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波爾多住宅介紹,有特色的介紹
波爾多住宅 簡介
波爾多住宅位於法國波爾多市郊,是一座由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及其事務所
OMA
於
1994
年設計,
1998
年竣工的民宅。這個令建築界為之驕傲的住宅為一對夫婦所有,而它的形成也頗為戲劇。本來只希望是一套簡潔的房子,而隨著丈夫的車禍,餘生相伴的輪椅,為了轉換心情的夫妻倆兒決定住在一個復雜的房子里,故而有了這么一座「夾心三明治」式的住宅。
它在一座平緩的山坡上,採用了水平而非垂直的線條,共上下三層:第一層包括電視機、廚房、電梯間、酒窖;第二層包括夏季餐廳冬季餐廳、起居室、電梯間、書房、天井伸縮性儲藏室;第三層包括兒童房、主卧室、電梯間、平台。一二層大量運用玻璃幕牆,雷姆·庫哈斯用用朗香教堂式的開窗達到范思沃斯式住宅的採光及視野,波爾多市美景可盡收眼底。范思沃斯住宅式是用大面積玻璃作為牆體及空間隔板,強調自然採光與良好的視野。朗香教堂式是在混凝土體塊上的大小不一的不規則開洞,利用光製造宗教的神秘意境。第三層外牆為混凝土結構,為了承受混凝土的重壓而利用杠桿原理用鋼索牽拉位於樓頂的橫梁。同時朝陽一側根據人的身高設置圓形小窗,保證採光。當然另一個的特色是房屋中央的一個採用開放式涉及的升降平台,以配合男主人日常工作的特點。
㈡ 法國的房子是什麼特點
建房最大特點就是慢
㈢ 一般情況而言,法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比中國的要高嗎
以下這篇文章可以供你參考,我想說的是,除了一些超小型國家以外,沒有一個中等國土面積以上的國家能夠做到區域平衡發展,美國、日本、法國都做不到。
法國媒體(lEXpansion.lexpress.fr)4月28日報道,法國統計及經濟研究所(INSEE)當天公布《家庭收入與財產報告》2011年版,對2006年至2008年法國居民收入狀況、生活水平和貧困狀況進行描述,同時對2010年法國居民財產狀況進行介紹。
據認為,該報告真實反映了法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摘要如下:
1. 十分之九的家庭擁有私人財產
三分之二家庭同時擁有金融證券何房地產。在擁有金融財產的家庭中,94%擁有儲蓄存款;46%擁有人壽保險產品。在擁有房地產的家庭中,94%擁有自己的第一套住宅;30%擁有第二套住宅,或者承租房。
2. 半數無財產家庭生活入不敷出
在法國家庭總數中,只有6%的家庭既無任何金融證券,也沒有房地產。在這6%的家庭中,半數為極低收入家庭,甚至入不敷出;三分之一家庭都曾經長期失業;十分之九家庭從未繼承過任何遺產或贈與。
3. 二分之一家庭負債
2008年,一半的法國家庭需要償還借款或貸款。在這些家庭當中,三分之一為購房貸款,三分之一為消費貸款。過度負債家庭占總數的3%,主要涉及貧困家庭。2011年,法國總共有90萬個過度負債家庭。
4. 十分之一家庭的居住支出占收入的44%以上
在法國居民家庭總數中,8%的家庭居住開支比(主要住房的開支占收入比重)超過44%,全體居民家庭的平均居住開支比為20%。獨身家庭、單親家庭,以及居住在巴黎和人口超過10萬大城市的居民家庭,居住開支比普遍高於平均水平。
5. 三分之一失業者處於貧困狀態
2008年,法國有78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即單人月收入低於949歐元,或者夫婦月收入低於2000歐元。貧困人口佔比為13%,比1996年降低1.5個百分點。
在就業人口中,貧困人口佔比為7.4%,在失業人口中,佔比達35%。
6. 近40年來法國人生活水平提高一倍
1970年,法國人均年收入為9290歐元,此後,逐步提高。2008年,法國人均年收入為1.9萬歐元。占人口總數10%的富裕階層平均年收入為35550歐元,占人口總數10%的最低收入階層年均收入為10520歐元。
7. 近10年工人生活水平提高20%
1996年至2008年,高級管理人員和中介專業人員的生活水平增長較慢,年均增幅分別為0.5%和0.7%。同期,工人和普通雇員的年均增幅分別為1.6%和1.2%。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定最低工資的持續提高。
另一方面,非工薪人員,包括自由職業者、手工業者、商人等,其年均增幅較高,達2%。
8. 2004年以來富人財產年均增加11%
1996年至2008年,法國富人和窮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變化不大。但是,2004年以來,由於最貧窮階層的生活水平提高較快,社會貧富差距有所縮小。
9. 每生一個孩子使一個家庭生活水平降低11%
平均計算,每個家庭每增加一個孩子,其生活水平比上年下降2%至11%。國家提供的各類補貼和減免稅,包括住房補貼、家庭補貼、減免稅,等等,能夠保證抵消新生兒的開支增加部分,但無法抵消父母一方收入下降的損失。
總體來看,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水平低於沒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水平,例如,一對夫婦和2個孩子的家庭年收入為22370歐元,而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家庭年收入為25850歐元。
10. 移民兒童的生活水平比法國兒童低14%
移民後裔(在法國出生,但至少父母一方為移民)的年均收入為19570歐元,與法國父母的後代相比,年均收入(22810歐元)低14%。對於歐洲裔移民,這個差距很小(-1%),但對於非洲裔移民,這個差距高達30%。
2008年,20%的移民後裔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法國後裔的比例為10%。
㈣ 法國房子的特點
這個 可不好說,不同時期的房子特點不一樣。不同城市的也不一樣。
還是你自己去網上找吧,要不親自過來旅遊一下,考察考察。
㈤ 上海現有的法式建築是當年法租界的法國人建的並留下來的嗎
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說過就是的確就是當年法租界的法國人建的並留下來的!
㈥ 法國人住什麼樣子的房子
每個城市、地域的的放子都不盡相同,也並非都是古堡,但有一點是毋須懷疑那就是「浪漫」;很遺憾只能上傳一張圖片
㈦ 歐洲的房子為什麼很少坐北朝南
1、日照時間。
以英國卡迪夫(北緯 51度)為例,在溫暖的季節里(夏天附近),沒有正南的朝向依然有很大可能接受到長時間的日曬且鮮有擔心室內過熱;而在寒冷的季節里,全天不足8小時的日照讓正南向的朝向都會感到局促,更不要提在這種低矮太陽角度下周圍建築相互間的遮擋。
那些常見的被動式住宅的屋頂,之所以斜而大並布滿天窗,就是為了在冬天盡量地採暖採光。而對於密度略高社區中的普通住宅來說,如果缺少特殊設計,那麼朝向帶來的優勢將相當有限。
等等,被動式住宅是什麼鬼?我讀書少你不要蒙我!
1/23
被動式房屋到底是什麼?
被動式房屋的概念最早源於瑞典隆德大學的Bo Adamson教授和德國被動式房屋研究所 (Passivhaus Institut)的Wolfgang Feist博士[在1988年5月的一次討論。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德國黑森州政府的資助,被動式房屋的概念逐步確立起來。1990年最早的一批被動式房屋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建成。1996年(Passivhaus-Institut)在達姆施塔特成立 ,致力於推廣和規范被動式房屋的標准。此後有越來越多的被動式房屋落成。
(來源媒體:住宅公園責任編輯:兼職三號_NO4325)
2、陰天的數量。
因為緯度、洋流、冷暖空氣的原因,歐洲高緯度地區的雲量真心不低,這樣的天氣狀況更加負面地影響了北歐建築對太陽光的收集。
所以,在社區建設上,陽光的吝嗇和任性消磨著北歐人的智力和耐心。
另一方面,隔熱保溫材料的進步也在補償房屋太陽輻射不夠的缺陷,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不利朝向「的房屋被建立起來。
但是,隨著生態意識的提高,綠色建築和輔助設計的成熟,經濟有效地捕捉到陽光配合優秀的保溫材料和暖通系統將變得越來越普遍。橫亘在設計者面前的難題看上去也不再那麼苛刻了。
比如法國人用竹子建造的房屋也很保暖。
㈧ 法國人的普通住宅小區怎麼樣
有好的有差的,一般市區裡面公寓樓多一些,稍微靠邊一些就別墅較多了
不過有社會救回濟房,給低保住的答,這種地方一般都比較治安出問題,法語多稱這種地帶為La cité, le ghetto, 這種樓房一般比較高,好幾棟擠在一起基本沒有什麼設計美感,就是方柱形.
普通的住宅樓在法國都比較低,巴黎也許會高一些,外省基本幾層罷了,很少有超過10層的.稍微高點的都是救濟房,法國人稱之為la tour(塔..其實對中國人來說一點也不高)
普通的公寓樓大多都是一棟一個設計,但整體的風格都保持一致,不可能在阿爾卑斯地區的城市中心看到亞洲中國紫禁城風格的建築,法國每個地方的新樓老樓維修都要提交市政府審批以確保當地的風格特色不會被改變
國內那種隨便一起就十幾二十棟完全一樣的"小區"在法國幾乎沒有,除了救濟房...
㈨ 法國總統住所叫什麼
法國巴來黎古建築,愛自麗舍宮(ElyséePalace)是法國總統官邸,巴黎重要建築之一。 始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Claude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卻名為「愛麗舍宮」。
㈩ 法國人住什麼樣的房子啊是不是都是古堡呢
稍微有錢的和美國人一樣,住獨棟二層以上小樓我們叫maison(錢越多住的越偏遠靠山,規模配置越大:泳池,花園之類。不過這種就升級為villa也就是別墅)
或者市中心,古式的有開放式陽台的四層樓左右的古建築(一層兩戶)
吃救濟的窮人就住普通的樓房,和中國一樣,一般多是全身黑的蒙著臉的阿拉伯大媽
PS:古堡這玩藝,法國鼓勵有錢人認領,價格並沒我們想像那麼貴,但是認領了之後
,政府會有人定期檢查你是否維護,每個古堡對他們都是文化遺址,維護的錢絕對是個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