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宅開發 > 美國住宅的色彩

美國住宅的色彩

發布時間:2021-02-10 03:20:41

⑴ 賴特美國風住宅有哪些

有機建築是賴特反復宣揚的建築觀念,「活」的觀念和整體性是有機建築的兩條基本原則,而體現建築的內在功能和目的;與環境協調;體現材料的本性是有機建築在創作中的具體表現。

這種住宅只用磚、木、紙、水泥、玻璃五種材料,而且還盡量使用工廠成品,所以常常戶主們自己都可以動手建造,因此比較經濟。
由於這種建築消除了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強調保持材料本色,所以給建築帶來了一種自然的美。賴特忠於天然材料的特質並將他們在建築整體中充分地展露,成為人工物與自然之間的有力聯系。他很善於利用材料和裝飾取得與周圍環境的內在聯系。在設計中體現了磚、木的本來面目,它們都是與大自然相依的。
賴特認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就是木材。人們都願意親近木材,觸摸它和欣賞它。木材因天然生長而形成美麗的紋理,尤其是在鋸開和刨光後,這種木紋會帶著光澤而顯現出來,這正是木材最美妙的性質。所以賴特認為在建築上運用木材就應注意表現這種天生麗質,而不是去掩蓋它。他還反對在木材上刷上不透明的油漆,而主張要表現出木材的天然紋理和加工工藝,包括手工或機器的鋸痕、榫卯接點等等,這些都會使木材的性能更加明確的展現。在美國風住宅中,木材是最經濟和合理地使用和表現的,木材經刨光之後所顯露的自然典雅的色彩和紋理為美國風住宅增添了光彩。
賴特曾說過:「茶褐色或紅棕色的磚牆是最好的土色。它們不是從草地上突然冒出來的,也不是像彈弓那樣射出來的,而是很清楚地意識到他們腳下的地面,並向地面平緩伸展出一個堅實的基礎,使建築物顯得更牢固的插進地面,而它的典雅的形態又受到上部屋檐的保護。」美國風建築中的磚牆多出現在局部,用以強調豎向線條,突出中心壁爐,與水平線條的夾心板牆形成對比。恰到好處的展現了磚的材料紋理、色彩和砌築工藝。

⑵ 美國Balcones住宅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具有歐式特色,

⑶ 美國常見的房屋類型有哪些

一、獨立屋(SingleFamily Home)
獨立屋的屋主擁有此土地的全權的使用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自己作決定(在合理范圍內),從房屋外型風格、庭院改善以及家庭生活習慣到建造花園,游泳池,網球場,飼養寵物等等。它還可以分為Attached聯排獨棟別墅和Semi-Detached獨棟別墅兩種。1、聯排獨棟別墅Attached 獨立屋就是我們所說的雙拼房,兩棟房子有一堵公用的牆,但是每家有自己的門牌。
2、獨棟別墅獨棟別墅,這種房子是獨立院戶,通常有自家的車道(driveway),車庫(garage) 和庭院(yard)。房屋主人擁有土地和房屋的完全所有權的同時,也有負責維護自家庭院和物業的責任。比如下雪天要對自家房屋的車道鏟雪,對自家庭院的花草也要及時澆灌或者修剪。
二、多家庭獨立住宅(Multi-FamilyHouse)
這種房屋類型並不被許多中國人熟悉,這是美國特有的一種房屋形式。屋的外觀來看和獨立屋住宅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建築裡面卻可以容納2-4戶家庭(單元)。每個家庭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起居室和卧室。這種結構的房屋類型,很受投資者喜愛。是一種很典型的投資房。如果您擁有一套多家庭獨立住宅,你可以自用一個單元,其他空置單元可以投放到市場出租。這樣收租的錢就可以用來償還房屋貸款和補貼家庭支出。但這種房在郊區或者商業區以外的地方比較常見。
三、公寓(Apartment)
公寓大多是年輕人群體的選擇,他們熱愛城市生活,而且不想生活在恬靜的小村莊里。在美國,公寓的配套設施十分完善,有洗衣間、供暖、空調、健身房、游泳池、停車場、門衛甚至還有小教堂,小區周邊也有生活便利超市。公寓的所有權可以是公司和個人。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公寓通常是由公司進行管理,這一類的公寓不出售,只招租。而個人形式的公寓,就是個人通過買賣獲得了公寓的所有權。這種房屋可以投放到市場招租或者出售,也可以自己居住。不過這兒小編還想帶大家更細致地了解不同Apartment—Walk up式和Elevator式,其實主要的區別就是有無電梯。
四、獨立產權公寓(Condo)
從外形上來說Condo和Apartment 沒有區別,Condo只是房屋產權形式並不是房屋類型。Condo和Apartment最大的不同,是 Apartment 整體以單一個人或單一公司持有; Condo 則是以 其中的一個單位 以單一或單一公司持有所以每年業主需要繳納房地產稅。所以如果是租Condo的話,通常都是與屋主簽訂租房合同,而不是房產公司。當然整棟建築還是會有委託的物業公司進行日常維護。如果你居住或者租住在Condo裡面, 你想對房屋的內部或者陽台進行改善必須經得物業管理公司的同意。對於Condo式房子來說,有電梯式要比無電梯式明顯多很多。
五、合作公寓(CO-OP)
常常有很多人把Condo和CO-OP傻傻分不清。合作公寓(CO-OP)與獨立產權公寓(Condo)從外觀上來看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它們的不同集中在產權形式上。合作公寓(CO-OP)一般由大業主或者公司購買下整棟公寓,再將公寓樓內的公寓賣給不同的戶主。但是合作公寓內的戶主個人並不擁有任何產權,而是擁有合作公寓的股份(share),並且擁有所居住單位的使用權。

⑷ 美國各顏色

美國的國旗星條旗的形狀是長方形;國旗的長寬之比為19:10,美利堅合眾國國旗由專紅、白、藍三色組成;畫面格局屬由兩部分組成,旗的左上方藍底上排列著50顆白色的星,6顆一排與5顆一排相間排列,共排9行;旗的其餘部分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子,有7道紅色橫條以及6道白色橫條。

⑸ 美國色彩具體指的是什麼

。。。英雄主義色彩吧。。我覺得

⑹ 美國建築特色

美式風格實際上是一種混合風格,有別於歐式的建築風格是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專,美式風格是在屬同一時期接受了許多種成熟的建築風格影響。
美式建築,尤其是住宅,是集當今世界建築精華之大成,又融合了美國人自由、活潑、善於創新等一些人文元素,使得美國的住宅成為國際上最先進、最人性化、最富創意的住宅。
比如說:
1、全地板採暖系統
使用地板採暖,地面溫度可以達到24℃以上,室內溫度梯度接近理想溫度梯度,適合老人、小孩、女性,人體受熱從腳心開始,增進血液循環,舒適程度最高。
2、人車分層的純洋房景觀小區
3、走廊為建築設計一大重點
4、凸窗是美式風格建築的一大特色特別對於閣樓上傾斜的凸窗,更適合利用良好的樓層視野和低矮私密的風格特色,在其中訂制尺寸適宜的窗前卧榻。

⑺ 代表性的北美住宅有哪些風格

北美地域遼闊,而人口稀少,早期多為原始森林,只有土著居民在那裡耕織、狩獵。後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移民到達北美,開發森林,建起了木屋,他們多以林業、礦業及漁業為主。因為北美木材豐富,用地寬裕,因此住宅多採用木結構及木維護材料,以單層、3/2層及2層為主,住宅周圍均有大片綠地。

到現代,隨著人口增長,土地越來越緊湊,在市區或近郊開始發展組團式住宅群,也有的建造公寓式住宅,同時也開始向空間發展。

北美氣候冬季較寒冷,但由於三面臨海,受海洋季風的影響,沿海某些地方冬天溫度一般高於零度,由於夏季不熱,因此住宅設計中主要考慮冬季保溫措施,主要房間向陽,減少向北開窗戶的面積並採用雙層玻璃。

北美自然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們熱愛自然,並注重生態平衡。在住宅周圍種植各種花草樹木,環境清新,人們習慣換鞋進屋,在住宅大門處均設有換鞋地方和衣櫃。北美人熱愛活動,周末時他們大多數都全家出遊。

北美人很講究實用,因此在住宅設計方面注意使用方便,以及節能。選址的時候多選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較好的地方。

住宅一般有兩個車位的車庫,並用來做儲藏室和工作間。有的車庫為半露天式。

主人的衣服習慣於掛存,因此,房間中有大量衣櫃,甚至在門廳、浴廁中都有衣櫃。廚房和廁浴商品化程度高,並且一般在住宅竣工出售時這些設備就已完善。

北美住宅很多都沿用過去的的壁爐形式。因為壁爐可以創造一種溫馨氣氛,因此,仍有不少住宅拿它來做裝飾,並多採用煤氣或電熱設備來模仿那種炭在爐中燃燒的形式。

北美建築的傳統為就地取材,多採用木結構、木裝修、混凝土地基。屋面防雨材有油氈瓦、木板瓦及陶瓦3種。油氈瓦的色彩豐富,質輕,可以減少結構荷載,因而採用較多,一般可用10—15年。外牆裝飾材料有磚、石、抹灰及木板4種,以石料最貴。由於當地環境清潔,外裝修能長時間保持鮮艷色彩。

住宅內部牆各採用紙面石膏板,表面油漆或貼牆紙。為取得良好的隔聲效果,在樓板及隔牆內添加隔聲及保溫材料。室內地面多鋪設地毯,也有採用拼花木地板。浴廁及廚房內則用塑料鋪塊或瓷磚鋪地。

住宅能源採用電及煤氣兩種,以電能為主。炊爐、洗漱、取暖、洗衣烘乾等均用電熱。住宅中設有一小鍋爐間,多與洗衣房相連。為節約冬季取暖用電,卧室及北向房間開窗面積較小,門窗多為雙層玻璃,周邊鑲嵌密封條。牆體、天花板、地板的構造縫也被嚴嚴實實堵住,以避免室內熱空氣進入結構,形成凝結水,同時也節約能源。

現代建造的多數住宅還採用通風或空調系統,以更新室內空氣和控制室溫。有的住宅將電熱系統安裝在樓板內,形成舒適的冬季環境。

坐落於花團錦簇優美環境中的北美住宅,造型十分講究。由於歐洲遺民的歷史傳統,給北美帶來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概括起來大致可以分為7種形式,科德角式、都鐸式、喬治亞式、西班牙式、早期殖民地式、法蘭西式及現代式。

科德角風格科德角是美國麻薩諸塞州南部巴恩斯特布爾縣的鉤狀半島。為一沙質、由冰川造成的半島。伸入至大西洋105千米,寬1.6~32千米,北部和西部與科德角灣為界,西為巴澤茲灣,南瀕溫亞德和南塔克特海峽。28千米長的科德角運河穿過半島基部,將半島與大陸分開,使紐約市和波士頓之間的船運距離縮短120千米多,形成大西洋沿岸水道的一部分。

房子簡潔小巧,易於建造、維修和改造。在20世紀前半葉是美國最普遍的住宅形式,現在形成的一層半住宅仍然是退休者及一般別墅常用的形式。傳統的卧室設在一層,後來在樓上增加了卧室及浴室。外裝修是白色木板牆及木百葉窗,檐口不加裝飾,往往用紅磚突出煙囪(現已多樣化)。

都鐸風格是由15—16世紀英國式房子演化而來,最初是為有錢人家建造的,以後被廣泛採用。其特點為有突出的交叉骨架山牆,也有2個或者3個的,磚石砌的大煙囪,並有裝飾線腳。牆體採用磚石及抹灰等材料組合而成。喜用凸窗,用狹長的窗扇組成。雙懸式或棱形窗也較普遍。入口用石料砌成拱形邊框。半木料牆體造型,過去是和結構骨架一致,現在則成為純裝飾物了。

這一風格因流行於英國都鐸王朝而得名。這個時期大型的宗教建築活動停止了,新貴族們開始建造舒適的府邸,在這種情況下,混合著傳統的哥特式和文藝復興風格的都鐸式就應運而生。都鐸式府邸建築體形復雜起狀,尚存有雉堞、塔樓,這些屬於哥特風格;但其構圖中間突出,兩旁對稱,已是文藝復興風格。這一時期,還出現許多半木結構(halftimber或叫露木結構)的房屋,供小康人家居住。這種房屋內外牆均用木構架,而在構架之間填以磚或灰泥。漆成深色的木材和淡色牆面形成強烈對比,屋頂為陡峭的雙面坡頂。這種房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常為遊人所注目。英國藝術史上,喜歡用王朝或君王的名字命名近代藝術風格。除上面提到的都鐸式外,還有詹姆斯式、喬治亞式和維多利亞式等。

喬治亞風格這種形式在300年前的英國喬治王朝時期傳入美國,並成為新興的中產階級顯示榮耀的象徵。這是一種有規律的、對稱的立面處理,外型簡潔,按開間排列門窗,一般採用五開間。厚重的大煙囪是移民生活取暖必不可少的,至少可設有一個大壁爐。

新英格蘭的早期喬治亞式建築往往採用樑柱結構,外飾大板,以後採用磚牆,在一、二層之間有腰飾。在外牆頂部也常以齒飾與屋檐交接。坡頂上採用山牆頭飾的老虎窗,窗為多格的雙扇窗,在殖民時期均有白面窗扇,而現在不一定設了。入口用壁柱和山頭加以強化,在門的兩側或上部嵌以採光窗。

西班牙風格這是一種充分考慮陽光的布局。其樣式朴實無華,緩坡的屋頂,對稱的立面,拱及拱廊白色(或淺黃色、玫瑰色)抹灰牆面。紅瓦屋頂為西班牙式的重要標志,現以輕質組合材料代替傳統的重瓦,有半圓筒及S形兩種瓦。

西班牙建築注重室內外的結合,有豐富的室外活動場地,如庭院、陽台、平台(室外就餐處)及噴泉等。西班牙式還喜歡採用鑄鐵欄桿和窗格,或用鑄鐵做拱廊。入口為木板門,用石料或磚做裝飾。有裝飾的煙囪頂部,有時還採用瓦屋頂以強化其效果。

早期殖民地風格早期殖民時期生活艱苦,雪及寒冷是建房的主要問題。美國的移民們在馬薩諸塞和弗吉尼亞並不住在原始的小木屋中,而是以他們熟悉的英國的建築技術適應新的環境,採用樑柱結構,方盒式的房子,只有一間進深(以後則擴大了);較陡峭的坡頂及山牆,木板瓦,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煙囪;挑出的上層,這是來自英國的傳統,往往在臨街的一面挑出,可遮蓋下部的街道;經過認真的設計與加工的木板門,菱形格子的窗子,早期窗洞很小,以後逐漸擴大。外牆早期採用垂直木板條,後來很快改成水平的,在南方則以磚牆更為普遍。

在殖民時期,圍爐取暖及做飯是唯一方式,到17世紀,廚房已完全成為家庭的中心。一個總是燃燒著的火爐兼炊爐使廚房形成鄉村家庭的各功能區——溫暖舒適的餐室、工作室及集聚處。現今的素特博克斯形式也是將廚房布置在中間偏後的地方,周圍布置了大房間或大空間。

法蘭西風格法蘭西式住宅在美國有悠久而光榮的歷程。從18世紀移民時期到19世紀20—30年代流行,然後有一段時間停滯,到了20世紀70年代又興旺了,直到現在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當然由於時代的發展,現在式樣越來越豐富,但仍保留法蘭西住宅的一些特徵:斜脊屋頂,磚牆,拱形門窗與老虎窗,側翼與主屋直接相接相連,並保留了一些喬治亞式的細部。雙折屋頂是17世紀法國建築師昂普埃爾的創造,直到20世紀仍保留著這種傳統。這種房子立體感強,結構勻稱,另外室內空間較大,顯得較寬敞。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法蘭西式在美國的發展經過一段滯留,但後來它仍很快地擴散開來,成為北美人較為容易接受的住宅樣式。

現代風格到20世紀50年代,建築師們開始尋求一種脫離美國傳統形式的建築樣式,他們改變了過去精雕細刻的建築細部,採用流暢的線條,多數為單層房子,也有一層半、兩層及多層的住宅。既有坡屋頂也有平屋頂。建築設計與環境規劃結合起來,使室外與室內間相互滲透。

現代派建築的特點是簡潔,避免傳統的裝飾。大挑檐形式系20年代由萊特等建造師首創,並成為現代派喜歡採用的形式之一。在一些住宅內梁兼有結構及裝飾的作用,有時則單純是裝飾作用。

現代派往往用一個或多個山牆與主山牆的屋頂垂或交叉,或是將山牆錯位,再加上長短坡的變化,使得建築的體型組合在簡潔中富有變化。

現代派自己更加靈活地運用材料對比,更注重住宅與周圍環境景觀的結合,力求減少室內外的差別。喜歡採用大玻璃窗,天窗、室內外鋪地相連,室外休憩、就餐等。現代派建築師成功地創造了多種形式的建築,也改變和豐富了美國人的生活。

別具一格的機器人建築看到這個題目,你千萬別以為是用機器人建成的房子,也別指望這房子具有機器人一樣的功能。至於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種建築在外觀上就象一個笨拙的機器人。它的始作俑者就是泰國著名建築師朱姆賽依。

朱姆賽依畢業於劍橋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他返回泰國開始創作。這一時期,他力圖在作品中體現出現代性,從70年代後期開始,他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一群無特色的建築叢林的無文脈的環境下從事個人的創作。於是他的機器人建築學便問世了。

到目前為止,機器人建築學的代表作品有兩座。一是位於曼谷新商業區的機器人大廈,這是一幢20層高、建築面積為2.3萬平方米的銀行大樓。1983年開始設計,1986年建成。它的建築形象,只要一看照片便知。建築體形在4,8,12,16及18層步步向內收縮,形成機器人的頭顱、肩膀、腰身和雙腿。東西兩側為實牆,但配上幾個大螺栓為窗(其外徑為3.8米,內徑2米,用玻璃鋼製成),既顯示機器特色,又起到節能作用。頂層有兩顆直徑6米的大眼球,到了晚上可以由電腦控制一亮一暗,似乎奏出一曲機器人交響樂,親善地向你眨眼,它對於夜航的飛機來說,又能起到導航的作用。頭頂豎起兩根16.8米的觸角,那是通訊天線和避雷針。

如果說,英國的匯豐銀行以幾億美元之巨在香港建造了由高技派N·福斯特設計的52層高的大廈,顯示了自身的經濟實力,同時成為在香港一片高層石林中出類拔萃的城市形象的話,那麼,朱姆賽依卻以他的後高技派手法,為一批泰國新興的青年銀行家設計了一幢投資1000元(包括室內裝修與綠化)的同樣拔萃的新型建築,它是亞洲新小龍的象徵,不可謂不機智也。朱姆賽依的第二個機器人建築,建在曼谷正在發萬近郊區,叫作民族大廈,它11層高,7平方米,目前尚未完工,預計投資為350萬美元,它與一號機器人不同,側面是一片白牆面,上面刁豎細槽的窗口,頗像電腦中的晶元和線路,說明機器人差不多,雖是兄弟,卻一文一武,各有特色,絕非像汽車,錄音機那樣,千篇一律。

如果你認為僅僅是建築的外形和外部像一個機器人,那麼你錯了。內部也不例外。大廈的室內設計,包括由泰國雕塑家設計的作品,以及由6家室內設計師共同創作的室內裝修,特別是作成像電腦內線部那樣的頂部線槽等,總體看來還是個名符其實的機器人呢!

⑻ 美國住宅的設計特點有哪些

美式風格實際上是一種混合風格,有別於歐式的建築風格是逐漸發展演變專而來的,屬美式風格是在同一時期接受了許多種成熟的建築風格影響。
美式建築,尤其是住宅,是集當今世界建築精華之大成,又融合了美國人自由、活潑、善於創新等一些人文元素,使得美國的住宅成為國際上最先進、最人性化、最富創意的住宅。
1、全地板採暖系統 使用地板採暖,地面溫度可以達到24℃以上,室內溫度梯度接近理想溫度梯度,適合老人、小孩、女性,人體受熱從腳心開始,增進血液循環,舒適程度最高;
2、人車分層的純洋房景觀小區;
3、走廊為建築設計一大重點;
4、凸窗是美式風格建築的一大特色特別對於閣樓上傾斜的凸窗,更適合利用良好的樓層視野和低矮私密的風格特色,在其中訂制尺寸適宜的窗前卧榻。

⑼ 介紹一下美國人的建築特點

美國多層輕鋼結構主要用於多層公寓、酒店,最早一幢多層輕鋼住宅於1990年開始設計。至目前多層輕鋼結構總面積發展到約30萬平方米。從發展形勢看,美國已成功開展了多層輕鋼結構住宅體系的研發與工程應用,並有許多成熟的技術可以作為我國發展多層輕鋼住宅體系的參考。
關鍵詞: 鋼結構 住宅體系

美國多層輕鋼結構主要用於多層公寓、酒店,最早一幢多層輕鋼住宅於1990年開始設計。至目前多層輕鋼結構總面積發展到約30萬平方米。從發展形勢看,美國已成功開展了多層輕鋼結構住宅體系的研發與工程應用,並有許多成熟的技術可以作為我國發展多層輕鋼住宅體系的參考。

美國的多層輕鋼結構住宅技術是一項綜合的技術,集輕鋼結構、建築節能保溫、建築防火、建築隔聲、新型建材、設計施工於一體的集成化技術,社會化分工明確,各種產品的生產商、施工方、設計方緊密合作,在北美金屬結構協會的促進下,依靠新編的輕鋼結構設計標准與廣泛的宣傳發展很快。可以預計,對於美國多層公寓與多層酒店的建造來說,輕鋼結構的建設將是一個主要的結構發展方向。

發展多層輕鋼結構住宅技術,最關鍵的問題是其結構本身的性能,樓蓋結構要具有適當的跨度並盡可能輕,並希望有較好的樓蓋平面內剛度,牆體結構在承擔豎向荷載(自重與樓面活荷載)的同時還要承擔橫向荷載(風荷載與水平地震作用)。美國多層輕鋼結構住宅的特點為:

1.輕質樓蓋系統其樓蓋由C型的輕鋼擱柵與鋪於擱柵上的薄板組成。擱柵一般跨度為3.6米~4.8米,擱柵高為254毫米(擱柵的最大跨度可達11米),擱柵間距為600毫米。由美國迪垂馳公司研發的擱柵專利產品在腹板上開有大孔,這樣對於管線的穿越與布置極為方便。樓面有三種做法,分別為:高密度木纖維水泥板;滿鋪壓型鋼板再澆築20毫米的陶粒輕骨料混凝土;滿鋪定向木纖維板或高密度層壓膠合板。在這些輕質樓蓋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載。

該樓蓋結構體系重量僅為國內傳統的混凝土樓板體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樓蓋的結構高度將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毫米。

2.豎向牆體結構一般將內橫牆作為結構的承重牆,牆柱為C形輕鋼構件,其壁厚根據所受的荷載而定,通常為0.84~2毫米,牆柱間距一般為400~600毫米,牆柱的下端為U形開口朝上的底槽梁,牆柱上端為U形開口向下的頂槽梁,擱柵固定於上槽梁側邊。為提高牆柱的穩定性,一般牆柱高度范圍內設三道輕鋼拉條。這種牆體結構布置方式,可有效承受並可靠傳遞豎向荷載,且布置方便,但該牆體結構不能承受水平荷載。
為抵抗水平風荷載與地震作用,美國多層輕鋼結構住宅體系中有二種方式,分別為採用輕鋼剪力牆或採用帶十字交叉支撐的普鋼框架結構。輕鋼剪力牆一般布置在分戶牆,採用0.5毫米鍍鋅薄鋼板蒙於石膏板上,再固定於輕鋼牆柱上,形成類似於應力蒙皮結構的剪力牆,每層之間有一個特殊的構件對上下樓層剪力牆進行連接,以有效傳遞水平剪力與由於水平力作用在牆柱上而產生的拉力。在地震區,為保證結構安全,採用帶十字交叉支撐的普鋼框架作為抗側力結構,形成以輕鋼承受豎向荷載,以普鋼承受水平荷載的混合結構體系。

3.建築保溫節能技術美方輕鋼住宅體系中,對保溫節能技術十分重視,對於牆來說為確保達到保溫效果,一般除了在牆的牆柱間填充玻璃纖維外,在牆外側再貼一層保溫材料,有效隔斷了通過牆柱至外牆板的熱橋;樓層之間擱柵內填充玻璃纖維,減少通過樓層的熱傳遞;所有內牆牆體的牆柱之間均填充玻璃纖維,減少戶牆之間的熱傳遞。

4.建築防火技術

對於輕鋼結構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防火技術的應用,在牆的兩側與樓蓋的天花處貼防火石膏板,對於普通防火牆和分戶牆用25.4毫米厚(1吋)石膏板保護,以達到1個小時的防火要求,另外在牆體牆柱間與樓蓋擱柵間填充的玻璃纖維對於防火與熱傳遞也起了積極的保護作用。這些產品都通過了美國UL認證試驗室的試驗測試與認證。美國住宅對耐火極限的要求比中國低一些,這與美國的住宅設計中更多強調保證逃生需要的時間有關,而不過分強調住宅本身的耐火極限要求。

5.建築隔聲技術輕鋼建築中,美國的研發工作對於隔聲處理下了較大功夫,在內外牆及樓蓋擱柵間填充玻璃棉,有效阻止了通過空氣傳播的音頻部分,而對於通過固體傳播的沖擊聲,在美國的多層輕鋼住宅中,作了如下構造處理:對於分戶牆用二道牆柱構成帶有中間空隙的二道牆體;而對於吊頂用的固定石膏板的小龍骨,用帶有小切槽的彈性構造以有效減少樓層間的固體聲傳播。

⑽ 美國住宅的風格 發展 歷史 急急急

美國住宅中低層住宅(別墅)佔有大部分的比例。輕鋼結構的低層住宅又在 90 年代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除結構體系採用鋼結構外,其它的住宅部件基本上與傳統的木結構體系相同。要想深入了解美式住宅文化,我們應從其淵源方面來探討。

美式別墅的淵源
美國民宅 / 別墅建築豐富多彩、材料及施工方法既繼承了歐洲各國的傳統,又因各地區氣候、地理、經濟條件不同而有所發展,特別是現代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廣泛採用,使美國民宅 / 別墅獨樹一幟,以其經濟、快速、外形美觀多變,內部功能齊全而享譽於世。

美國民宅 / 別墅建築可大致歸類為四種主要建築傳統。古典傳統出自希臘和古羅馬的遺跡。文藝復興傳統源於義大利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二者共有許多建築細節。第三種截然不同,只承自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建築的中世紀傳統。第四種是現代傳統,開始於十九世紀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傳統對美國民宅 / 別墅建築影響甚巨。東方傳統,埃及傳統也有所影響。

源遠流長的建築傳統為建築師們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從時間順序來說,美國民宅 / 別墅建築經歷了十六世紀到十世紀初的殖民地式(包括後中世紀英國式、荷蘭殖民地式、法國殖民地式、西班牙殖民地式、喬治式、亞當式、早期古典復興式),十八世紀中葉的浪溫主義式(包括希臘復興式哥特復興式、義大利風格式、外國情調復興式、八角式),十八世紀末的維多利亞式(還可細分為多種形式),十九世紀上半葉折中主義式(包括英法風格的殖民地復興式、新古典式、都鐸式、大別墅式、西班牙折中主義式、曼特瑞式、村鎮復興式、現代風格的大草原式、工匠式、現代主義式和國際式),十九世紀下半葉的現代式,新折中主義式和當代式等等。

美國民宅 / 別墅建築設計師發掘傳統,不拘一格,建造了多姿多彩的民宅 / 別

墅建築。另一方面,現代技術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對美國民宅 / 別墅建築的影響甚巨。幾十年來,可容光煥發兩輛車的大車庫成為民宅建築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象徵財富和地位。然而,隨著汽車普及,人們開始厭倦了車庫對房屋的主宰,又去尋求新的表現方式。

住宅功能分區的合理利用
公共活動空間

美式別墅公共活動空間的功能分區比較明確,如客廳、餐廳、家庭廳及室外門前花園及屋後休閑平台等,但功能分區之間又有相互的聯系,各空間之間具有連續性和流動性。客廳一般布置在正門入口的旁邊,主要起會客的功能,而家庭廳是家人休息、娛樂的場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家庭廳與客廳之間常常有牆分隔,但一般距離較近。與客廳、家庭廳聯系比較緊密的是正餐廳(美式別墅一般有兩個餐廳,廚房常常帶一個小餐室或早餐廳)。較大一點的房子可能有更多的公共活動空間,如游戲房、家庭影院廳等。美式別墅公共空間另一個特點是充分利用了室外空間,在別墅的後院,一般布置有較大的活動平台,家人可在傍晚的時光在那裡休息談天。由於美式別墅可提供較多的公共活動空間,因此,如舉辦酒會或聚會將是非常實用和方便的。

卧室及私秘空間
美式別墅的卧房是住宅中重要的私人空間。住宅的主卧房不光是片面的把面積增大,而是更注重使用的舒適與方便。一般主卧房除設有寬大的卧室外,還配有休息區、書房、主人更衣室及功能齊全的主人衛生間。衛生間配有沖浪浴缸、淋浴間、雙人洗面台等。

廚房及設備用房

廚房作為住宅的活動中心來布置,一般面積都在十平米左右,因為舒適的備餐操作空間不僅為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也常常在這一良好的環境中進行。另外,住宅中的洗衣房、設備房、餐具房等也常常單獨布置,充分體現其功能的專用性。

簡約精緻的室內裝修
美式別墅的室內裝修注重格調而並不一定講究奢華,一般的廳房之中沒有

太多的裝飾線條,而有裝飾的地方則做到簡約、精緻。別墅絕大部分的裝修均由承建商一步到位,如壁櫥、壁爐、廚房櫥櫃及家用電器、衛生潔具、地板(地毯)、燈具等。而裝飾部分則留下來給業主自由發揮,如窗簾、壁畫、可移動的傢俱、工藝品等。

閱讀全文

與美國住宅的色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