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鋪裝怎樣放樣,鋪裝怎樣放樣知識
場區控制網是單位工程軸網設置的依據,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 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龍門板。利用放出的控制軸線對各樁位進行復核。大致分三個階段,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區段兩名技術人員組成,場區導線控制網作業人手不夠時由項目工程部其它人員配合:建築物定位(放線),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線繩、墨斗,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 6、 10m.+-0,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測量工作程序 1、機構設置針對本工程建築小區內地形復雜、建築高度大的特點,我公司在本項目技術部下設專職測量小組,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 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 「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開工初在場區內設置由二~四個樁位形成的導線控制網(場區四周邊及中間高處各布一點,單位工程數量多、架設龍門板,用鉛垂垂於地面:1 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再跟據點出的坐標和測設的場地控制網、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 4 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2.3 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對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質量員負責對施工員所施測的樑柱邊線、控制線進行詳細復核。2.4 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後,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後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五、基礎施工測量 5,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保證通視即可).000 以下採用外空法、線墜子、牆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二層.、樓層控制線投測。 3、 +-0、佔地面積大、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先用全站儀定出事先在總圖上點出的Qa 軸上的兩個軸線交點,再用 DJD2-1GJ 激光經緯儀配合 50 鋼捲尺定出各主控制線,並以主控制線為中心線、建築物定位。在建築物外圍將控制軸線引出,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 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勤問人.1 控制網的建立 5.1.1 場區控制網因基礎施工階段地形變化大、地勢錯階起伏。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注意、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2 施工員根據測量小組給定的樓層控制軸線放出柱施工放線.1 測量小組負責從規劃部門接收導線控制點、施工現場控制網的建立、單位工程多。由於兩幢住宅樓及車庫軸線關系較復雜,將全站儀架在靠B車庫的場地控制點上,測量小組根據規劃局給定的坐標點以及總平面布置圖中建築物角點標注坐標作為放線依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 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 3 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長軸線中部加密設置輔助性控制樁,用來補救。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以便於基礎施工測量、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計算出各樁位在總圖上的坐標,根據施工圖設計的主軸線.000 以上採用內控法,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預埋位置線,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經緯儀, 8、這樣比較准確: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 1,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經緯儀。一,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對B車庫的樁基礎,採用極坐標法放樁位,方法是,先按總圖坐標。 5.1.2 單位工程軸線控制網單位工程軸線多且密集,根據建築物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軸線設置軸線控制網。控制樁盡量設在開挖區外原始地坪上,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標高引測、沉降觀測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測量。工程開工後,只有多練習,用墨線彈出垂直。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控制網用全站儀進行投測,定出各樁位的坐標,同時建好控制軸線,並能可靠的鎖定,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二。 2、職責劃分 2,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具體一點: 1。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對於A車庫。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 1 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然後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測量工程師還負責對項目計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維護及檢測。 2,為實施有效測量控制,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 1 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四,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用 50m 鋼捲尺分出其它各條軸線,作為下一步柱基開挖線的放線依據。基礎施工軸網設置詳見附圖。 5.2 控制樁的設置方式所有位於土層上的控制樁點(含軸網控制點及高程式控制制點)均為砼墩埋地設置,砼墩截面為 300×300,深度不小於 500,做法如右圖;樁面上用紅油漆對樁號、軸線及高程等進行標示。若控制樁位於完整的基岩上,則可直接將控制點設在基岩面上。控制樁點設置完成後必須在樁的周圍設置可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 5.3 基礎施工測量基礎施工階段,用經緯儀結合 50m 鋼捲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後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 S3 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因基礎施工階段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軸線投測前必須先對控制樁有無移位現象進行校核後才能施測。
Ⅱ 住宅區室外市政配套工程有哪些
你的問題來應該是小區市政都包含源哪些內容。一般而言,經濟發達區域,對於小區市政的配套要完善些,其市政配套工程主要有:
管線部分:強弱電(電力、電信),燃氣,上水,中水,熱力,雨水,污水,消防,噴淋,穩壓;
道路部分:小區環路(瀝青混凝土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照明工程;
園林綠化:廣場鋪裝,綠化帶。
以上是可能出現的工程,具體還要看小區的整體設計。
Ⅲ 廣場建築包括哪些內容!
廣場建築包括的內容:
一.城市空間設施:即對城市整體空間形象起作用的環境設施單位和群體。包括:
1.領域:住宅小區、公共建築集群、商業街(區)、歷史和民俗區、文化和行政區、科研和工廠區等。
2.開放空間:廣場、公共綠地、公園、游樂場、自然空地、水邊等。
3.通道:各類道路、河道、過境鐵道
4.領域邊緣
5.領域地標
二.局部景觀設施:城市裝飾,廣告標識、慶典活動用具等,它們是對小環境或短時間起作用的環境設計單體和群體。
1.城市設施:橋、水塔、電視塔、停車場、地鐵車站、地下通道。
2.服務設備:休息設施、衛生箱、自行車架、游樂設施、照明、飲水器、售貨機
3.小品建築:加油站、售貨亭,停車廊、地鐵、隧道入口、公廁、圍牆大門
4.室內環境設施:室外部分環境設施向室內空間的延伸。
5.觀演與情報設施:裝飾雕塑、噴泉水池、綠化、園林小品以及廣告標志、告示牌等。
6. 無障礙設施:坡道、盲文指示器、專用鋪地、專用信號機等
7. 慶典用具:燈籠、彩車、彩門旗幟、露天舞台,裝飾照明
8. 道路設施:道路鋪裝、護柱、防護柵、交通信號
9. 建築外沿:陽台、雨蓬、外廊、檐口
廣場設計:
1.廣場環境設計應賦予廣場豐富的文化內涵。
2.廣場的環境應與所在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的環境,街道,建築物等相互協調,共同構成城市的活動中心。設計時要考慮到廣場所處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與價值。注重設計的文化內涵,將不同文化環境的獨特差異和特殊加以深刻領悟和理解,設計出該城市,該文化環境下,該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廣場。用適合該廣場的表現形式將其表達。
3.豐富廣場空間的類型和結構層次與周圍整體環境在空間比例上的協調統一。城市文化廣場的結構一般都為開敞式的,組織廣場環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圍的建築,結合廣場規劃性質,保護歷史建築,運用合理適當的處理方法,將周圍建築很好的融入廣場環境中。廣場空間的類型和層次可看作是廣場環境系統的空間結構,豐富空間的層次和類型是對系統結構的完善,將有助解決廣場使用多樣性的需求。
豐富空間的結構層次。可以利用尺度、圍合程度、地面質地等手法從廣場整體中劃分出主與從、公共與私密等不同的空間領域。在不同空間豐富空間邊沿的狀態。人的行為表明人在空間中傾向於尋找可依靠的邊界,即「邊界效應」。環境通過物質形式向人提供傳達環境意義的線索。因此,在空間邊沿的設計中,豐富其類型,提高人們選擇的可能性,從而滿足多樣性的需求。
4.廣場與周圍建築環境和交通組織上的協調統一。城市廣場的人流及車流 集散,及其交通組織是保證其環境質量不受外界干擾的重要因素。城市交通由廣場的交通組織和廣場內部交通組織兩部分組成。城市交通與廣場的交通組織上,要保證有城市各區域到廣場的方便性。
在廣場內部的交通組織上,考慮到人們參觀,瀏覽交往及休閑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結合廣場的性質,很好的組織人流車流,形成良好的內部交通組織,使人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擁有欣賞文化廣場的場所及交往機會。
5.標志物與可識別性標志物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廣場的可識別性。這里要明確可識別性的含義。可識別性是易辯性和易明性的總和。因此,可識別性要求事物的獨特性,針對城市廣場來說,其可識別性將增強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
Ⅳ 居住區景觀設計規范
居住區綠地設計規范(北京地方性規范)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居住區綠地規劃原則、居住區綠地設計一般要求、開放式綠地設計、封閉式綠地設計、和居住區道路和停車場綠化設計。
本標准適用於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區綠地的規劃設計和工程驗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J 85 灌工程技術規范
CJJ 48-92 公園設計規范(1993-01-01)
CJJ 75-97 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1998-05-01)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居住區綠地
在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居住用地范圍內的綠地和居住區公園。包括居住區、居住小區以及城市規劃中零散居住用地內的綠地。
3.2 開放式綠地
引導居民進入,為居民提供休憩的綠地。一般包括居住區公園、小區游園、組團綠地以及按開放式綠地設計的宅間綠地等。
3.3 封閉式(裝飾性)綠地
以觀賞為主,不引導居民進入,主要用於改善居住區局部生態環境和美化居住環境的綠地。一般包括宅間綠地和建築基礎綠地。
3.4 居住區公園
在城市規劃中,按居住區規模建設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的配套公共綠地。
3.5 小區游園
為一個居住小區配套建設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的集中綠地。
3.6 組團綠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築,結合居住建築組群布置的綠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 宅間綠地
在居住用地內,住宅建築之間的綠化用地。通常以封閉式觀賞綠地為主。
3.8 建築基礎綠地
在居住區內各種建築物(構築物)散水以外,用於建築基礎美化和防護的綠化用地。
3.9 居住區道路
為居住區交通服務,並用於劃分和聯系居住區內的各個小區的道路。
4 居住區綠地規劃原則
4.1 居住用地內的各種綠地應在居住區規劃中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配套,並在居住區詳細規劃指導下進行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確定的綠化用地應當作為永久性綠地進行建設。必須滿足居住區綠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4.2 小區以上規模的居住用地應當首先進行綠地總體規劃,確定居住用地內不同綠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質;劃分開放式綠地各種功能區,確定開放式綠地出入口位置等,並協調相關的各種市政設施,如用地內小區道路、各種管線、地上、地下設施及其出入口位置等;進行植物規劃和豎向規劃。
4.3 居住區開放式綠地應設置在小區游園、組團綠地中,可安排兒童游戲場、老人活動區、健身場地等。如居住區規劃未設置小區游園,或小區游園、組團綠地的規模滿足不了居民使用時,可在具有開放條件的宅間綠地內設置開放式綠地。
4.4 組團綠地的面積一般在1000 m2以上,宜設置在小區中央,最多有兩邊與小區主要幹道相接。
4.5 宅間綠地及建築基礎綠地一般應按封閉式綠地進行設計。宅間綠地寬度應在20 m以上。
4.6 居住區綠地應以植物造景為主。必須根據居住區內外的環境特徵、立地條件,結合景觀規劃、防護功能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植物規劃,強調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植物種植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
4.6.1適應北京地區氣候和該居住區的區域環境條件,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防護作用的植物。
4.6.2應以改善居住區生態環境為主,不宜大量使用邊緣樹種、整形色帶和冷季型觀賞草坪等。
5 居住區綠地設計一般要求
5.1 在居住區綠地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開放式綠地或封閉式綠地的設計。綠地設計的內容包括:綠地布局形式、功能分區、景觀分析、豎向設計、地形處理、綠地內各類設施的布局和定位、種植設計等,提出種植土壤的改良方案,處理好地上和地下市政設施的關系等。
5.2 居住區內如以高層住宅樓為主,則綠地設計應考慮鳥瞰效果。
5.3 居住區綠地種植設計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
5.3.1充分保護和利用綠地內現狀樹木。
5.3.2因地制宜,採取以植物群落為主,喬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結合的多種植物配置形式。
5.3.3選擇壽命較長、病蟲害少、無針刺、無落果、無飛絮、無毒、無花粉污染的植物種類。
5.3.4合理確定快、慢長樹的比例。慢長樹所佔比例一般不少於樹木總量的40%。
5.3.5合理確定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的種植比例。其中,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種植數量的比例應控制在1:3~1:4之間。
5.3.6在綠地中喬木、灌木的種植面積比例一般應控制在70 %,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種植面積比例宜控制在30 %左右。
5.4 根據不同綠地的條件和景觀要求,在以植物造景為主的前提下,可設置適當的園林小品,但不宜過分追求豪華性和怪異性。
5.5 綠化用地栽植土壤條件應符合CJJ 48-92的有關規定。
5.6 居住區綠地內的灌溉系統應採用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或滴灌系統,也可安裝上水介面灌溉。噴灌設計應符合GBJ 85的規定。
5.7 綠地范圍內一般按地表涇流的方式進行排水設計,雨水一般不宜排入市政雨水管線,提倡雨水回收利用。雨水的利用可採取設置集水設施的方式,如設置地下滲水井等收集雨水並滲入地下。
5.8 綠地內喬、灌木的種植位置與建築及各類地上或地下市政設施的關系,應符合以下規定:
5.8.1喬、灌木栽植位置距各種市政管線的距離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樹木距地下管線外緣最小水平距離 單位:m
名 稱 新植喬木 現狀喬木 灌木或綠籬外緣
電力電纜 1.50 3.50 0.50
通訊電纜 1.50 3.50 0.50
給 水 管 1.50 2.00 --
排 水 管 1.50 3.00 --
排水盲溝 1.00 3.00 --
消防籠頭 1.20 2.00 1.20
煤氣管道(低中壓) 1.20 3.00 1.00
熱力管 2.00 5.00 2.00
註:喬木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喬木樹干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離。灌木或綠籬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地表處分櫱枝幹中最外的枝幹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
5.8.2落葉喬木栽植位置應距離住宅建築有窗立面5.0 m以外,滿足住宅建築對通風、採光的要求。
5.8.3在居住區架空線路下,應種植耐修剪的植物種類。植物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CJJ 75-97中表6.1.2的規定。
5.8.4居住區綠化喬灌木與其它基礎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 喬灌木與其他基礎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 單位:m
設 施 名 稱 新植喬木 現狀喬木 灌木或綠籬外緣
測量水準點 2.00 2.00 1.00
地 上 桿 柱 2.00 2.0 --
擋 土 牆 1.00 3.00 0.50
樓 房 5.0 5.00 1.50
平 房 2.00 5.00 --
圍牆(高度小於2m) 1.00 2.00 0.75
排水明溝 1.00 1.00 0.50
註:喬木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喬木樹干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離。灌木或綠籬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地表處分櫱枝幹中最外的枝幹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
5.9 居住區綠化苗木的規格和質量均應符合國家或本市苗木質量標準的規定,同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5.9.1落葉喬木干徑應不小於8 cm。
5.9.2常綠喬木高度應不小於3.0 m。
5.9.3灌木類不小於三年生。
5.9.4宿根花卉不小於二年生。
5.10 居住區綠地內綠化用地應全部用綠色植物覆蓋,建築物的牆體可布置垂直綠化。
6 開放式綠地設計
6.1 開放式綠地的主要功能是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美化環境,改善局部生態環境。設計中應妥善處理和解決好這三方面問題。
6.2 開放式綠地的總體設計、豎向設計、園路及鋪裝場地設計、種植設計、園林建築及其它設施設計等均參照CJJ 48-92要求執行。
6.3 開放式綠地要根據居住區的特點做好總體設計,同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6.3.1根據綠地的規模、位置、周邊道路等條件設置功能分區,要滿足居民的不同需要,特別是要為老人和兒童的健身鍛煉設置相應的活動場地及配套設施。兒童游戲場、健身場地等應遠離住宅建築。
6.3.2綠地出入口和游步道、廣場的設置應綜合綠地周圍的道路系統、人流方向一並考慮,保證居民安全。出入口不應少於2個。
6.3.3綠地中不宜穿行架空線路,必須穿行時,居民密集活動區的設計應避開架空線路。
6.4 地形設計可結合自然地形做微地形處理,微地形面積大小和相對高程,必須根據綠地的周邊環境、規模和土方基本平衡的原則加以控制。不宜堆砌大規模假山。
6.5 綠地內設置景石時,可結合地形作置石、卧石、抱頭石等處理,置石量不宜過大。
6.6 可結合不同居住區的特點,集中布置適當規模的水景設施。佔地面積不宜超過綠地總面積的5%。
6.7 園路及鋪裝場地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6.7.1綠地內可布置游步道和小型鋪裝場地,鋪裝面積一般控制在20%以內。其位置必須距離住宅建築的前窗8 m~10 m以外。
6.7.2綠地內的道路和鋪裝場地一般採用透水、透氣性鋪裝,栽植樹木的鋪裝場地必須採用透水、透氣性鋪裝材料。
6.7.3綠地內的道路和鋪裝場地應平整耐磨,應有適宜的粗糙度,並做必要的防滑處理。
6.7.4綠地內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設計應採取無障礙設計,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
6.7.5綠地內的活動場地提倡採取林下鋪裝的形式。以種植落葉喬木為主,分枝點高度一般應大於2.2m。夏季時的遮蔭面積一般應占鋪裝范圍的45%以上。
6.8 綠地內建築物和其它服務設施等的設計以及綠地內各類用地指標,必須按照CJJ 48-92要求執行,同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6.8.1小區游園內一般應設置兒童游戲設施和供不同年齡段居民健身鍛煉、休憩散步、社交娛樂的鋪裝場地和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務設施,如園亭、花架、坐椅等。
6.8.2應根據需要設置不同形式的照明系統,一般不設置主要用於景觀的夜景照明。
6.8.3綠地內園林小品的設計,應盡量採取景觀與功能相結合的方式,正確處理好實用、美觀和經濟的關系。
6.9 作為開放式綠地進行設計的宅間綠地除符合CJJ 48-92外,還應符合以下規定:
6.9.1以綠化為主,功能上只應滿足居民的簡單活動和休息,布局靈活,設施合理。不宜安排過多的內容。一般不宜設置游戲、健身設施等。
6.9.2宅間綠地設置的活動休息場地,應有不少於2/3的面積在建築日照陰影線范圍之外。
7 封閉式綠地設計
7.1 封閉式綠地一般包括宅間綠地和建築基礎綠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局部生態環境和美化居住環境,原則上不具有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的功能。
7.2 封閉式綠地以植物種植為主,發揮降溫增濕、安全防護、美化環境的作用。
7.3 宅前道路不應在綠地中穿行,應設置在靠近建築入口一側,使宅間綠地能夠集中布置。
7.4 宅間綠地種植的喬、灌木應選擇抗逆性強、生態效益明顯、管理便利的種類。
7.5 建築基礎綠地設計
7.5.1應根據不同朝向和使用性質布置。建築朝陰面首層住戶的窗前,一般宜布置寬度大於2.0m的防護性綠帶,宜種植耐蔭、抗寒植物。
7.5.2住宅建築山牆旁基礎綠地應根據現狀條件,充分考慮夏季防曬和冬季防風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綠化。
7.5.3所有住宅建築和公用建築周邊有條件的地方應提倡垂直綠化。
7.5.4居住區用地內高於1.0 m的各種隔離圍牆或欄桿,提倡進行垂直綠化,宜種植觀賞價值較高的攀緣植物。
8 居住區道路和停車場綠化設計
8.1 居住區道路綠化設計
8.1.1道路綠化應選擇抗逆性強,生長穩定,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植物種類。
8.1.2有人行步道的道路兩側一般應栽植至少一行以落葉喬木為主的行道樹。行道樹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8.1.2.1 應選擇冠大蔭濃、樹干通直、養護管理便利的落葉喬木。
8.1.2.2 行道樹的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冠徑為准,株行距應控制在5 m~7 m之間。
8.1.2.3 行道樹下也可設計連續綠帶,綠帶寬度應大於1.2 m,植物配置宜採取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的方式。
8.1.3小區內的主要道路,同一路段應有統一的綠化形式;不同路段的綠化形式應有所變化。
8.1.4小區道路轉彎處半徑15 m內要保證視線通透,種植灌木時高度應小於0.6 m,其枝葉不應伸入至路面空間內。
8.1.5人行步道全部鋪裝時所留樹池,內徑不應小於1.2 m×l.2 m。
8.1.6居住區內行道樹的位置應避免與主要道路路燈和架空線路的位置、高度相互干擾。在特殊情況下應分別採取技術措施。
8.2 居住區停車場綠化設計
8.2.1居住區停車場綠化是指居住用地中配套建設的停車場用地內的綠化。
8.2.2居住區停車場綠化包括停車場周邊隔離防護綠地和車位間隔綠帶,寬度均應大於1.2m。
8.2.3除用於計算居住區綠地率指標的停車場按相關規定執行外,停車場在主要滿足停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應進行充分綠化。
8.2.4應選擇高大庇蔭落葉喬木形成林蔭停車場。
8.2.5停車場的種植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8.2.5.1 樹木間距應滿足車位、通道、轉彎、回車半徑的要求。
8.2.5.2 庇蔭喬木分枝點高度的標准:
8.2.5.2.1 大、中型汽車停車場應大於4.0 m。
8.2.5.2.2 小型汽車停車場應大於2.5 m。
8.2.5.2.3 自行車停車場應大於2.2 m。
8.2.5.3 停車場內其他種植池寬度應大於1.2 m,池壁高度應大於20 cm,並應設置保護設施。
Ⅳ 小區的地下車庫上的廣場及鋪設及健身設施歸誰所有
小區抄中的資產分三類。一類是業主購買的面積,這只包括了樓內的面積,也就是住房面積和建築面積,其中建築面積包括牆壁厚度、樓道走廊、扶梯和電梯所佔用的面積。簡單看就是整幢樓是業主購買的。
除了住宅樓外,還有一類是按國家規定住宅區建設還要配置必要的空間地帶,這包括樓與樓之間的間距面積、交通通道面積、活動廣場面積、停車面積以及小區配屬房屋(配電、活動室、居委會用房、物業用房、專用停車場等)。
第三類資產就是住宅區的設施。這包括電梯、供水電管道、排污管道、水泵、路燈、兒童活動、老年健身設備、綠化草坪樹木等。
這三類面積和設施屬於住宅區配屬物,是整個小區與住宅樓一體構成了整個小區。它的建設投資其實也包含在業主購買房屋的價格之內,但它的所有權不屬於任何一個業主,而是屬於整個小區業主,是小區業主的公產而不是私產。
非業主范圍的面積和設備設施,日常歸物業(或業主委員會)管理,日常的維護費用由物業費以及房產維修基金支付。維修基金一般是應對大修所用的,動用必須向當地房地產行政管理機構申報核准。
Ⅵ 小區景觀園林設計中的幾個主要內容
首先小區入口景觀是居住小區和城市街道的連結點,也是展示居住小區對外形象的重內要窗口.
其次小區入容口景觀的設計必須滿足人流或物流的流通.換一句話說,構成入口景觀的各元素的設計考慮入口的自身功能要求為前提.它除了具有一般通告功能外,還具有引導、標識、安全的功能要求,居住小區入口景觀的形式也就隨它功能要求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最後根據小區總體規劃進行位置選擇,它與小區各住宅建築的布局、小交通流線、小區消防疏散等因素密切相關.根據小區周邊環境選址應考慮周圍環境的情況,如附近小區及街道的位置,是否有學校、機關、團體以及公共活動場所等,這些都直接影響入口位置的確定.居住小區入口景觀的特色是由具體的要素及其狀態決定的.它具體包括了樹、構成居住小區入口景觀的元素成分――地形、水、植物、燈光、雕塑、門體、圍欄、廣場、鋪裝、建築物等以及它們的質地、色彩等、這些要素與周圍環境一起構成了入口景觀的修改特色。
Ⅶ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建設需要什麼資質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建設需要三級以上的資質要求,每個級別資質的要求如下:
一級資質
(一)資質標准
1、注冊資金且實收資本不少於2000萬元;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在1000萬元以上;企業園林綠化年工程產值近三年每年都在5000萬元以上。
2、6年以上的經營經歷,獲得二級資質3年以上,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獨立的專業園林綠化施工企業。
3、近3年獨立承擔過不少於5個工程造價在800萬元以上的已驗收合格的園林綠化綜合性工程。
4、苗圃生產培育基地不少於200畝,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園林綠化苗木、花木、盆景、草坪的培育、生產、養護能力。
5、企業經理具有8年以上的從事園林綠化經營管理工作的資歷或具有園林綠化專業高級技術職稱,企業總工程師具有園林綠化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總會計師具有高級會計師職稱,總經濟師具有中級以上經濟類專業技術職稱。
6、園林綠化專業人員以及工程、管理、經濟等相關專業類的專職管理和技術人員不少於30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不少於20人,其中園林專業高級職稱人員不少於2人,園林專業中級職稱人員不少於10人,建築、給排水、電氣專業工程師各不少於1人。
7、企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工人不少於30人,包括綠化工、花卉工、瓦工(或泥工)、木工、電工等相關工種。企業高級專業技術工人不少於10人,其中高級綠化工和/或高級花卉工總數不少於5人。
(二)經營范圍
1、可承攬各種規模以及類型的園林綠化工程,包括: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等各類公園,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等各類綠地。
2、可承攬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整地、栽植及園林綠化項目配套的500平方米以下的單層建築(工具間、茶室、衛生設施等)、小品、花壇、園路、水系、噴泉、假山、雕塑、廣場鋪裝、駁岸、單跨15米以下的園林景觀人行橋梁、碼頭以及園林設施、設備安裝項目等。
3、可承攬各種規模以及類型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程。
4、可從事園林綠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生產和經營。
5、可從事園林綠化技術咨詢、培訓和信息服務。
二級資質
(一)資質標准
1、注冊資金且實收資本不少於1000萬元;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在500萬元以上;企業園林綠化年工程產值近三年每年都在2000萬元以上。
2、5年以上的經營經歷,獲得三級資質3年以上,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獨立的專業園林綠化施工企業。
3、近3年獨立承擔過不少於5個工程造價在400萬元以上的已驗收合格的園林綠化綜合性工程。
4、企業經理具有5年以上的從事園林綠化經營管理工作的資歷或具有園林綠化專業中級技術職稱,企業總工程師具有園林綠化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總會計師具有中級以上會計師職稱,總經濟師具有中級以上經濟類專業技術職稱。
5、園林綠化專業人員以及工程、管理、經濟等相關專業類的專職管理和技術人員不少於20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不少於12人,其中園林專業高級職稱人員不少於1人,園林專業中級職稱人員不少於5人,建築、給排水、電氣工程師各不少於1人。
6、企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工人不少於20人,包括綠化工、花卉工、瓦工(或泥工)、木工、電工等相關工種。企業高級專業技術工人不少於6人,其中高級綠化工和/或高級花卉工總數不少於3人。
(二)經營范圍
1、可承攬工程造價在1200萬元以下的園林綠化工程,包括: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等各類公園,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等各類綠地。
2、可承攬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整地、栽植及園林綠化項目配套的200平方米以下的單層建築(工具間、茶室、衛生設施等)、小品、花壇、園路、水系、噴泉、假山、雕塑、廣場鋪裝、駁岸、單跨10米以下的園林景觀人行橋梁、碼頭以及園林設施、設備安裝項目等。
3、可承攬各種規模以及類型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程。
4、可從事園林綠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生產和經營,園林綠化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
三級資質
(一)資質標准
1、注冊資金且實收資本不少於200萬元,企業固定資產在100萬元以上。
2、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獨立的專業園林綠化施工企業。
3、企業經理具有2年以上的從事園林綠化經營管理工作的資歷或具有園林綠化專業初級以上技術職稱,企業總工程師具有園林綠化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4、園林綠化專業人員以及工程、管理、經濟等相關專業類的專職管理和技術人員不少於10人,其中園林專業中級職稱人員不少於2人。
5、企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工人不少於10人,包括綠化工、瓦工(或泥工)、木工、電工等相關工種;其中高級綠化工和/或高級花卉工總數不少於3人。
(二)經營范圍
1、可承攬工程造價在500萬元以下園林綠化工程,包括: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等各類公園,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等各類綠地。
2、可承攬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整地、栽植及小品、花壇、園路、水系、噴泉、假山、雕塑、廣場鋪裝、駁岸、單跨10米以下的園林景觀人行橋梁、碼頭以及園林設施、設備安裝項目等。
3、可承攬各種規模以及類型的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程。
4、可從事園林綠化苗木、花卉、草坪的培育、生產和經營。
Ⅷ 廣場的設計要點是什麼
廣場設計要點:
1、結合建築主體設計
大型廣場設計主題要與建築主題結合考慮,兩者要融合在一起,成為一體化的設計概念。在國外,專業分工非常明確,開發商形成專業的建築設計團隊和廣場設計團隊,建築設計團隊為總負責。設計團隊由設計師牽頭負責,雕塑師、造型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廣告策劃人等共同參與,開發商和建築師配合指導。
2、以硬質廣場為主
廣場設計不同於普通住宅的園林綠化設計,它有其特殊的要求和規則,比如說高強度開發是重要的原則。商業不同於住宅小區之處在於地面上過大的綠化面積對其反而是不利的,因為商業底層店面的價值要遠遠高於二、三層,做足密度也就是做足了底層商業的面積。所以,商業的廣場設計基本以硬質廣場為主,綠化較少,基本以擺花、裝飾性花壇為主。
3、關注商業人流的動線組織
關注商業人流的動線組織,並且通過商業設施的客流量來分析廣場空間,這樣才能做出一個符合商業原則的廣場設計。大量商業地產基本都是和城市交通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廣場設計的關鍵是人流的動線組織,要把交通的通過性人流吸引進來,成為商業的消費人流。
4、注意細節和標識
商業的廣場設計要求大量的細節設計和標識設計。其中包括欄桿、停車位、地面鋪裝、各種各樣的指示系統、標識牌等,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充滿了趣味性和藝術性,同時其最大的功能是引導商業人流進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