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的配筋
呵呵,這個問題問的很籠統,使用功能不詳細,只是知道是民宅,下面的配筋按下專面的條件計算屬:
1、樓板荷栽 2.0N/M2
2、懸挑結構 2.5N/M2
3、雪荷栽 0.7N/M2
4、風荷栽 0.55N/M2
A、8M長的梁: 300 X 850 , Φ8@100/200 (2) ,2Φ25: 4Φ22 ,N4Φ16, 在梁的兩端加2Φ20的樑上筋
B、代懸挑梁6M梁 300 X 550,Φ8@100/200 (2),2Φ20:4Φ18 ,N4Φ14,懸挑梁300 X 400 ,Φ8@100(2),3Φ20:2Φ12
C、4.5M梁: 250 X 400 , Φ8@100/200 (2) ,2Φ18: 3Φ22
❷ 房屋樑柱配筋
這里沒有樑柱,只有地基主梁JZL4及JZL3兩梁的集中標注。兩梁的配筋相同。帶翼板的柱下條形專基礎梁,截面是倒T形的。屬第1排 4號基礎主梁,共1跨。腹板截面寬400mm、全高1200mm,帶翼板;第2排 箍筋直徑8mm,間距200mm、4肢箍;第3排 下部(B)縱筋4根直徑22mm;上部(T)縱筋共4根,其中2根直徑20、2根直徑18;第4排 抗扭腰筋共6根直徑16mm,兩側各3根,均布,拉鉤直徑8mm、間距400mm;第5排 翼板受力筋直徑16mm,間距200,分布筋(沿梁長向)直徑8mm,間距300。以上直徑8的為HPB300級光圓鋼筋,其它為HRB400級鋼筋。
❸ 梁的配筋有哪些分別的作用是什麼
梁的配筋一般抄由箍筋、支座負襲筋、架立架(或通長筋)、腰筋、底筋組成,當然梁高小於500時,可以不配腰筋。
箍筋主要提高梁的延性用來抗剪,支座負筋與底筋分別主要用來承受梁支座負彎矩與跨中正彎矩,腰筋屬構造鋼筋,當然如果有抗扭要求的話,梁腰筋與面、底筋一同抵抗扭矩。架立鋼筋在抗震設計中有時會由通長筋代替,一是滿足規范構造要求,再有就是用來與箍筋配筋,為箍筋提供綁扎的支承點,從而形成一個整體。
❹ 關於自建房配筋
磚混抄結構的住宅,2-3層,如果抗震等襲級要求不高的話,梁配筋:2C18;2C18就夠了,至於板嘛,100mm就夠了,配筋嘛,打算用現澆混凝土?那就用C8@200雙層雙向吧,免得用負筋麻煩;至於構造柱,如果對房屋的抗震等級要求特別不高的話,完全可以不用,如果想用也可以,那就在200的磚牆的轉角處,牆長大於8m的磚牆中間設一根構造柱,就夠了。構造柱200*200,4C18就行了。其實,這樣的配筋已經夠大的了!
❺ 梁配筋圖解讀
你好!復 我其實的圖紙如果叫我解制釋的話還真有的難度。
我就教你怎麼樣辨認吧,
如KL11(2) 240*350
Φ8-100/200(2)
2Φ(下面多加一橫)18,4Φ20, 表示KL表示為屋層框架梁,11表示編號,(2)表示梁的跨度為兩跨【如果是(3A)的話表示梁的跨度為3跨有一端是懸挑的】,240*350表示梁的寬度為240mm高度為350mm;Φ8-100/200(2)表示直徑為8mm鋼筋型號為1級的箍筋,100/200表示箍筋加密間距為100mm非加密區間距為200,(2)表示箍筋型號為2隻箍; 2Φ(下面多加一橫)18,4Φ20表示上部鋼筋為2根2級鋼直徑為18mm下部鋼筋為4根2級鋼直徑為20mm。
標在梁的上下兩端的表示梁的附加筋,根據它在圖紙上所標的位置以及標注說明放置鋼筋。
具體有什麼不懂的話可以隨時聯系我。。在線解答。
❻ 住宅樓每層梁配筋圖可以一樣嗎
標准層的梁板配筋圖可以一樣,而且應該設計成一樣的,便於規模化、流水化施工。
❼ 房屋頂層梁配筋中的表示含義
房屋頂層梁配筋中意思就是屋面框架梁,有的是屋面框架梁在圖上的編號,有的版表示屋面框架權梁有兩跨,250*500就是寬*高,最後一個問題如果圖上沒特殊說明前面(應該是上下分布的吧)或上面表示上部受力筋,後面或下面表示下部受力筋。
❽ 梁的配筋有哪些分別有什麼作用
梁的配筋一般由箍筋、支座負筋、架立架(或通長筋)、腰筋、底筋組成,當然梁高小於500時,可以不配腰筋。
箍筋主要提高梁的延性用來抗剪,支座負筋與底筋分別主要用來承受梁支座負彎矩與跨中正彎矩,腰筋屬構造鋼筋,當然如果有抗扭要求的話,梁腰筋與面、底筋一同抵抗扭矩。架立鋼筋在抗震設計中有時會由通長筋代替,一是滿足規范構造要求,再有就是用來與箍筋配筋,為箍筋提供綁扎的支承點,從而形成一個整體。
❾ 建築梁 的配筋
這是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
框架梁編號KL7,共3跨,截面尺寸300×700
箍筋直徑10,間距回100(加密區)答/200(非加密區)
上層通長鋼筋2根25,HRB400級。
抗扭腰筋每側2根18,HRB400級。
該梁比樓層標准標高低0.1m。
❿ 住宅樓的梁配筋 可以每層都一樣嗎,頂層和標准層都設計成一樣
框架梁還要參與抗震,越底層的框架梁受到的地震力越大,所以配筋不一樣。一內般框架樑上部配筋結果是容:大-小-大。下部是:小-大-小。可是很多連梁下部都是:大-小-大。首先強連梁建模的時候是才用牆開洞建的,這個時候的連梁是在風荷載和地震荷載作用下,牆肢產生彎曲變形,使連梁產生轉角,從而使連梁產生內力。同時連梁端部的彎矩、剪力和軸力又反過來減少了牆肢的內力和變形,對牆肢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改善了牆肢的受力狀態,可以看出連梁受力的機理和框架梁也不一樣的嘛。下部縱筋只需要一個最大值,不管是大小大還是小大小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