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日本房子有永久產權,而中國卻只有70年
眾所周知,國內房屋產權有70年,50年,40年等,還有可能你還在還房貸,房子就要被拆遷了??這可不是個段子,很多人買房的時候都是精挑細選!昨天在豆瓣上就看到有網友問:國外買房子也有產權多少年這一說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國外房屋的產權問題!
先來說美國,美國房屋是沒有產權年限一說的,但每年都要繳納財產稅費房產稅費。很多人人總覺得美國生活很方便,其實各有各的好處,他們所交的房產稅費也是蠻高的。
比如說在美國,買一套20萬美金的房子,那每年要交的房產稅大概在6000美元,200000/6000=33.3年。等於你33年又把自己房子買了一遍。並且美國的法律,房產稅不能欠,一旦你拖欠,哪怕是欠1000美元的房產稅,國家也會把你的房子拍賣,因為你要償還1000美元的房產稅。其次,裝修也是要繳稅的,居住者想要裝修廚房什麼的,都是要繳稅的。總結一句話來說,美國房屋之所以沒有產權,這是繳稅後得到應有的服務。
再說日本,之前我們說過,日本人口密度是我們的2.5倍,但他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獨棟小別墅,還有上海小夫妻賣房去日本安家,他們明明確確的表示:在日本買房,是分建築和地皮兩個部分,買下來都是永久產權,永久居住。
最後回到我們住宅產權70年的話題上,為什麼存在產權呢?因為我們所居住的房屋,真正的使用年限其實只有50年壽命,開發商只能保證房子50年內不會倒塌,不會意外事故。看到這里,是不是一下就豁然開朗啦!
2. 問一下日本這邊的房子,產權是多少年
日本房產永久產權,包括土地完全屬於個人私有。
日本房子都是按實際面積購買的,陽台、走廊不算使用面積。
日本的房子都是精裝修的。
3. 日本房產的產權是多少年
日本房屋的產制權類型主要有兩類:獨立產權和租賃產權。
(1)獨立產權
日本的絕大部分房產都是獨立產權,買家買到的是房屋及土地的所有權。房產可以自由使用、世代傳承,相比國內50年、70年的產權更加高性價比,房屋上空間也更大。
(2)租賃產權
租賃產權的房產在日本非常少見,買家買到的是地皮上的房屋,而不包括土地的所有權。同時租期是有限的,到期後如果想要繼續居住,買家需要與土地所有者協商延長期限。
因此,建議買家在看房時問清楚房產的產權類型,避免日後出現麻煩。
由於日本是多地震國家,很多國外買家在看房時會著重關注房屋的抗震能力。
日本政府對於房屋的質量要求非常高,大部分的房屋抗震能力強,所以不必擔心質量問題。但在看房過程中,買家還是應該對房屋的質量,尤其是抗震能力進行詢問和調查,以有效降低危險。
此外,日本政府規定,如果買家需要對老舊房產進行抗震翻建和改造,依據個人的條件,可以獲取1至3年不等的固定資產稅及城市規劃稅的減免。
4. 日本集合住宅中代表性的建築作品有哪些
戰後50年,日本經過了戰後恢復期、高速發展期,現已進入信息時代。城市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集合住宅的建設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日本戰後初期對集合住宅的探索
戰後伊始,日本的1700萬戶中約有420 萬戶缺房,為在短期內緩解住房短缺的問題,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1949年提出了最初的標准設計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面積只有40m2的公營住宅標准設計51C型(圖1),成為這時期住宅設計的原型。1953年前後,經濟稍有寬裕時,新一代建築師們提出了nLDK型方案(圖2),即以L(起居室)、D(餐廳)和K(廚房)為住宅的基本構成因素,以家族團聚的起居室為中心,布置各房間,連接n個卧室。這種類型的住宅通過標准化構件的設計和推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降低了造價,使大量生產和普及推廣成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住宅緊缺問題。由於卧室面積和個數的可變,可衍生出不同的類型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很受居民的青睞,這一形式直到現在仍為日本城市住宅的主流。
1960年後,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期,城市問題、住宅問題愈加嚴重。農村人口大舉流入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急速膨脹。為此日本政府鼓勵在大城市郊區集中興建大居住區,特別是修建低價的公團住宅,以應付大量流入的人口。
1970年以後,經濟的復甦和對社會住宅的積極建設,使住房危機基本得以緩解。國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居住要求的內容轉為多方面,尤其關心住宅四周的居住環境質量,住宅本身的發展重點也轉向居住質量的提高。住宅套型、面積標准、附屬設施、環境質量、社區服務等都成為在住宅設計中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1975年以後,由城市內部的居住者提出了「小規模集合住宅區的分散布置」的設計思想,與大居住區相比,以其高水準的社區服務、優雅的居住環境質量和用地上靈活的適應性等優點,而成為住宅設計的主流,大住宅區的規劃逐漸在消失。
二對早期集合住宅的反省
戰後初期的都市集合住宅,是大量化、經濟化和快速化的住宅工業的產物,在國際式樣及規劃理念指導下製造出了單調、龐大、重復的都市住宅空間,大量的「包豪斯」式的板狀平行布置的集合住宅充斥著城市的空間。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對這一問題有了完整、深入和全面的反省和探討。隨著經濟高度增長期的結束,帶來了住宅自身的巨大轉變。由高層轉向低層、由新區開發轉向舊城改造、由單純注重住宅面積大小轉向高標準的外部環境、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最後則由量轉向質並首次肯定了發展低層高密度集合住宅的方向。「櫻台合院式住宅」(圖3) 、「六號池」 等是其先驅之作1。同時,建築師們積極參與公共住宅設計,更加註重人的價值觀和生活形式的多樣化,於是,日本的集合住宅也更加豐富多彩起來。
三多元化的集合住宅趨勢
80年代以後,以青年一代為主體的建築師在日本集合住宅設計領域里進行了大量新的嘗試,出現了如東大阪吉田住宅(圖4)、茨城縣松代公寓等成功的集合住宅作品,還有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六甲集合住宅(圖5)充分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的關系。這些嘗試引起了日本建築輿論界的很大反響,其中一些新集合住宅的發展趨勢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新作坊型
20世紀80年代,日本進入後工業時期,向高度信息化轉變,快捷方便的信息使人們對集中生產方式的萬能產生了懷疑。一度被分離開的「職(業)」、「(居)住」二者開始了再度的結合。日本建築師們開始探討集合住宅功能的復合性。一種似乎傳統的前店後宅、下店上宅作坊布局的新型集合住宅應運而生。
建築師中筋修提出了「都市本來就是居住、工作和游樂的場所」的口號,進行了題為「都住創」的都市集合住宅的系列研究。希望共同生活的人們組合起一種所謂協同組合住宅(cooperative house)。從購買土地到建造完工,一連串的辛勤勞動都是由大家共同負擔,建成後人們共同生活工作在一個屋檐下,老人們互相照料,孩子們共同成長2。在這樣以都市為故鄉的環境下,充分體現出日本家庭社會關系的歷史淵源,一種新的都市文化在逐漸形成。這種新「共同家庭」的烏托邦現象,是現代社會條件下人們懷念傳統手工業家庭生產和居住方式的體現(圖6)。
α room
「α room」,即nLDK+α,在原nLDK的基礎上增加一個α,即住宅內功能不固定的可變空間。1990年竣工的由坂倉建築研究所設計的東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這種增設了「α room」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現(圖7)。根據住戶各自的需求,有各種不同的形式,有的與起居室結合起來,類似太陽房,作為起居室空間的補充和延伸;有的從住戶中獨立出來,作書房、琴房、畫室,任居住者自己確定。據調查:住戶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後,都把它利用起來。有的把它當做工作房,也有的把它當做健身房,甚至有的住戶把α room當成店鋪營業。同是α room,功能相異、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這種α room使廣場、街道以及整個集合住宅變得生動起來,成為多彩生活的體現和縮影,是集合住宅設計中尊重人性、開發個性的一種新的嘗試。
多代居
出生率的銳減和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是當今發達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居住問題也成為建築師現在所要考慮的問題。
「老人之家」在日本各地普及開來,與此同時,另外一種充分體現日本以「家庭」為社會整體單元,滿足家庭成員幾代共居的生活習慣,讓老人更積極地投入社會的多代混合型居住體也出現了。由新居千秋事務所設計的千葉縣「新村」集合住宅(圖8)是典型的例子。通過多戶型的變化和多樣、完善的娛樂體育服務設施,滿足老人、中年人、青年夫婦不同年齡層次的居住需求。人們可以根據各自的願望選擇多代合居、近居或鄰居的形式。這種不是把老人孤立出來而是把他們作為社會一員的方式,使老人覺得自己沒有脫離家庭,使老人安全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晚年時光,享盡「天倫之樂」。這種積極的設計思路,在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社會中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中庭式
山本理顯設計的熊本縣營保田第一團地是在傳統的圍廊式中庭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中庭空間被充分利用來強調「看——被看」的關系。在這里,三棟住宅樓和社區活動中心圍合成中庭空間,對於外部社會來說它幾乎是個完全封閉的場所,必須通過某一戶或社區活動中心才能進入中庭。每戶相對封閉的卧室部分以院或橋與面向中庭的起居室部分相連接,所有住戶都盡可能地面對中庭開放(圖9)。
在今天人際交往逐漸淡漠的日本,這種「中庭」式集合住宅,為人們提供了便於交流的場所,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無疑會帶給整個社會積極的影響。
展望21世紀,由於人口不斷向大城市聚集,大城市人們的居住形態呈多樣化的趨勢:因信息化的發展增加了居家上班的可能性;因高速交通工具的發達擴大了遠距離通勤圈;加上城郊誘人的居住環境,使選擇郊外的居住者增加。另一方面隨著都心(都市中心)單身者、丁克族(Dinks)、三人家庭(夫婦+1子)的數量的增加,這些人可能更加重視住宅本身的機能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務,而不十分注重住宅的面積規模,因此對能夠提供多樣化服務的集合住宅的需求量必將增加。把高度集中化的負面因素轉化為促進都心生活活力的正面因素,吸引人們在都心居住並減少「成長家庭」的外流。配合都心的再開發,都心型集合住宅必將日漸增加。在日本大都市開發低層高密度、高質量、多功能、多元化的集合住宅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5. 日本傳統房屋的發展歷史
包括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1184~1572年)。
近世則為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1573~1867年)。
若以研究對象的類型來分,有寺院、神社、住宅、都市、城郭和茶室等等。 飛鳥時代(553~44年),是日本建築真正成體系發展的開始,這一時期的建築雖然現今已不存在,然所謂飛鳥樣式的建築卻有留存,即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法隆寺。
關於飛鳥時代建築研究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戰後寺院遺址的發掘頗盛,通過遺址發掘的考古研究,獲得了一批珍貴可靠的實證材料。 平安時代是日本建築史上最具特色的時期之一,在 8世紀後期至12世紀的四個世紀中,日本建築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重要的演變時期。簡而言之,即唐風向和風的演變,或說唐代建築的日本化。在內容上,佛教建築仍為主流。受唐文化的影響,密教與凈土教盛行。故日本平安時代建築史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密教與凈士教建築的研究為中心的。
日本的密教有天台宗與真言宗,二宗的大本山比睿山延歷寺和高野山金剛峰寺,則自然是密教寺院建築研究的重點。此外東寺、醍醐寺、室生寺、當麻寺等也都是密教的重要根據地。 奈良時代(645~80)是日本古典建築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佛教寺院建築尤其興盛,其建築奠定了日本所謂和式建築體系的基礎,並且這一時期的寺院木構建築擁有相當數量留存至今。著名的代表有東大寺、西大寺、葯師寺、元興寺、興福寺、大安寺及唐招提寺。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建築的形式亦不例外,尤其是中世紀的日本建築。其可分為三大樣式,即和式建築、唐式建築、及天竺式建築。而其中所謂的唐式建築即是源於中國宋元一帶的建築樣式。而宋元文化中又以禪宗對日本的中世文化影響最大故唐式建築又稱禪宗式建築。此時中國文化的傳入不但豐富了日本的宗教文化,更使日本的建築文化邁入一個新紀元。也使日本的各種藝術表現不論是建築,庭園,傳統茶道,甚至是能劇的表現都充斥著高度禪意,創造了一個寂靜且充滿冥想的空間,使人心更加的清澈,單純。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系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主要是通過茶會和學習茶禮來達到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的目的。
傳統的日本建築師強調整體的生態設計,他們以敏銳的感官去探究空間的深層本質,進而轉換成建築空間的元素,以榻榻米、竹、石、紙、木等,簡單的構成要素,形塑「空、間、寂」的獨特的日本美學。本書從茶室、民家、山莊、旅館、武士住宅、田舍家等12種典型的日本傳統建築形式,展現日本純粹與和諧的風格構成
近些年日本建築開始融入西洋風格,雖然看上去樣式是西式 ,但是仍將房間一部分做成和式,保留塌塌米風格。
6. 在日本傳統住宅中這個地方叫什麼
障子【詞語】障子 【拼音】zhànɡ zǐ 【基本解釋】(用木框糊紙的)拉窗,拉門,紙拉窗,紙拉門。屬於一種傢具,可看作是一面用來分割房間的簡易牆體。
7. 日本人住的是什麼房子
日本人住的房子常稱之為日式風格建築。
日式建築:日本和式建築,又稱「和樣建築」或「日本式建築」。13~14世紀日本佛教建築繼承7~10世紀的佛教寺廟、傳統神社和中國唐代建築的特點,採用歇山頂、深挑檐、架空地板、室外平台、橫向木板壁外牆,檜樹皮葺屋頂等,外觀輕快灑脫。
日式風格有它固有的美態,秉承日本傳統美學中對原始形態的推崇,彰顯出原始素材的本來面目,加以精密的打磨,表現出素材的獨特肌理——這種過濾的空間效果具有冷靜的、光滑的視覺表層性,卻牽動人們的情思,使城市中人潛在的懷舊、懷鄉、回歸自然的情緒得到補償。
傳統的日式風格將自然界的材質大量運用於裝修裝飾中,不推崇豪華奢侈、金碧輝煌,以淡雅節制、深邃禪意為境界,重視實際功能。日式風格特別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借用外在自然景色,為室內帶來無限生機,選用材料上也特別注重自然質感,以便與大自然親切交流,其樂融融。
在強調空間形態和物體單純和抽象化的同時還必須重視空間各物體的相關性,即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可分為"物性"與"關系性"兩個方面。過去在著手的設計時往往著眼於"物性"考慮,即首先考慮物體本身。"物性"考慮是不可忽視的,但更應首先考慮的是該物件放置的場所,以及在與空間發生關系的同時其物體所具有的意。
8. 為什麼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環境和觀念很陳舊,但是現代的日本變樣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人沒那麼保守,你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看的,不是事實,或者說不是全部的事實。再說了七八十年代到現在都半個世紀過去了,日本是一個開放的國度,會發生變化很正常。
9. 日本樓市的興衰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泡沫時期的所有邏輯都會在泡沫破滅後被證偽,幾十年後回過頭來看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和無知。不過,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日本的結局雖然苦澀,但還不算是災難,因為在1990年的時候,日本已經在海外再建了一個海外日本為自己供血。我們有這么好的運氣嗎?96初,到日本的第一天,住在一棟樓里的鄰居須藤用茶盤端著沏好的抹茶來到我的房間,這可能是他獨有的「初次見面、彼此認識一下」的表達方式。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也只能是簡單的十幾分鍾「寒暄」,須藤把他房間里的電話給了我,讓我告訴家裡人可以通過他的電話和我聯系。在我沒有裝電話的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去須藤那裡接過幾次電話,每次接完電話我都帶點東西過去感謝一下。這樣一來,每個星期抽1、2個小時坐下來聊聊天就成了一種習慣。須藤48歲,是一家從事商業設施管理的管理員,每月工資40多萬日元。我當時很奇怪,他的工資不算低,又是獨身,為什麼還會住在這樣一棟月租金只有3萬多日元、一居(12㎡)一廚(4㎡)一衛(3㎡)、5人合用一個浴室的樓房裡呢?(如下圖)須藤對我這種疑問表示非常理解,他告訴我說,在日本經濟泡沫時期的88年,他花6000萬日元購買了一套二層別墅。現在這套別墅的價格已經跌到了3000萬日元。他把別墅已經出租出去了。他住現在這樣的房子是為了省下錢來和別墅的租金合在一起還銀行的貸款。等他65歲的時候就可以還清貸款,然後再把房子抵押出去得到養老送終的錢。不過,他的妻子並不願意和他一起住這樣的房子,離婚了。
10. 日本老式居民住宅平面圖,側面圖,解剖圖,透視圖等 是那種帶瓦片的房子
網上不能下載嗎