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1樓漏水到十樓沒裝修9樓損失怎樣維權
這種首先是民事間調節,造成的損失一定會找到,源頭,是你維權的關鍵,所以是誰發的水就應當用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② 房子不漏水但濕度大 住在11樓,交付2年的房子,家裡很陰冷,濕度計也顯示濕度一直很大,家裡也沒看
這個不一定是漏水
有可能是常年不見陽光的原因
還有可能是當地本身濕度比較大,如海景房
③ 頂樓11樓今天在裝修,用挖馬路的機器在打牆壁,打電話到物業說已經派保安過去看了,看個屁,繼續震動了
住戶裝修的方案要到物業備案的。收到權益侵害的業主可以到物業投訴,要求停止侵權行為。物業不管,就到物業的上級房管局投訴,或者到業主委員會也可以。
④ 我家11樓電梯房,去年裝修在挑高陽台做了個假山魚池,自從朋友來看見說挑高陽台做這個承重很成問題後,
沒問題這是框架梁承重
⑤ 11層小高層哪層最好。最東邊戶好還是中戶好
從方便的角度考慮,4-6層是比較好的,從通風條件考慮,東邊戶是比較好的,而且樓房肯定是選擇離馬路遠一點的。
一個一個分析:選4-6層的房子。
首先選擇低層安全隱私方面就是比較薄弱的,容易受到路人行人甚至是周圍廣場的雜訊印象之類的,而且如果房子的窗戶沒有進行處理,那隱私方面也是很難保證的。選擇高層的話,如果受到不可抗拒因素停電了,電梯無法使用,如果下班後還要爬到頂樓上去,會感到特別累。
(5)楓林天下一期房11樓裝修擴展閱讀:
成因:
首先是現實的要求。土地是有限的,這個大前提決定了房子要越建越高。我們國家是一個平原土地較少的國家,與面積大體相當的國家相比(例如美國,印度)。
我國的平原土地面積不到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印度則接近到三分之二。而城市中心的土地則更加的稀有珍貴。可以說,土地條件的制約,是小高層住宅興起的客觀因素。
其次是技術的因素。建築技術在不斷地提升,以前是茅草房,木房,石頭房,到六七十年代是磚混多層住房;進入商品房時代逐步演變成框架住房,又發展到小高層住房。建築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小高層的興起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再者是市民經濟承受的要求造成了小高層住宅的興起。是市場經濟時代,市場的需求是決定我們開發導向的最大因素。武漢的老城區面積大,新建住房要批租土地,還要拆遷舊有的房屋,土地的成本決定著房屋的售價。
⑥ 奇怪我們做住在十樓11樓未裝修沒人住,12樓在睡覺,聽到聲音從樓上下來這是啥問題
很同情你的遭遇抄,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而且我本身也是學法律的,在這里給你一點我個人的意見:
第一,確定責任,你確定了四樓的責任就好說,他也沒抵賴,但我不清楚你說的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是什麼意思,那還有誰的責任請補充說明
第二,你現在能做的,能依靠的是小區的業主委員會,再者是物業管理單位,相信會給你一個合理的支持
第三:個人不太支持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這類民事糾紛,因為過程比較復雜,而且對於這樣的案件也不會引起太大的注意。
第四,這個問題你應該及時解決,現在事情拖得時間有些過長,但現在你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必須保留一定的證據,類似你房屋損壞的照片,錄像。
第五,對薄公堂是你最後的打算,現在先盡量調解,有必要可以申請仲裁。
最後祝你好運,希望可以幫到你,但你給的信息太少我無法幫你預測結果,如果有需要再補充問題
⑦ 一共11層樓房,裝修公司測樓內凈面積60平,買的面積是81.2平,一電梯三戶還有個安全通道,這面積
現在的樓房公攤面積購買時談的都是比較多,包括電梯,走廊,樓梯,安全通道等等都要買房者付款的,因此購買面積和實際面積差20平左右,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感覺是有點大。
⑧ 裝修材料要搬到11樓,材料太長太寬,電梯裝不下,怎麼辦
可以在外面裝個滑輪,吊上去
⑨ 我租的房子在11樓,沒裝修會有蟑螂嗎
愛干凈,注意衛生,消除死角就不會有蟑螂,跟裝沒裝修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