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住宅小區里蓋建築設施需要什麼地方審批
首先通過社區,城市規劃局,土地管理局等審批後方可施工,否則就是違章建築。
❷ 如何對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審核
某住宅小區結構設計的探討與做法
摘要:本文根據筆者在2014年獨自完成的浙江某地區一個住宅小區的實際情況,對一些常見的或容易忽視的問題做一些的探討與思考,並給出相關建議或做法。
關鍵詞:住宅結構;常見或易忽視問題;探討與做法;
引言:設計的依據是我們所熟知的規范,對規范的理解不同,在設計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顯而易見,有些問題可能需要妥協,當然有些問題是需要好好探討與思考的。筆者就以一住宅小區的實例來談一些想法,希望對結構工程師有所幫助。
1工程概況
該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13萬多方, 2層地下室,地上6幢塔樓並帶有一4層的商場,商場與周邊3棟塔樓在地上部分分別設置抗震縫脫開,嵌固端為地下室頂板,商場部分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商場採用框架結構,其餘塔樓採用框剪或剪力牆結構。左圖為平面示意圖。
2樁基礎方面
本工程採用旋挖鑽孔灌注樁,並且可以擴底。根據地勘樁端持力層為中風化泥質粉砂岩,按嵌岩樁計算。單樁承載力特徵值由樁身強度控制。例如:φ900/120,C35,單樁承載力5200KN,配筋12φ18,試樁砼強度C45。這里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樁身配筋如何取值、試樁砼強度能否提高。地下室的地梁與底板可以考慮平衡柱底彎矩,樁就按軸心受壓樁來計算,所以樁身配筋滿足樁基規范4.1.1條及國家或地方圖集的配筋即可。當然如果樁周有軟弱土層或液化土層時,應另行計算,切忌想當然的按構造配筋;至於試樁的話,採用提高砼強度,其實是一種弄虛作假的表現。因為根據樁基規范5.2.2,樁承載力要有2倍的安全系數,為了使試樁不被壓壞,採取提高砼強度的方法,這成為很多結構設計人員的常識了。筆者在想,2倍的安全系數能否利用砼的強度標准值與強度設計的比值1.4;例如上面提到的樁,0.7x16.7x3.14x450x0.45x1.4=10406KN,Ra取值10406/2=5203KN,試樁根本不用去提高砼的強度等級;也有同行說把樁施工的工作條件取值1.0,這個並不可取。但是最終均應通過單樁靜載試驗確定。對於樁間距的問題,根據高規和基礎規范,都有3d的樁距要求。鑽孔灌注樁作為非擠土樁,按照樁基規范的要求,完全可以控制在2.5d,並且對擴底樁滿足1m的凈距就可(擴底樁徑大於2m時不小於1.5m凈距)。這樣做能有效減小承台尺寸,也能降低承台的配筋,更有利於樁平面的布置。最後探討下單樁承台的尺寸及配筋率的問題。筆者認為,單樁承台可當做樁帽,基本上每邊從樁邊擴出去200mm就行,配筋就按φ12@200。不過結合各方的意見,最後還是按照兩倍樁徑及0.15%的最小配筋執行。譬如,800mm樁徑的單樁承台尺寸為1600x1600x1000,配筋按φ14@100配置;但是對於多樁承台包括樁筏板,按0.15%的最小配筋率控制,筆者認為並不全面,應該按0.15%與0.45ft/fy的較大值控制。對於梁式承台更應該按0.2%與0.45ft/fy的較大值控制。
3剪力牆方面
第一,為了提高得房率,戶型上做一梯四戶的住宅非常普遍,而且剪刀梯基本是最北面布置。對結構來說,最北側的地方,盡量不要設置剪力牆。該剪力牆從底層至屋面,中間無樓板,必須考慮在豎向力與風吸力共同作用下的整體穩定問題。當然,可以利用梯板作為橫向隔板,但是構造上與施工上就比較麻煩,所以盡量不用。第二,底層單片剪力牆的剪力不應大於底層總剪力的30%。這點因為軟體里並未進行量化,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如果你在布置框剪結構時,只有核心筒電梯井的剪力牆,其他都是拐角的短剪力牆,就要重視,看不看會不會出現單片剪力牆剛度特別大的現象。這在大震下,很容易被各個擊破。第三,剪力牆約束邊緣構件配筋時,特別注意底部加強區剪力牆厚度的變化。根據高規底層剪力牆軸壓比小於0.2(一級),0.3(二三級)可按構造邊緣構件設置。這樣會造成底層按構造,上部按照約束邊緣的情況,明顯頭重腳輕,本末倒置,是不可行的。所以需要結合整個底部加強區的剪力牆的軸壓比情況,對剪力牆邊緣構件進行合理的配筋。第四,住宅小區南面的兩幢31層91.1m的住宅,用了含少量框架柱的剪力牆結構體系。原先柱子只有四顆,按照高規8.1.3條、8.1.4條,發現柱子及相連的框架梁超限或者超筋。這里可以探討一下,既然是剪力牆結構,再對極少數框架進行0.2V的剪力調整是否合理。筆者認為不合理,但是又沒有辦法進行反駁,圖審的專家也要求這么做。所以實際工程中,盡量避免使用這樣的結構體系。筆者最後對結構布置進行了調整,增加了部分框架柱,雖然結構體繫上仍是含少量框架的剪力牆結構,但解決了框架的剪力調整引起的超限問題。
4框架結構方面
第一,特別注意短柱,也即剪跨比不大於2的框架柱。不應採用全部是短柱的框架結構。第二,框架梁配筋時,不應忽視下鐵與上鐵配筋面積的最小比值,一級抗震不應小於0.5,二三級不應小於0.3;框架梁端配筋率大於2%時,不應忽略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加2mm;一二三級的框架梁貫通柱子的鋼筋不應大於相應柱截面的1/20。第三,懸挑梁是上部受彎的構件,但是下鐵不能因其不承受正彎矩而配置很少的主筋。實際上應配置足夠的受壓鋼筋,筆者建議0.3-0.5的上鐵鋼筋面積,以減少挑梁因徐變而產生的附加撓度。第四,主樓與地下室交界處的框架柱,按錯層柱考慮,抗震等級提高一級。
5非框架梁的設計
住宅梁寬均為200mm,根據11G101-1,非框架梁的底部錨入主梁不小於12d,那麼最大直徑可以用16mm,筆者看到過好多其他項目的非框架梁配筋,底筋用20mm,22mm,這是不對,構造措施比少配一點鋼筋重要的多。至於非框架梁端支座麵筋構造,11G101-1走了兩個極端,一是鉸接,二是充分利用,水平錨固段長度,鉸接按0.35La,充分利用按0.6La。對於支座寬度只有200mm的情況,只能按照鉸接處理,能滿足要求的鋼筋最大直徑為12mm。筆者在做這個項目時,對於非框架梁端支座麵筋按nφ12配置,同時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2.6條的要求,這樣處理也得到了圖審的認可。同樣道理,擱置在剪力牆平面外的梁支座也可按鉸接處理,並對相交處的剪力牆設置暗柱,暗柱滿足相應框架柱的要求。可以避免剪力牆平面外設置牆肢影響住宅內部的使用。
6板的設計
該小區,除了陽台、衛生間、廚房的板厚最小用100mm,其餘均不小於120mm。對於板跨3.6m以下的,半牆下盡量不設置梁,板承載力足夠大。住宅中也經常出現客廳與餐廳中間不設置梁的異形板,按補齊缺角的板跨大小來確定板厚,並在異形板的陽角處設置放射筋。
7總結
以上所述,是實際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應該引起注意和重視。多些探討和思考,會讓我們找出更多更好的思路,也會讓我們在設計領域里更快地進步。
參考文獻:
[1]朱炳寅,建築結構設計問答及分析,2013.4
[2]劉錚,建築結構設計誤區與禁忌實例,2009
[3]曾曉峰 布丁,跳出設計做設計,2016.3
❸ 在小區規劃圖的審批區外進行審批,該審批有效嗎
請參考小區具體平面圖紅線 紅線內進行施工是需要規劃審批 走審批流程 也可走批後修改補齊規費 紅線外是屬於無效的也是違法的 一切標准取決於當地規劃局
❹ 如何查閱住宅小區配套設施批准規劃
去當地規劃局查項目配套設施規劃方案批前公示。
❺ 如何加強社區規劃、建設和管理
抓好城市社區建設,要加強社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社區基礎設施配套設施主要包括社區的園林綠化、道路交通、環衛和部分排水、供氣等城市配套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這些設施與社區居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其配建水平,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其中,公共服務設施要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同期投入使用。推進城市社區的建設與發展,首先要必須集中力量重點建設與社區規模相適應的道路交通、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園林綠地和城市供水工程,以及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創造一個設施配套、市容整潔、環境優美、管理規范的社區環境。要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把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各類規劃,統籌考慮、分步實施。在社區發展規劃編制時,編制單位要嚴格按照建設部有關規定,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及其他城市專項規劃的要求,統籌考慮安排與社區人口規模相適應的社區服務中心的建設用地,並與社區外圍城市公用設施建設相銜接。要合理組織社區交通網路,減少交通環境的混亂交雜,並保證足夠的停車場地;社區水、電、氣供應要充足並形成網路,電信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要接入每家用戶,市政管線宜地下埋設。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在審批社區規劃方案時,應廣泛徵求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設,並及時將規劃審批結果予以公示,並通報給所在街道辦事處以便監督建設單位按規劃建設。 隨著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要求,對城市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越來越高,僅靠政府財政投入這一渠道,已無法適應城市現代化的需要。解決制約社區建設與發展的資金問題,必須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城市社區建設需要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具體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一是要進行市場化經營。社區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要從單一公益型轉變為公益型和經營開發型並舉,建立靈活的投資回報機制,通過實行特權經營等手段,推行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經營。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或社區組建市政公司設施建設投資公司等,引導社會資本、私人資本和境外資本投向社區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不斷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二是要轉變經營機制。對現有經營城市公用事業的企事業單位,要深化改革,轉換機制,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的產業化經營。對城市大橋、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設施,可公開招標確定投資者或經營者。對城市戶外廣告招牌及城市道路、橋梁、街區的冠名權等附著於城市的各類無形資產的經營權、使用權,可實行公開招標,推動城市建設產業化經營。對社區市政、綠化養護和環境衛生維護等,要建立責任制,通過招投標實行承包經營,降低補貼支出,提高管養水平。三是要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對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城市政府要給予政策優惠,從財政資金中劃撥一定比例予以優先支持。在城市社區建設及舊城改造時,要將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納入開發成本進行預算,確保有足夠資金投入。要推行政府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最大限度地盤活城市土地資產,提高土地級差收益,增加財政投入。四是要採取各種方式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要大力加強社區園林綠化建設,因地制宜,見縫插綠,提高社區綠化覆蓋率。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發動和鼓勵社區居民大力開展街頭、街道兩旁和住宅區周圍的綠化和美化,提高綠化水平。要完善社區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加快社區主要道路的新建和擴建,下決心打通堵頭、卡口、峰腰路段,加強小街小巷和人行道的鋪裝、覆蓋和硬化彩化,大力扶持和優先發展公交事業。要統一制定管網改造計劃,加強社區供水、供氣、供電等設施建設。 為加強社區管理,必須進一步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新體制。區(市、縣)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在街道設立社區建設管理站等派出管理機構或者派出管理人員,城建監察大隊要向街道派駐城建監察中隊,切實加強社區管理。要嚴厲查處社區內的各類違章建設,禁止亂搭蓋、亂加層、亂設防盜網,以及佔道經營、亂堆亂放亂停車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不斷加強和完善小區物業管理,理順物業管理公司和居委會的關系。物業公司作為經營性服務企業,要在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業主委員會監督下,依照合同,做好社區物業的管理,其履行合同情況及管理服務水平應接受社區居委會和全體社區居民的監督。行業主管部門在物業管理企業資質年檢時,應由社區居委會簽署意見。通訊員:穆穎/昌圖縣規劃局
❻ 建築小區的主要規劃指標和規劃管理應該如何操作
一、主要規來劃指標源
1.建設強度指標
住宅區在建設強度方面的指標包括容積率、建築密度、總建築面積和分類建築總面積。
2.環境指標
住宅區在環境質量方面的量化指標主要包括綠地率、人口密度、套密度、人均住宅區用地面積、人均綠地面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日照間距。
二、規劃管理
1. 規劃管理審批的程序:(1)申報與立案;(2)工作周期。
2. 規劃管理程序內容:
(1)規劃要點;(2)選址定點;(3)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4)規劃設計條件;(5)規劃設計方案;
(6)設計方案;(7)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並不是所有建設工程都需要經過以上所述程序,對於工程量小,處在非重要地段的簡單建設項目,經市規劃局同意,可簡化規劃設計條件或設計方案設計程序,建設單位可直接申報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❼ 小區內部規劃的變更還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再次審批么
需要去規劃管理抄部門辦理規劃方案變更手續,
需要資料:
申請報告(說明變更理由)。
原先審批同意的全部方案。
新方案若干份。
.其他相關資料(根據當地部門情況來定)。
必須經過業主同意。不經業主同意,可以要求開發商整改。
❽ 居住區住宅規劃布局主要審核哪些內容 a住宅外立面 b住宅層數 c住宅間距
五證兩書
一、《建築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徵用劃撥土地前,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認,該項目位置范圍符合城市規劃的法律憑證。
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有關建設工程符合城市規劃需求的法律憑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證》
經土地使用者申請,經城市各級人民政府頒布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該證主要載明土地使用者名稱、土地座落、用途、土地使用面積、使用年限、和「四至」范圍。
四、《建設工程開工證》
建設單位進行工程施工的法律憑證,也是房屋權屬登記的主要依據之一,沒有開工證的建築屬違章建築,不受法律保護。
五、《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
市、縣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允許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商品房的批准性文件
六、「兩書」
《商品房質量保證書》、《商品房使用說明書》
名詞解釋
一、基本參數
※ 復式:區別於躍層,受躍層啟發,經濟型躍層結構(上下不一樣高);
※ 錯層:戶內樓板面高度不一樣,錯開出有樓梯連接,但未分成兩層,適合大面積住宅;
※ 進深:一幢建築物(房子)從前牆皮到後牆皮的距離(長度);
※ 開間:住宅的寬度,一間房屋內一面牆皮到另一面牆皮的長度(3m~3.9m較舒適);
※ 層高:房屋一層的高度,指下層樓板面到上層樓板面的高度(2.9m);
※ 靜高:一間房屋內樓板面與屋頂的高度(2.7m);
※ 戶型:根據家庭人口組成情況和國家規定的居住面積定額所確定的每戶居室;
※ 建築系數:「建築佔地系數」的簡稱,指建築用地范圍內所有建築物佔地的面積與用地總面積之比,以百分率計。用以說明建築物分布的疏密程度、衛生條件及土地利用率。合理的建築系數應在節約用地的原則下,盡可能滿足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防火、防爆等方面的空間要求,並保證足夠的道路、綠化和戶外活動場地。
※ 三通一平:通常指施工現場達到:路通、電通、水通,土地平整。
※ 七通一平:大的開發區域需要的施工現場要求:路通、上水通、雨污水通、電力通、通訊通、熱力通、煤氣通,場地平整。
二、與產權有關的概念
※ 房屋產權:泛指所有者對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並排除他人干涉的全能,是物權的一種,房屋產權指房產所有者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所有的權利。
※ 房屋權屬登記:指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政府對房屋所有權以及上述權利產生的抵押權等房屋他項權利進行登記,並依法確認房屋產權歸屬關系的行為。房屋產權登記應遵循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佔有范圍的土地使用權權利主題一致的原則。
※ 房地產權登記:通常稱「產權登記」(包括房屋所有權登記和房屋他項權利登記)城鎮房屋所有權登記是人民政府為了健全法制,加強城鎮房屋的管理,依法確認房屋所有權的法定手續,在規定登記范圍內的房屋所在地產權管理部門申請所有權登記,經審查確認產權後,由房屋管理機關發給房屋所有權證。房屋所有權登記是房屋產權管理的主要行政手段,只有通過房屋所有權登記,才能對各類房屋產權實施有效的管理。
※ 共有產權:指一家房地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即共有人,在實踐中又有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之分。前者是指共有人分別按自己所擁有的份額的大小,對共有房地產享有一定的利益,並承擔相應的義務;後者是指兩個以上權利人對全部共有的房地產享受同等的權利,並承擔相等的義務。
※ 房屋抵押:產權所有人以房契作為抵押,取得借款按期付息。房屋產權仍由產權所有者自行管理,債權人只按期取息,而無使用管理房屋的權利,待借款還清,產權人收回房契抵押即告終結。
※ 過戶:即更換房屋承租人姓名。
三、與面積有關的概念
※ 建築面積:建築物各層面積總和,每層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勒角以上截面計算,包括使用、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
※ 公攤面積:
1、 公共門廳、過道、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房等為整座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
2、 各單元與樓宇公共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以及外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50%
※ 商品房銷售面積 = 套內建築面積 + 分攤公用面積
※ 套內建築面積 = 套內使用面積 + 套內牆體面積 + 陽台建築面積
※ 使用面積: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生活使用的凈面積的總和。
※ 使用面積系數:用百分率表示,等於總套內使用面積之和除以總建築面積。
※ 輔助面積:建築物各層平面樓梯、走道、所佔凈面積的總和。
※ 結構建築面積:建築物各層中,外牆、內牆、垃圾道、通風道、煙囪(均為投影面積)等所佔面積的總和。
※ 使用率:使用面積與建築面積之比,用百分數表示。板樓:80%;塔樓75%;寫字樓70%;商場65%。使用率與人流量密切相關,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
※ 實用率:套內建築面積和住宅面積之比。
※ 商品房銷售面積 = 套內使用面積 + 分攤的功用建築面積
※ 套內建築面積 = 套內使用面積 + 套內牆體面積 + 陽檯面積
※ 套內牆體面積:公用牆為水平投影面積一半計入非公用牆為水平投影面積計入套內使用面積為室內各居室面積,如壁櫥等,以及不包含在結構面積中的煙囪、通風道、管道井。
※ 公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 套內面積 ×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 公用建築面積 ÷ 套內建築面積總和
※ 公用建築面積 = 整棟樓的建築面積 – 套內建築面積 – 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
※ 容積率:總建築面積與所用建築用地面積(總佔地面積)之比。
※ 建築覆蓋率:又稱「建築密度」,是指建築物基底佔地面積與規劃用地之比。
※ 綠化率:指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
※ 綠地率:指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蔭面積(包括綠地面積)與規劃用地面積之比。
四、與銀行貸款有關概念
※ 按揭:是指按揭人將房產產權轉讓按揭,受益人做為還款保證按揭人在換清貸款後,受益人立即將所涉及的房屋產權轉讓按揭人,過程中按揭人享有使用權。
※ 按揭所用材料:
1、 身份證復印件;
2、 戶口本復印件;
3、 結婚證復印件;
4、 學歷證復印件;
5、 收入證明;
6、 購房合同復印件;
7、 營業執照復印件;
8、 三個月的連續稅單;
9、 固定資產的發票;
10、 借款申請表。
※ 契稅:指房屋所有權發布轉移時,就當事人所定契約按房價一定比例向新的房屋產權人所徵收的一次性稅費。它是針對房地產產權變動的專門稅種,也是購房過程中購房所承受的最大稅額的一次稅費,約為房價的1.5%
五、與住宅相關的概念
※ 公寓式住宅:相對於獨門獨院別墅,大多數為高層,每層有若干個可以單獨使用的套房,裡面一應俱全。
※ 花園式住宅:一般帶有花園、草坪、車庫樣式為二、三層,特點:建築密度低,內部居住功能相當完備,裝修華麗、富有變化。
※ 雙拼:連拼,疊拼。
※ 商住住房(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是住宅觀念的延伸,屬於住宅。但同時又融入了寫字樓的諸多硬體設施,尤其是網路功能發達,能使居住的同時從事商業活動的居住形式。事業一些小公司,以及依賴網路進行社會活動的人群。
※ 經濟適用房: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商品住宅,它具有經濟性和適用性。經濟性:是指住房價格相對市場價格而言即比市場商品房價格低,能夠適應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適用性指住房的設計和建築標准上強調使用效果,而不是降低標准。
六、經濟適用房
我國在1998年房改的同時就實行了經濟適用房政策。
※ 經濟適用房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免徵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和商業網點建設費以及契稅,減半徵收水電增客費等各種稅費。建設用地採取行政劃撥方式供應,優先給予辦理有關手續。另外,經濟適用房建設管理費只限於1%~3%,市場利潤被限在3%以下。
※ 經濟適用房價格構成
?住房建設的征地和拆遷補償安置費;
?審查設計和前期工程費;
?住宅小區基礎設施建設費;
?建設工程費;
以上4項之和為基礎的1%~3%的管理費。貸款利息、稅金3%以下利潤。商品房除以上8項外,還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如小區營業性配套公建費,人防建設費等),土地出讓金其利潤不受限制,由市場決定。
※ 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有什麼不同
?獲得土地的方式不同,經濟適用房建設用地實行行政劃撥,免交土地出讓金;商品房採用出讓方式須交納土地出讓金;
?成本結構不同;
?租售政策不同,經濟適用房只售不租,商品房不受限制;購買條件和對象不同,經濟適用房享受政府優惠,其購買對象是特定的,只供給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因而要實行申請審批制度,商品房購買對象和條件不受限制;
?價格政策不同,經濟適用房出售實行政府指導價,不得擅自提價出售。商品房出售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
※ 經濟適用房是什麼產權?與商品房有什麼不同?
居民個人購買的經濟適用房產權歸個人;
房屋的產權分四部分:使用權、佔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與商品房相比經濟適用房的產權只在收益權上與它們不同。商品房上市出售後,收益全部歸個人所有。
李康深
❾ 我買的房屋小區是改過規劃圖的,請問我想查改規劃之前的審批流程在規劃局還有記錄嗎
肯定有記錄的,但不一定給你查看,可以申請公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