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房屋構造的描寫要詳細
四合院在建築上有一套固定的規格:北面是正房,東西是廂房,南面是倒座,東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間是天井,整體由廊子貫通。
1、正房:在住宅的院落中,位置處於正中(坐北朝南)的房子,稱為正房。
坐北朝南,北邊的就是正房,老式中國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時,一般是老人、長輩、一家之主住北房(上房)。
2、廂房:在正房前面兩傍的房屋。
東邊的房子叫東廂房,西邊的叫西廂房。還有人說,從陽光照射的角度來區分:早上光線先照到的是西廂房。在古老的中國家庭中一般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
《西廂記》之所以叫《西廂記》就是因為崔鶯鶯住的是西廂房。
3、後罩房:四合院中正房後面和正房平行的一排房屋。
它是在四合院中最後一進的院子里。
後罩房和正房朝向一致,坐北朝南,其間數一般是和倒座房相同,以盡量添滿住宅基地的寬度。後罩房的等級低於正房和廂房,其房屋尺度及質量相比而言都稍差。後罩房位於四合院最後,比較隱秘,一般是女兒和女傭等女眷居住之地。
4、倒座:四合院跟正房相對的房屋,通常坐南朝北。
在北京四合院中,倒座房一側朝南開大門,其檐牆臨胡同,一般不開窗。倒座房是整個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因其門窗都向北,採光不好,因此一般作為客房或者下人居住的房屋。其最東為私塾,最西為廁所,其間的房子一般為傭人居住。
5、耳房: 正房的兩側還各有一間或兩間進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間,如同掛在正房兩側的兩只耳朵,故稱耳房。
如果每側一間耳房,兩側共兩間即稱「三正兩耳」。如果每側兩間,兩側共四間耳房則稱「三正四耳」。
在過去,中間的正房是給長輩住的,耳房是小輩人住的,有地位的差別。現在,正房用來居住,耳房用來放東西。
6、一進院落
一進院落又稱基本型院落,這是一種由四面或三面房子圍合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這種院落的特點是有正房(北房)一般為三間,正房兩側各有一間耳房,共五間。如果院落窄小,僅有四間房的寬度時,三間正房的兩側可以各置半間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
正房南面兩側為東西廂房,各三間,與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對面是南房,又稱倒座房,間數與正房相同。這樣由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院落叫四合院。如果沒有南房,則稱三合院。
這種一進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門開在東南方向。若是四合院時,宅門一般採取門廡式,占據倒座房東頭的一間或半間。進門後迎面是鑲砌在東廂房南山牆上的坐山影壁(照壁),向系通過屏門便可進入院內。
如果南面沒有倒座房而僅有院牆時,則在東南方位做牆垣式門(又稱隨牆門,小門樓)。這種典型的一進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單元。
7、二進院落
二進院落是在一進院落的基礎上,沿縱向擴展而形成的。四合院由一進院擴展為二進院時,通常是在東西廂房的南山牆之間加隔牆(又稱隔牆),將院落劃分為內外兩重。隔牆合龍處設二門,以供出入。
二進院落屬小型四合院,佔地面積一般較小,東西寬度不過十五六米,南北深不過而二三十米。這樣的小院沒有抄手游廊,二門多採用屏門的形式,既很美觀,也很經濟。
在二進院落的四合院中,也有規模較大,格局比較講究的。它與上述小型的二進院落相比主要差別在佔地寬窄的不同。佔地比較寬的二進院落,北房可以排出七間,即正房三間,兩側耳房各兩間,成為三正四耳。
這種四合院正房,廂房都可設外廊,外廊之間由抄手游廊連接。如果院落的縱深方向有餘量。還可以在東西廂房南側各設一間廂耳房,分隔內外院的障牆設在廂耳房南山牆一線。抄手游廊由廂房南側轉接,煙障牆內側延伸並交於二門。
二門採用四柱垂花門形式,與兩側游廊相接。這樣由正房,廂房的外廊,抄手游廊和垂花門共同構成內院的環形通道,這是一條可以避雨雪的交通系統。
這種有抄手游廊和垂花門的四合院,已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小型住宅,而是具有一定規模,相當講究的宅院了。
2. 中國古代對於住宅的稱謂有哪些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內室。前者仲長統《昌言·理亂》有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後者《禮記·問喪》有句:入室又弗見也。
府:舊指大官、貴族的住宅,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後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院:院子,如:四合院兒。
牌坊:上刻題字宣揚忠孝節義,標榜功德的門洞式建築。如:貞節牌坊。
闕:宮廟、墓門前記官爵、功績和裝飾之用的雙柱樓觀,如:宮闕。
塔:用來藏舍利和經卷的建築,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如:大雁塔。
剎:佛塔和佛寺的統稱,即佛教的寺廟,如:古剎。
寺:僧眾供佛的處所,如:少林寺。
廟: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處所,如家廟、土地廟、孔廟。
祠:比廟規模小一些的建築,如:宗祠。
觀:道教的廟宇,如:白雲觀。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禦的城垣,如長城。
堡:圍有土牆的城鎮或鄉村,如吳堡,讀「補」音。
亭: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如:醉翁亭。
壇: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壇。
樓:二層以上的房屋,如:岳陽樓。
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閣:四周設欄桿迴廊的樓,如:滕王閣。
廊:屋檐之下的過道,如:九曲迴廊。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如:惜抱軒。
3. 古代平民的住宅名稱
表示古代建築的詞很多,現說說幾種常見的。
宮:房屋、住宅。上古時,宮只指一般的房屋,王者、官吏、平民住的屋子都可以叫宮,無高矮貴賤、豪華簡陋之分。秦漢以後,特指皇帝嬪妃所居住的房屋。宮室一般坐北面南,其內部又分為堂、室、房等幾個部分。後來,有的寺廟也叫宮,比如「紫陽宮」。
殿:高大的房屋。後特指帝王辦公或宗教徒供奉神佛的地方。如:宮殿、大雄寶殿。
亭:亭在古時是公家的房舍,四周有牆,牆上有門有窗,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漢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十亭一鄉。如今園林中的亭,指用幾根柱子支撐,有頂無牆的建築,專供人們閑聊、賞景,與古代的亭不同。
台、壇:土築的高台,供觀察瞭望用,一般築成方形。台上可以有建築,也可以沒有建築。規模較大、較高者稱為壇。如北京的天壇、地壇,新建的世紀壇等。
樓:《說文解字》上解釋:「樓,重屋也。」上下兩層或多層,都可以住人,與現在的意義一樣。
閣: 古人雲:「閣者,四阿開四牖」。屋檐曲處叫「阿」,牖就是窗,這是一種架空的而且四面開窗四坡頂建築,與一般的樓不同。
廊:原指房檐下的部分(即走廊),後演變成勾通房與房之間的小型建築。其形式多樣,如長廊、迴廊、飛廊、曲廊等。
榭:台上的木結構建築叫榭。特點是只有楹柱、花窗,沒有牆壁。臨近水邊或建在水中高台上的叫「水榭」。
4. 古代人的房子叫什麼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內室。前者仲長統《昌言·理亂》有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後者《禮記·問喪》有句:入室又弗見也。
府:舊指大官、貴族的住宅,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後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5. 關於古代住宅的資料
北京四合院的歷史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宅,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即由此開始。
明清以來,北京四合院雖歷經滄桑,但這種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經形成,並不斷完善,更適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於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築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採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走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佔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佔農田的特點。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佔地面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佔農田的特點。
形成原因:
1、 南方氣候的炎熱潮濕特點對建築的影響。如:居室牆壁高,開間大;前後門貫通,便於通風換氣;為便於防潮,建二層樓房多,底層是磚結構,上層是木結構。
2、南方地形復雜,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房屋組合比較靈活,適於起伏不平的地形。
江南水鄉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傳承著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這里已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民居聚落。從漢代起,這里開始居住官吏,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戰亂局面使大批人向南遷徙,這一趨勢使南方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經濟重心從此南移。唐代,這里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官宅,在宋代繪畫《千里江山圖》、《平江圖》中,對江南民居的建築布局已有具體生動的描繪。隨著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達官顯貴、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紛紛選擇此地建宅,山莊別墅,亭台樓閣,處處皆是,各具特色。由於人口眾多,土地珍貴,江南的建築極節省空間,而在層高上下功夫,其建築藝術也因此顯得精巧有餘,氣派不足。但經過能工巧匠的雙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傾倒。
6. 古代住宅有哪些
北京四合院,山西平遙古城,山西喬家大院,陝北窯洞,蒙古包
7. 古代的住宅有哪些
中國古代建築
在世界建築體系中,中國古代建築是源遠流長的獨立發展的體系。該體系至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風格優雅,結構靈巧。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7個時期。直至20世紀,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布局原則,而且傳播、影響到其他國家。
特點
從構造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歸納為7項:①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形式,以此為骨架,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②保持構架制原則。以立柱和縱橫梁枋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梁架,使建築物上部荷載經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牆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載。③創造斗栱結構形式。用縱橫相疊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疊而成的向外挑懸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橫梁間的過渡構件,還逐漸發展成為上下層柱網之間或柱網與屋頂梁架之間的整體構造層,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構造的巧妙形式。④實行單體建築標准化。中國古代的宮殿、寺廟、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單體建築結合配置成組群。無論單體建築規模大小,其外觀輪廓均由階基、屋身、屋頂3部分組成:下面是由磚石砌築的階基,承托著整座房屋;立在階基上的是屋身,由木製柱額作骨架,其間安裝門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結構屋架造成的屋頂,屋面做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單體建築的平面通常都是長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況下,也採取方形、八角形、圓形等;而園林中觀賞用的建築,則可以採取扇形、字形、套環形等平面。屋頂有廡殿頂、歇山頂、卷棚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形式,每種形式又有單檐、重檐之分,進而又可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視建築組群平面布局。其原則是內向含蓄,多層次,力求均衡對稱。除特定的建築物如城樓、鍾鼓樓等外,單體建築很少露出全部輪廓。每一個建築組群少則有一個庭院,多則有幾個或幾十個庭院,組合多樣,層次豐富,彌補了單體建築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對稱的原則,房屋在四周,中心為庭院。組合形式均根據中軸線發展。唯有園林的平面布局,採用自由變化的原則。⑥靈活安排空間布局。室內間隔採用槅扇、門、罩、屏等便於安裝、拆卸的活動構築物,能任意劃分,隨時改變。庭院是與室內空間相互為用的統一體,又為建築創造小自然環境准備條件,可栽培樹木花卉,可疊山辟池,可搭涼棚花架,有的還建有走廊,作為室內和室外空間過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運用色彩裝飾手段。木結構建築的樑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發展成中國特有的建築油飾、彩畫。常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增加建築物的美感。以木材構成的裝修構件,加上著色的浮雕裝飾的平棊貼花和用木條拼鑲成各種菱花格子,是實用兼裝飾的傑作。北魏以後出現的五彩繽紛的琉璃屋頂、牌坊、照壁等,使建築燦爛多彩、晶瑩輝煌。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可以概括為5個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築學理論。建築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是近代的事情。指導建築發展的是抽象的哲學理論、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和具體的政治制度。②儒家傳統的禮制思想是指導建築創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學、風水堪輿之說作為補充。③充滿了中國人現實主義的處世態度。具體表現為不求建築物長久存在,而以滿足現實的功能需求為出發點。建築形式的標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種結構類型的建築物可以適應多種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標准化的建築個體要通過建築空間的組合來表達個性,建築群體的布置是傳統建築藝術的精髓,處處反映著時間和空間結合的理性思維方式和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⑤以象徵主義手法表現特定的主題。在園林中表現意境,在宗教建築中表現世界觀,在宮殿建築中表現政治制度。一些裝飾構件與小品,甚至單體建築,都成為一種包含了固定意義的象徵符號。
類型
中國古代建築按功能分為以下7個大類:①居住建築。是人類最早創造的建築,主要有穴居和干欄兩種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如甘肅秦安縣大地灣中的建築均為半地穴式,即從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豎穴,平面作圓形、橢圓形或方形,面積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來,原始社會的穴居,正逐步朝著宮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宮室式住宅的代表類型是合院。陝西岐山縣鳳雛村早周建築遺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區中軸線東西兩側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這里。干欄式建築的最早遺跡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距今約7000~5300年前。樓面離地約和人等高,其下圈養牲畜,樓面上周圍有欄桿,圍著平台和房屋。現存干欄建築比古代大為減小,集中分布在雲南、海南的少數民族地區。②城市公共建築。主要包括城牆、城樓與城門,還有鍾樓和鼓樓。城牆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材料以夯土為主。三國至南北朝出現在夯土城外包砌磚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磚石包砌。城門是重點防禦部位。門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達80米。唐代邊城中出現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創建箭樓,北京內城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城東南角樓是明代優秀作品。鍾、鼓樓是古代城市中專司報時的公共建築。宋代有專建高樓安置鍾、鼓的記載。明代在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建鼓樓和鍾樓,其下部是磚砌的墩台,上為木構或磚石的層樓。③宮殿建築。宮殿專指帝王舉行儀式、辦理政務與居住之所。宮殿建築集中當時國內的財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宮殿遺址,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村,它建於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宮是中國宮殿建築最後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為矩形,東西寬753米,南北深961米,牆開四門,建門樓,四隅建角樓。它將各種建築藝術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調動一切建築語言來表達主題思想,取得了難以超越的成就。④禮制與祠祀建築。人們舉行祭祀、紀念活動的建築,凡是由「禮制」要求產生、並被納入官方祀典的,稱為禮制建築;凡是民間的、主要以人為祭祀對象的,稱為祠祀建築。禮制和祠祀建築大略分為4類: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壇、廟;從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廟、祠;舉辦行禮樂、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儀式的明堂、辟雍;為統治階級所推崇、為人民所紀念的名人專廟、專祠。北京天壇是古代壇廟建築中最重要的遺存 ,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⑤陵墓建築。是專供安葬並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築。由地下和地上兩大部分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遺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專供生人舉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說,漢代以後,帝王墓葬稱陵,臣庶稱墓。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個規劃完整、氣魄宏大的陵墓群。⑥佛教建築。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進行佛事佛學活動並居住的處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類型。中國民間建佛寺,始自東漢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並建。佛塔按結構材料可分為石塔、磚塔、木塔、鐵塔、陶塔等,按結構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開鑿的佛寺,淵源於印度,約在公元3世紀左右傳布到中國,其形制大致有塔廟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類。中國石窟的重要遺存,有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等。⑦園林和園林建築。中國傳統園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形體環境,其構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築。它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反映著傳統哲學、美學、文學、繪畫、建築、園藝等多門類科學藝術和工程技術的成就。按隸屬關系,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和風景名勝四大類。其中現存最著代表性的園林有蘇州網師園、拙政園、留園,揚州個園,無錫寄暢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中國傳統建築的功能類型,除上述7類外,還有軍事建築、商業建築,以及橋梁等公共交通設施,坊表等建築小品。其中長城經歷了2000餘年歷史 ,延袤萬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河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建於7世紀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單拱石橋,比西方出現同類結構要早700年左右。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卓越成就。
8. 古代居住的房子有哪些種類大概是什麼樣子的
1、宮:
a、古代為房屋的通稱。《爾雅·釋宮》:「宮謂之室,室謂這宮。」意思是宮就是房屋,房屋稱為宮。
b、秦、漢以後才特指帝王之宮,如:皇宮;宮殿。
c、神仙的居處:如:蓬萊宮;天宮
d、文化活動或娛樂的場所。如::少年宮;文化宮。
2、殿: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後專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廳。
宮~。寶~。金鑾~。~堂。~閣。
出自:《說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意思是殿就是高大的房屋。
3、室:
指屋子,房間,亦指家。:居室。教室。會客室。溫室。
室為古代宮室中供人居住寢卧的房間。位於堂之後,有戶(門)與堂相通。室與堂之間有牖(窗)。戶偏東,牖偏西,左右對稱。室還有一個朝北的窗,叫「向」。由於室在堂後,要入室必須先登堂。
室內的四個角落稱為「隅」。室內座位的尊卑順序與堂不同,以坐西向東(東向)為尊,其次為坐北向南(南向),再次為坐南向北(北向),最次為坐東向西(西向)。
4、府:
a、舊時指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現在指國家政權機關:官~、 省~、 政~ 。
b、舊時指高官和貴族的住宅,現在也指某些國家首腦辦公和居住的地方: 王~ 、總統~ 。
c、薈萃或聚集的地方:學~ 。
d、舊時官方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庫 、六~、 書~ 。
5、邸
a、高級官員居住的 處所:官~。府~。
b、舊指旅館:旅~。
6、宅
a、住所,房子(多指較大的):住~。內~(指住宅內女眷的住處)。~門。~邸。~第。
b、葬地,墓穴:~兆(墳墓的四界)。
7、院
本意指圍牆。後指有圍牆的院子、房屋。此外,院在舊時也指官署。在現代有些組織、政府機構也叫院,如「法院」。
9. 古代一般把住的房子稱為什麼
1、宮:
a、古代為房屋的通稱。《爾雅·釋宮》:「宮謂之室,室謂這宮。」意思是宮就是房屋,房屋稱為宮。
b、秦、漢以後才特指帝王之宮,如:皇宮;宮殿。
c、神仙的居處:如:蓬萊宮;天宮
d、文化活動或娛樂的場所。如::少年宮;文化宮。
2、殿: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後專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廳。
宮~。寶~。金鑾~。~堂。~閣。
出自:《說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意思是殿就是高大的房屋。
3、室:
指屋子,房間,亦指家。:居室。教室。會客室。溫室。
室為古代宮室中供人居住寢卧的房間。位於堂之後,有戶(門)與堂相通。室與堂之間有牖(窗)。戶偏東,牖偏西,左右對稱。室還有一個朝北的窗,叫「向」。由於室在堂後,要入室必須先登堂。
室內的四個角落稱為「隅」。室內座位的尊卑順序與堂不同,以坐西向東(東向)為尊,其次為坐北向南(南向),再次為坐南向北(北向),最次為坐東向西(西向)。
4、府:
a、舊時指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現在指國家政權機關:官~、 省~、 政~ 。
b、舊時指高官和貴族的住宅,現在也指某些國家首腦辦公和居住的地方: 王~ 、總統~ 。
c、薈萃或聚集的地方:學~ 。
d、舊時官方收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庫 、六~、 書~ 。
5、邸
a、高級官員居住的 處所:官~。府~。
b、舊指旅館:旅~。
6、宅
a、住所,房子(多指較大的):住~。內~(指住宅內女眷的住處)。~門。~邸。~第。
b、葬地,墓穴:~兆(墳墓的四界)。
7、院
本意指圍牆。後指有圍牆的院子、房屋。此外,院在舊時也指官署。在現代有些組織、政府機構也叫院,如「法院」。
10. 中國古代住宅
民宅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建築類型。民宅建築景觀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北方的大院建築氣勢威嚴、高大華貴、粗獷中不失細膩,平面而又立體的表現形式,彰顯出四平八穩的姿態,處處是以禮為本的建築特色。如:
北京四合院 山西喬家大院 山西平遙古城 山西平遙王家大院 山西平遙曹家大院 山西平遙渠家大院 山西臨汾丁村民宅 山西榆次常家大院 陝西黨家村 天津石家大院鮮族古居 蒙古包 陝北窯洞 丁村民居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東南西北四面;「合」是圍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說,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圍牆圈成的。裡面的建築布局,在封建宗法禮教的支配下,按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個統稱,由於建築面積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講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四合院中除大門與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對外開窗戶,即使開窗戶也只有南房為了採光,在南牆上離地很高的地方開小窗。因此,只要關上大門,四合院內便形成一個封閉式的小環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與周圍的鄰居來往。在小院里,一家人過著日子,與世無爭。可以說,四合院是在歷史的洪流中,在動盪的社會風雲里,北京人所尋覓到的一個安詳恬靜的安樂窩。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這數也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窯洞
中國黃河中上游一帶,是世界聞名的黃土高原。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利用那裡又深又厚、立體性能極好的黃土層,建造了一種獨特的住宅——窯洞。窯洞又分為土窯、石窯、磚窯等幾種。土窯是靠著山坡挖成的黃土窯洞,這種窯洞冬暖夏涼,保溫隔音效果最好。石窯和磚窯是先用石塊或磚砌成拱形洞,然後在上面蓋上厚厚的黃土,又堅固又美觀。由於建造窯洞不需要鋼材、水泥,所以造價比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窯洞的建造不斷改進,黃土高原上冬暖夏涼的窯洞越來越舒適美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