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宅開發 > 雲南一顆印住宅平面圖

雲南一顆印住宅平面圖

發布時間:2021-03-05 17:49:53

⑴ 雲南一顆印平面圖

雲南一顆印

⑵ 一顆印住宅

《建築設計資料集 3》第41頁右下角。
滇中昆明一顆印民居,首層、二層平面圖、透視圖。專
一顆印民居「屬多為二層,高牆封閉,收分顯著,內設天井。平面方整緊湊,外觀方方如印,適用於炎熱地區。」

《中國建築史》(第三版)第135~136頁。
http://tieba..com/i/22474226/p/1215427
對雲南一顆印住宅有詳細的介紹。手繪的底層、樓層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
「...住宅外圍高牆,用夯土、土坯築,或用外磚內土——稱為金包銀。」
「...樓上各廊相接,環行無阻,稱為跑馬樓。」

⑶ 雲南一顆印住宅和北方院落住宅有何異同

1,雲南一顆印住宅
在雲南中部地區有許多這種形式的四合院住宅。它的正房有三間,左右各有兩間耳房,前面臨街一面是倒座,中間為住宅大門。四周房屋都是兩層,天井圍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牆,很少開窗,整個外觀方方整整,如一塊印章,所以俗稱為「一顆印」。這種正房三間、耳房四間、倒座深有八尺的住宅又稱為:「三間四耳倒八尺」,在一顆印中最有代表性。在一顆印中,正房三間的底層中央一間多作客堂,為接待客人用,左右為主人卧室,耳房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正房中間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誦經供佛的佛堂,其餘房間供住人和儲存農作物等。
2,北方院落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是北方院落住宅的代表。它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門內外的重要裝飾壁面,絕大部分為磚料砌成,主要作用在於遮擋大門內外雜亂呆板的牆面和景物,美化大門的出人口,人們進出宅門時,迎面看到的首先是疊砌考究、雕飾精美的牆面和鑲嵌在上面的吉辭頌語。通過一座小小的垂花門,便是四合院的內宅了。內宅是由北房、東西廂房和垂花門四面建築圍合起來的院落。封建社會,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結構,房屋組合比較靈活,適於起伏不平的地形。南方民居多用粉牆黛瓦,給人以素雅之感。在南方,房屋的山牆喜歡作成「封火山牆」,可以認為它是硬山的一種誇張處理。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這種高出屋頂的山牆,確實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

⑷ 一顆印住宅最普遍分布在哪個省

答案如下

雲南「一顆印」是雲南昆明地區漢族、彝族普遍採用的一種住屋形式。 它由正房、耳房(廂房)和入口門牆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俗稱「一顆印」。 其主要特點是: 1、正方、耳房毗連,正房多為三開間,兩邊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間的,稱「三間兩耳」;有左右各兩間的,稱「三間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兩層,佔地很小,很適合當地人口稠密、用地緊張的需要。 正房底層明間為堂屋、餐室,樓層明間為糧倉,上下層次間作居室;耳房底層作廚房、柴草房或畜廊,樓層作居室。正方與兩側耳房連接處各設一單跑樓梯,無平台,直接由樓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樓層,布置十分緊湊。 3、大門居中,門內設倒座或門廊,倒座深八尺。「三間四耳倒八尺」是「一顆印」的最典型的格局。 4、天井狹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稱「大廈」,耳房腰檐和門廊腰檐稱「小廈」。 大小廈連通,便於雨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廈深挑,可擋住太陽大高度角的強光直射,十分適合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氣候特點。 5、正房較高,用雙坡屋頂,耳房與倒座均為內長外短的雙坡頂。 長坡向內,短坡向外,可提升外牆高度,有利於防風、防火、防盜,外觀上罄牆高聳,宛如城堡。 6、建築為穿斗式構架,外包土牆或土坯牆。 正房、耳房、門廊的屋檐和大小廈在標高上相互錯開,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做斜溝,減少了漏雨的薄弱環節。 7、整座「一顆印」,獨門獨戶,高牆小窗,空間緊湊,體量不大,小巧靈便,無固定朝向,可隨山坡走向形成無規則的散點布置。 什麼是雲南「一顆印」? 雲南一顆印:雲南高原地區,四季如春,無嚴寒,多風.故住房牆厚重.最常見的形式是毗連式三間四耳,即子房三間,耳房東西各兩間.子房常為樓房(由於山區,地方小,潮濕),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一顆印住宅高牆型小窗是為了擋風沙和防火,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當地稱」一顆印」.又叫窨子屋。 每幢窨子屋都是坐北朝南,門內有門,大門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斕的繪畫,或大禽猛獸,或松菊梅蘭,中門來貴人才開。跨過高高門檻,裡面是天井,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使青石板上長滿了青苔。廊階鋪的也是青石板,大的有4米長,1米多寬。院子都為兩層穿斗式木結構小樓。堂屋門前很多掛有木匾,有的勉強看出是「藝苑先聲」,有的已辨不出顏色。 進得屋來,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築就的「三合泥」,這樣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涼爽而不潮濕。再看廳堂、居室的門雕、格扇、欄桿都十分精巧,圖案家家不同樣,但都有福祿壽禧、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就是一個五層的台階,高椅人也要建得一級比一級寬,一步比一步高,意謂步步高升。 在中國人的思想深處,有一種對陰陽相融和諧的追求,保護兩股力量的對稱均勢。這種中庸和諧的哲學思想存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點也真切的體現在高椅的建築格局中,高椅中的兩 方池塘最為傳神准確的表達出這一特點。 建築特點 在舊時,昆明的城鄉無論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百姓都喜愛建蓋經濟、實惠的「一顆印」式民居。「一顆印」民居建築的特點是:由正房、廂房、倒座組成四合院,瓦頂、土牆,平面和外觀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顆印章,就稱為「一顆印」。「一顆印」民居為一樓一底樓房,正房三間,底層一明間兩次間,前有單層廊(稱抱廈),構成重檐屋頂。左右兩側為一樓一底吊廈式廂房,廂房的底層一般各有兩間,稱為「三間四耳」。 一顆印式民居是由漢、彝先民共同創造,最早在昆明地區流行起來的「特色品牌」,一顆印式民居的基本規則為「三間兩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間兩層,較高一些,兩廂為耳房,耳房就矮一些,這樣就組成四合院,中間為一小天井,門廊又稱倒座,進深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體方形如印章,故稱「一顆印」式。這樣長輩居住的正房採光就比較好。中間為天井,多打有水井,鋪石板, 作為洗菜洗衣休閑的場所. 為安全起見,傳統的房屋四周外牆上是不開窗戶的,都從天井採光。在一顆印中,正房三間的底層中央一間多作客堂,為接待客人用,左右為主人卧室,耳房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正房中間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誦經供佛的佛堂,其餘房間供住人和儲存農作物等。 「一顆印」民居的大門開在正房對面的中軸線上,設倒座或門廊,一般進深為八尺,有樓,無側門或後門,有的在大門入口處設木屏風一道,由四扇活動的格扇組合而成,平時關閉,人從兩側繞行。每適喜慶節日便打開屏風,迎客入門,使倒座、天井、堂屋融為一個寬敞的大空間。「一顆印」民居主房屋頂稍高,雙坡硬山式。廂房屋頂為不對稱的硬山式,分長短坡,長坡向內院,在外牆外作一個小轉折成短坡向牆外。院內各層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廂房上層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兩層屋面間隙中,廂房下層屋面在正房下層屋面之下,無斜溝,減少了梅雨的麻煩。外牆封閉,僅在二樓開有一兩個小窗,前圍牆較高,常達廂房上層檐口。農村的「一顆印」民居,為了適應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方便農民在堂屋和游春上干雜活;堂屋一般不安裝格子門,這樣堂屋便和游春渾然一體了。而城裡的「一顆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裝有格子門。 「一顆印」無論在山區、平壩、城鎮、村寨都宜修建。可單幢,也可聯幢,可豪華,也能簡朴,千百年來是滇池地區最普遍、最溫馨的平民住宅,隨著城市的改擴建,一顆印式的昆明古民居建築,已經越來越少……

一定要採納呀!不要辜負了,我的心意

⑸ 雲南的一顆印和北京的四和院建築的區別

粵東客家民居建築主要有圍樓、走馬樓、五鳳樓、四點金、殿堂式、圍龍屋、和中西混合式。其中以圍龍屋為最多,並最具「客」味。
1、 圍樓 即前述土樓,多見於閩粵贛山區、饒平縣北部山區。在梅縣松源鎮、大埔縣毗鄰福建的和村、埔北英歌山和蕉嶺石寨等地亦可見這種民居。
2、 走馬樓 此類形式的客家民居建築多見於閩粵贛邊境山區。目前在粵東北部、贛南、閩西一帶仍大部分建這種房子,但以粵東為著。其外形有一字形、凹形或曲尺形。多為倚山建築,分為上下兩層,底層為廚房、農具雜物房、畜欄、廁所,上層為居住室和倉庫。走馬樓的主要特色是:在二樓外部用木料建成一條長長的走廊,其主要優點是適應山區潮濕、多雨的特點,既可防山洪、避潮,也可防盜、防野獸,乾爽、衛生、通風。
3、 五鳳樓 此類民居建築形式亦多見於山區,是沿著山坡地勢呈階梯式的建築結構。其主要特點是:房基呈階梯形,頂瓦呈層疊式,一般為五疊,從遠處看,一層層的頂瓦飛檐,有如五隻鳳凰展翅,故名。
4、 四點金 主要特點是在房屋的四角建有如近代炮樓式的高層建築,樓四角均有瞭望孔和槍眼。
5、 殿堂式 是類似中原漢族府第風格的殿堂式民居建築。它採用我國民族傳統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結構,布局嚴謹,講究座向,主次對稱,外型堂皇美觀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實用價值。其主要特點是屋內廳堂多,天井多。當地群眾習慣稱這種民居為十廳九井或九井十八廳。在布局上,沿中軸線分上中下三個大將中心分成許多生活單元。屋前是一口半月形池塘,這既有利於屋內排水,有可養魚和灌溉;屋後建有一座半月形土丘,叫「花頭塋「。塋上用於種植風水林,以保護房屋免受風沙襲擊和調節小氣候。這種殿堂式建築用料講究,採用三合土或青磚為牆,雕梁畫棟,工藝精美。一座大型的殿棠式民居有上百個房間,可供一二十戶上百戶口人居住。廁所、柴草間,畜欄一般都在住座屋兩側一定距離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殿堂式民居建築如大埔縣黃塘鄉張弼士故居「光祿第」、黃砂鄉的「進士第」、梅縣鬆口銅琶村謝姓「榮祿第」等。
6、 中西混合式 這是客家僑鄉民居建築形式的一種特殊風格,是將客家傳統的房屋結構結合西洋的建築藝術的混合型民居建築。盡管在外觀上吸收了西洋的藝術裝飾,而內部仍是道地的客家民居傳統結構。較突出的有梅縣白宮的「聯芳樓」、程江鄉的「萬秋樓」等。
7、 圍龍屋 又簡稱圍屋,是擴大了的殿堂式。其主要特點是後圍建成馬蹄,叫「圍龍」,一般為一條圍龍,甚至有多達二三條圍龍的大型圍龍屋。
圍龍屋是客家地區一種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形式,是除客家地區之外看不見的。它與北方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中國民間五大傳統民居建築形式。他的建築和設計藝術之獨特,給客家地區帶來了濃郁的鄉土風情。人們說,圍龍屋充滿了客家人的客味。
關於圍龍屋,民國們十六年(1927年)秋,排印的《興寧東門羅氏族譜 ·禮俗 ·居室》載:屋之後一層,自花胎前起,左右放間,漸次斜轉,圍至龍廳,或一層或二層,因地形而定,稱曰圍龍房屋。「其主要部分如下:
龍廳:圍龍房屋之中心一間,正對祖龕神龕者,為龍廳,其廳常為屋人所公有。
花胎:龍廳以下,祖堂以上,填其地為斜坡形,意謂地勢至此,變化而有胎息。
上堂:其中設木龕一奉歷代祖先神主,故通稱祖堂,歲時具三牲,以祀祖,遇有吉凶事,以牲牢享其先人,均在於此。
中堂:較上下堂為寬廣,兩邊立柱以架巨木,曰官廳架,有六柱者,有八柱者,其柱昔多用木,近多以石為之,屋中人有大喜慶事,行禮宴客,均在於此。
下堂:前為大門,為公共出入之地。
天階:上堂中堂及下堂之間,均有之,謂之天階者,其上不覆瓦,能受天陽,而四周均為檐階也。
南北廳:兩南北廳者,多在上天階左右,四南北廳者,則上下天階之左右,均有之,此亦為公有之地。
花廳:兩花廳者,多在下堂房間相連之左右四花廳者,中堂下堂之左右,均有之,此為屋人應酬賓客之所,故屋中房間可分為私有,而花廳必歸於眾,廳中有通透房間及卷屏與否,因屋制而定。
門廊:戶門內之廊。
騎馬廊:橫屋與正堂屋之間,或圍龍屋與橫屋之間,上起橫棟,其下為廊,俗稱過道廊。
後廊:後棟正屋與橫屋最後二三間房位相對之處,上起橫棟,其下為廊,俗稱基督廊。
伸手廊:左右橫屋各伸出二間或四間,其中安設斗門,俗呼其門廊曰伸手廊。
正堂間:上中下三堂相連房屋,俗呼為正屋,或呼為正堂間。
橫屋間:有兩層橫屋者,曰內層橫屋間,外層橫屋間。
圍龍間:有兩層圍龍者,曰內層圍龍間,外層圍龍間。
枕杠間:上堂後面一排橫屋,呼為枕頭杠,圍龍屋鮮有為枕頭杠者,惟棋盤屋,則多有之。
老人間:凡男婦年老病危,至彌留之際,其子孫即抬於是,以俟其終,此無特別建築之房間,或以上堂正間為之,或以南北廳及其它一間為之。
浴室(與)廚房:初造時常以花廳附近,擇其地,為特別之浴室,左右橫屋之餘內選出一二間為合適之廚房,及後丁口浩繁,各擇便當房間為之,不能限於一處。
角樓:於左右橫屋之角,堅豎高樓,或二座,或四座,此為防匪劫掠而設,故上下均開炮眼,以便施放擊敵。
樓棚:角樓之棚,不許私人住眷,及安放家私,以便有事時,眾人得以登樓御敵。
房棚:各房均以木板棚其上,以安置家私或稻穀,及其他雜物。
禾坪:大門戶門以外,劃地為長方形,砌以碎石,鋪以灰沙,盪為平地,收獲時,於此打稻曬谷,俗稱禾坪。
池塘:禾坪以外,劃地若干畝,掘為深地,以供洗濯,並畜魚類,俗呼為門口塘。
圍龍屋就其形狀來看,隆起平面是畫一個大圓圈:中間是一條十幾米寬的大灰場,其兩個半圓,一個是屋舍,一是池塘,屋舍後面是竹、樹木包圍,而池塘前面則是菜地。
圍龍屋有大有小,小者有一圍,屋前設有大門一、小門二,可住幾十戶人家;大者有數圍,屋前設大門一、小門四或六、住百多戶或數百戶人家,梅縣有一位民國官紳曾舉直,其家大圍龍屋,一團人(千多人)住進仍不能住滿。梅縣丙村溫氏仁厚祠是一座具有400多年歷史的宗祠與民居合二為一的圍龍屋,分別有祖公廳、堂屋、圍屋、橫屋、斗方及水塘組成。該屋龐大無比,計有四進三堂八橫四圍,是丙村溫氏宗族的主要聚居地,1993年,該屋還住有族人300餘人。
圍龍屋的大門兩旁,設方形石座,有的設石獅。大門進去則是下廳,過天井之後則是上廳。如果是大圍龍屋則下、中、上廳,中、上廳間又是一天井。而上廳是毫無例外地安置祖宗牌位,年節時全屋人(包括已遷新居的)都在此祭列祖列宗。上廳後面設有一神屋,安放各後輩先祖牌位,按世輩高低而排列。兩旁小門後亦有對稱的小廳。上廳後面有一大片露天的地方,也鋪上磚石,叫「背胡嶺「或」花胎「。收獲時,「花廳」和屋前的禾坪都是曬谷的地方。
有些圍龍屋把門前的禾坪周圍也砌上高高的牆,在兩端各開一個大門,叫「斗門」。圍龍屋是由一座弧形或方形的輔助建築物,像城堡一樣將主體住宅包圍著的建築。屋內布局「三堂四廊,九井十八廳」,進深三座高堂,以天井和屏風牆隔開;橫向是四排住房和過廳,坐落有致;後面由一排排列成半圓形的房屋圍成天井,叫「花頭」,屋內房間數十百間,可以住上幾代數十百戶人家。整個圍龍屋多靠山坡而建,前低後高,自成階梯形,最外圍牆築得很高,窗子開得很小,顯得壁壘森嚴。從低處往上看,圍龍屋層層疊疊,有盤龍之狀。它把生活起居,輔助勞作和飼養加工等統一在住宅內部,同時各個部分又互不幹涉,顯得協調而又和諧。人們說的圍龍屋的客味,其精髓就在於此。
從建築特點來看,圍龍屋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 四合院中軸線的圓形平面布局。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從開闊的圓形建築,逐漸按「堂」、「橫」單元組成的四合院式樣發展起來。今天所常見的「圍龍屋「,其平面是前方後圓,布局是正中有廳堂、正房、南北廳、天井;左右橫屋也有廳堂、天井;後面是「化胎」( 也作「化胎」)、是半圓形圍屋;前面是半圓性的魚塘和「禾坪」,與整個建築形成一個圓形。至於「三堂四橫」、「二堂二橫」等,都是以中軸線對稱的平面布局建造的。
第二, 因地取捨,改造和利用環境。客家先民多聚居山區,利用山坡丘陵的環境建成的民居,結構多是前低後高,便於採光、通風、排污、排水。可見,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這種民居前有魚塘,可以積水防火,澆灌田園;後有花壇、風圍竹樹,可護坡防險;內有寬大的廳堂和合理的天井布局,科學地解決了通風、採光,又使居住、生活環境顯得幽雅、靜致、舒適,是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園林式民居建築形式之一。
第三, 大屋頂、高台基和玲瓏的屋身。客家人有聚居好客的特點,其建築都是大屋頂,為了排水和防禦風雨對屋身的破壞,明清時期大屋頂的坡度有曲線建築設計。如粵東豐順縣湯南龍上古祠是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建築,區頂是懸山頂式,有深遠的屋檐,兩屋斜坡匯合處用龜形建造,增加屋頂的寬度。高台基的防潮之需要,屋身一般比較低矮,直到宋明屋身顯著的提高。屋頂的高度和屋身的高度成正比例增長。
第四, 以木材為主的結構。客家傳統民居的建築材料主要有木材、石頭、三合土。隨著建築技術的提高發展,廳堂、屏風等精雕細描,加上明清時期樓閣建築的發展,框架和成組斗拱的出現,木材需要量增加。客家人多住在山區,取材便利是其優越條件。
第五, 繪畫復雜,色彩濃郁。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以木材為主,在繪畫、雕刻部分加上油漆,目的是保護建築材料。繪畫復雜,喜歡山水花鳥人物交錯、色彩濃郁與客家習俗有關。
特定的歷史地理原因造就了客家民居與眾不同的風格。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又來到地狹人稠不足以以供的山區,於是人們不得不向外開拓。客家人走出山區,走向世界,在發展促進經濟的同時也把各地文化的精華帶回家鄉。
這一交流和吸收的結果便是客家盡管居住山區,卻文風昌盛,以致產生了有別於其他民系的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

⑹ 求雲南「一顆印」簡短介紹,最好150-200字 ,其他民居介紹也可以要簡短有特點!

雲南「一顆印」是雲南昆明地區漢族、彝族普遍採用的一種住屋形式版。 它由正房、耳房(廂權房)和入口門牆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俗稱「一顆印」。雲南一顆印:雲南高原地區,四季如春,無嚴寒,多風.故住房牆厚重.最常見的形式是毗連式三間四耳,即子房三間,耳房東西各兩間.子房常為樓房(由於山區,地方小,潮濕),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一顆印住宅高牆型小窗是為了擋風沙和防火,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當地稱」一顆印」.又叫窨子屋。

⑺ 雲南一顆印建築的來歷

一顆來印亦稱「一口印」。住房建築形式自之一,由正房、耳房(廂房)和入口門牆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俗稱「一顆印」。
建造一顆印,為中國民間的一種建築風俗。流行於陝西、安徽、雲南等地。
雲南一顆印:雲南高原地區,四季如春,無嚴寒,多風.故住房牆厚重.最常見的形式是毗連式三間四耳,即子房三間,耳房東西各兩間.子房常為樓房(由於山區,地方小,潮濕),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一顆印住宅高牆型小窗是為了擋風沙和防火。

⑻ 雲南的「一顆印」

雲南「一顆印」是雲南昆明地區漢族、彝族普遍採用的一種住屋形式。

它由正房、耳房(廂房)和入口門牆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俗稱「一顆印」。

其主要特點是:

1、正方、耳房毗連,正房多為三開間,兩邊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間的,稱「三間兩耳」;有左右各兩間的,稱「三間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兩層,佔地很小,很適合當地人口稠密、用地緊張的需要。

正房底層明間為堂屋、餐室,樓層明間為糧倉,上下層次間作居室;耳房底層作廚房、柴草房或畜廊,樓層作居室。正方與兩側耳房連接處各設一單跑樓梯,無平台,直接由樓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樓層,布置十分緊湊。

3、大門居中,門內設倒座或門廊,倒座深八尺。「三間四耳倒八尺」是「一顆印」的最典型的格局。

4、天井狹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稱「大廈」,耳房腰檐和門廊腰檐稱「小廈」。

大小廈連通,便於雨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廈深挑,可擋住太陽大高度角的強光直射,十分適合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氣候特點。

5、正房較高,用雙坡屋頂,耳房與倒座均為內長外短的雙坡頂。

長坡向內,短坡向外,可提升外牆高度,有利於防風、防火、防盜,外觀上罄牆高聳,宛如城堡。

6、建築為穿斗式構架,外包土牆或土坯牆。

正房、耳房、門廊的屋檐和大小廈在標高上相互錯開,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做斜溝,減少了漏雨的薄弱環節。

7、整座「一顆印」,獨門獨戶,高牆小窗,空間緊湊,體量不大,小巧靈便,無固定朝向,可隨山坡走向形成無規則的散點布置。

什麼是雲南「一顆印」?

雲南一顆印:雲南高原地區,四季如春,無嚴寒,多風.故住房牆厚重.最常見的形式是毗連式三間四耳,即子房三間,耳房東西各兩間.子房常為樓房(由於山區,地方小,潮濕),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一顆印住宅高牆型小窗是為了擋風沙和防火,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當地稱」一顆印」.又叫窨子屋。

每幢窨子屋都是坐北朝南,門內有門,大門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斕的繪畫,或大禽猛獸,或松菊梅蘭,中門來貴人才開。跨過高高門檻,裡面是天井,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使青石板上長滿了青苔。廊階鋪的也是青石板,大的有4米長,1米多寬。院子都為兩層穿斗式木結構小樓。堂屋門前很多掛有木匾,有的勉強看出是「藝苑先聲」,有的已辨不出顏色。

進得屋來,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築就的「三合泥」,這樣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涼爽而不潮濕。再看廳堂、居室的門雕、格扇、欄桿都十分精巧,圖案家家不同樣,但都有福祿壽禧、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就是一個五層的台階,高椅人也要建得一級比一級寬,一步比一步高,意謂步步高升。

在中國人的思想深處,有一種對陰陽相融和諧的追求,保護兩股力量的對稱均勢。這種中庸和諧的哲學思想存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點也真切的體現在高椅的建築格局中,高椅中的兩 方池塘最為傳神准確的表達出這一特點。

建築特點

在舊時,昆明的城鄉無論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百姓都喜愛建蓋經濟、實惠的「一顆印」式民居。「一顆印」民居建築的特點是:由正房、廂房、倒座組成四合院,瓦頂、土牆,平面和外觀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顆印章,就稱為「一顆印」。「一顆印」民居為一樓一底樓房,正房三間,底層一明間兩次間,前有單層廊(稱抱廈),構成重檐屋頂。左右兩側為一樓一底吊廈式廂房,廂房的底層一般各有兩間,稱為「三間四耳」。

一顆印式民居是由漢、彝先民共同創造,最早在昆明地區流行起來的「特色品牌」,一顆印式民居的基本規則為「三間兩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間兩層,較高一些,兩廂為耳房,耳房就矮一些,這樣就組成四合院,中間為一小天井,門廊又稱倒座,進深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體方形如印章,故稱「一顆印」式。這樣長輩居住的正房採光就比較好。中間為天井,多打有水井,鋪石板, 作為洗菜洗衣休閑的場所. 為安全起見,傳統的房屋四周外牆上是不開窗戶的,都從天井採光。在一顆印中,正房三間的底層中央一間多作客堂,為接待客人用,左右為主人卧室,耳房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正房中間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誦經供佛的佛堂,其餘房間供住人和儲存農作物等。

「一顆印」民居的大門開在正房對面的中軸線上,設倒座或門廊,一般進深為八尺,有樓,無側門或後門,有的在大門入口處設木屏風一道,由四扇活動的格扇組合而成,平時關閉,人從兩側繞行。每適喜慶節日便打開屏風,迎客人門,使倒座、天井、堂屋融為一個寬敞的大空間。「一顆印」民居主房屋頂稍高,雙坡硬山式。廂房屋頂為不對稱的硬山式,分長短坡,長坡向內院,在外牆外作一個小轉折成短坡向牆外。院內各層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廂房上層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兩層屋面間隙中,廂房下層屋面在正房下層屋面之下,無斜溝,減少了梅雨的麻煩。外牆封閉,僅在二樓開有一兩個小窗,前圍牆較高,常達廂房上層檐口。農村的「一顆印」民居,為了適應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方便農民在堂屋和游春上干雜活;堂屋一般不安裝格子門,這樣堂屋便和游春渾然一體了。而城裡的「一顆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裝有格子門。
「一顆印」無論在山區、平壩、城鎮、村寨都宜修建。可單幢,也可聯幢,可豪華,也能簡朴,千百年來是滇池地區最普遍、最溫馨的平民住宅。

⑼ 雲南的一顆印 是單元樓的設計嗎

雲南的一顆印的話是單元樓的設計的都可以的。

⑽ 雲南一顆印的詳細描述

滇中地區標准來的土木結構源房屋稱為一顆印,為三間四耳一倒座,實際因經濟情況有所增減,正房和耳房均為二層樓房,倒座多數為平房,少數為樓房,但空間極矮。正房較高,耳房矮一些,這樣長輩居住的正房採光就比較好。中間為天井,多打有水井,鋪石板, 作為洗菜洗衣休閑的場所. 為安全起見,傳統的房屋四周外牆上是不開窗戶的,都從天井採光。
房屋為木料的柱樑為支架,牆體多為夯土牆或土墼牆,建蓋時先挖基溝,下石腳,立屋架,上樑(要舉行一個儀式並請客的),然後砌牆或打夯土牆,上瓦,最後做內部的樓板,板壁等。做好的內外牆均以石灰粉平,一般的僅將內牆粉平。屋內沒什麼裝飾,好的人家地面可以鋪青磚(非常少),一般的就用土打實。樓板以木板做槽拼裝,走起來很響。樓上的房間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面有廈子,瓦面剛好接上二樓正房的窗戶,可以晾曬東西。
圖片為近代所建造的「一顆印」民居,為三間兩耳無倒座,俗稱「小三間」

閱讀全文

與雲南一顆印住宅平面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