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屋怎樣通風
住宅中一般坐北朝南通風好,通風一般是採用自然通風。自然通風是利用空氣的自然流動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較經濟和適用。但因受外界氣象直接影響較大,通風不夠穩定。住宅中的自然通風是利用空氣的風壓作用而形成的。設想空氣是在一個極大的渠道中流動,房屋處於這個渠道中,當風吹向房屋迎風面牆壁時,氣流受阻後改變原來流動方向沿著牆面和屋項繞過房屋。在迎風面,由於氣流受阻,迎風面的空氣壓力增大,超過大氣壓力。在背風面,由於氣流形成旋渦,出現了空氣稀薄現象,所以該處的空氣壓力小於大氣壓力。實際工作中,空氣壓力超過大壓力時稱為正壓(十),小於大氣壓力時稱為負壓(一)。在正壓區設進風口,在負壓區設排風口,這樣一壓一吸,風從進風口進入室內,把室內的熱空氣或有害氣體從排氣口排至室外,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如因建築密度過大,或沒有很好的考慮主導風向,或因門窗面積過小或安排位置不當時,可以採用機械通風。廚房和衛生間因油煙氣和臭氣太大,且往往難以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則要使用機械通風和增設排氣管道。
在改善夏季室內微氣候上,主要是能使室內有一定的風速,即形成穿堂風。在嚴寒的冬季室內則應避免穿堂風的形成,需要利用通風以維持室內空氣清潔新鮮時,可以安裝適當的氣窗。根據測定,形成適宜室內氣候的風速在0.2~0.5米/秒,最大不宜超過3米/秒。建築物和自然通風一方面和風向、風速、建築物內處的溫差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建築設計如建築的朝向,進出風口(門窗、氣窗)面積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建築物之間的間距有關。
住宅主要朝向(一般為南向或偏南向)前後與其它住宅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距離。而這個距離通常是由建築日照要求決定的,所以稱其為日照間距,這是因為房屋前後的日照間距,通常大於它們在室外使用、綠化、通風、防火或其它方面要求的間距。
房屋日照間距的要求,是使後排房屋在底層窗檯高度處,保證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時間。房間日照的長短,是由房間和太陽相對位置的變化關系決定的,這個相對位置以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它和建築物所在地理緯度、建築方位以及季節、時間有關。通常以當地冬至日正午十二時太陽的高度角,作為確定房屋日照間距的依據,日照間距的計算式為: 式中L為房屋間距(日照間距),H是前排房屋檐口和後排房屋底層窗檯的高差,α為冬至日正午的太陽高度角(當房屋正南向時)。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房屋的間距,通常是結合日照間距衛生要求和地區用地情況,作出對房屋間距L和前排房屋的高度H1比值的規定,如L/H1=0.8、1.2、1.5等等。在高緯度地區和農村,日照間距要求可大些,L/H1常取1.5~2.0,即房屋前後的間距是房屋高度的1.5~2倍。低緯度地區在1.2~1.5左右。城市用地很緊張,日照間距往往達不到日照衛生要求,但一般要求不小於1,但實際情況中,許多僅有0.8甚至更少,這種住宅狀況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任何一個房屋都一定要有通風,才會有暢氣(財氣),如果屬於溫和的通風,通風狀況又良好,就是風水上的「藏風聚氣」,具有財運順暢,行事亨通的好運勢。氣流溫和地流入,同時在屋內循環,可以使我們人生順遂通暢,獲得財運的機會綿延不斷。
常見小戶型住宅的通風問題前面已經說過,風水過與不及都不好,如果風與氣流太過疾速強烈灌入,充斥整個屋子,反而是「風煞」,將造成屋子裡的人為財而疲於奔命,或失去情感性與人性的一面,因而帶來傷害,結果自然得不到金錢財運。
小戶型的房屋,因為室內空間不大,一旦天氣變化,風和氣流轉強時,很容易就會一股腦地沖入,充斥整個屋子,形成風水的風煞。
化解之道盡量不開窗,或是將此窗封閉,即可化解風煞。
覓屋訣竅房屋要通風,但不要一開窗就是強風刮掠而入。所以挑選小戶型房屋時,除了確認一定要有通風源之外,也要留心不要挑到容易使強風灌入屋內的房屋。看屋時,現場記得要打開窗戶,親自感受一下通風狀況,氣流是溫和地進入屋內,還是直接灌進來。並且在屋內各個角落走動一下,感受氣流是否在屋內循環暢通,有沒有氣流無法抵達的死角,或是某個方位、角落的氣流特別強勁,讓人感覺寒意不適。
⑵ 如何去正確認識住宅內的通風和空氣質量情況
自然通風對於建築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衛生健康的空氣質量
一般來講,居室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加之室內污染源較多,因此室內的污染物濃度要比室外高2~5倍,嚴重的高達數十倍以,因此若不對其進行稀釋將嚴重影響居住者的健康,而室內通風換氣是十分簡便而且行之有效的凈化方法,在提供新鮮空氣保證供氧量的同時,排除了室內污染物,大幅度降低室內微生物密度,有實驗表明,通風30分鍾可減少室內96.4%~99.5%的細菌。
2.舒適的通風換氣系統和較低的能耗
自然通風是被動式節能的主要利用手段之一,在夏季,可以通過通風有效的排除室內的熱量,在不耗費能源的前提下,維持相對舒適的室內環境。
什麼樣的住宅設計才有好的通風效果
是否能夠形成良好有效的自然通風,完全取決於規劃及建築的設計,因此在進行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特點和現場的地形特點,以充分利用自然氣候資源為目的進行設計,應從以下幾點考慮:
1.建築規劃
從建築規劃方面來考慮自然通風通俗的講就是考慮建築的外部因素。通常,我們在挑選房屋的時候總是希望「正南正北」 、「南北通透」,其實這就是對建築規劃的通俗的認識,因為我國大部分地區大部分時間的風向為南北向,因此南北通透的房屋通風效果就比較好。因此在整體環境規劃中,強調的是建築與環境的關系,解決建築與地貌、植被、水土、風向、日照與氣候的關系。住宅規劃設計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不是所有的區域都是以南北向為主導風向,而其區域的地形地貌也不盡相同,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設計中應當首先解決小區內的通風場,不能有明顯的通風死角,也不能有風速被明顯加速的區域,使整個小區的風場分布得到兼顧。規劃設計時在注重小區風場分布的同時,應當分析風場對單體建築的影響,因為若希望一棟建築通風情蘭舍新風系統河南辦事處況良好就要在建築的兩側形成一定的空氣壓差,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空氣進出建築物的動力,若建築物兩側的壓力差為零,則建築開再大的窗也不會有「穿堂風」形成。
2.建築單體
解決好建築外部風場環境問題後,就應當注意建築的單體設計。建築單體的設計好壞也決定了室內通風的好壞,一般應注重如下方面:
.住宅平面設計應明確考慮各
戶型的空氣對流通道,特別是單朝向戶型的設計必須採取相應措施.保證足夠的可開啟窗的面積
.通風採光窗寬度不得小於1.2米
.衛生間,廚房的位置應結合戶內空氣通道,以防止互相污染.控制過深的建築凹槽的產生
.考慮住宅內部的通風問題時應參考建築的外部環境,若建築位於過於嘈雜的區域或空氣污染嚴重的區域時,顯然單純依靠通過開窗通風會帶來嚴重的噪音污染或劣質的空氣,給使用者帶來較大的不便,因此就可採用如圖四所示的住宅生態通風系統,通過設置帶過濾功能的,風量可控的外牆通風口設備,結合低噪音衛生間排風機,在避免開窗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清潔的通風。
參考文獻:《如何去正確認識住宅內的通風和空氣質量情況》。望採納,謝謝!
⑶ 規范有規定住宅的廚房要設「窗式自然通風器」嗎
普通住宅的通風,一般要求採用自然通風,除了廚房、衛生間不存在機械換風要求,因內此也就沒有住宅的容換風風量參數。自然通風開口面積等要求的相關規范如下: 《住宅建築規范 GB 50386—2005》 7.2.4 住宅應能自然通風
⑷ 居民住宅建築面積和通風的問題
普通住宅的通風,一般要求採用自然通風,除了廚房、衛生間不存在機械換風要求,因此也就沒有住宅的換風風量參數。自然通風開口面積等要求的相關規范如下:
《住宅建築規范 GB 50386—2005》7.2.4
住宅應能自然通風,每套住宅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地面面積的5% 。
《住宅設計規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5.1.4
卧室、起居室(廳)應有與室外空氣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風。單朝向住宅採取通風措施。
《住宅設計規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5.1.5
採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通風開口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卧室、起居室(廳)、明衛生間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
2、廚房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並不得小於0.60平方米。
(4)住宅自然通風擴展閱讀:
通風面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住宅設計規范Design code forresidentialbuildings》,採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通風開口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卧室、起居室(廳)、明衛生間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
2、廚房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並不得小於0.60平方米。
3、房屋共有建築面積分攤計算,有合法產權分割協議的,按協議分攤;無協議或協議不明確的按本《規則》執行。
4、房屋共有建築面積分攤以幢為單位。共有建築面積分攤僅限於本幢內的共有建築面積。與本幢房屋不相連的公用建築(如變電房、水泵房、門衛等)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本幢內為多幢房屋服務的公用設施建築面積亦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⑸ 住宅小區建設如何進行自然通風設計
1、合理建築物的朝向。通常建築物迎風面最大的壓力是在與風向垂直的面上,故設計時應盡量使建築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導風向,側立面對向冬季主導風向。不管是改善夏季自然通風、調節房間熱環境,還是減少室內採暖空調負荷,南向都是建築物朝向最好的選擇。
2、適當加大建築物的間距。在住宅建築群設計中,適當加大部分樓棟的間距,規劃形成組團綠地,不但對改善綠地下風側住宅的自然通風,會有較理想的效果,還能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場所。
3、優化建築群的布局。設計時多採用錯列或斜列可使風從斜向導入建築群內部,下風向的建築受風面就會大一些,風場分布較合理,通風效果就比較好。方正的住宅小區地塊可通過改變傳統的「橫平豎直」規劃模式,採用以曲代直的規劃方法。
4、風向投射角對自然通風的影響。風向投射角是指風向投射線與房屋牆面法線的交角。設計時應避免住宅長軸垂直於夏季主導風向,目的是為了讓前排建築和後排建築形成很好的通風對流。建築物與風向入射角保持30°、60°通風效果最佳。
5、設計建築物要高低有序。在設計時要盡量避免建築高的高低的低,要做到高低有序避免建築間風向的遮擋。總體設計建築群的布局盡可能沿夏季主導風向,臨近主導風向建築宜採用低層或多層,遠離主導風向的建築宜採用小高層或高層,這樣即可以把自然風引入區內,又可以阻隔冬季寒冷北風的作用。
6、維護結構開口的設計。建築物開口的尺寸、窗戶的型式、窗牆面積比等的合理設計,對建築物內部的空氣流動及通風效果也有很大影響。工程實踐表明:開口寬度為開間寬度的1/3~2/3時,開口大小為地板總面積的15%-25%時,進風口與出風口相對錯開布置,可使室內氣流更均勻,通風效果更好。7、利用先進的技術強化自然通風。可採用雙層玻璃幕牆維護結構或通過太陽能技術來強化自然通風,前者是當今生態建築中普遍採用的一項先進技術,在保持了外形輕盈的同時,很好地解決高層建築中風壓和熱壓過高帶來的風速過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問題,和夜間開窗通風而無
⑹ 高層住宅樓風井能作為燃氣廚房自然通風嗎
高層建築衛生間風井和廚房煙井根據規定設置。《住宅建築規范》第8.3.6條規定:「專廚房和無外窗的衛生間屬應有通風措施,且應預留安裝排風機的位置和條件」。不是所有建築都必須有風井的,只有有些功能要求,或是建築體積較大、密封性高(比如大建築內部或地下室)的應該設通風井,應該是有兩種形式,自然通風的風井可以兼做進風井與排風井的,還有一種是機械輔助通風的,一個進風井一個排風井,進風井安裝進氣扇,排風井安裝排氣扇,這種形式應該是屬於有組織氣流。風井一般是從地下室的頂板通到外面。煙道(flue pipe)是廢氣和煙霧排放的管狀裝置,住宅煙道是指用於排除廚房煙氣或衛生間廢氣的豎向管道製品,也稱排風道、通風道、住宅排氣道。
⑺ 誰知道影響住宅自然通風的規劃因素
看規劃地塊的盛行風向
一般垂直於盛行風向的建築規劃布局的話住宅的自然通風會合適一些。
⑻ 普通民房如何做好,自然通風
住宅中一般坐北朝南通風好,通風一般是採用自然通風。自然通風是利用空氣的自然流動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較經濟和適用。但因受外界氣象直接影響較大,通風不夠穩定。住宅中的自然通風是利用空氣的風壓作用而形成的。設想空氣是在一個極大的渠道中流動,房屋處於這個渠道中,當風吹向房屋迎風面牆壁時,氣流受阻後改變原來流動方向沿著牆面和屋項繞過房屋。在迎風面,由於氣流受阻,迎風面的空氣壓力增大,超過大氣壓力。在背風面,由於氣流形成旋渦,出現了空氣稀薄現象,所以該處的空氣壓力小於大氣壓力。實際工作中,空氣壓力超過大壓力時稱為正壓(十),小於大氣壓力時稱為負壓(一)。在正壓區設進風口,在負壓區設排風口,這樣一壓一吸,風從進風口進入室內,把室內的熱空氣或有害氣體從排氣口排至室外,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如因建築密度過大,或沒有很好的考慮主導風向,或因門窗面積過小或安排位置不當時,可以採用機械通風。廚房和衛生間因油煙氣和臭氣太大,且往往難以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則要使用機械通風和增設排氣管道。
在改善夏季室內微氣候上,主要是能使室內有一定的風速,即形成穿堂風。在嚴寒的冬季室內則應避免穿堂風的形成,需要利用通風以維持室內空氣清潔新鮮時,可以安裝適當的氣窗。根據測定,形成適宜室內氣候的風速在0.2~0.5米/秒,最大不宜超過3米/秒。建築物和自然通風一方面和風向、風速、建築物內處的溫差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建築設計如建築的朝向,進出風口(門窗、氣窗)面積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建築物之間的間距有關。
住宅主要朝向(一般為南向或偏南向)前後與其它住宅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距離。而這個距離通常是由建築日照要求決定的,所以稱其為日照間距,這是因為房屋前後的日照間距,通常大於它們在室外使用、綠化、通風、防火或其它方面要求的間距。
房屋日照間距的要求,是使後排房屋在底層窗檯高度處,保證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時間。房間日照的長短,是由房間和太陽相對位置的變化關系決定的,這個相對位置以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它和建築物所在地理緯度、建築方位以及季節、時間有關。通常以當地冬至日正午十二時太陽的高度角,作為確定房屋日照間距的依據,日照間距的計算式為: 式中L為房屋間距(日照間距),H是前排房屋檐口和後排房屋底層窗檯的高差,α為冬至日正午的太陽高度角(當房屋正南向時)。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房屋的間距,通常是結合日照間距衛生要求和地區用地情況,作出對房屋間距L和前排房屋的高度H1比值的規定,如L/H1=0.8、1.2、1.5等等。在高緯度地區和農村,日照間距要求可大些,L/H1常取1.5~2.0,即房屋前後的間距是房屋高度的1.5~2倍。低緯度地區在1.2~1.5左右。城市用地很緊張,日照間距往往達不到日照衛生要求,但一般要求不小於1,但實際情況中,許多僅有0.8甚至更少,這種住宅狀況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任何一個房屋都一定要有通風,才會有暢氣(財氣),如果屬於溫和的通風,通風狀況又良好,就是風水上的「藏風聚氣」,具有財運順暢,行事亨通的好運勢。氣流溫和地流入,同時在屋內循環,可以使我們人生順遂通暢,獲得財運的機會綿延不斷。
常見小戶型住宅的通風問題前面已經說過,風水過與不及都不好,如果風與氣流太過疾速強烈灌入,充斥整個屋子,反而是「風煞」,將造成屋子裡的人為財而疲於奔命,或失去情感性與人性的一面,因而帶來傷害,結果自然得不到金錢財運。
小戶型的房屋,因為室內空間不大,一旦天氣變化,風和氣流轉強時,很容易就會一股腦地沖入,充斥整個屋子,形成風水的風煞。
化解之道盡量不開窗,或是將此窗封閉,即可化解風煞。
覓屋訣竅房屋要通風,但不要一開窗就是強風刮掠而入。所以挑選小戶型房屋時,除了確認一定要有通風源之外,也要留心不要挑到容易使強風灌入屋內的房屋。看屋時,現場記得要打開窗戶,親自感受一下通風狀況,氣流是溫和地進入屋內,還是直接灌進來。並且在屋內各個角落走動一下,感受氣流是否在屋內循環暢通,有沒有氣流無法抵達的死角,或是某個方位、角落的氣流特別強勁,讓人感覺寒意不適。
0
⑼ 高層建築中解決通風問題的方法
與多層建築的自然通風相比,高層建築的自然通風有其特殊性。風壓在垂內直方向的分布有容利於高層建築的自然通風,但過高的風壓卻會使建築的門窗難於開啟,也給建築室內的使用帶來不便,而且在冬季會帶走大量的熱能,不利於保溫要求。而太高的中庭空間則會形成過大的熱壓,如不能有效控制,則會產生強烈的紊流,甚至在底層進氣口產生令人不安的嘯叫。根據凡丘里現象:當流動的空氣暫時遇到壓縮時,例如空氣進入一個漏斗型的通風井口時,受壓縮的氣流速度加快,氣壓降低。當建築中設有導風牆時,導風牆可以在平面上被看作是一個漏斗,門窗則被視為進風口。
為了減少過高的風壓和熱壓對高層建築自然通風的不利影響,1990年英恩霍文在波恩電話大樓的設計中發展了雙層玻璃幕牆,這一革命性的設想,在埃森RWE辦公大樓得以實現。幕牆內外層玻璃間隔50 mm ,即形成可蓄熱的空腔,提供了節能的可能性,又可以通過內層可開啟的玻璃窗實現室內各層間的自然通風。由於外層的玻璃阻擋了高空的風力,人們第一次可以在高層建築中打開窗戶,讓室外的新鮮空氣流入室內。這一新異的構想使大樓基本上放棄了昂貴的機械空調,使自然通風率達到70 % ,節能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