVC管,並用透水土工布包裹PVC管,泄水孔的橫坡為4%,在安裝時,可通過鋼筋對PVC管進行固定,對於牆面板方向的泄水孔,要使PVC管與正面模板接觸緊密,PVC管的端面要形成相應的斜面,保證在澆築混凝土的過程中PVC管周圍不會漏漿,使面板光滑、平整。
6 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灌注完畢後,安排專人在初凝前進行混凝土收面,待混凝土終凝前再進行一次收面壓光處理,然後再覆蓋土工布進行灑水保濕養生。當氣候炎熱時或有風時,2h~3h後即可澆水以維持充分的潤濕狀態。在潮濕氣候條件下,空氣相對濕度大於60%時,使用普通水泥時,濕潤養護時間不少於7d。
7 模板拆除
模板的拆除期限應根據結構物特點、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達到的強度來決定。牆面板和扶壁的側模板屬非承重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受損傷時才能拆除,一般應在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2.5MPa時方可拆除側模板。
8 牆背填土
牆背回填應該在擋土牆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才能夠進行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